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公藤和莪术混合饵料对棕色田鼠生殖作用的影响

    作者:何凤琴

    目的 比较含有不同浓度雷公藤和莪术的混合饵料对棕色田鼠生殖功能的影响,计算出雷公藤和莪术配制成混合饵料降低鼠类繁殖率的适合浓度.方法 用拌有雷公藤或莪术的混合饵料喂食健康性成熟雌雄棕色田鼠;计算适口性,睾丸、卵巢脏器系数,睾丸中精子数量;制作睾丸、卵巢组织学切片,统计合笼后的产仔情况.结果 食用30 d雷公藤或莪术的混合饵料后,雄性棕色田鼠对0.2 mg/kg(t=1.27,P=0.250)和0.3 mg/kg(t=1.42,P=0.124)雷公藤的混合饵料,雌性棕色田鼠对20 mg/kg(t=1.29,P=0.243)和30 mg/kg(t=1.33,P=0.134)莪术混合饵料的适口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用0.3 mg/kg混合饵料的雄性睾丸脏器系数小(t=2.64,P=0.035),睾丸中精子数量少(t=12.11,P=0.000),生精小管管径小(t=13.97,P=0.000),生殖上皮薄(t=18.03,P=0.000);产仔潜伏期长(Z=1.971,P=0.050),产仔数量少(Z=2.003,P=0.046).食用30 mg/kg混合饵料的雌性卵巢脏器系数小(t=2.97,P=0.012),黄体大横截面积小(t=14.17,P=0.000),产仔潜伏期长(Z=1.973,P=0.049),产仔数量少(Z=2.023,P=0.043).结论 配制的0.3 mg/kg雷公藤混合饵料与30 mg/kg莪术混合饵料对棕色田鼠的抗生育效果明显,且适口性好;作为绿色环保型鼠药应用到农田、林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单宁酸对棕色田鼠和小鼠食物选择、日食量和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

    作者:

    目的 用不同浓度单宁酸(tannic acid, TA)处理后的花生喂养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和小鼠(Mus musculus),研究单宁酸对两种鼠食物选择倾向、食物摄入量、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的设计如下:1)选择一批棕色田鼠和小鼠,单笼饲养,自由饮水.用正常花生饲喂二周实验用棕色田鼠和小鼠,使其适应这种食物;2)随机选出棕色田鼠和小鼠各10只(雌雄各半),单笼饲养.用经0%、5%、10% TA处理的花生饲喂供试鼠一周,观察和记录两种鼠对TA处理后花生的选择和取食特征;3)随机选出18只棕色田鼠和18只小鼠,单笼饲养,并各分为3组(每组均为6只),按两种鼠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低单宁酸组、高单宁酸组,并分别用经0%、5%和10%TA处理的花生饲喂一周,测定两种鼠的食物摄入量;同时收集粪便,用凯氏定氮仪测定粗蛋白含量,计算蛋白质消化率.结果 1)棕色田鼠和小鼠均优先选择无TA食物(P<0.001),二者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01);2)食物中的TA降低棕色田鼠和小鼠的相对日食量(P<0.001)和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随TA含量的升高,棕色田鼠和小鼠的相对日食量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下降.结论 TA降低棕色田鼠和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和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TA对鼠类的食物摄入量和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有种间差异性,小鼠对TA的适应性更强.

  • 棕色田鼠胃的形态与组织学观察

    作者:岳晓慧;路纪琪;王振龙;冯军基;童川;刘忠虎

    目的 研究棕色田鼠胃的适应性特征.方法 采用大体解剖、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研究方法,观察棕色田鼠胃部形态学结构特征.结果 根据形态特征棕色田鼠胃部可明显的分为2个胃室,根据有无腺体分布可分为有腺区和无腺区,第一胃室及第二胃室的大部分区为无腺区,胃的无腺区表面为角质化复层扁平上皮;有腺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第一胃室与第二胃室交界处存在有19 ~ 21个特殊的瓣膜结构.结论 棕色田鼠胃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变化特征,出现了两个胃室,胃室之间首次发现有瓣膜结构存在.

  • NOS在棕色田鼠胃肠道各段肌间神经丛分布的比较

    作者:安书成;徐畅;徐金会;刘梅

    目的:解释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消化道对其生活史特征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方法: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法对NOS在棕色田鼠胃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棕色田鼠胃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大小悬殊数倍;神经节和阳性神经纤维构成网络结构,阳性神经元可呈"串珠"状和"U"形排列.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密度在胃肠道各段差异较大:结肠密度高,回肠次之,胃和盲肠比回肠低.比十二指肠和空肠高.结论:棕色田鼠NOS阳性神经元在胃肠道各节段肌间神经丛的分布特点可能是与其食性和生理机能相适应的.

  • 雌性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在慢性间歇性低氧条件下血象变化的比较

    作者:刘彬;王振龙;路纪琪;杨艳艳

    本文旨在对雌性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和昆明小鼠(Mus musculus)在慢性间歇性低氧条件下血象的变化进行比较,从而为地下生活鼠种血液系统对慢性间歇性低氧的应答对策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实验氧舱对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进行每天4 h、持续28 d的慢性间歇性低氧(氧浓度10.0%)处理,然后对其血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常氧下棕色田鼠的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显著高于昆明小鼠,而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则显著小于昆明小鼠,慢性间歇性低氧处理后昆明小鼠的MCV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显著增加,而棕色田鼠MCV和HCT无明显影响;(2)常氧条件下棕色田鼠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显著低于昆明小鼠,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则显著高于昆明小鼠,慢性低氧处理后昆明小鼠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含量和MCH均显著增加,而在棕色田鼠仅出现MCH的明显增加:(3)常氧条件下棕色田鼠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都显著低于昆明小鼠,慢性低氧处理后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的WBC和PLT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棕色田鼠作为地下生活鼠种,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其血液系统对低氧胁迫的应答机制与地面生活鼠种昆明小鼠不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