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大鼠 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红斌;胡鸿毅;马贵同

    目的:探讨中药清肠栓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及其影响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组、清肠栓高、中、低组共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兔结肠粘膜蛋白免疫法制作实验UC模型,并进一步随机区分预防与治疗2个实验组,而后按预防组第2~21天,治疗组第22~35天分组给药后,断头取结肠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视察,按统一标准评分,Ridit统计分析.结果:空白组大鼠结肠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仅表达少量的ICAM-1蛋白分子,造模组大鼠大量表达,清肠栓与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大鼠UC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粘附分子有关.

  • 清肠栓防治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红斌;胡鸿毅;陆雄

    目的:观察研究中药复方清肠栓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在形态学上的改变及其对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清肠栓高剂量组(清高组)、清肠栓中剂量组(清中组)、清肠栓低剂量组(清低组)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用兔结肠粘膜蛋白免疫法制作实验UC模型,并进一步随机分预防与治疗二大实验组,而后按预防组第2~21天,治疗组第22~35天分组给药后,断头取结肠组织,作大体形态学与光镜下观察,MPO活性测定,统计学结果分析。结果:大体形态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严重充血、水肿、粘膜糜烂,溃疡多而且大;SASP组与清肠栓低剂量组粘膜糜烂程度减轻,有溃疡但数量少;清肠栓高、中剂量组溃疡小,粘膜糜烂不重,充血、水肿程度轻;清肠栓各组炎症损伤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同时高、中剂量组防治效果优于SASP组(P<0.05)。光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存在大范围粘膜缺损,溃疡深达肌层与浆膜层;SASP组与清低组粘膜糜烂,有炎细胞浸润,底部可见内芽;清肠栓中、高剂量组大部分结肠粘膜修复,底部有肉芽组织形成,溃疡生成情况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和SAS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PO活性值显示清肠栓高、中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药复方清肠栓对大鼠UC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效果与用药剂量正相关,并优于SASP栓。

  • 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血清白介素-1β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涛;谢建群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清肠栓治疗UC的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组)、西药组(SASP组)、中药组(清肠栓组)共4组,每组14只.用TNBs 100 mg·kg-1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3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清肠栓处理,至7天后处死动物.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L-1β的含量.结果:UC大鼠血清IL-1β含量显著升高,西药组及中药组均能降低其含量.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P<0.01.结论:中药清肠栓可以通过降低血清IL-1β含量,调节肠道免疫,达到缓解UC的治疗目的.

  • 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施斌;谢建群;张涛;徐海珍;袁建业;郑昱;马贵同;陆雄

    目的:探讨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组)、西药组(SASP组)、中药组(清肠栓组)共4组,正常组6只,其余每组14只.用5%2,4,6三硝基苯璜酸100mg·kg-1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3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清肠栓处理,至7天后处死动物.运用电镜、TUNEL染色法、Bcl-2及Bax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及固有层淋巴细胞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各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减慢;其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上Bcl-2的表达率增加,而Bax的表达率下降(P<0.01).结论:清肠栓可能通过调节Bcl-2及Bax二者之间的比例变化,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 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模型CXCR2的影响

    作者:施斌;谢建群;袁建业;郑昱;马贵同

    [目的]观察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急性期模型结肠黏膜CXCR2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栓组和SASP组,每组12只.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UC急性期模型.造模后第3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d后处死.Elisa、免疫组化检测病变部位结肠组织中的CXCR2含量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CXCR2含量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清肠栓及SASP组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结论]清肠栓通过调节结肠黏膜CXCR2蛋白含量,减少中性粒细胞向病变局部黏膜组织的趋化和激活,从而起到缓解病变部位炎症的作用.

  • 加味葛根芩连汤结合肛塞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卢璐;袁建业;费晓燕;萨金姝;谢建群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肛塞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口服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肛塞清肠栓组(L组)、口服加味葛根芩连汤组(G组)、肛塞清肠栓组(Q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组(S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单项症状积分及肠镜下表现积分的变化.[结果]L组能有效改善患者总体症状和肠镜检查所见的病理表现,且优于其他3组疗法,总有效率为96.67%;在改善”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症状方面,也较其他3组疗法起效更快.[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肛塞清肠栓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总体症状和肠镜下病理表现.

