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鬼针草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机制研究概况

    作者:方媛;方祝元

    高血压肾损害是高血压病常见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而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肾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实验研究文献梳理,从TGF-β/Smad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APK/ERK1/2信号通路三个方面对鬼针草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机制进行总结,提出鬼针草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上调上皮表型,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表达,防止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肾间质的过度沉积,维持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平衡,遏制高血压肾损害肾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从而达到逆转肾纤维化的目的.这可能为高血压肾损害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 吡格列酮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刘慧铭;刘玲伶;周星丞;彭伟;张小欢;毛彦稳;任飞燕;王圆圆;张帆;张莹莹;石明隽;肖瑛;桂华珍;汤磊;郭兵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通过影响AMPK/PI3K/mTOR通路抑制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及吡格列酮治疗组(BG),每组各8只.DM组和BG组STZ腹腔注射复制T1DM模型,成模后第9周BG组予吡格列酮10 mg/(kg·d)连续灌胃8周.16周末处死大鼠,取血清和处死前24 h尿液检测生化指标,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FBG、UACR、TG、TC均升高(P<0.05),与DM组比较,BG组UACR、TG和TC降低(P<0.05).与NC组比较,BG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增加,胶原阳性染色加重,胶原容积分数(CVF)[(17.48±0.59)%vs(36.16±2.09)%,P<0.05],肾间质Ⅲ型胶原(Col-Ⅲ)[(0.08±0.02)vs(0.26±0.02),P<0.05]沉积增加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减少[(0.44±0.01)vs(0.19±0.01),P<0.05],肾组织活化的AMPKα 减少[(3.42±0.57)vs(0.93±0.05),P<0.05],活化的Akt[(0.27±0.04)vs(0.49±0.06),P<0.05]、mTOR[(0.63±0.15)vs(5.28±0.89),P<0.05]及P70S6K[(0.63±0.09)vs(0.97±0.13),P<0.05]增加,E-cadherin减少[(0.45±0.09)vs(0.27±0.06),P<0.05],α-SMA表达增加[(0.21±0.04)vs(0.51±0.12),P<0.05];与BG组比较,DM组肾脏纤维化病理改变减轻,胶原阳性染色减轻,CVF[(36.16±2.09)%vs(25.24±2.34)%,P<0.05],肾间质Col-Ⅲ沉积减少[(0.26±0.02)vs(0.18±0.03),P=0.005],E-cadherin增加[(0.19±0.01)vs(0.31±0.02),P<0.05],肾组织活化的AMPKα 增加[(0.93±0.05)vs(2.64±0.76),P<0.05],活化的Akt[(0.49±0.06)vs(0.29±0.08),P<0.05]、mTOR[(5.28±0.89)vs(1.63±0.71),P<0.05]和P70S6K[(0.97±0.13)vs(0.71±0.09),P<0.05]减少,肾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0.27±0.06)vs(0.42±0.03),P<0.05],α-SMA表达减少[(0.51±0.12)vs(0.24±0.05),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增加AMPKα 的活化,抑制PI3K/mTOR信号通路,缓解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病变.

  •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作用及基理研究进展

    作者:闫鹏;达林泰;德乐黑巴特尔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粘附、血管生成、免疫监视和存活等.在恶性肿瘤中TGF-β/Smads有过表达,TGF-β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与炎症、诱发免疫逃逸、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等多种机制来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TGF-β/Smads与癌症发生、恶性进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TGF-β/smads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上皮-间充质转换与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珍杰;李建生;张金平;保洁;李东颖

    目的 研究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及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探讨EMT在HCC VM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0例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手术切除HCC病例中E-cadllerin的表达,CD31/PAS双重染色观察HCC中VM的分布特征.比较其在HCC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00例HCC组织中38例存在VM,阳性率为19.0%;VM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及预后有关(P<0.05).200例HCC组织E-cadllerin表达97例,阳性率为48.5%;E-cadllerin的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预后有关(P<0.05).且VM阴性组E-cadllerin表达率均高于VM阳性组(P<0.05).结论 HCC组织中存在VM;VM、E-cadllerin与HCC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HCC可能通过EMT过程促进VM形成.

  • ASB3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和表达下调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作者:Wu-Ying Du;Zhen-Hai Lu;Wen Ye;Xiang Fu;Yi Zhou;Chun-Mei Kuang;Jiang-Xue Wu;Zhi-Zhong Pan;Shuai Chen;Ran-Yi Liu;Wen-Lin Huang

    背景与目的 锚蛋白重复序列和SOCS盒蛋白3(ankyrin repeat and SOCS box protein 3,ASB3)是ASB家族成员,包含锚蛋白重复序列和SOCS盒结构域.以往研究表明,它介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的泛素化和降解,并可能参与炎症反应.然而它对肿瘤发生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ASB3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 使用新一代测序或Sanger测序法检测结直肠癌标本或细胞系中的ASB3突变,并用实时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法来测定基因的表达.通过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并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应用裸鼠实验来检测肿瘤细胞的成瘤性和肝转移.结果 在结直肠癌病例中ASB3基因经常发生突变(5.3%)和下调(70.4%).沉默内源性ABS3的表达在体外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在体内可促进成瘤和肝转移.相反,过表达野生型ASB3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过表达ASB3突变体不具有这种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ASB3通过上调β-catenin、E-cadherin和下调转录因子8、N-cadherin和vimentin阻止上皮-间充质转换来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结论 在结直肠癌中常存在ASB3基因突变或表达下调,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