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病变鉴别诊断的meta分析

    作者:冯莉莉;麻增林;周红悦

    目的:Meta 分析动态增强 MRI(DCE -MRI)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检索 CNKI、万方数据、CBM数据库有关 DCE -MRI 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中文文献,并采用 Meta -disc1.4软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30篇文献符合标准,提取 DCE -MRI 增强后形态学、TIC 类型进行综合研究,则其形态学、TIC 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83(95% CI:0.80~0.86)、0.89(95% CI:0.86~0.91),特异度及95%的可信区间为0.72(95% CI:0.69~0.76)、0.73(95% CI:0.70~0.76);S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18%及88.93%。结论:DCE-MRI 有助于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一般,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DCE -MRI 特征有重叠,仍需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 磁共振成像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胡英杰;杨玉娥;胡春艾

    目的 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中30例经临床检查、B超或乳腺钼靶检查疑有乳腺肿瘤但诊断不明者或已确诊为乳腺癌并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乳腺动态增强MRI.结果 MRI诊断正确率为92%.结论 乳腺MRI是一种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的检查方式,动态增强扫描均有助于乳腺病灶的正确诊断.

  • 3.0T MRI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半定量分型方法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伟;李彩英;于晨;任向杰;马国景;赵思;王铭洁

    目的 探讨3.0 T MRI动态增强曲线半定量分型方法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81个病灶)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应用半定量方法,采用多个临界值(每秒平均流出斜率的0.03%、每秒平均流出斜率的0.06%、增强初期后信号变化5%及增强初期后信号变化10%)对增强曲线分型,参考Fischer评分标准,分析比较不同临界值确定的曲线类型联合形态学特征用于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每秒平均流出斜率的0.03%、每秒平均流出斜率的0.06%、增强初期后信号变化5%、增强初期后信号变化10%四个临界值定量评价曲线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8、0.736、0.764、0.728;由上述临界值确定的曲线结合Fischer评分其他指标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93.18% 、90.91%、88.64%及86.36%;特异性分别为67.57%、59.46%、67.56%及59.46%;准确性分别为81.48%、76.54%、79.01%及74.07%.结论 应用每秒平均流出斜率的0.03%这一临界值划分曲线类型有利于3.0 T 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全国彪;潘桂海;周伟文;温志玲;陈俏倩

    目的 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 8年1月间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乳腺癌作为观察组及5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1.5T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扫描,分析患者动态增强曲线及DWI图像,并检测血清中CEA,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0准分析各指标分析价值.结果 观察组时间-强度曲线以Ⅲ型为主,对照组以Ⅰ型为主,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患者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强化曲线诊断的阳性共75例,DWI扫描诊断的阳性共75例,CEA检测诊断的阳性共78例,平行联合诊断的阳性共87例,系列联合诊断的阳性共63例;系列联合诊断的特异度为95.2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及平行联合诊断(P<0.05),采用平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100%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及系列诊断(P<0.05),且系列联合诊断的准确率90.48%及曲线下面积0.951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及平行诊断(P<0.05).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对乳腺癌进行诊断时,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TIC类型及ADC值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妮;邓丹琼;励斌;王小龙;刘旭东;郑妙琼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TIC)类型和弥散表观系数(ADC)值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107例乳腺疾病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灶进行TIC类型分析及其ADC值的测量,并与对侧乳腺的相应正常区域做对照,探讨TIC类型与ADC值在乳腺癌病理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08个乳腺病灶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59例,其中36例具有病理分级。良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33例、Ⅱ型8例、Ⅲ型8例,恶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12例、Ⅱ型14例、Ⅲ型33例,乳腺癌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7例,TIC类型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病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与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ADC值多组间两两比较,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89±0.061)×10-3 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Ⅰ级为(1.09±0.122)×10-3 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Ⅱ级为(0.579±0.067)×10-3 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Ⅲ级为(0.203±0.648)×10-3 mm2/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其呈负相关(r=-0.969,P=0.000)。结论 TIC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腺癌的ADC值可以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但MR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对乳腺癌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定难度。

  • 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林志军;魏亚军;周灵辉;王婉;杜娟;李元昕;贺晓宁

    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检查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5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扫描采用GE公司HDe 1.5T磁共振机配备8通道乳腺线圈进行检查,动态增强采用团注12时相扫描法检查.结果:25例乳腺病变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6例,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Ⅲ型4例,Ⅱ型2例,良性病变19例,Ⅰ型曲线17例,Ⅱ型曲线2例.结论: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合动态增强后的病变征象,对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性起到了重要的价值.

  •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双指数模型Slow ADC值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效能研究

    作者:梁玉玉;朱蓉蓉;哈若水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基于双指数模型的Slow ADC值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其他方式确诊的3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44个病灶)和17例良性病变患者(24个病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检查、动态增强扫描及双指数模型的多b值DWI检查,分别获得各组增强曲线,并测量各组Slow 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动态增强曲线、Slow ADC值及两者联合对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曲线形态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变在曲线形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病变的Slow ADC值均值分别为(0.711±0.195)×10-3 mm2·s-1和(0.375 ±0.130)×10-3 mm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Slow 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佳诊断界值为0.475×10-3 mm2·s-1,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81.8%,86.4%.利用动态增强曲线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70.8%、89.7%,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5%、87.5%、94.1%,三种诊断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基于双指数模型的Slow ADC值,可提高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异度及准确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