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粘接固位与改良粘接固位在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中应用比较

    作者:李可兴

    目的 探讨粘接固位与改良粘接固位应用于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粘接固位,观察组给予改良粘接固位,对比两组骨吸收量、mPLI分级、mSBI分级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中、远中和均值骨吸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LI和mSBI分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粘接固位应用于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中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早日康复.

  • 两种固位方式下种植义齿周围组织情况及菌群分布的比较研究

    作者:丁南;廖湘凌;谭包生;邹婷婷

    目的:比较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种植义齿修复后周围组织的健康情况及龈下菌群分布的差异。方法上下颌牙列缺损患者36例共68枚种植体,其中31枚采用螺丝固位修复体,37枚采用粘接固位修复体。分别于修复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检测种植义齿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临床指标,比较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BL)状况。采集种植体龈下菌群标本,比较两种固位方式修复后龈下菌群的差异。结果两组的mPLI、mSBI、PD、MBL在所有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第3个月,螺丝固位组的种植义齿龈下厌氧菌总数高于粘接固位组(P<0.05)。在第6个月,螺丝固位组种植义齿龈下具核梭杆菌总数高于粘接固位组(P<0.05)。12个月时,两组龈下菌群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两种固位方式对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修复后短期内,螺丝固位组厌氧菌总数、具核梭杆菌检出量较粘接固位组高,但在12个月时二者无明显差异。

  • 两种固位方式下后牙单冠种植义齿周围组织及菌群分布比较观察

    作者:丁南;谭包生;廖湘凌

    目的:观察比较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修复后牙单冠种植义齿周围组织状况及龈下菌群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上下颌牙列缺损40例共70颗种植体,其中,采用粘接固位修复(粘接固位组)和螺丝固位修复(螺丝固位组)各35颗;另选择粘接固位组对颌同名天然牙35颗为对照1组,螺丝固位组对颌同名天然牙35颗为对照2组.分别于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检测种植义齿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指标,测量种植义齿边缘骨吸收量(MBL),比较两组种植义齿周围组织状况.同时,采集种植义齿和对颌同名天然牙龈下菌群标本,比较两组种植义齿及与其对照组龈下菌群分布的差异.结果:(1)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mPLI、mSBI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修复后3个月、12个月,两组PD、MBL比较亦差异不显著(P>0.05).(2)修复后3个月,两组种植义齿龈下厌氧菌总数与其对照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螺丝固位组种植义齿龈下厌氧菌总数显著高于粘接固位组(P<0.05).修复后6个月、12个月,两组种植义齿龈下厌氧菌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螺丝固位组种植义齿龈下具核梭杆菌数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修复后12个月,粘接固位组种植义齿龈下伴放线放线杆菌数亦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结论: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对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修复后短期内,螺丝同位种植义齿龈下具核梭杆菌数、粘接固位种植义齿龈下伴放线放线杆菌数均显著高于其对颌同名天然牙,需进行长期监测.

  • 种植支持式固定修复体两种固位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祝洁;彭静

    种植支持式固定修复体的固位方式主要分为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学者们对于二者的选择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从这个问题出发,就其各自在种植修复体加工难易度及成本、修复体被动就位、取戴便利性、咬合负载应力、修复体固位力、美观效果、对周围组织健康的影响、种植体及修复体成功率八个方面,对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粘接固位与螺栓固位上部结构种植义齿修复前牙缺失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顾昕

    目的 研究粘接固位与螺栓固位上部结构种植义齿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来我院接受种植固位修复的患者,共植入140颗种植体,其中70例使用螺栓固位,标记为对照组,另70位使用粘接固位,标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60例患者共种植140颗种植体,共脱落5颗(3.6%),均发生在上部结构修复后脱落,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患牙周围发生了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种植体周围严重骨吸收,导致脱落.进行上部结构修复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有10颗,其中种植体周围炎4颗,2颗种植牙崩瓷,4颗中央螺栓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14.3%,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有3颗,均为种植牙崩瓷,并发症发生率为4.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x2 =11.42,P<0.05),对照组有6例患者因不满意度螺栓基台暴露,美观效果较差而更换为粘接固位,患者满意度为94.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5).结论 相比之下,粘接固位可以保持牙齿外形的完整性,机械性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粘接固位与螺栓固位上部结构种植义齿修复前牙缺失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赵宝红;邓春富;张翀;杨彦昌

