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濮孟久;李京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椎体外系变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临床以运动困难、肌强直、静止性震颤为特征.1817年由英国Parkinson首次描述,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十分清楚.

  • 尼古丁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作者:朱晓临;李保国;童萼塘;孙圣刚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存在负相关系,吸烟可能对PD具有保护作用.人们一直在探索尼古丁对PD的保护作用机制.目的:研究尼古丁对PD大鼠纹状体脑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t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8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预防组50只和治疗组30只.干预:本文第一作者将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立体定向注射到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被盖部和黑质致密部,建立大鼠模型.采用生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尼古丁对PD大鼠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检测纹状体GDNF表达及多巴胺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前及造模后皮下注射尼古丁的PD大鼠,纹状体GDNF表达及多巴胺含量较PD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尼古丁可减轻6-OHDA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对P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 帕金森病病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焯霖;刘平

    自詹姆斯·帕金森在1817年首次描述帕金森病以来,遗传因素在贩金森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人们曾一度认为帕金森病主要受环境影响,直到1996年Polymeropoulos等在一个意大利家族中发现了致病基因α-synuclein,继之以有科学家在日本发现另一致病基因Parkin,从此,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中所起作用得到肯定.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帕金森病的遗传学基础窨是怎样的呢?就可能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有关的基因作一综述.

  • 反义阻断α-Synuclein表达对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玉凯;徐严明;陶恩祥;宁玉萍;李宝芹;陈玲;刘焯霖

    目的:观察α-Synuclein表达对6-羟基多巴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析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12/2004-10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用100μmol/L的6-羟基多巴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多组样本的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1×105个细胞接种于4块四孔培养板中,共16个孔,随机分为4组:反义、正义、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前3组分别加入相应的寡核苷酸5 μmol/L治疗24 h,空白对照组不加.反义寡核苷酸阻断PC12细胞α-Synuclein表达,用原位杂交和定量Westem plot检测其基因和蛋白表达;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检测试剂盒检测6-羟基多巴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测量有关平均积分吸光度.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反义阻断后α-Synuclein mRNA表达: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②α-Synuclein蛋白表达: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明显减少,较空白对照组减少约53.93%(P<0.05).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6-羟基多巴治疗后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随机计数的200个细胞中,凋亡细胞数量间相互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Synuclein表达减少对6-羟基多巴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无影响.推测在帕金森病的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机制中,α-Synuclein在神经元内的异常聚集较其表达量的多少更重要.

  • 6-羟基多巴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马敬红;胡国华;董丽华;雄鹰;王为;宋月平;李淑娟

    目的:探讨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6-OHDA)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神经毒素6-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内,制备经典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造模2个月后,检测其纹状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活性氧,并观察黑质的病理改变.结果:帕金森病模型组右侧纹状体内GSH含量[(36.85±8.64 μg·mg-1prot)]明显下降,活性氧含量[(58.69±9.84)U·mg-1prot]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光镜下可见帕金森病模型组右侧黑质致密带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与模型组左侧及对照组、假手术组黑质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6-OHDA可通过耗竭GSH及增加自由基的生成损害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并逆行性损毁神经元胞体,导致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 α-Synuclein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叶的作用

    作者:乔森;罗建红;金静华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胞质内出现以聚集化的α-Synuclein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但是,此类炎症反应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单体、聚集化、突变、硝化的α-Synuclein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性因子,终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细胞毒性.该文尝试总结α-Synuclein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与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朱燚(综述);武衡(审校)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残存的神经元以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uclein)主要成分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LD)存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在环境因素及衰老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酶体功能紊乱、免疫炎性反应、钙稳态失衡、兴奋性毒性、细胞凋亡等机制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造成纹状体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2种递质的平衡失调而发病。而多巴胺神经元在兴奋性谷氨酸(Glu)和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系统之间得到控制,这些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兴奋性毒性和多巴胺能细胞死亡。本文就Glu、GABA在帕金森病中作用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