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八髎、会阳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观察

    作者:周凌云;李杰;李春梅;于占革;张玮琳;郑敏;孟庆刚;王凤艳;生志纲

    目的:探寻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较佳疗法.方法:将84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八髎、会阳穴,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痊愈率为43.5%;对照组分别为63.2%、23.7%.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八髎、会阳穴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优于常规取穴电针疗法.

  • 电针对脊髓损伤早期bcl-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志英;余安胜;严振国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MC)组、电针(EA)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MP)组及假手术(SO)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0脊髓损伤,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C组脊髓损伤后6 h bcl-2 mRNA表达有增高趋势,伤后24 h表达增高;伤后6 h bcl-2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伤后24 h表达有增高趋势.EA组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与MP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可上调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

  •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杨成;李滨;刘同慎;赵冬梅;胡凤爱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Allen氏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应用督脉电针治疗3 d、1 w、2 w或4 w,以正常组和损伤组作对照.应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数量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损伤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变化.结果:电镜观察,术后3 d,损伤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明显;1 w时见反应性增生,体积增大,数量增加;4 w时,形态基本正常.电针组胶质反应轻,线粒体、核糖体增多,常见吞噬现象.免疫组化见,同一动物星形胶质细胞数灰质多于白质,尾侧多于头侧;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损伤组明显多于电针组,且损伤范围大,胶质界膜明显.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类似.电泳结果表明损伤早期电针组GFAP mRNA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结论:电针治疗可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防止胶质瘢痕形成,创造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 督脉电针治疗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家松;曾园山;陈玉玲;李海标;吴立志;丁英;陈穗君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对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的行为和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用BBB评分法和爬网格试验检测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及督脉电针治疗后大鼠的运动功能,荧光金逆行标记法检测再生神经元,用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损伤区周围神经元GAP-43的表达.结果:督脉电针治疗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有明显地恢复,损伤区脊髓组织退变减轻,躯体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及红核内的神经元密度增大,脊髓组织内GAP-43阳性神经元增多,在脊髓横断头侧端灰质内、躯体运动感觉区及红核内有少量被标记细胞.结论:督脉电针治疗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下行纤维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

  •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双历;严振国

    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1周、4周、8周测定其损伤处脊髓的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观察电针对损伤后脊髓星形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在1周时电针组与激素组比较疗效相近,与造模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4周时电针组与激素组及激素组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组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8周时电针组与激素组及激素组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组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证实电针对损伤脊髓的修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连欣;张进禄;周东生;黄文川;李斌

    以72只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采用Allen法制成动物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损伤脊髓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的变化及电针治疗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组织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含量迅速升高,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早期的Glu含量升高有抑制作用,而后期,却有轻度促进Glu含量升高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发挥疗效的部分作用机理.

  • 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戚其华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针灸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原理进行阐述,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就针灸治疗的方法提出一些个人见解.结论:针灸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 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概况

    作者:

    脊髓外伤是临床常见而又较严重的一种损伤,虽经创伤外科治疗,但常遗留截瘫及二便功能障碍,康复较困难.针灸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10余年来国内主要期刊有关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的资料整理概述如下,以探求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电针干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

    作者:陈育春;齐伟力;孔抗美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的变化,试图发现该种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2月龄SD大鼠30只,雌雄不拘.随机将大鼠分为2组: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两组大鼠均采用自制的Allen装置将10 g的物体从2.5 cm高处落下(打击量25 g·cm)致伤脊髓.对照组只造模,不进行电针治疗.电针治疗组:采用G6805-2多用治疗仪于损伤节段上、下棘突间隙,相当于第10~11胸椎和第1~2腰椎部位,各刺入一毫针,深度达硬膜外,疏密波,频率0.5 ms,每天治疗30 min,6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共4个疗程.②于造模前,造模后第1天,治疗结束时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行为功能评定量表(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BBB)评分法(0~21分,0分:不可观察到后肢运动;21分:始终有持重的跖步,前后肢运动协调,向前时脚趾与地面之间始终保持间隙,开始触地和离地时,爪的位置与身体平行,尾巴始终上翘,躯干稳定.)评价动物运动和感觉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神经元胞浆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变化.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结束时,电针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和TrkA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t=3.539,2.622,P<0.01,0.05),神经生长因子和TrkA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6.089,6.967,P<0.01).②造模前所有动物BBB评分均为21分,造模后第1天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评分均为0~1分,治疗结束时,电针治疗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847,P<0.01).结论:电针治疗促使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生长因子及TrkA表达增多,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 针刺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肖达;睢久红;徐维蓉;徐晓庆;余爱珍;许佳年

