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省2004—2010年野生蕈食物中毒分析

    作者:余思洋;王晓雯;赵江;刘辉;胡太芬;万青青;李娟娟;万蓉

    目的 了解云南省野生蕈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野生蕈中毒防治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04--2010年云南省各县(区)野生蕈中毒网络直报数据,分析野生蕈食物中毒的时间趋势、季节分布及场所分布特征.结果 中毒事件报告数多的是2004年,占7年总报告数的26.3%,中毒人数多的是2005年,占7年总报告人数的21.7%.二、三季度野生蕈食物中毒的事件数、中毒人数占很高比例,事件数分别占39.5%和50.2%,中毒人数分别占39.3%和52.4%.农村及家庭发生野生蕈食物中毒事件数多,占总数的90.9%.结论 野生蕈食物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相应措施对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

  • 2011-2015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分析

    作者:李娟娟;万蓉;万青青;王晓雯;余思洋;张强;阮元;赵江;彭敏

    目的 了解2011-2015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野生蕈中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食用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云南省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868起,中毒3 789人,死亡126人,病死率为3.3%,分别占同期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相应统计项总数的57.9%(868/1 498)、25.1% (3 789/15 093)、57.3% (126/220).其中2015年中毒事件报告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均为多,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43.0%(373/868)、41.4% (1 570/3 789)和26.2% (33/126);6~8月为报告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高峰,分别占总报告数的87.8%(762/868)、86.1% (3 262/3 789)和87.3%(110/126);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楚雄、文山和玉溪,报告死亡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文山、临沧和昭通;农村野生蕈中毒危害水平高于城镇,中毒起数占67.7% (588/868),中毒人数占64.1% (2 429/3 789),死亡人数占85.7%(108/126);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92.1% (799/868)、86.0% (3 258/3 789)和93.6% (118/126);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是引发野生蕈中毒的主要因素,由于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引发中毒的事件分别占53.6%(465/868)和45.3%(393/868)、中毒人数分别占54.7% (2 074/3 789)和44.4% (1 681/3 789)、死亡人数分别占82.5% (104/126)和16.7%(21/126).结论 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高发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加强野生蕈中毒的相关研究和事件调查处置,做好野生蕈相关科普宣传等,是预防和控制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有效措施.

  • 2005-2013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时空分布

    作者:刘志涛;吴少雄;万蓉;赵世文;张强;王晓雯;李娟娟;阮元;余思洋

    目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探讨2005-2013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时空分布特点,为野生蕈中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分析,运用MapInfo 7.8软件制作野生蕈中毒事件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图,并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Ⅰ系数探测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模式,后用局域自相关Gi*统计量探测聚集位置与属性.结果 2005-2013年云南省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211起,每年中毒高峰为5~9月.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的广南县、文山市、砚山县、丘北县,普洱市的澜沧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景洪市为野生蕈中毒高发区域.中毒区域还在不断扩大,并逐渐向滇西北、滇东北扩散.结论 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空间上存在地域分布规律,相关部门应根据其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制定野生蕈中毒的防控措施.

  • 急性毒蕈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报道

    作者:李锦春;戴梅;郑文萍

    我院于2008年6-8月收治了4例急性毒蕈中毒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36岁,食用野生蕈150 g,食后3 h出现恶心,频繁呕吐数次,伴乏力纳差.次日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输液治疗,呕吐好转.第3天出现巩膜、皮肤黄染.第5天入院,入院时脉搏114次/min,呼吸35次/min,一般情况差,意识模糊,CCS评分10分,皮肤、巩膜黄染.

  • 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作者:刘志涛;万蓉;王晓雯;张强;赵江;万青青;余思洋;李娟娟;彭敏

    目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探讨2005-2012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地理分布特点,并分析与云南省野生蕈中毒有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影响状况,为有效防控野生蕈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2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数据和有关的环境资料,运用MapInf0 7.8软件制作野生蕈中毒事件地理分布图,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野生蕈中毒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 2005-2012年云南省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187起,地理分布上有2个聚集区,分别位于滇东南文山州的广南县、文山市、砚山县、丘北县,以及滇西南普洱市的澜沧县、孟连县,临沧市的沧源县、凤庆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与野生蕈中毒发生的高低存在一致性,纬度、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则存在反一致性.结论 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相关部门应根据其发生的地理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制定野生蕈中毒的防控措施.

  • 一起野生蕈中毒事件的调查

    作者:钟晓;顾华康;李荣发;张攀;黄智文;方双勇

    目的 通过一起野生蕈中毒事件的调查,及时查明中毒原因,总结经验,为该类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食品安全流行病学调查指南》开展现场调查,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一家8口人同桌进餐,发病8人(男5人、女3人),住院8人,无死亡病例.8名患者24 h内均食用了炒野生蕈、炒猪肉、淡青红豆、炸花生、炒洋芋和米饭,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以恶心为主.结论 本次中毒事件为一起因误食褐鳞小伞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2007-2016年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贾豫晨;戚艳波;郑尔达;郑艳;杨静;旃立林

    目的 分析近年来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的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7-2016年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报告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6年云南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603起,中毒18221例,死亡514例,病死率2.82%.食物中毒发病高峰集中在6-8月,报告事件数多的是动植物性食物中毒356起(54.23%),主要为野生蕈中毒;报告中毒人数多的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8 661例(47.53%),沙门菌为主要致病微生物.家庭和学校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分别为287起(47.60%)和128起(21.23%).结论 对高发地区、高发季节、高发人群、高发场所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管理力度;提高食物中毒原因判明情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