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在麸质敏感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易浔飞;张静兰;刘飞;江裕

    目的:评价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IgG、IgA检测在诊断麸质敏感性肠病(gluten sensitive enterpathy, GS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GSE患者35例作为GSE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SE组中抗麦胶蛋白抗体IgG、抗麦胶蛋白抗体IgA、抗肌内膜抗体IgG和抗肌内膜抗体IgA的阳性率分别为25.7%(9/35)、25.7%(9/35)、14.3%(5/35)和28.6%(10/3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5.7%(抗麦胶蛋白抗体IgG+抗麦胶蛋白抗体IgA)、37.1%(抗肌内膜抗体IgG+抗肌内膜抗体IgA)和48.6%(抗麦胶蛋白抗体IgG、IgA+抗肌内膜抗体IgG、Ig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单独诊断GSE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可达100.0%(抗肌内膜抗体IgG、IgA),而敏感性均较低。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联合检测诊断GSE的敏感性有所提高,其中高的为48.6%(抗麦胶蛋白抗体IgG、IgA+抗肌内膜抗体IgG、IgA)。结论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GSE的敏感性,减少漏诊。对GSE高危人群应检测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进行筛查和诊断。

  • 不同人种乳糜泻患者临床特征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作者:耿伟;乔旭柏;纪开宇;王厚芳;杨爱明

    目的 总结乳糜泻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及病理学特点,并分析欧美及东亚地区乳糜泻患者的异同,探讨中国人群乳糜泻的诊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确诊的来自不同国家的87例乳糜泻患者资料,总结其国籍、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清学抗体、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随访情况,并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7例患者中,欧美患者63例(欧美组),中国和日本患者18例(东亚组),中东患者6例(中东组).(1)从年龄构成看,乳糜泻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 ~ 60岁.(2)乳糜泻患者中,有慢性腹泻及体重减轻典型表现的患者仅分别占20.7%(18/87)和9.2%(8/87);一部分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腹痛腹胀[32.2% (28/87)],甚至便秘[5.7% (5/87)];13.8%(12/87)患者既往曾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欧美组和东亚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症状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东亚组患者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疱疹样皮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组(P值均<0.05).(3)IgA型抗麦胶蛋白抗体(AGA)、抗肌内膜抗体(EMA)和抗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抗体(tTGA)在乳糜泻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8.6% (51/87)、44.8%(39/87)与36.8%(32/87).(4)消化内镜检查显示,乳糜泻的病变主要位于小肠,从近端小肠至远端小肠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减轻.东亚组患者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的黏膜病变表现较欧美组更为明显,病理组织学显示小肠黏膜萎缩及淋巴细胞增多程度也较欧美组更为严重.(5)87例患者全部接受了去麸质饮食(GFD)治疗,其中81例进行了血清学抗体随诊,8例进行了内镜下小肠黏膜活检的随诊.47例患者于GFD治疗后6~9个月全部血清抗体转阴,34例在12 ~ 18个月随访时血清抗体全部转阴,且症状明显缓解;8例内镜随诊的患者经GFD治疗1年后,活检显示小肠绒毛萎缩、淋巴细胞浸润等表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乳糜泻患者中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仅占一小部分.血清特异性抗体(AGA、EMA和tTGA)在乳糜泻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筛查手段.GFD治疗对多数乳糜泻患者有效.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患者与欧美患者相比,在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所见、GFD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乳糜泻在我国可能并非罕见疾病,应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减少漏诊.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抗肌内膜抗体确诊疱疹样皮炎

    作者:林燕;周桂芝;张福仁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例两次皮损周围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临床疑似疱疹样皮炎的24岁女性患者的血清,结果显示患者血清抗肌内膜自身抗体1:20阳性,结合临床诊断为疱疹样皮炎;随后第三次对皮损周围皮肤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典型的真皮乳头部位IgA颗粒状沉积.

  • 血清抗肌内膜抗体IgA和IgG水平检测在谷胶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潘道香;唐久来;吴德;许晓燕;王德农

    目的 探讨我国是否存在谷胶病的"冰山"现象,研究人群血清中抗肌内膜抗体(AEA)IgA和IgG水平,为本病的功能基因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对谷胶病高发人群136例和正常50例患者采用ELISA法,比较两组血清AEAIgA和IgG平均水平和阳性率.结果 高发人群组AEAIgA和IgG水平(17.69±2.97,15.23±2.36)显著高于正常人群(11.65±2.75,12.25±1.86)(P<0.01).高发组2例AEAIgA和IgG均呈强阳性.结论 我国存在谷胶病的"冰山"现象,亦即存在为数不少未被明确诊断的谷胶病患者.值得临床重视和对易患人群进一步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