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州市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作者:余向华;薛大燕

    目的 分析1950~2005年温州市蚊媒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56年蚊媒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1950~2005年温州市共报告疟疾127 0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26/10万,乙脑17 3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9/10万,疟疾和乙脑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无明显周期性;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分布,高峰期为7~8月份,与蚊媒监测结果一致;疟疾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2004、2005年共报告5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人性病例.结论 温州市存在蚊媒传染病流行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蚊媒传染病传播和流行.

  • 寨卡病毒病的危害及防控

    作者:王巧黎;赵宏;李西峰

    近年的寨卡病毒病疫情波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指定紧急研究和发展计划.本文着重阐述了寨卡病毒的发现、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展及医学危害,以及口岸防控建议.

  • 2017年成都市出国劳务人员常见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作者:张俊丽;王永伟;兰亚佳

    目的 调查分析2017年成都市出国劳务人员对黄热病、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5种常见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于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的2 000名出国劳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和黄热病、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的16项相关知识.结果 共收回问卷2 000份, 有效问卷1802份, 有效率为90.1%.2017年成都市出国劳务人员中, 年龄主要集中在3747岁 (46.7%), 大多数为男性 (81.5%), 初中文化为主 (67.2%), 2次及以上劳务输出史居多 (63.2%), 智能手机使用率较高 (86.1%), 前往非洲国家的多 (72.2%).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整体知晓率为59.3%, 其中文化程度高、2次及以上劳务输出史、使用智能手机以及前往非洲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劳务人员的知晓率更高 (P<0.05).16个蚊媒传染病相关问题中, 出国劳务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登革热疫苗、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疟疾的病原体等基本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不到50%.结论2017年成都市出国劳务人员前往非洲等热带地区务工居多, 对5种常见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仍偏低, 缺乏蚊媒传染病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探索"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对减少出国劳务人员罹患蚊媒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 汕头市蚊媒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作者:钟海波

    目的 评价在汕头市社区居民中开展的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蚊媒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入户对712名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8.72%,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城乡居民相关态度及行为形成情况在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汕头市蚊媒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取得明显效果,但农村仍是薄弱环节.

  • 三起农村蚊媒传染病疫点处置情况分析

    作者:邓海平;徐友祥;王韶华

    目的:通过三起蚊媒传染病的疫点处置,分析疫点处置的方法与流程,为农村疫点处置、控制蚊媒传染病的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镇政府组织应急队伍,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各部门根据分工实施控制;全面控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结果:经过疫点处置后,对3起蚊媒传染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1个长潜伏期的观察,无继发病例出现.结论:从总体上分析,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同时控制的应急处置是行之有效的,为确保不发生二代患者,对阻断疾病的蔓延起到关键作用,建议尽快制定蚊媒传染病疫点处理办法,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 三峡库区监测点1997-2008年主要蚊媒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

    作者:李培龙;张静;汪新丽;杨小兵;毛德强;贺圆圆;汪诚信;杨维中

    目的 了解1997-2008年三峡库区主要蚊媒传染病乙型脑炎(乙脑)和疟疾的流行特征及蚊媒生物的密度季节消长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1997-2008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监测点乙脑、疟疾和蚊媒生物的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8年三峡库区乙脑和疟疾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1/10万~1.76/10万,疟疾年均发病率为0.79/10万~0.19/10万.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人房和畜圈蚊密度均低于蓄水前密度,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房和畜圈蚊密度与月均气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和0.355;乙脑和疟疾合计月发病例数与人房和畜圈月均成蚊密度分别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和0.328.结论 1997-2008年三峡库区乙脑和疟疾发病率及蚊类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 广州市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时间特征分析

    作者:魏跃红;杨智聪;许信红;李美霞;罗雷;王玉林

    登革热是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蚊媒传染病.近20年来,由于热带地区人口增长和流动性增加等因素促进了登革热的传播,使无登革热流行地区向低地方性流行区和高地方性流行区转变<'[1,2]>,而广州市人口流动大,地处亚热带,温度、湿度、年均降雨量等条件均适合登革热局部暴发或流行.继2002年广州市发生较大规模登革热疫情后,2006年我市又发生了登革热疫情暴发和流行.为了进一步掌握登革热疫情发展规律,为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参考,笔者分析了2006年登革热病例个案的流行病学时间特点,探讨病例和疫情进展不同阶段采取的防控策略.

  • 2006-2016年北京市主要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田丽丽;刘园;窦相峰;任海林;李旭;吕燕宁;王全意;黎新宇

    本文结合北京市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主要输入性蚊媒传染病联合防控的方法,以期为上述3种输入性蚊媒传染病防控措施调整提供依据.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北京市累计报告输入性黄热病例5例,且黄热病病例均在2016年输入,登革热123例,疟疾491例.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商业服务人员、干部职员、外出务工人员和境外旅游人员为3种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高危人群.2016年3月11日北京市报告我国首例在安哥拉感染的黄热病病例,3月12日至4月12日新增4名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北京市登革热病例主要从东南亚和非洲输入;疟疾病例数居北京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首位,来自非洲多国感染.上述3种传染病感染症状相似,部分疫源地存在多种蚊媒传染病共同流行,临床上极易误诊.北京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病例现住址和就诊医院集中在城区,感染地点主要为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一个输入国可能存在多种蚊媒传染病流行.北京市存在多点输入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形势,降低误诊率.