    目的 比较粘接固位与螺栓固位种植义齿上部结构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1997年7月至200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因上、下前牙缺失而接受种植固位修复的147例患者,植入种植体210颗.包括BLB系统、[T]系统、Lifeeore系统、JIAD系统.种植手术后6个月的骨整合期内,有2例患者的2颗种植体因骨结合不良早期脱落.其余145例患者的208颗种植体完成上部结构修复,其中使用螺栓固位基台130颗.使用粘接固位基台78颗.进行单冠修复132颗,联冠修复64颗,种植固定桥12颗.结果210颗种植体中,共脱落8颗,占3.8%.完成上部结构修复后的145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复查记录,随访复查比例为53.8%.130颗螺栓固位种植体中,有3例患者4颗种植牙患种植体周围炎;6例患者的8颗种植牙发生中央螺栓松动、基台暴露或崩瓷现象,其中有5例7颗接受螺栓固位基台的患者不满意,后经更换为粘接固位基台,重新制作牙冠后患者表示满意.使用螺栓固位基台的患者满意率为94.6%.使用粘接固位基台的78颗种植体中,有2颗种植牙烤瓷冠崩瓷,重新更换粘接固位基台并制作牙冠后,患者满意,粘接固位基台的满意率为100%.结论 粘接固位上部结构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优于螺栓固位种植义齿.

  • 粘接固位与改良粘接固位修复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周程远;刘杰;夏俊男;秦红伟;孙明旭;杨建军

    目的 比较粘接固位和改良粘接固位在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牙种植修复体固位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已实施牙种植待单冠修复的后牙缺失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改良组行改良粘接固位,对照组行粘接固位.修复1年后,通过检测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改良茵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种固位方式在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LI、mS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粘接固位的种植义齿短期修复效果优于传统粘接固位.

  • 特殊粘接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贺刚;汤春波

    目的 介绍一种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特殊粘接技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单个前牙种植修复患者,均采用粘接固位,粘接边缘位于龈下1 ~1.5 mm.对照组采用传统粘接技术,实验组采用特殊粘接技术.修复完成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统计两组的改良牙龈出血指数、龈沟深度和修复体脱落率.结果 修复后1个月,实验组的改良牙龈出血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修复后6个月,两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介绍的特殊粘接技术有助于在修复后早期减少粘接剂残留引起的种植体周围炎,提升牙龈健康水平.

  • 3种粘接系统在正畸磨牙颊面管粘接固位的应用

    作者:陈新;陈雪君;谢晓珍;陈宏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正畸磨牙颊面管粘接固位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其中A组使用而至富士ⅡLC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日本株式会社而至),B组使用3M Unitek粘接剂(美国3M公司),C组使用非调拌型牙釉质粘合树脂(杭州西湖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所有患者按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时段来统计脱落数,计算脱落率,并统计学分析差异. 结果 A组粘接剂为颊面管的粘接能够达到较大的粘接强度,效果显著优于B、C两组,且B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脱落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富士ⅡLC优于3m uncik优于牙釉质粘合剂.富士ⅡLC:粘接强度大,是粘接颊面管选择粘接剂的佳选择.

  • 一种新型种植单冠义齿取出器的研发

    作者:刘天涛;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黄建生

    种值义齿已广泛应用于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修复,伴随着上部修复体出现各种并发症后的妥善处理也成了临床棘手的问题.笔者针对粘接固位型种植单冠出现并发症后的拆卸困难的技术问题,研发出一种单冠取出器.该器械能缩短医生椅旁操作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感,降低义齿修理维护成本,给临床医生操作带来极大方便.这种新型器械的研发具有临床意义及商业价值.

