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预备和充填方法组合对根管峡区充填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樊红霞;张雪;魏俨培;陈亮;于静涛

    目的 比较不同预备和充填方法组合对根管峡区的充填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患者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A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连续波热牙胶充填;B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冷侧压充填;C组:采用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热牙胶充填;D组:采用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冷侧压充填.各组牙齿充填完成后将根尖5 mm内牙根垂直牙长轴每隔1 mm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结果 C组在根管峡区充填效果差,与A、B、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充填效果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锈钢K锉和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组合不适合根管峡区的充填.

  • 根管峡区研究进展

    作者:樊红霞;魏俨培;陈亮;张雪;于静涛

    根管峡区是指同一牙根内两根管之间,含有牙髓或牙髓生成组织的一种窄形带状结构.由于常规根管治疗难以对其进行机械清理、成形和充填而终导致根管治疗失败.文章对根管峡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及根管峡区再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闵艺;马净植;高原;万新辉

    目的:评估不同再治疗技术清理根管及峡区内根充物的效果.方法:30颗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充填后分为3组去除根充物:A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B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除丁克溶剂;C组,ProTaper再治疗器械+除丁克溶剂.记录操作时间.各组用除丁克暂封5 min,再使用EndoActivator冲洗,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内根充物残留量.结果:A组操作时间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清洁效果优于A组.根管内暂封除丁克及使用EndoActivator冲洗后残留物显著少于器械操作即刻结束的残留物(P<0.05).结论:各种再治疗方法均不能彻底清除根管及峡区内的根充物,除丁克和En-doActivator有助于减少根充物残留.

  •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的研究

    作者:钟波;叶惟虎;张七援;范兵

    目的:通过显微CT技术研究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的三维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73颗上颌第一恒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观察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的发生率及其形态特点.结果:173颗上颌第一恒磨牙中128颗牙的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出现峡区,发生率为73.99%;近中颊根距根尖5mm~区段峡区发生率高,为68.21%;三维重建结果显示,混合型根管峡区所占构成比高,达60.94%.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发生率较高,加强峡区的清理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区充填技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闵艺;马净植;高原;万新辉

    目的:体外研究配合或不配合使用超声冲洗的条件下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和冷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及根管峡区的充填质量.方法:选择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0颗,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4组:A组,侧方加压充填;B组,超声冲洗+侧方加压充填;C组,连续波热牙胶加压充填;D组,超声冲洗+连续波热牙胶加压充填.充填后拍摄X线片,记录根管类型和峡区发生情况.从根尖方向冠方水平片切牙根,间隔1 mm,选择有根管峡区的横断面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充填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X线片和横断面上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区的发生率分别为87.5%和90%.D组根管峡区充填质量优于其它3组(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充填质量差.结论: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配合超声冲洗能显著提高对根管峡区的处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显微CT在根管峡区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苏征;范兵

    目的:探讨显微CT在根管峡区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单根上颌前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筛选出五颗有根管峡区的牙,分析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以及横断面峡区类型,测量峡区至釉牙骨质界距离(DCEJ)以及至解剖根尖距离(DApex),并分析峡区根管的结构模型指数(SMI).结果: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为81.8%,其中完全峡区(CI)占72.8%,部分峡区(PI)占9%;DCEJ为(0.79±0.55) mm,DApex为(1.55±0.86) m;峡区根管的SMI为1.20±0.43.结论:显微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根管峡区形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研究根管峡区较理想的方法.

  • CBCT检测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中根管和峡区的发生率

    作者:刘忠俊;张治勇;邝锐芳;曾雄群;卢煜;徐帅妹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根管(middle mesial canal,MM)和狭区的形态和发生率.方法 调取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要求下颌第一恒磨牙未进行过根管治疗,无牙根吸收和钙化,牙根发育完全.分析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存在狭区和MM、牙根数目和根管数目等.结果 在217例下颌第一磨牙样本中,8例(3.7%)具有MM,其中2例(0.9%)具有独立的根尖孔.狭区总的发生率为57.1%,其中,在牙根颈1/3峡区的发生率为50.7%,在根中1/3为17.5%,而在根尖1/3为13.4%;峡区在左侧的发生率为61.8%,右侧为52.3%,男性为58.7%,女性为55.8%,左右侧和不同性别的峡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60岁以下人群超过半数存在峡区,60岁以上的人群,峡区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下颌第一恒磨牙仅有极小概率的MM具有独立的根尖孔;但近中根峡区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牙根颈1/3,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时,应注意狭区的机械和化学预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