  • 中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分析

    作者:张红;张恒端;彭志强;李剑森;肖建鹏;林立丰;温亮;赵彤言

    本文探讨了中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收集整理中国各省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监测数据,应用ArcGIS 9.0软件建立地理信息库,利用SaTScan7.0软件进行时空聚类分析,确定登革热疫情发生的时空热点区域,再对该热点区域进一步进行疫情分析.中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呈显著的聚集性分布.一级时空聚类区为广东省2014年10月;存在2个二级聚类区,一个是云南省2015年10月,另一个是江西、福建省2014年9月.登革热的热点区域广东省2013-2015年的时空聚类分析显示,一级聚类区为广州市、东莞市和佛山市,聚类时段为2014年9-10月;二级聚类区为广东省东部的潮州市,聚类时间为2015年9月.我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区域(以广东省为主)、西南部地区(以云南省为主).广东省2013-2014年登革发疫情主要聚集于该省的中部地区,2015年高发聚集区东移至该省东部.

  • 蚊媒传染病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余向华;徐毅;吴正可;薛大燕;管鸿巧

    目的 探索气象因素与蚊类种群动态变化和蚊媒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和登革热]发病的关系,为实施蚊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温州市2004-2006 年疟疾、乙脑和登革热发病资料、2004-2006 年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平均高气温、平均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降雨天数、降雨量等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 年蚊类密度与同期平均气温、高气温、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间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与降雨天数无关.回归方程为 Y=-23.671+0.190x3+0.299x4,x3、x4分别代表低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结论 气象因素影响着蚊类密度的变化,尤其是平均低气温和相对湿度,从而成为影响蚊媒传染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

  • 河北省2013-2015年蚊媒传染病与蚊密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高文;马丽华;黄钢;韩晓莉;王喜明;刘增辉;宋纪文

    目的:分析河北省蚊虫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北省2013-2015年蚊媒传染病发病资料和蚊虫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河北省2013-2015年共报告蚊媒传染病发病数467例,主要的蚊媒传染病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和登革热,报告病例数分别为264、178和25例;诱蚊灯共捕获成蚊71916只,月平均蚊密度为1.368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97.38%;常见蚊种为三带喙库蚊(1515只)、白纹伊蚊(208只)和中华按蚊(150只);2013-2015年河北省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呈相关性(r=0.145,P=0.041)。结论河北省具有传播多种蚊媒传染病的媒介蚊种,蚊虫密度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低度相关,反映出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间存在复杂联系,条件适宜时可能暴发蚊媒传染病。

  • 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杀灭蚊虫的现场实验

    作者:任东升;周广超;刘起勇;罗运动;刘京利;郭玉红;刘小波

    目的 探讨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在杀灭蚊虫中搭配使用的效果.方法 应用车载超低容量喷雾、烟雾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普通喷雾器进行滞留喷洒,不同灭蚊方式单独或综合运用,在喷药前后对蚊虫密度采用动物帐诱法、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进行监测,确定不同喷药方法的灭蚊效果.结果 滞留喷洒可降低室内蚊虫密度,但对室外蚊虫活动无明显影响;超低容量喷雾也可降低室内蚊虫密度,但室外诱蚊灯法监测的蚊虫密度通常会增高,动物帐诱法监测的蚊密度会降低.结论 同时使用滞留喷洒和超低容量喷雾,可以提高蚊虫控制效果;羊帐诱法是评价超低容量喷雾现场灭蚊效果较好的方法.

  • 中华按蚊雌成蚊体内海藻糖及海藻糖酶含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丽娟;胡颖新;李亚平;程鹏;郭秀霞;公茂庆

    目的 了解中华按蚊雌成蚊体内海藻糖及海藻糖酶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ELISA测定羽化不同时间的中华按蚊雌成蚊体内的海藻糖及海藻糖酶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和Tukey多重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华按蚊体内海藻糖及海藻糖酶含量随羽化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成蚊产卵后,体内海藻糖及海藻糖酶含量低于吸血前.海藻糖含量在羽化第2天达大值〔(2.6585±0.1165)mg/g〕,不同羽化时间海藻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83,df=100,P<0.05);海藻糖酶在羽化第3天达大值〔(0.1116±0.0025)μmol/g〕.结论 中华按蚊雌成蚊体内海藻糖及海藻糖酶含量在羽化后均呈规律性变化,可能与蚊虫能量的积累和消耗有关.

