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脊柱外固定器与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张勇军;彭成忠;周春芳

    目的:对比改良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与开放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D外固定组应用改良型脊柱外固定器对椎骨骨折进行体外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46例胸腰椎骨折,GSS组应用开放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GSS)治疗55例胸腰椎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根据手术前后、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2组之间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比、后突Cobb角.结果:3D外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G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手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伤椎前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后、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突Cobb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改良型脊柱外固定器对伤推进行体外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伤椎复位及固定疗效与GSS相当,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组合微创手段.

  • 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

    作者:谢为民;李文贵

    目的:对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97例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一组采取开放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一组采取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将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以及不同阶段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氏角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除手术用时外,剩余指标均是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在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氏角方面,术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3个月)观察组的后凸Cobb氏角更佳(p<0.05),椎体前缘高度在术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采取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方案可行性较高.

  •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探讨

    作者:钟鑫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骨折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300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行微创小切口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小切口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情况(术后下床时间、治疗费用、总住院时间)、Frankel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Cobb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比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治疗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rankel分级中,E级占45.3%,较对照组的24.7%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压疮、皮肤破损、椎弓根螺钉松动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术前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obb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比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脊柱骨折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治疗费用、总住院时间,改善Frankel分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Cobb角度,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比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患椎棘突骨板在胸腰椎脊柱骨折PLF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玉龙;洪建明;吴军;刘敏

    目的 比较胸腰椎脊柱骨折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PLF)手术不同骨源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行PLF手术.A组20例取髂骨瓣植骨,B组21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C组24例行患椎棘突骨板植骨.结果 手术时间:A组(128±25)min,B组(95±7)min,C组(92±5) min;术中出血量:A组(563±135)mL,B组(351±60)mL,C组(336±57)mL;A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与B组和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C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B组出现排异反应4例,2例行异体骨取出清创术后愈合,2例经长期换药愈合.3组均无死亡、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A组发生术后取骨区疼痛7例占35%,B组发生伤口痛、渗液4例占19%,C组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术后A组及C组胸腰椎骨性融合率均为95%,B组融合率为84%.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3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腰椎脊柱骨折取患椎棘突骨板植骨能保证术后融合率,恢复脊柱的远期稳定,其较取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植骨思路.

  • 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燕良;姬广林;曾淑娟

    目的 分析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55例,采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帮助其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而后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后凸角、椎管占位、椎体压缩均获得明显恢复,与术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以改良Load-sharing评分为依据,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对于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关注.

  • 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天

    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后6~18个月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临床治疗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利于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损伤节段早期的坚固稳定,促进了患者的脊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复位固定骨水泥充填的探讨

    作者:刘社庭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复位后,注射骨水泥充填后的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撑开复位后,将伤椎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充填.结果 术后摄片复查,骨折均复位满意,骨水泥充填良好,无神经受损表现.38例获随访,时间6~24(11.12±4.76)个月,均未见伤椎高度丢失和内固定断裂现象.结论 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在行骨折椎体复位的同时,将伤椎注入骨水泥充填,缩短了伤椎的修复过程,增加了脊柱的强度和支撑力,可早期下床活动,防止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