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上颈椎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曾小军;施永彦;禹志宏;赵宙;钱炜;苗峰

    目的 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治疗上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后路CerviFix系统内固定结合短节段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19例.结果 随访时间0.5~2年,19例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等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后有5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颈椎活动度有所改善.结论 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有效维持枕颈融合及上颈椎融合所需的稳定性,融合率高,内固定物取出后头颈活动度有所改善.

  • 寰枢椎脱位不同后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作者:唐向盛;谭明生;移平;杨峰;郝庆英

    目的:观察寰枢椎脱位不同后路融合术对其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2000年6月~2010年6月共纳入4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后路融合方式分为寰枢融合组(23例)和枕颈融合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C2-3半脱位(SAS)的出现率及活动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C2/3椎间隙高度与C3椎体高度的比值(S值)及C2-7矢状位角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术前的JOA评分、S值及C2-7矢状位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融合组随访时间为7.40±1.51年,枕颈融合组随访时间为6.97±1.32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3例行寰枢融合术者出现2例SAS(8.7%),20例行枕颈融合术者出现7例SAS(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融合组和枕颈融合组末次随访时S值均较术前减小,枕颈融合组S值减小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寰枢融合组及枕颈融合组C2-3活动度分别为3.78°±3.01°和1.45°±1.7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寰枢融合组C2-7矢状位角度由术前的15.16°±5.66°降至末次随访的12.40°±9.34°,枕颈融合组由术前的15.54°±6.54°降至末次随访的-0.22°±12.45°,两组末次随访的C2-7矢状位角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寰枢融合术比枕颈融合术的颈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低、程度轻,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要轻易行枕颈融合.

  • 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莫挺挺;张文斌;李宏杰;方春养

    目的 比较后路寰枢椎钉棒暂时固定非融合与寰枢椎融合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例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按融合与否分为两组:非融合组9例,一期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不进行植骨融合,骨折愈合后拆除内固定;融合组8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的同时,行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痛VAS评分、颈椎旋转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6.1±2.1)个月.两组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非融合组为6~14(10.1±2.4)个月,融合组为7~16(10.3±3.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颈痛均明显缓解,颈痛VAS评分:非融合组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为(1.3±0.7)分,融合组骨折愈合后3个月为(2.2±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旋转度:非融合组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为142.5°±10.3°,融合组骨折愈合后3个月为80.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DI:非融合组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为2.3%±1.2%,融合组骨折愈合后3个月为17.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效果良好,患者能够大限度保留颈椎旋转活动范围,降低颈椎功能障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