  • 舟山市海岛地区蚊媒种群及其蚊媒传染病病原体分布研究

    作者:仝振东;金永富;易井萍;刘洁楠

    目的 了解舟山市海岛地区蚊媒种群分布及病原体携带状况,为舟山市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勺舀法采集蚊幼虫,用光诱捕法捕获成蚊进行种属鉴定,对蚊虫种群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PCR检测所捕获蚊虫中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携带状况.结果 采集蚊幼虫样本106份,羽化后收获成蚊1 358只.经鉴定,包括2亚科5属11种.蚊幼虫监测结果显示舟山市白纹伊蚊、东乡伊蚊和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优势种指数分别为0.472、0.283和0.114;成蚊监测结果显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在舟山市分布广泛,捕获数分别占79.90%和19.86%,其中库蚊属环带库蚊和杵蚊属蛛形杵蚊为舟山市新发现种,捕获蚊虫中未检测到靶标病原体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乙脑病毒等.结论 白纹伊蚊、东乡伊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舟山市的优势蚊种,虽从捕获的蚊虫中未检测到靶标病毒,但病例输入后有暴发的风险,需加强蚊媒传染病防控.

  • 义乌地区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分布区初步调查

    作者:陈明;吴因平;朱桂仁;冯霞燕;杨天赐

    目的 掌握义乌地区在登革热暴发流行后存在哪些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及其地理分布,为科学防控蚊媒传染病主要病媒生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蚊幼主要采用勺捕法( Dipper),成蚊使用诱蚊灯法.结果 本次蚊虫孳生地调查与成蚊监测,共发现2亚科4属8种.根据光诱捕器监测结果,淡色库蚊是该地区主要优势种,覆盖13个镇(街)234个村.而蚊幼孳生地调查结果显示,白纹伊蚊是该地区唯一的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分布于10个镇(街)18个村,是本次义乌地区登革热大面积暴发流行的助燃剂,占蚊幼采集量的51.7%;其次是三带喙库蚊,而新发现的小拟态库蚊等捕获量有限.结论 一些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在义乌地区广为分布,部分区域种群密度较高,今后应加强该地区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从源头上有效切断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从而为当地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预防控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 赴非洲和东南亚劳务人员常见输入性蚊媒传染病干预研究

    作者:杨志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劳务人员前往非洲、东南亚地区,促进了区域外贸的纵深发展.然而,非洲、东南亚特殊的气候和卫生环境,往往成为蚊媒孳生的温床,劳务人员感染蚊媒传染病甚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尤以恶性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居多.王静等[1]报道连云港口岸225名从非洲赤道几内亚归国劳务人员中一次性发现24例恶性疟原虫阳性,戴虹等[2]报道东南亚输入性登革热6例,王大虎等[3]报道广州市从斯里兰卡回国人员中发现首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成为危害劳务人员健康为危险的因素.

  •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蚊媒调查

    作者:贾玉新;王旭霞;梁舒;刘旭红;朱宏斌;田媛媛;毛伟生;李慧

    目的 了解河西走廊地区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分布情况,进一步确认河西走廊地区为无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及其他蚊媒传染病地区.方法 采用灯诱法和人工小时法.灯诱法:用功夫小帅牌吸入式诱蚊灯悬挂于每个调查点离地面0.8~1.5 m处,每次开灯诱捕12h;人工小时法:采集者手持电动吸蚊器或口吸吸蚊管在人房、居民区楼道、猪圈、牛棚捕获蚊虫,捕蚊时间一般为30~40 min.结果 共采集蚊虫23 584只,通过初步鉴定,发现该地区蚊虫4属18种.在所捕获蚊虫中,数量多的生境为畜舍,占捕获总数的76.39%,农户次之,占14.23%,居民区少,占4.49%.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5.87%和23.04%,几乎分布整个河西5市.未捕获到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病毒检测未检出乙脑病毒,但在该地区首次发现蚊传黄病毒和辽宁病毒,且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 河西走廊地区蚊虫种群分布较为广泛,部分水系分布较为丰富的区域种群密度较高;今后应加强该地区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河西地区蚊虫携带病毒的研究不可懈怠.

  • 传染病重要传播媒介伊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艾丽云;侯娟;陈恩富

    伊蚊是多种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等.近年来,多种因素引起伊蚊在全球范围内的适应性改变,从而影响这些蚊媒病毒的传播.作为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媒介伊蚊的防治方法对蚊媒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意义重大,该文对媒介伊蚊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淡色库蚊越冬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娟;李亚平

    淡色库蚊可以传播多种蚊媒传染病,是重要的卫生害虫.越冬代蚊虫在种群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冬季恶劣的气候,越冬代蚊虫的生理生态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该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淡色库蚊越冬蚊的研究工作,探讨将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为淡色库蚊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沈阳市区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

    作者:刘成模

    近30年来化学杀虫剂已广泛用于防蚊灭蚊,对控制蚊媒传染病的流行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致使多种蚊虫对各类化学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