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BPPV成功复位前后眩晕残障指数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宇光;张艳清;刘燕;马鑫;静媛媛;王更慧;余力生

    目的 探讨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患者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手法复位的患者共4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问卷调查,并根据治疗后有无残余头晕(RD)症状分为三组:无RD组,不影响日常生活的轻度RD组,影响日常生活的重度RD组,对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例成功复位的BPPV患者中,成功复位后无RD患者占29.6%,轻度RD占47.7%,重度RD占22.7%;治疗后DHI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疗程(7天分组)、治疗后DHI总分(DHI-T)、治疗后P分值(DHI-P)、治疗后F分值(DHI-F)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程和治疗前DHI总分及各子项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RD),可能和心理因素相关,可对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

  • 继发性和原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症状的比较

    作者:胡进;傅伟达;尤克;陆霞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继发性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BPPV并行耳石复位术成功复位的196名患者,根据BPPV的病因,将患者分为继发性BPPV组(73例)和原发性BPPV组(123例),比较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复位前病程、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DHI分数.结果 性别、复位前病程和年龄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更高(65.75% vs.49.59%,P<0.05),继发性BPPV组比原发性BPPV组有更长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1.54±4.15)d vs.(9.21 ±4.54)d,P<0.05],且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DHI分数更高(18.44±6.67 vs.14.79±6.00,P<0.05).结论 继发性BPPV组较原发性BPPV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且DHI分数更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更重视继发性BPPV患者的治疗,尽早干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BPPV患者生活质量.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

    作者:章燕幸;吴承龙;肖桂荣;钟芳芳

    目的 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 109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7例,平均(52.0±10.2)岁,61(54%)例有复位后残余头晕.残余头晕有2类:持续的头昏目眩和发生在头部运动、站立或行走时的短暂头晕不稳感.头晕持续(9.2±10.5)d,3个月随访期内多数患者残余头晕在20 d内消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02~1.095)]和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OR=1.200,95% CI(1.025~1.405)]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受累侧、病变半规管、眩晕持续时间、治疗前眩晕发作次数、复位次数、BPPV的病因以及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人口特征和临床参数与结局无明显相关.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高,未经特殊治疗3个月内都能自行缓解.早期成功复位能降低残余头晕发生率.

  • 不同剂量倍他司汀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冬娟;胡进;陆霞;徐金蔷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 将行管石复位术成功的BPPV残余头晕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0)手法复位成功后未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1组(n=50)在手法复位成功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4周;治疗2组(n=50)在手法复位成功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次,3次/d,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残余头晕症状的消失时间和3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2、4周时的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结果 治疗后治疗1组及治疗2组均能缩短残余头晕症状的时间(P<0.05),但治疗后第1、2、4周时治疗1组和对照组的DH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组在治疗第1、2周时评分和对照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在第4周时分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才能对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有治疗作用.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

    作者:金海江

    目的:研究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并寻求有效的临床治疗预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30例残余头晕患者,在进行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分析后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选用药物治疗)以及观察组15例(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操锻炼治疗)两组,比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年龄与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与复位后残余头晕有着密切关联,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1(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5 (100%),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以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操锻炼进行残余头晕的预后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且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出现.

  • 针刺治疗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Epley法复位后的残余头晕

    作者:王玉琳;秦旭旭;刘佳;张凯宇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经Epley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82例一次性Epley法复位成功的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予针刺晕听穴、太阳穴、风池穴为主,1次/天,6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在成功手法复位后不予任何额外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治疗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DHI评分在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针刺可有效缩短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Epley法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残余头晕的严重程度.

  • 针刺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30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虹;李翠贤;朱官印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Brandt-Daroff习服训练.2组均于治疗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2组患者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缓解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作者:聂海岭;李朝武;黎逢光;方煌;严钢莉;毛高峰;成勇;魏海燕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BPPV成功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内科治疗组(对照组)和Brandt-Daroff习服训练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评估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V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S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有助于减轻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辅助治疗.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继发性BPPV老年患者残余头晕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进;许俊杰;傅伟达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nign proxysmal psitional vrtigo,BPPV)老年患者残余头晕症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9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4例继发性BPPV老年患者(年龄> 65周岁)的临床资料,分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n=42)和常规治疗组(n=42).比较2组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及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1周、第2周的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分数.结果 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残余头晕症状持续时间明显较短(P=0.002).复位成功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组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的DHI分数明显降低(P分别为0.040和0.030).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继发性BPPV,可使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治疗1周和2周后DHI评分降低.

