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假性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宋全明;刘韦伟;潘丽;王守梅;陈颖;何妙侠;王洋;朱明华;张树辉

    目的 观察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与预后特征.方法 对4例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重链克隆重排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8~66岁,中位年龄52岁.2例有慢性肝炎病史(慢性活动性B型和C型肝炎各1例).肿瘤直径1 ~2.5 cm,平均1.75 cm.组织学上,肿瘤由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可见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组织细胞和无特征性的淋巴上皮病变,淋巴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可沿肿瘤周、肝门管区浸润.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术后随访所有病例未见恶性转化.结论 肝假性淋巴瘤为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在肝假性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皮肤假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喜喜;鲁严

    皮肤假性淋巴瘤系指临床表现或组织病理类似恶性淋巴瘤,但又不满足恶性淋巴瘤诊断标准的一组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根据皮损中浸润淋巴细胞的主要类型,可分为皮肤B细胞假性淋巴瘤和皮肤T细胞假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通常为红色斑块、丘疹或结节,头颈部多见.部分皮损有自愈性和复发性.组织学上可见淋巴细胞浸润,一般呈多克隆增生,但易与其他恶性疾病混淆.皮肤假性淋巴瘤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光动力疗法、干扰素等,但可能复发.本病预后良好,但有转变为恶性淋巴瘤的可能,需要长期随访.

  • 鼻部假性淋巴瘤3例及组织病理分析

    作者:刘玉洁;顾安康;纪华安;张理涛

    1 临床资料例1.女,22岁.左侧鼻翼红色结节,偶伴瘙痒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确诱因左侧鼻翼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偶伴瘙痒,自以为“青春痘”未予理会,皮疹继续增大,自行外用“红霉素眼膏”及“痤疮膏”半月余未见明显疗效,遂于2014年3月14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及昆虫叮咬史等.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鼻翼一直径约1.5 cm红色半球形结节,表面少量鳞屑,边界清,无明显浸润感(图1A),触之稍韧,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 肝脏假性淋巴瘤3例报告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翟健;周立宁;庄晓萌;蔡雄;吴东;吴孟超

    肝脏假性淋巴瘤(pseudolymphoma of liver)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病理上主要由大小比较一致的淋巴细胞构成,细胞无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中间有生发中心,由T、B细胞混合构成.提示为多克隆性病变.目前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少.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间共诊治肝脏假性淋巴瘤3例,现结合本组资料及有关文献,对肝脏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 低温等离子加激光治疗咽喉部假性淋巴瘤

    作者:郑昊;叶青;陈明;林隽;黄少鹏

    假性淋巴瘤又名反应性淋巴组织样增生.1958年由Smith和Helwig首先报道.1963年Saltzstein对假性淋巴瘤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定义,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等.

  • 皮肤假性淋巴瘤1例报道

    作者:严芳;张梅;卢寅

    1 病案举隅患者,男,59岁,因面颈部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2月余于2009年5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3月份白面部出现红斑、结节伴瘙痒,有向颈部发展趋势.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肉芽肿”,给予“西替利嗪”、“艾洛松”、“沙利度胺”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同时用“美能”40mg静脉滴注、“羟氯喹”口服、“得宝松”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5天后逐渐减量至5mg,静脉滴注“MTX”10mg,外用硅油乳膏、新适确得、艾洛松,明显好转出院.

  • 肝脏反应性淋巴增生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冉勋;谢思明;王幸;蔡云强;刘续宝

    目的 探讨肝脏反应性淋巴增生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肝脏反应性淋巴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同时对文献报道的4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33篇(49例)加上本例患者共50例.50例患者中,女45例(90%),男5例(10%);年龄15~85岁、(57.6± 14.0)岁.8例(16%)为多发肿瘤,42例(84%)为单发肿瘤;6例冈腹痛或腹部不适就诊发现(12%),2例(4%)于手术中发现,2例(4%)于肝移植术后病理学检查时发现,l例(2%)于尸检时发现,余39例(78%)患者于体检或复查中发现;25例(50%)位于右肝,15例(30%)位于左肝,4例(8%)为左右肝多发,1例(2%)位于尾状叶,另有5例(10%)文献未明确说明.术前有恶性肿瘤史11例(2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15例(30%),合并病毒性肝炎感染5例(10%).术前诊断为恶性肿瘤36例(72%).43例(86%)行手术切除治疗.结论 肝脏反应性淋巴增生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常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可能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皮肤假性淋巴瘤1例

    作者:江夏;王伟霞;张敏

    患儿女,5岁,左前臂丘疹3年余.皮肤科情况:左前臂屈侧可见呈横行线状分布的直径1~ 10mm大小红色丘疹,境界清楚,质地稍硬,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全层及脂肪层浅层可见单一核细胞呈致密结节状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CD3、CD5、CD20、CD79a、Bcl-2部分阳性,CD10、CD21、Bcl-6、Cy-clinD1阴性,Ki-67约20%阳性,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lamda阴性.IgH、Igk基因重排未见克隆性扩增峰.诊断:假性淋巴瘤.治疗:患者家属选择观察,1年后皮损部分消退.

  • 皮肤假性淋巴瘤1例

    作者:汪瀚瀛;杨秀敏;杨竹生;刘文斌;金星姬

    患者男,69岁.鼻部肿物伴瘙痒1月余.皮肤科情况:右鼻翼处见一直径约1.5cm大小的暗红色结节,界清,表面光亮,可见少许毛细血管扩张,无破溃和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弥漫性淋巴样细胞为主的浸润,其内伴散在异型淋巴细胞,未侵及表皮,境界带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CD4,CD5,CD8,CD20,CD43,CD56均散在阳性,PAX5+,TIA-1散在,CD30-,EVB-,Ki-67 index3%.诊断:假性淋巴瘤.予3次封闭治疗后皮损基本平复,治疗后2年时皮损已完全消退.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