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的交叉迁移效果研究

    作者:齐燕;师东良;曹龙军;田强;周石;黄力平

    目的:观察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是否会增长肌肉力量并产生交叉迁移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2名右利手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首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等张肌力评定,然后训练组受试者进行右腕关节屈伸等张肌肉力量训练,对照组保持日常活动不进行训练;6周后再次评定等张肌力.结果:训练组右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伸肌肌力分别增加了19%、12%和41%.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屈肌肌力减少0.6%,左侧腕屈、伸肌肌力增加0.6%和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右侧腕伸肌肌力虽增加了32%,但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伸肌肌力也增加了1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结论:本研究证实了6周单侧腕关节屈伸等张训练方案在右利手青年男性受试者交叉迁移效果良好,为临床康复实践提供了可能的新途径.

  • 单侧踝背屈等长运动对双侧大脑皮质的影响

    作者:李霞;徐守宇;解光尧

    目的:利用fMRI技术研究人体单侧主动踝背届时双侧脑功能区激活情况,为力量训练交叉迁移的中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8名健康青年男性右利腿志愿者,以右踝关节背屈主动用力大等长收缩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设计,使用1.5T磁共振全身扫描仪进行fMRI数据采集,利用SPM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右踝背屈主动运动主要激活脑区为双侧初级躯体运动区、双侧次级躯体感觉区、双侧运动前区、双侧运动辅助区、双侧小脑、双侧扣带回及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结论:单侧踝背屈主动运动引起双侧大脑皮质多个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说明主动运动引起的交叉迁移现象可能存在大脑皮质机制,支持皮质参与的神经机制学说,也为进一步将交叉迁移效果应用到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单侧电刺激训练对双侧同源肌肉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龙军;黄力平;周石;向珩;王文龙;张建琦

    目的:观察单侧电刺激训练对双侧同源肌肉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刺激促进肌肉生长修复和对侧交叉迁移现象的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和1、2、3、4周电刺激组,刺激部位为右侧腓肠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双下肢腓肠肌和前肢肱二头肌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不同变构体肝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Ea)和机械力生长因子(MGF)以及成肌分化因子(Myogenin,MyoG)mRNA表达.结果:训练侧各电刺激组MGF mRN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长了3.97、4.05、4.13、4.25倍;IGF-1Ea mRN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长了1.55、3.99、5.11、5.27倍;MyoG mRN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长了2.14、2.48、2.99、3.02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MGF和MyoG mRNA表达在各训练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GF-1Ea mRNA表达在1、2、3周训练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第4周与第3周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侧同源肌肉和前肢肱二头肌IGF-1Ea、MGF、MyoG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电刺激训练促进肌肉生长与修复机制中肌肉生长因子高表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而对侧肌肉生长因子无显著性增长,表明对侧交叉迁移现象的机制可能不是由于肌肉生长因子表达所致,提示内分泌机制不占主导地位.

  • 早期电针刺激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健侧肢体的康复效果

    作者:黄力平;向珩;肖娜;周石;曹龙军;王文龙;张建琦;田强

    目的:在SD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早期,应用穴位电针刺激健侧肢体,评价健侧肢体的康复效果,探讨其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模,将3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健肢治疗组(HT)、患肢治疗组(DT)、模型非治疗组(MC),并另设假手术对照组(0C),每组10只,共40只.术后24h开始电针刺激穴位曲池、内关、足三里、下巨虚,采用“巨刺法”,左右交叉行刺.治疗电流强度3mA,疏密波l0Hz,50Hz/5s,l0s.15min/次,1次/d,7d/周.分别在治疗第3d、7d、14d和21d进行神经行为学的评价.治疗21d后,冰生理盐水灌注取脑、切片、TTC染色,IPP分析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①神经行为学(mNSS)评价:电针刺激治疗3d时,HT组mNSS评分低于MC组(P<0.05);治疗7d和14d时,HT、DT组更显著低于MC组(P<0.01),HT组显著低于DT组(P<0.01);21d治疗后,HT组和DT组评分均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显著低于MC组(P<0.01),HT组与DT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②脑梗死体积:HT和DT组脑梗死体积均低于MC组(P<0.05),而且HT组与DT组比较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卒中后超早期健肢电针治疗较患肢治疗能够更早地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患侧脑梗死体积,是一种有效的早期康复介入方式.