    目的和方法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运动功能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SCI大鼠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明显下降;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大鼠的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针刺组恢复较为明显;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针刺组的坏死面积明显减小,残存的神经组织较损伤对照组多.结论针刺能明显地提高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大鼠SCI后的病理损害,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的修复,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针刺影响慢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王新家;孔抗美;叶卫莲;杨小颖;林楠

    为探索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然后手术减压,并进行电针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体感诱发电位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的免疫组化变化.结果发现脊髓损伤后NGF和TrkA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表达增强,经过电针治疗后,NGF和TrkA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表达下降;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和CBS评分显示,电针组明显优于减压组,电针组与减压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电针治疗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是通过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介导起作用的.

  •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XIAP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萌;王远征;时素华;周源;李志刚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XIA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术后1d、7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应用RT-PCR法测定损伤后脊髓组织内XIAP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升高脊髓损伤1d、7d后脊髓组织中XIAP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XIAP mRNA表达均增高,并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XIAP mRNA表达略高于药物组,但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XIAP可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XIAP表达具有明显的升高作用.

  •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lit2表达的影响

    作者:尹明锡;宋金铃;时素华;宋萌;耿直;郑光华;李志刚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lit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h、1d、7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总RNA,经RT-PCR反应,测定损伤后脊髓组织内Slit2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升高脊髓损伤6h、1d、7d后脊髓组织中Slit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Slit2 mRNA表达均升高,并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Slit2 mRNA表达略高于药物组,但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lit-2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对轴突的正确导向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尹明锡;时素华;宋萌;宋金玲;郑光华;李志刚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药物组、电针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h、1d、7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总RNA,经RT-PCR反应,测定损伤后脊髓组织内Nogo-A 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6h、1d、7d后脊髓组织中Nogo-A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Nogo-A mRNA表达均降低,并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Nogo-A mRNA表达略高于药物组,但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Nogo-A是脊髓轴突生长关键的一种抑制分子,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督脉、夹脊电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实验研究概况与思考

    作者:刘智斌;牛晓梅;牛文民;杨晓航

    通过对国内近二十年来电针督脉、夹脊穴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实验研究文献整理,从实验动物与选穴,电刺激参数的选择,督脉、夹脊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机理三方面进行概述,并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 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血栓素B2和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席莉;王瑞辉

    目的:探讨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血栓素B2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的Alla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然后观察电针对大鼠TXB2表达及行为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实验显示电针治疗组及甲基强的松龙大鼠行为学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模型对照组TXB2表达显著增多,电针组TXB2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生存状态,并通过抑制血液中TXB2的增多,改善微循环及损伤脊髓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有利于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 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瑞辉;席莉

    目的:探讨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CI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段灰质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术后7d,损伤段脊髓中GFAP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多;电针治疗组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通过抑制损伤部位GFAP的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从而有利于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 电针联合OE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区GAP-43表达的影响

    作者:谭龙旺;朱峰峰;秦兆邦;杨利学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电针和嗅鞘细胞是否在修复脊髓损伤过程中产生协同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挫伤加全横断的造模方法将72只SD成年雌性大鼠造成 T9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8只;A组模型组,B组 OECs组,C组电针组,D组电针+ OECs组;另取10只健康成年雌性 SD 大鼠用于嗅鞘细胞的取材。造模后1d、1周、2周、3周、5周、9周,应用改良的BBB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分别于造模后2周、3周、5周、9周于每组中随机抽取3只,免疫组化测定G A P-43变化。结果:于造模后1d、1周、2周、3周、5周、9周时行BBB评分,造模后第1d各组评分均为0分,1周时各组大鼠后肢均有恢复,但评分较低,各组间无差异(P>0.05);2周时B组、C组、D组评分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3周、5周、9周时评分D组明显高于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于1周、2周、3周、5周进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免疫组化测定,1周时各组阳性细胞数均开始升高但无显著性差;2周、3周、5周时B组、C组、D组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组高于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OECs移植在较单因素处理在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方面存在协同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