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叶石仙桃的化学成分

    作者:李建晨;冯丽;野原稔弘

    目的:研究细叶石仙桃Pholidota cantonensis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Chro- mstorex ODS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和理化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pholidonone(1), ephemeranthoquinone(2),orchinol(3),batatasinⅢ(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细叶石仙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细叶石仙桃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小兵;邓鼎森;黄丽芸

    为了解细叶石仙桃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综述了石仙桃的产地分布状况、化学成分和功能主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查阅文献显示细叶石仙桃含有黄酮类、多糖、萜类、酚类、脂肪族类等多种化学成分,且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 细叶石仙桃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GC-MC分析

    作者:祁献芳;李东;康文艺

    目的:对细叶石仙桃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冷浸法提取细叶石仙桃地上部分,分离出其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细叶石仙桃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出19个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9.99%.结论:脂溶性成分有烯烃(11.07%)、脂肪酸酯(60.81%)和烷烃(28.11%).

  • 细叶石仙桃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

    作者:张小佳;李旭梅;曾建红

    目的 建立细叶石仙桃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方法对其根茎、假鳞茎进行性状特征研究,对其根、根茎、假鳞茎进行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研究.结果 根茎表面灰棕色,有干枯的膜质鳞叶,下侧有须状细根,上侧间隔着生狭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假鳞茎;气微,味淡、微酸涩.其根茎、假鳞茎的横切片和粉末显微特征显示:根茎皮层和中柱宽广,皮层细胞大小不一,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散在,韧皮部外侧有半月形纤维束包绕,纤维束外缘细胞内含有硅质块.假鳞茎横切面中表皮细胞起伏呈3个深波浪形,基本组织中散生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黏液细胞,有限外韧型维管束多数,近外侧的维管束的韧皮部具帽状纤维束,其侧薄壁细胞内含圆形硅质块.根茎粉末中表皮细胞壁呈深波状弯曲,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纵向排列的硅质块,非腺毛和网纹细胞多见.假鳞茎粉末中表皮细胞垂周壁深度弯曲,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纵向排列的硅质块,草酸钙针晶束多见.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操作简单,鉴别特征明显,可作为细叶石仙桃的鉴定依据.

  • 细叶石仙桃多糖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李斌;李三新;刘月新;邹茜;刘平安

    目的:建立细叶石仙桃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用苯酚-硫酸法于488nm波长处测定多糖的含量,并以其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佳提取工艺.结果:葡萄糖在2.015 ~ 10.07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0.0498X +0.0871(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7%,RSD%=1.44%(n=6);细叶石仙桃多糖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h,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60,细叶石仙桃多糖的得率为43.50mg/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优选出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

  • 细叶石仙桃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斌;张晓青;陈钰妍;高洁莹;伍参荣;李顺祥

    目的 研究细叶石仙桃醇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细叶石仙桃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抑菌圈的大小.结果 细叶石仙桃不同极性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消化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细叶石仙桃提取物对革兰阳性菌和白假丝酵母菌MIC范围为80~120 mg/mL,对革兰阴性菌的MIC范围为100~160 mg/mL.正丁醇萃取部分抑菌活性强.结论 细叶石仙桃提取物在体外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细叶石仙桃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委;严鑫;殷启蒙;凌涛;王润坤;刘量

    目的:研究细叶石仙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细叶石仙桃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方法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细叶石仙桃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thyl syringate(1)、isopimpinellin(2)、(24S)-豆甾-4-烯-3-酮(3)、香草醛(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欧前胡素(6)、bis(2-ethylhexyl) benzene-1,2-dicarboxylate(7)、dehydrovomifoliol(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细叶石仙桃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斌;高洁莹;李娟;陈钰妍;李顺祥

    目的:研究细叶石仙桃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柱色谱及重结晶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细叶石仙桃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atatasinⅢ(1)、orchinol(2)、ephmeranthoquinone(3)、densiflorol B (4)、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5)、桂皮酸(6)、丁香脂素(7)、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8)、麦角甾醇过氧化物(9)、β-谷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细叶石仙桃地上部分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作者:李锟;卢引;顾雪竹;康文艺

    目的:研究细叶石仙桃地上部分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并结合保留指数法测定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细叶石仙桃地上部分共分离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35%.其中,植酮(26.56%)、[R,R]-2,3-丁二醇(11.99%)、E-15-十七碳烯醛(8.91%)、十七烷(5.11%)、2,3-丁二醇(4.85%)、棕榈酸(4.80%)、十六烷(3.91%)、菲(3.78%)、植烷(3.63%)、广藿香醇(3.60%)和亚油酸甲酯(3.01%)是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细叶石仙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细叶石仙桃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

    作者:陈小兵;黄丽芸;许军;邓鼎森;凌志杰

    采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细叶石仙桃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光谱数据分析可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1.7-羟基-3-(4'-羟苯基)异黄酮;2.槲皮素3.7-羟基-3-(4'-甲氧基苯基)色原酮.本试验采用了MTT方法筛选所得化合物的抗肿瘤生物活性,同时再检测化合物对H22细胞周期的影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3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诱导H22细胞周期阻滞于GO/G1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