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史的不孕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结局分析

    作者:沈曦;陈秋菊;匡延平

    目的 探讨既往患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对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的临床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3名有GTD史的继发不孕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及促排卵方案1︰2匹配86名既往无GTD史的继发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IVF/ICSI临床结局.研究组再根据既往GTD的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清宫组(A亚组,n=32)和清宫联合化疗组(B亚组,n=11).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获卵数、正常受精数、异常受精数及可用胚胎数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移植日内膜厚度[(9.2±2.1)mm]明显低于对照组[(10.3±2.0)mm,P=0.002],移植后的生化妊娠率(31.7%)和继续妊娠率(18.3%)都显著低于对照组(47.5%,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研究组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亚组和B亚组的可用胚胎数及继续妊娠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GTD史的继发不孕患者应用IVF/ICSI治疗的过程中,可获得与无GTD史的患者相似的正常受精数及可用胚胎数.但由于移植日内膜厚度更薄,故移植后的妊娠率低于无GTD史的患者.

  • 男性染色体多态性对精子质量及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结局的影响

    作者:周丹妮;李赛姣;杨菁;孙丽萍

    目的 研究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对精子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比较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ET助孕治疗的男方染色体多态(n=131)和正常对照夫妇(n=160)的妊娠结局,观察男方的精子质量和受精情况、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 男方染色体多态组中严重少/弱精子症(19.85%)比例显著高于染色体正常组(5.00%,P<0.001),Y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38 46%)中的比例高;Yqh-也高达15.38%,1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组是常见的常染色体多态类型(19.23%);染色体多态组的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方前向精子率(PR%)、精子正常率以及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VF-ET助孕治疗后,其着床率(17.42%)、临床妊娠率(28 1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 26%,59.38%)(P<0.05);并且早期流产率(11.11%)高于对照组(2.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CSI-ET助孕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75.24%±23.68%)还高于正常对照组(49.97%±29.31%)(P<0.05).行ICSI-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其着床率(34 78%)以及临床妊娠率(52 00%)显著高于行IVF-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17.42%,28.17%)(P<0.05).结论 男性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中严重少/弱精子的比例增加,男性染色体多态不利于IVF妊娠结局,对ICSI影响较小.

  • 诱发日内源性孕酮升高对PCOS患者的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叶红娟;陈秋菊;何雯;叶静;朱秀娴;匡延平

    目的: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及全胚胎冷冻移植的背景下,探讨诱发排卵日内源性孕酮(P)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PCOS患者行IVF/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促性腺激素(gonadtropin,Gn)联合孕激素的超促排卵方案,取卵后全部胚胎冷冻,择期行FET,根据诱发排卵日P水平分为A组(P<1.0 μg/L,n=125)和B组(P≥1.0μg/L,n=55),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与B组的Gn总用量(1950.8±384.5 IU vs 1931.2±308.9 IU)及周期治疗时间(11.2±1.4dvs 11.1±1.1 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诱发日直径>14 mm卵泡数(14.1±7.7 vs21.0±10.3)、获卵数(14.0±7.8 vs 24.1±10.3)、成熟卵数(12.1±7.1 vs 21.1±9.0)、正常受精卵数(9.8±6.1 vs 16.8±8.2)及冷冻胚胎数(5.3±3.6 vs 7.2±3.4)均较B组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成熟卵率、正常受精卵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FET的前提下,高孕激素超促排卵过程中诱发日内源性P水平的升高提示卵巢反应良好,对PCOS患者的IVF/ICSI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中LH与IVF/ICSI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叶红娟;陈秋菊;匡延平

    目的:探讨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方案中基础血黄体生成素(LH)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的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PCOS患者采用从早卵泡期开始使用安宫黄体酮(MPA)联合促性腺激素(Gn)的高孕激素超促排卵方案行IVF/ICSI治疗;根据基础LH水平分为3组,A组:0~5IU/L,B组:5~10IU/L,C组:> 10IU/L,分析3组患者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过程中不同血LH水平与控制性超促排卵特征及IVF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3组在促排卵过程中LH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基础LH水平、中期LH水平、诱发排卵当日的LH水平及诱发排卵次日的LH水平3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扳机日LH水平波动于0.08~12.33IU/L之间,无一例发生自发性LH峰;在获卵数、成熟卵数及获卵率A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成熟卵率、正常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及有效胚胎数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续的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结果表明,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继续妊娠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可有效预防PCOS患者行IVF/ICSI治疗的自发性LH峰发生,并且基础高LH水平未损害PCOS患者的卵子及胚胎质量,对其临床结局也无明显影响,因此高孕激素超促排卵方案是一种新的简单安全、高效的垂体非降调节超促排卵方案,但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自然周期取卵/排卵后继续黄体期促排卵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贝;孙丽君;胡继君;冯营营;李哲;张俊韦

    目的 探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黄体期促排卵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本院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助孕的DOR患者,共29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自然周期方案(164个周期)、自然周期取卵/排卵后继续黄体期促排卵方案(128个周期)行IVF/ICSI.比较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妊娠结局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及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获卵率及双原核(2PN)受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期促排卵组扳机日黄体生成素(LH)[(3.39±1.04)mIU/L]及提前排卵率[0.8%(1/128)]低于自然周期组[(14.45±4.23)mIU/L,16.0%(26/162)](P<0.001).扳机雌二醇(E2)[(1046.84±725.70)ng/L]、获卵数(2.6±2.1)、优质胚胎率[47.9%(90/188)]均高于自然周期组[(351.94±179.75)ng/L、0.8±0.7、31.5%(23/73)](P<0.001、P<0.001、P=0.017);黄体期促排卵组及自然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8%、20.0%,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3.3%、16.7%,累积妊娠率分别为28.3%、2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周期取卵/排卵后继续黄体期促排卵方案获卵数增多,优质胚胎率升高,提前排卵率降低,对于DOR患者而言,是一种可行的促排卵方案.

  • 早卵泡期雌激素补充对高龄无明显窦状卵泡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玲;陈薪;叶德盛;张俊;陈士岭

    目的 探讨早卵泡期雌激素补充对高龄无明显窦状卵泡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的24例高龄无明显窦状卵泡的不孕症患者,比较雌激素补充前、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的变化;根据所需雌激素补充时长分为A组(1~5 d)、B组(6~10 d)及C组(≥11d),比较各组促排卵周期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雌激素补充后患者出现卵泡,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16.53±9.74) IU/L]较基础FSH水平[(24.87±11.02) IU/L]显著降低(P=0.032),血清雌二醇(E2)水平[108.90(93.93,222.60) ng/L]较前[10.98(0.00,21.23) ng/L]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A组、B组及C组患者雌激素补充后卵泡数均依次减少[2.0(1.5,3.0),1.0(1.0,2.8),1.0(1.0,1.0)](P=0.019),各组的获卵率分别为80.0%、70.8%及28.6%(P=0.039).3组间的雌激素补充后FSH和E2水平、获卵数及正常受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雌激素补充时间与基础FSH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早卵泡期雌激素补充可能有助于高龄无明显窦状卵泡患者较快募集卵泡,继而获得卵母细胞并形成可移植胚胎,从而改善IVF/ICSI结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