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浅部吸痰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安全性

    作者:陈彩霞;刘畅;杨建

    目的 探讨浅部吸痰在气管插管机械同期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在吸痰前1 min、吸痰后5 min的心率、收缩压、指脉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痰鸣音改善情况、患者舒适度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吸痰中出现的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情况、机械通气5天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心率增加值、收缩压增加值、呼吸频率增加值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粘膜损伤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浅部吸痰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有着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翠香

    目的:分析早期予以不同吸痰方式处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常规吸痰,而研究组实施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浅部吸痰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气管切开1周时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与黏膜出血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予以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浅部吸痰处理,可以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 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同吸痰深度的应用

    作者:李兰;周彦君;王杨;范庆怡;邱艳丽

    目的 探讨临床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采取不同吸痰深度的应用效果,为ARDS的吸痰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138例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吸痰深度的不同分为浅部吸痰组和深部吸痰组,每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效果、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浅部吸痰组和深部吸痰组患者日平均吸痰次数[(8.38±1.35)次vs(8.26±1.49)次]和吸痰间隔时间[(1.46±0.52)h vs(1.51±0.68)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PaCO2、SaO2和MA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浅部吸痰组PaCO2、SaO2改善水平比深部吸痰组更显著(P<0.05),浅部吸痰组气道峰压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深部吸痰组气道峰压与MAP改善水平较浅部吸痰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部吸痰组患者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4.49%,1.45%,明显低于深部吸痰组的28.99%,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浅部吸痰技术应用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取得较好疗效,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吸痰效果,还有利于患者血气指标PaCO2、SaO2和MAP的恢复,仅气道峰压单项指标低于深部吸痰组,但其大幅减少了并发症及死亡率的产生,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 打水刺激咳痰辅助浅部吸痰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何凤;李波

    目的 探讨少量打水刺激咳痰辅助浅部吸痰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痰液粘稠、不易咳痰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常规吸痰管直接深部吸痰,治疗组采取口咽部少量打水轻微刺激咽部咳嗽辅助浅部负压吸痰.结果 两组肺部感染率没有差异,家属满意度调查有较大差异.结论:少量打水轻微刺激咽部咳痰辅助浅部吸痰方法适合普通吸痰不易的患者,既安全有效,减轻病人痛苦,同时避免直接深部吸痰造成的副损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