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对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肌纤维类型转化中CaN-NFAT及PPAR/PGC-1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崇艺;尹仁芳;于战歌;王荣国

    抗疲劳能力下降是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骨筋膜室内压增高后Ⅰ型、Ⅱ型骨骼肌肌纤维比例改变是导致肌纤维抗疲劳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CaN-NFAT 和PPAR/PGC-1信号通路与肌纤维类型转化有密切关系。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激活 CaN-NFAT 信号通路或抑制PPAR/PGC-1信号通路保护机体组织。因此,为更好的分析上述研究特作此综述。

  • 军训致小腿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7例分析

    作者:李晓林;穆广态;康志学;梁定顺

    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恶性循环、进行性坏死性的急、危、重症疾患,已被广泛重视.而作为另一种形式的小腿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往往易被忽视.1996年9月~1999年12月,我院诊治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骨骼肌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白跃宏;张龙海;史桂秋;欧阳颀

    目的探讨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比目鱼肌(红肌)、伸趾长肌(白肌)的病理变化.方法90只日本白兔分成15组.他们的右小腿被小儿充气式血压计袖带间断性、重复性的压迫.结果在40mmHg压力1d和3d压迫组中,骨骼肌细胞呈现炎性水肿和细胞直径增加.在80和120mmHg压力3d压迫组及40mmHg压力7、14和28d压迫组中,可见少量的坏死和有中性核细胞浸润的骨骼肌细胞,表明了早期细胞坏死.然而,在80和120mmHg压力7、14和28d压迫组中,骨骼肌细胞表明了显著的变性改变.这种改变是在压力较高组以及比目鱼肌比伸趾长肌更显著.结论重复性压迫可引起严重的骨骼肌组织的变性,特别是红肌.

  • 手法针刀治疗腰骶部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王立新;张宝娟;张晓伟;苑汝萍;李培德

    目的 比较手法针刀组与针刀组治疗腰骶部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择腰骶部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手法针刀组、针刀组,每组40例,在中药熏蒸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手法正脊加针刀松解治疗和单纯针刀松解治疗.观察治疗前后VAS、ODI评分变化,评定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1年后疗效.结果 手法针刀组在治疗前后VAS、ODI评分变化方面明显优于针刀组(P<0.01),在近、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针刀组(P<0.05,P<0.01).结论 手法针刀综合治疗慢性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确切,愈后不易复发.

  •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白跃宏;孙天胜;欧阳颀;杨远滨;张龙海;李放

    目的:探讨由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慢性腰痛患者采用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腰部竖脊肌骨筋膜室内压测量、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手术治疗,术后腰、腹肌功能锻炼.结果:慢性腰痛患者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治疗后较术前下腰痛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步行能力明显增加、ADL得到明显改善,腰部骨筋膜室内压在静止、运动中和运动后6min以内分别在8、175和8mmHg以下(手术前分别为8、175和8mmHg以上),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度较术前分别增加(15±0.5)°和(7±0.7)°,多普勒超声腰部骨骼肌内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加,竖脊肌肌力较术前增加(1.0±0.3)kg.结论:应用临床、影像学检查及骨筋膜室内压测定的方法诊断由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及采用骨筋膜室切开、减压的方法治疗该疾病是非常有效的.

  • 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作者:潘子翔;邢学武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内容物增多或容积减少而使其内的肌肉和神经缺血,导致肌肉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甚至神经麻痹、肌肉坏死的一列症状。骨筋膜室综合征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ACS )常由骨折引起,早期诊断和治疗往往较及时。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CCS)以剧烈运动后复发性疼痛为特征[1],因此又被称为慢性劳累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CCS在日常生活中更常见,常不伴有骨折,常常被忽视。现将CCS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