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循经藏腑调理“欲病”的作用

    作者:武燕静;牛婷立;芦煜;陈畑宇;高璐佼;张毓晋;杨洋;马良宵;杨学智;牛欣

    目的:观察低频负压循经藏腑调理“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随机选取的34例“欲病”受试者,运用低频负压循经藏腑调理的方法进行调理,通过分析“欲病”受试者的罐斑显色反馈性调理信息及调理前、后数字化、量化的中医四诊合参诊断信息,评价其调理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持续调理,34例“欲病”受试者,与调理前相比,调理后受试者罐斑显色显著变浅甚至消失(P<0.01);调理后淡红舌、薄白苔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瘀斑舌较调理前减少(P<0.05);调理后背痛、颈项强痛、焦虑、易怒的核心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甚至消失;调理后受试者脉弦紧度显著减小(P<0.01).结论:低频负压循经藏腑调理可显著改善“欲病”受试者不适症状,促进“欲病”受试者舌、脉、罐斑病理状态的恢复,该方法值得推广及进一步探索.

  • 多信息融合、多物理属性集成的循经脏腑调理技术

    作者:芦煜;牛婷立;陈畑宇;杨学智;马良宵;杨洋;李海燕;谢春娥;牛欣

    目的:利用多信息融合、多物理属性集成的循经脏腑调理技术,集成低频与负压的干预方法,实现调理效果优化、调理量的控制与调理反馈的精确服务.方法:低频负压循经脏腑调理仪.其创新设计包括:①叠加低频与负压的调理方法,可改善生物力学特性、增强穿透性、实现低频共振效应;②基于罐斑色彩反馈的自动控制,实现基于调理效果的时间自动控制;③基于形变-负压曲线实现的优负压值选择;④基于低频与负压的循经调理与脏腑调理方法,配合辨证实现创新调理.筛选38例健康或疼痛样本进行实验观察.结果:比较传统罐疗单纯负压法,低频负压调理法形成的调理斑色彩更浅,实现的调理效果更好.依据样本动态的图像的数据与主观反馈,可实现调理时间与负压值的自动控制设计.结论:低频负压循经脏腑调理仪在调理机制、调理斑色彩、靶向性与调理时间、调理量的图像反馈方面实现了优化与创新,为精确定量调理提供实现方案.

  • 特色水药罐罐具变革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李建萍;张慧;杨建梅;徐新春;牛燕霞;蔡俊

    目的:比较使用传统罐具与变革罐具进行特色水药罐治疗中的差异.方法:选50例颈腰痛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左侧、右侧穴位分别采用传统罐具与变革罐具进行拔罐,拔罐部位以双侧曲垣穴及大肠俞穴为中心,留罐10 min.传统罐具采用去底、底口打磨光滑的100 mL注射液的玻璃瓶;变革罐具为真空抽气罐.观察两种罐具拔罐操作所需的时间、药物漏洒程度、患者拔罐时舒适度以及起罐后罐斑情况.结果:曲垣、大肠俞穴用变革药罐拔罐操作时间较传统罐具明显缩短(均P<0.05);曲垣、大肠俞穴用变革药罐的拔罐操时舒适感较传统罐具明显提高(均P<0.05);两种罐具拔罐操作时药物漏洒量相近(均P>0.05);变革药罐较传统药罐起罐后罐斑颜色更深.结论:特色水药罐法采用变革罐具在临床使用上操作更便捷、患者更舒适.

  • 浅谈罐斑效应的临床价值

    作者:纪昌春;黄丽萍;杨改琴;赵婧宇;邹维;郭小川;刘少明

    罐斑为拔罐疗法所产生的皮肤变化,以挖掘罐斑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影响罐斑形成的因素及罐斑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进一步探索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文献归纳显示罐斑的形成与拔罐的温度、压力、留罐时间、施罐部位、个体差异及机体状态等因素有关,罐斑具有协助诊断、防治疾病及疗效评价的作用.以往对罐斑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寻找拔罐规律、探索其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揭示罐斑的科学内涵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关键词: 罐斑 诊断 治疗 效应
  • 罐斑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葛泉希;马榕;王超;孟向文

    以“罐斑”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20目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比较罐内负压、拔罐时间、罐内温度以及其他影响罐斑形成因素的设定特点,并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罐内负压与拔罐时间都存在单因素考虑时的佳刺激量.负压与时间、负压与温度交互考虑时的佳组合有待研究.罐斑诊病的显色标准国内尚未统一,可从分析其颜色特征及颜色光谱着手展开.目前此类文献在诸如罐内负压与温度的测量、受试者的选取标准等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关于罐斑的实验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可借助相关仪器对罐斑的临床效应、生物学机制等进行多角度探究.

  • 采用高光谱成像仪对拔罐罐斑颜色光谱的初步观察

    作者:田宇瑛;王淑友;王广军;贾术永;宋晓晶;李宏彦;张栋;张维波

    目的:对拔罐后局部皮肤的颜色变化进行定量观察,探索客观定量测量拔罐皮肤反应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7人,使用定量可调的经络罐通仪于受试者背部分别进行4种强度负压的拔罐各5 min,采用高光谱成像仪采集拔罐前与拔罐后即刻的皮肤光谱数据,并用数码照相机观察记录拔罐前后皮肤颜色变化.结果:拔罐前人体背部不同区域的光谱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光谱在540~550 nm及580~590 nm处有两个峰.使用不同压力拔罐后,皮肤的光谱发生了变化,在-0.02 MPa时,波长为550 nm处下降明显(-12.1%,P<0.05);在-0.03 MPa时,波长为540 nm处下降幅度大(-22.1%,P<0.05);在-0.04 MPa时,于610 nm处有显著下降(-26.7%,P<0.05);在-0.05 MPa处,则多个波长处都有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不同负压拔罐后,皮肤的光谱可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压力时大变化处的波长有所不同,用高光谱仪可以定量地观察拔罐的皮肤颜色反应.

