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作者:李忠海;唐家广;任东风;王华东;郭继东;李利;吴闻文;侯树勋

    目的 观察应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ACDF治疗颈椎病患者73例,失随访5例.本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35~68岁,平均53.4岁.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混合型5例.单节段病变32例,双节段21例,三节段11例,四节段4例,共计123个节段.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mJOA)17分评分法、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 index,DHI)、颈椎整体曲度(C2~7 Cobb's角)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Pitzen等的颈椎间融合评价标准评定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 68例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20.8个月.mJOA评分术前(7.6±2.3)分,末次随访(14.9±0.6)分;NDI评分术前(16.9±3.0)分,末次随访(10.7±2.1)分;VAS评分术前为(6.0±1.7)分,末次随访(1.8±0.7)分;手术节段DHI术前(6.1±1.8)mm,末次随访(6.8±0.8)mm;C2~7 Cobb's角术前(10.8±2.3)°,末次随访(14.0±1.5)°;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后第2天出现吞咽不适,3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行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未发现椎间融合器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证实椎间融合率为93.5%,cage沉降率为9.76%.4例(9.8%)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结论 应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ACDF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稳定性好、对颈前组织损伤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可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仍然需要更长期的随访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 不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

    作者:赵齐通;靳林煜;李新锋

    目的 对比Zero-P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和Cage-Plate融合系统对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为单节段颈椎病的治疗远期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正常人CT扫描数据建立颈椎C1 ~7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分别建立在颈椎C5 ~6植入Zero-P和Cage-Plate融合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加载1.5 N·m扭矩模拟颈椎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对比正常情况下颈椎和分别植入Zero-P与Cage-Plate融合系统后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变化和椎间盘髓核、纤维环、终板及小关节上的应力.结果 两种颈椎融合器植入后,C4~5椎间ROM增大20%,但C6~7椎间ROM增大120%,C4~5、C6 ~7髓核上的应力分别增大78%、110%,相邻节段终板和纤维环上的应力均有所增大.结论 Cage-Plate和Zero-P融合系统植入后均会引起相令节段ROM增大,以及相邻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和小关节上应力增大,长远上会引起邻近节段的病变.但Cage-Plate和Zero-P融合系统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没有本质区别.

  •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邻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陆骞;陈成东;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运用Zero-P治疗16例颈椎邻椎病患者,所有患者为单节段邻近节段退变,其中颈3/颈4有3例、颈4/颈5有10例、颈6/颈7有3例.记录手术前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上肢放射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颈椎病治疗分数(JOA)评分,分析X线、CT或MRI影像学改变,根据Bazaz标准分析术后的吞咽苦难情况.结果 平均NDI指数和上肢放射痛VAS评分经手术后下降,末次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手术前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02、13.16、6.28,P均<0.05).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术后早期有1例患者出现中度吞咽困难、1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均在术后6月症状消失.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因四枚螺钉置入引起的椎体骨折.结论 Zero-P治疗颈椎邻椎病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术中可减少对邻近节段及原手术节段的干扰,且术后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很低.

  •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俞武良;陆建猛;韦勇力;方明;王兴武;欧阳甲

    目的 探讨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system,Zero-P)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6月应用前路减压、Zero-P系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2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35~68岁,平均49岁.病程3~26个月,平均10.5个月.病变节段:C3、42例,C4、55例,C5、6 11例,C6、7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定,评价疼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摄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颈椎Cobb角,根据Pitzen等的颈椎间融合评价标准评定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20~120mL,平均42.6 mL;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3.6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无椎间融合器下沉及螺钉松动、断裂、拔出等内固定失败发生.患者临床症状及颈椎生理曲度均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及颈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根据Pitzen等颈椎间融合评价标准,25例椎间植骨均融合.结论 前路减压、应用Zero-P系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稳定性好、可重建颈椎生理曲度等优点,早期疗效满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