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200和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在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层中的意义

    作者:朱明霞;万文丽;李海申;王艳芳;王晶;零惠森;闫新星;克晓燕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200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MM预后分层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MM初诊患者骨髓血中CD200和其它免疫表型(CD38,CD138,CD56,CD19,CD20,CD117,胞浆轻链Kappa和Lambda)表达,以及外周血Treg的比例;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b)、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通过国际分期系统(ISS)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MM患者表达CD200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表达相关性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78例初诊患者表达CD200+率为71.79%(56/78),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CD200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抗原表达上,CD200+组CD117的表达显著高于CD200-组(P =0.032),CD20、CD56和CD19的表达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CD200+组Hb量明显低于CD200-组(P =0.035),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CD200-组(P=0.013),血清LDH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D200+组中ISS分期Ⅰ期患者占58.62%(17/29),Ⅱ期患者占75%(30/40),Ⅲ期占100% (9/9),随着CD200表达强度增加,预后分层危险度上升(P=0),CD200表达越强,预后越差;Treg细胞CD200+组显著高于CD200-组(P =0.043),Treg含量与CD200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743,P=0.044).CD200-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高于CD200+组(P =0.036),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稍高于CD200+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患者CD200表达和Treg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是MM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以及临床判断疗效的可靠指标.

  • 不同预后分层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作者:胡凯;王晶;朱明霞;王艳芳;克晓燕

    本研究探讨不同预后分层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和CD38/SSC联合设门,对62例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标记CD45、CD38、CD138 、CD56、CD19、CD117、CD13、CD20、CD22、CD34、Kappa和Lambda进行检测,并通过ISS分期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和比较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显示:异常浆细胞均表达CD138(100%)及CD38(100%),而CD19+(6.5%),CD45+ (22.6%),CD56+ (59.6%)及单克隆轻链抗原表达(82%)相对常见,其他CD117+ (27.4%),CD13+ (17.7%),CD20+(16.1%)存在个体差异;经预后分层后显示,标高、高危组CD56表达率低于低危组(P=0.02),而CD117表达率高于低危组(P=0.01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在初诊的中、高危患者中CD56表达较低,而CD117表达较高,这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 同期确诊MDS与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

    作者:江明;温丙昭;李玲;陈双;程虹;郝建萍;陈瑢;王蕾;赵芳

    本研究比较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诊断、预后的关系,探讨MDS及AML患者不同年龄组染色体预后分层特征.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分析134例MDS和123例AML患者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MDS与AM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41%及61%.MDS与AML组异常核型分析显示:①MDS组以数目异常为主(主要为+8),AML组患者以结构异常为主,主要为t(15;17)及t(8;21),与FAB亚型相关性不明确的异常核型检出中主要为+8.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及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核型在MDS组均明显高于AML组;MDS组发生AML转化中有12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AML组有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者是由MDS转变而来.②两组行年龄分层分析显示:MDS组随年龄增大异常核型检出率增高,其中在≥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在MDS 3个年龄组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AML组异常核型检出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减少,≤30岁组明显高于≥60岁组,而复杂异常核型则显示≥60岁组明显高于≤30岁组;核型预后分析,在MDS与AML组均提示预后不良核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在≥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预后良好核型在MDS及AML则显示≤30岁组又明显高于≥60岁组.结论:MDS及AML患者具有较高的染色体异常,其检测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预后分层提供了重要依据.

  • 高危多发性骨髓瘤之一——伴(4;14)易位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路瑾;黄晓军

    伴有(4;14)易位的多发性骨髓瘤是高危多发性骨髓瘤之一.文章对其病理生理基础、现有的治疗手段以及疗效进行综述,强调多发性骨髓瘤分层的重要性,为临床医师深入理解这一类型的诊治奠定基础.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治进展

    作者:郭冠亚;陈瑜;韩英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以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炎症和纤维化所致的多灶性胆管狭窄为特征.PSC常呈隐匿性起病,可进行性加重,终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大部分PSC患者合并炎症性肠病,且胆管癌等恶性肿瘤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目前PS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本文围绕PSC诊治的关键问题,综述近年来的相关进展,包括影像学诊断共识、预后评估方法以及研发中的新药等.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子分型

    作者:王舒;陈冰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遗传学异常.精准诊断分型是AML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基础.随着对于AML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AML的分型及预后评估体系历经了基于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分型的发展历程.分子分型体系可为AML的精准分型、个体化分层治疗、预后评估以及疗效监测等各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为白血病现代化精准诊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 CD25在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且非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胡营涛;马杰;李亚雨;刘晓艳;李宁;孙慧;刘延方;谢新生;万鼎铭;姜中兴;孙玲;李涛

    目的 明确CD25抗原分子表达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且非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BF-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1例AML(非APL且非CBF-AM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回顾性分析CD25在AML(非APL且非CBF-AML)中的表达情况及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结果 在AML(非APL且非CBF-AML)中,CD25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比仅为8/18,而CD25阴性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71.24%(10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3,P=0.021);复发患者在CD25阳性组占比高达6/8,在CD25阴性组中复发率为31.19%(34/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7,P=0.012).CD25阳性患者较CD25阴性患者有更短的无复发生存期(χ2=13.68,P<0.001)、更短的总生存期(χ2=12.26,P<0.001).CD25阳性组预后与高危组预后相当,且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L(非APL且非CBF-AML)中,CD25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其预后与现有预后分层中的高危组相当,可以作为现有预后分层的有机补充.

  •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分层及分层治疗进展

    作者:叶琇锦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并分泌单克隆球蛋白为特征的一种恶性肿瘤.尽管近十年来新药的应用使骨髓瘤预后显著改善,但不同患者在疾病进程、治疗反应和生存期上仍显示出很大的异质性.在治疗选择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预后判断,进行个体化治疗是MM诊治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就MM预后分层及分层治疗策略方面的新进展总结如下.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郭进京;胡林辉;陶千山;王卫国;张夏;黄传荣;王伟伟;王建华;翟志敏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预后分期的关系.方法 以27例初诊MM患者和3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细胞检测结果计算得出RDW,比较两组RDW的差异;对MM患者进行国际标准分期(ISS),分析RDW在不同分期间的差异;用ISS分期进行分组,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取RDW 14.65%作为佳截点,把MM患者分为低RDW组(RDW≤14.65%)和高RDW组(RDW>14.65%),分析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RDW水平分别为(15.60士2.35)%vs (12.72±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1,P<0.001);低ISS分期(Ⅰ+Ⅱ期)和高ISS分期(Ⅲ期)间RDW水平分别为(13.99±1.08)% vs (16.55±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0,P=0.001);低RDW组和高RDW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1,P=0.011).结论 RDW增高的MM患者,其危险分层更高,预后更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