  • 早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双侧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于俊海;肖娜;向珩;黄力平;周石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双侧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时序性变化,探讨电针治疗偏瘫的交叉迁移效果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建模成功的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肢治疗组(UALTG)、患肢治疗组(ALTG)、对照组(CG),各组再随机分为1周、2周、3周组,造模成功24h后对治疗组浅麻醉行电针穴位治疗,每组各时间段结束24h内分离缺血皮质及对侧同部位皮质,采用RT-PCR法测定BDNF-mRNA表达量.结果:①对缺血皮质BDNF-mRNA表达的影响:ALTG组BDNF-mRNA在第7天、第14天、第21天时表达量均有增加,与CG组相比有显著性增高(P<0.01),而UALTG组在第7天和第21天时表达量均有增加,与CG组相比有显著性增高(P<0.01);在第7天和第21天时UALTG组较ALTG组表达量更高(P<0.01).②对缺血对侧皮质BDNF-mRNA表达的影响:ALTG组在第7天和第21天时BDNF-mRNA表达量高于CG组(P<0.01);UALTG组在第14天时表达量高于CG组(P<0.01),且ALTG组表达量同时也高于UALTG组(P<0.01);而UALTG组和ALTG组在第21天时的表达量均下降,低于CG组(P<0.01).结论:早期电针治疗MCAO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健侧肢体和患侧肢体都能有效促使双侧皮质BDNF-mRNA的表达上调,具有明显的交叉迁移效果,且健侧较患侧更大幅度提高缺血皮质BDNF-mRNA的表达,这种变化可能是大鼠功能恢复较好和病死率较低的分子机制之一.

  • 电刺激训练前后肌肉力量交叉迁移效果的实验观察

    作者:黄志刚;周里;王煜;段文杰

    采用T90-1型电刺激肌肉力量训练仪对10名19~21岁男性二级运动员左腿股前肌群进行电刺激训练,测定等长状态时伸膝与屈膝肌肉力量.结果:受试者左腿股前肌群(主动肌群)伸膝力量提高4.7±3.5kg(P < 0.01),对抗肌群(股后肌群)屈膝力量提高2.1±2.8kg(P< 0.01).右腿股前肌群(主动肌群)伸膝力量提高2.6±0.55kg(P < 0.01),对抗肌群(股后肌群)屈膝力量提高1.0±0.71kg(P < 0.05).表明电刺激左腿股前肌群明显提高股后肌群的力量的同时,亦可有效地提高右腿股前、股后肌群的力量.

  • 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娜;向珩;黄力平;周石;张健琦;徐纳新

    目的 观察健肢或患肢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时序性变化,探讨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效果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肢治疗组、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每组再按实验观察时间随机分为7、14和21 d三个时间点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造模成功24 h后对治疗组给予浅麻醉行穴位电针治疗,每组各时间点结束24 h内分离脑缺血皮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IGF-1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结果 ①脑缺血后,对照组大鼠脑缺血皮质IGF-1蛋白表达在缺血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治疗组蛋白表达趋势与对照组相同,且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的]GF-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第21天时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但仍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②健肢治疗组脑缺血皮质IGF-1 mRNA表达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健肢治疗组第7天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6.8倍和3.0倍;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时的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3.3倍和5.7倍;健肢治疗组和患肢治疗组的第21天脑缺血皮质的IGF-1 mRNA表达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穴位电针治疗能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皮质IGF-1 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健肢穴位电针干预能更早且更大程度地诱发IGF-1mRNA表达增高及蛋白含量增高持续时间较长;脑卒中早期健肢穴位电针干预效果可能优于患肢.

  • 双侧下肢功能锻炼促进单侧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作者:唐美华

    目的 观察分析双侧下肢功能锻炼促进单侧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单侧髌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行患侧下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围手术期行双侧下肢功能锻炼)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患肢首次达到直腿抬高时间、术后1周患侧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观察组患肢首次达到直腿抬高时间为4.81±1.409天,术后1周膝关节ROM为83.2±18.779度;对照组患肢首次达到直腿抬高的时间为6.47±2.092天,术后1周膝关节ROM为75.60±19.975度.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围手术期单侧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双侧下肢行功能锻炼较患侧下肢功能锻炼能更好的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