  • 2种固位方式对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修复效果比较

    作者:孙雅慧;刘鑫;唐旭炎

    目的 比较上颌前牙区螺丝固位(SR)和粘接固位(CR)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修复的74例上颌前牙区缺牙患者(90颗种植体),根据临床固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SR组(51颗)与CR组(39颗).比较两组修复后第1天和3、6、12个月边缘骨吸收、软组织指标和牙龈位置.结果 与SR组相比,CR组骨吸收量显著减少(F组间=14.644,P<0.05);改良出血指数(mSBI)显著增加(F组间=7.536,P<0.05);角化龈宽度(wKM)显著增加(F组间=11.489,P<0.05);牙龈边缘位置(GL)效果较好(F组间=6.407,P<0.05);两组改良菌斑指数(MPI)记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525,P>0.05).CR组美观满意度较高(t=-3.35,P<0.05);刷牙出血满意度较低(t=3.022,P>0.05);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1,P>0.05).结论 在边缘骨吸收、wKM、GL和美观满意度方面,CR效果较好;在mSBI和刷牙出血满意度方面,SR效果较好.CR与SR在上颌前牙区的种植修复效果上各有优劣,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粘接固定种植冠桥可拆卸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张继英

    粘接固位种植冠桥较螺丝固位舒适、美观,更易获得被动就位,临床应用较多;然而,在日后维修、发生食物嵌塞和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需要取下修复体进行治疗时,其牙冠较难完整拆卸;因此,在粘接固位种植冠桥中,如何不损伤种植体及其上部结构而又能方便地取下修复体,即义齿的可拆卸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以往有关粘接固位种植冠桥可拆卸性的研究归结起来可分为机械装置和选择合适的粘接材料2种,本文就以上2种方法在临床可行性方面作一综述。

  • 种植固定义齿两种固位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森庆;邓飞龙

    近年来,种植义齿得到快速广泛的发展,已经成为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选择修复体的固位方式,是进行种植修复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多年来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取戴便利性、修复体的被动就位、美观及患者满意度、修复体对崩瓷的抵抗力、修复体固位力六个方面对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两种固位方式的种植义齿进行综述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牙合面开孔直径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皮质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哲;秦博文;常晓峰;孟兆理;潘峰;王淼;杜良智

    目的: 探索牙冠面开孔直径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皮质骨应力状况的影响.方法: 建立第一磨牙缺失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植入Bego 种植体1 枚.建立不同开孔直径的牙冠模型(Φ = 0、1、2、3、4 mm) ,于面施加200 N 垂直力及100 N、45°侧向力,分析各部件的大等效应力.结果: 开孔直径≤3 mm 时,牙冠咬合面所受应力保持平稳并集中在咬合力加载区.开孔直径在4 mm 时应力增长达到峰值,垂直载荷下应力集中区转变至开孔边缘处.开孔直径≤1 mm 时,中央螺丝在垂直载荷下可以维持在较低的应力水平.其余部位未见明显应力改变.结论: 在后牙区行单牙种植修复时,若不考虑体外粘接,建议将面开孔直径设置为1 mm.

  • 改良粘接固位后牙种植义齿修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

    作者:曹宇皎;陈婉丽;谢红梅;于阳阳;苏津蕊

    目的:考察改良粘接固位后牙种植义齿修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近期影响.方法:纳入后牙缺陷的患者1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89)接受传统粘接固位,观察组(n=93)接受改良粘接固位,考察治疗后1年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粉红美观计分标准(pictorial view of pink esthetic score variables,PES)、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eus bleeding index,mSBI)和患者对种植义齿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近和远中边缘骨吸收量明显降低(P<0.05),牙槽骨高度和厚度明显增高(P<0.05),舒适程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位功能、美观功能、PES、mPLI和mSB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改良粘接固位较传统粘接固位在稳定种植体的骨支持和降低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