  • 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纤丝状肌动蛋白的影响

    作者:卢璐;谢建群;袁建业;裘世轲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纤丝状肌动(F-actin)蛋白的修复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清肠栓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选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F-actin蛋白的表达,并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观察清肠栓对UC大鼠结肠屏障的修复作用.[结果]UC发病对结肠黏膜细胞骨架系统严重损害,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F-actin蛋白几乎完全被破坏,荧光染色暗淡.图像分析测其平均光密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清肠栓能不同程度减轻UC黏膜的破坏,改善F-actin蛋白的分布,并使其表达升高(P<0.01).[结论]清肠栓能有效地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效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溃疡愈合.

  • 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江;马贵同;谢建群;唐志鹏;龚雨萍;张涛

    [目的]从白细胞介素受体(IL-R)角度探讨中药清肠栓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大鼠UC模型;4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栓组,清肠栓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治疗组均分别予肠道给药;1周后处死,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组织可溶性IL-R(sIL-R)2,4、6水平;RT-PCR半定量法检测结肠黏膜IL-2R、IL-4R、IL-6R mRNA的表达.[结果]清肠栓各剂量组sIL-2R、sIL-6R的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中、大剂量组IL-2R、IL-6R mRNA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0.05,清肠栓各剂量组皆有降低IL-4R mRNA表达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清肠栓有效防治UC,其作用机制与降低slL-2R、sIL-6R水平,下调IL-2R、IL-6R mRNA表达,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减少炎症递质产生有关.

  • 中药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白细胞介素4及10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郝微微;马贵同;张晓峰;唐志鹏;龚雨萍;柳文;朱凌宇

    [目的]研究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将之随机分为清肠栓大、小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模型大鼠结肠组织IL-4、IL-10 mRNA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肠组织IL-4、IL-10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②清肠栓大、小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结肠组织IL-4、IL-10 mRNA表达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肠栓能促进结肠组织抑炎细胞因子IL-4、IL-10 mRNA的表达.

  • 清肠栓调节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臻楠;唐志鹏;马贵同;张亚历

    [目的]从细胞增殖动力学角度探讨清肠栓促进结肠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造模3 d,分为清肠栓高剂量组、清肠栓低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药7 d后,取大鼠结肠病变部位标本,进行组织学评价,运用AB-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数量及其分泌黏液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与清肠栓低剂量组、SASP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清肠栓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炎症消除和溃疡愈合,杯状细胞数量及黏液增加,溃疡边缘腺体细胞增殖加强,PCNA表达增加(P<0.05).[结论]清肠栓具有促进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细胞增殖、增加杯状细胞的数量和分泌黏液的水平等作用,能够促进结肠溃疡愈合过程.

  • 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3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马贵同;龚雨萍;胡鸿毅;张晓峰;谢建群;柳文

    我们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疗效的基础上[1],改良剂型,制成肠道用栓剂--清肠栓治疗UC,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53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模型CINC-1的影响

    作者:施斌;谢建群;袁建业;张涛;郑昱;马贵同

    目的 观察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急性期模型结肠黏膜CINC-1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栓组和SASP组,每组12只.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UC急性期模型.造模后第3日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d后处死.ELISA检测病变部位结肠组织中的CINC-1蛋白含量.结果 CINC-1蛋白含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清肠栓组及SASP组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结论 清肠栓通过调节结肠黏膜CINC-1蛋白含量,减少中性粒细胞向病变局部黏膜组织的趋化和激活,从而起到缓解病变部位炎症的作用.

  • 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李超男;龚雨萍

    清肠栓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药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功.临床研究表明清肠栓针对左半结肠以下部位的轻、中度UC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复发率,且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实验研究表明清肠栓治疗UC能起到降低黏膜屏障通透性、促进组织黏膜修复再生、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调控NO活性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通过多因素、多环节、多靶点的效果达到抗炎、愈溃之效.

  • 试析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清肠栓、健脾化湿汤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孟涛

    目的 分析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清肠栓、健脾化湿汤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86例,根据随机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健脾化湿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炎症性结肠炎生活质量问卷表(IBDQ).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3 02%)明显较对照组(69.77%)高,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IBDQ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清肠栓、健脾化湿汤联合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减少临床症状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34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