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脉导管未闭行Amplatzer封堵术1例的护理

    作者:黄秀萍

    2006-06-18我们运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获得成功,护理体会如下.1 病历摘要女,36岁.2006-06-18入院,经临床心电图、X线、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波检查确诊的PDA患者,在胸骨左缘2~3助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杂音的响度3级.

  •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左心形态及其功能的变化

    作者:张龙方;郭蕾;牟伟丽;张志凌

    目的旨在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形态、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l例单纯性儿童PDA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测量并记录左房、左室的前后径、横径、上下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同时测量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并记录.结果 21例儿童PDA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横径及左室前后径、横径均有明显变化,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DA介入治疗后减轻了左室容量负荷,早期左心形态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 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心率变异分析

    作者:周岩;孙景辉;郭放;翟振宏

    目的:评价心率变异(HRV)分析对判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20例PDA患儿作为PDA组,其中18例用蘑菇伞,2例用弹簧圈;选1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采用TLC3000A12导动态心电分析仪对20例患儿均于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行HRV分析,采用时域分析方法,选用的指标包括:①总体标准差(SDNN),②均值标准差(SDANN),③差值均方根值(RMSSD),④PNN50.结果:PDA患儿术后1周HRV值增加,与术前1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DA患儿术后1个月HRV值增加,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健康小儿HRV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3例PDA患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RV持续降低,与术前或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发生心律失常,但心脏彩超正常.结论:PDA术后1周患儿自主神经活动调节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自主神经活动接近正常;HRV分析是判断PDA封堵术预后一种新的检测指标.

  • 经胸超声指引下经导管关闭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解春红;夏呈森;周银宝;龚方戚;蒋国平;朱卫华;赵正言

    目的:探讨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共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男47例,女42例;平均年龄(6.4±3.9)岁(1~18岁),体重(22±11)kg(9~78 kg).其中l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为外科术后VSD残余瘘(3例为法洛四联症术后VSD残余瘘,3例为VSD术后残余瘘).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提示,VSD的平均直径(4.3±1.5)mm(2~8.5 mm).所有患儿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片随访评价.结果:85例患儿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5.5%.无死亡病例.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显示,微量残余分流12例,9例微量残余分流于术后24h复查超声时消失,3例微量残余分流于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时消失.1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致抽搐,2例发生溶血,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激素治疗3~7d后均恢复正常.患儿接受了平均9个月的随访(1~36个月),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无瓣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介入方法关闭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期效果良好.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引小儿VSD介入封堵中可避免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缩短手术时间,是完全可行和安全的.

  • 经导管以Rashkind闭合器及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张芙荣;陈君柱;陶谦民;朱建华;郑良荣

    目的:评价经导管以Rashkind闭合器及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以Rashkind闭合器关闭PDA16例,Amplatzer封堵器关闭PDA 4例.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前胸主动脉造影示PDA窄处直径为3~8 mm(平均5.6 mm).Rashkind关闭术16例,术后即刻胸主动脉造影示PDA处未见分流4例,微量分流8例,少量分流4例;半年后彩色多普勒示PDA处均无分流.Amplatzer术关闭PDA 4例,术后即刻胸主动脉造影示PDA处均无分流,彩色多普勒示PDA处无残余分流.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以Rashkind闭合器及Amplatzer封堵器治疗3~8 mm直径的PD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Amplatzer封堵器关闭PDA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较低.

  • Amplatzer伞堵闭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江隆福;陈国方;陈玉锋

    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非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即刻及近期疗效较好.我们对7例PDA进行封堵治疗,在此进行探讨.

  • Amplatzer堵闭器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潘伟民;叶红华;孙静

    介入治疗方法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已得到了公认[1,2],1997年Amplatzer首先推出的蘑菇伞堵闭器以其独特的设计、优良的性能和简便的手术方法迅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3].我院于近年来引用该项技术完成1例房间隔缺损(ASD)和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堵闭,现报告如下.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周军波;周建庆;柳俊平;沈文均;葛世俊;高从光;赵维庆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 方法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PDA封堵术22例,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术后3天、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以评估疗效. 结果 22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1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8例(81.8﹪)动脉导管完全封闭,4例有微量或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3天TTE检查示9例有由左向右的少量分流(一年后完全消失),3个月后TTE随访检查仅发现1例存在微量分流,所有病例左心室直径均缩小,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动脉导管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等;除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 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应证广,是一种治疗PDA的理想方法.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王胜煌;陈君柱;张芙荣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或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ASD封堵术26例,PDA封堵术10例.术毕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疗效. 结果 26例ASD患者共27个缺损,22例ASD球囊大伸展直径12~32mm,4例AS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直径>34mm,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3~38mm.24例25个缺损应用24只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成功,成功率92.3%.10例PDA封堵术均获成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动脉导管呈漏斗型8例、管型2例;未闭动脉导管窄处直径为3.5~8.0mm.随访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1例PDA在术后4h出现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次日消失,病人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和PDA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 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邦龙;徐岩;程自平;陈斌;朱润硕;史学功;汪太平;吴继雄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31例PDA患者,PDA窄处(φ)为2.4~15.1(5.9±2.4)mm.术后平均随访3~36(15.4±10.2)月,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封堵的效果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肺动脉平均收缩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10 min主动脉造影示,无残余分流26例(占83.9%),微量分流4例及少量分流1例(占16.1%),术后24~48 h UCG示仅1例有极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1月UCG示全部患者均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增大的左室腔及心功能均改善.结论使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PDA患者,近中期疗效确切、使用安全、适应证广、价格经济等特点.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陈大年;王邦宁;骆志刚;高丹屏;程自平;徐岩;沈玉芳;黄其植

    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肉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介入性心导管术,可通过特制的导管和装置从外周血管将封堵器送达缺损部位,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单[1].现介绍我院成功地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1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以便该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28例临床分析

    作者:姚艺;沈群山;张刚成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 128例PDA在本科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年龄9个月至65岁,平均(13.7±14.5)岁,体重9~77(31.3±20.2)kg.结果 128例患者中126例(98.4%)封堵成功,失败者封堵后1例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1例封堵器周大量残余分流.成功者术后24~48 h,1、3、6个月彩超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 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