  • 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手法复位后的残余头晕

    作者:葛利娜;韩丽雅;黄向东;管朝红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对治疗BPPV手法复位成功患者残余头晕的疗效. 方法 112例一次性手法复位成功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倍他司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6mg/次,3次/d,服药4周; 对照组在成功手法复位后不予额外药物治疗. 随访3个月, 比较两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 治疗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DHI评分在治疗1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6、8周时,治疗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倍他司汀可有效缩短BPPV手法复位成功患者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并及时减轻患者残余头晕的严重程度.

  • HAMA联合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

    作者:胡进;曲娟;季巍伟;陆霞

    目的 探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联合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并且年龄>60岁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有残余头晕症状组(62例)和无残余头晕症状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前庭周围性眩晕疾病种类、眩晕及眼震持续时间及眩晕和眼震消失后第1、7天的HAMA、DHI评分.结果 眩晕和眼震消失后第1天,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的HAMA、DHI评分[(18.10±7.44)、(17.77±7.89)分]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症状组[(10.18±4.49)、(12.81±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7天时,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的HAMA、DHI评分[(12.97±5.23)、(14.32±6.64)分]仍高于无残余头晕症状组[(9.30±5.39)、(12.06±6.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天时DHI评分与HAMA评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0、0.465,均P<0.01).结论 HAMA联合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周围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有很好的评估价值,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

  • 眩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52例

    作者:李雪琴;曾凯军;王致道

    目的 探讨眩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3例口服倍他司汀,观察组52例口服倍他司汀合眩晕方,疗程1周,比较2组疗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积分及半年内头晕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的83.02%(P<0.01);治疗后观察组DHI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半年内同部位BPPV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眩晕方能加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恢复.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

    作者:聂海岭;李朝武;黎逢光;方煌;严钢莉;毛高峰;成勇;魏海燕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方法 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评估眩晕障碍量表(D H 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前庭症状指数(VSI).结果 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观察组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HADS评分及VS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通过抗焦虑、抗抑郁作用,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 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作者:聂海岭;李朝武;黎逢光;方煌;严钢莉;毛高峰;成勇;魏海燕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新治疗),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每组24例.治疗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HADS、VSI、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3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14 d后,联合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训练组及药物组(均P<0.05).治疗7 d后,药物组HADS评分低于训练组(P<0.05);治疗14 d后,训练组DH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黛力新均能减轻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效.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薇;孙敬武;张波;管锐瑞;吕红梅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2例确诊的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141例,年龄25~88岁,平均54.78±13.73岁;在成功手法复位后随访至残余头晕症状消失,统计患者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记录并比较有无残余头晕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有复发、受累半规管及眼震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统计分析上述因素中可能导致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果 202例中手法复位治疗后无残余头晕的患者89例(44.05%,89/202),有残余头晕的患者为113例(55.94%,113/202),随着时间推移,残余头晕例数逐渐减少,持续时间7~21天,平均为5.77±6.01天;有、无残余头晕组年龄、性别、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是否有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累半规管、眼震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及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长者和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长是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功复位治疗后多数BPPV患者在一月内残余头晕症状逐渐消失,提示这种残余症状多为白限性;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长及年长者易发生残余头晕;BPPV-经确诊应及时治疗,对于老年人BPPV应给于足够重视.

  • 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临床观察

    作者:谢柱明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效果.方法: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用温胆汤加减,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结果:治疗后1周、2周、3周后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可缓解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于白莉教授逍遥散加减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

    作者:刘洋;李昕蓉;牟月;高洪娇;黄瑶;朱雪霖;张梦妮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减疏肝理气法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R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并经手法成功复位的RD患者62例,按1∶1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接受逍遥散加减+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训练,疗程1月.治疗前后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眩晕严重程度.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直线相关性分析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RD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状态,直线相关性分析示HAMA和DHI评分具有直线相关性.治疗1月后,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提示RD患者焦虑程度减轻(P<0.05);两独立样本t检验提组间HAMA评分、DH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及眩晕程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于白莉教授以逍遥散为基础方的疏肝理气法能有效通过调节患者紧张焦虑状态而促进RD眩晕症状的改善.

  • 中药联合复位治疗椅对BPPV患者残余头晕的改善

    作者:倪志军;纪小美

    目的 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BPPV)患者机器复位(SRM-Ⅳ型前庭功能诊疗系统以下简称复位治疗椅)联合中药口服对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确诊的10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利用复位治疗椅复位,治疗组入院后加用中药定眩汤口服,治疗结束后观察残余头晕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50例在成功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率为20.00%,治疗组50例在成功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率为52.00%,经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在复位后残余头晕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该研究证明复位联合中药大大减少了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