  • 东方红圈中的中医文化

    作者:冯晶晶;贾成祥

    里约奥运会上出现的神秘东方红圈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由拔罐所引起的罐斑被称之为东方红圈,印记在外国运动员的身上,不仅见证了他们获得金牌的瞬间,同时也把属于中医文化的拔罐治疗成功地推向了全世界,文章通过对拔罐疗法在运动员之间风靡现象的思考,详细说明了中医的治疗原理,神秘的东方红圈向全球证明了中医文化的存在价值,同时也显示了国外对中医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认同,为我国中医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罐斑”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作者:秦娴

    通过罐斑在协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分析罐斑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提出医者可根据罐斑的颜色、形态、温度、痛感和排出液体的不同以辅助诊疗疾病。

    关键词: 罐斑 诊断 治疗
  • 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洪寿海;刘阳阳;郭义

    本文检索了近十几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拔罐疗法的作用机理进行总结.文献归纳显示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以拔罐局部的研究为主,并从整体出发将拔罐疗法对新陈代谢、机体免疫、机体痛阈的影响也做了初步的探讨.表明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指导临床提高疗效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但是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全面系统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 对“罐斑诊断疾病法”的认识

    作者:崔瑞;李迎红;郭义

    罐斑诊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在数据库中检索与罐斑有关的文献,其大多数都是对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从现代医学角度对罐斑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阻碍了罐诊的进一步发展,可从两个角度对罐诊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在中医辨证、已知患者机体证型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证型、微循环血液成分、罐斑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还可以运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对局部微循环进行监测,观察反复多次拔罐对拔罐局部微循环的影响,为多次拔罐可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提供实验依据.

  • 感冒人群与正常人群在拔罐疗法中的罐斑显色差别研究

    作者:赵喜新;王磊琼;李鸿章;娄冉;赵玉伟

    目的:通过统一标准下的拔罐疗法来验证罐斑的颜色深浅是否在感冒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存在差异,澄清感冒轻重与罐斑颜色深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真空压力罐对感冒人群进行治疗,然后用同样口径和压力对同一个体进行对比,用数码相机对罐斑进行拍照,然后对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系统进行处理,进行横向组与纵向组的对比.结果:感冒人群和正常人群有显色差别,纵向对比差别较横向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横向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色差别在感冒人群与正常人群可以进行同一个体的纵向比较,异体之间受年龄、感冒天数、体质等影响较大.

  • 背腰部腧穴罐斑的显色规律

    作者:王艳丽;赵喜新;王雪霞;赵昭

    目的:进行拔罐的基础研究,考察正常人罐斑的显色规律,为建立罐斑图谱提供依据.方法:在正常人背腰部12个部位拔罐10min,分为4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0.07 MPa,-0.06MPa,-0.05MPa,-0.04MPa的罐内压强,24h后记录罐斑深浅进行量化评分,分析罐斑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相同拔罐参数下,腰部罐斑显色较深,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压强下罐斑颜色深度呈现-0.06MPa>-0.07MPa>-0.05 MPa>-0.04MPa,但-0.06MPa组与-0.07MPa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的背腰部左右同名穴位用相同的参数拔罐,罐斑显色应该一致;背腰由于部位不同罐斑的深浅会有差别;罐斑会随罐内负压的增大而变深,当负压增值-0.06Mpa时罐斑加深变慢;研究健康人的罐斑显色规律一定要认真筛选受试者.

  • 喜疗妥消褪中医罐斑的实验研究

    作者:安丛丛;齐彦春;只利涛;卢言言

    目的 研究缩短中医拔罐致罐斑存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成人30名,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在背部左边夹脊穴(第4~6胸椎旁)3个部位拔罐,分别设为A、B、C组.A组拔罐后对罐斑不作任何处理,B、C组拔罐后罐斑涂搽喜疗妥软膏,B组1次/d,C组2次/d,直至罐斑消失.结果 三组罐斑评分在拔罐后24 h及其下降幅度、罐斑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佳,B组次之,A组差(均P<0.01).结论 喜疗妥能加速罐斑消褪,且每日2次优于每日1次用法.

  • 改进酒精棉球燃火罐方式对拔罐疗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曹凤;陈桂君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酒精棉球燃火罐方式对拔罐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0月在本院门诊中医治疗室行拔罐疗法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手工制作血管钳夹紧直径约2.5 cm的酒精棉球燃罐,对照组采取普通医用酒精棉球燃罐,分别比较2组患者燃罐后火罐的吸罐成功率和罐斑颜色。结果实验组燃罐后火罐的吸罐成功率及启罐时紫红色罐斑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工制作血管钳夹紧直径适宜的酒精棉球燃罐方式可迅速提升罐内温度,增加罐内负压,从而提高拔罐疗法的临床疗效。

  • 罐斑产生机制探讨

    作者:未秋平;冯强

    拔罐疗法具有见效快、操作方便等特点,可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活血、清热降火、解毒泄浊、益气温阳、扶正固本[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