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体成形治疗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

    作者:吴强;莫世赞;包拥政;胡孔和;何小龙;朱文刚;席新华;钟学仁;徐锦明

    背景:椎体成形及椎体后凸成形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但两种手术方式在骨水泥的分布与弥散上有差异。
      目的:分析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4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2例进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A组),5例进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B组),14例进行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C组)。再根据骨水泥注射量、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将A、C组进行亚组分析。通过CT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分析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及弥散。
      结果与结论:3组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相对弥散面积及相对弥散体积无明显区别,均能较好地弥散到上下椎板并越过椎体中线。3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一定范围内,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弥散体积呈正相关;A、C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随骨水泥注射量的增多而降低,随骨折到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术前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大而降低,与骨水泥的黏度无明显相关性。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程度及骨水泥黏度对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

    作者:席新华;吴强;包拥政;胡孔和;何小龙;朱文刚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程度及骨水泥黏度对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A 组为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共22例,共33个椎体;B 组为低黏度骨水泥组,共14例,共20个椎体。术后所有患者均应用 GE 64排128层螺旋 CT 复查,并据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参考 Genant 半定量法的椎体骨变形分度方法将每组分为Ⅰ度组(椎体压缩率≤25%)、Ⅱ度组(椎体压缩率为25%~40%)和Ⅲ度组(椎体压缩率>40%),比较 A、B 组内不同压缩程度及 A、B 组间同一压缩程度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结果两组骨水泥相对弥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中,椎体压缩程度Ⅰ度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Ⅱ度组与Ⅲ度组(P <0.05),Ⅱ度组与Ⅲ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中,椎体压缩程度Ⅰ度组和Ⅱ度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Ⅲ度组骨水泥弥散系数低于Ⅰ度组和Ⅱ度组(P <0.05)。A 组和 B 组相同压缩程度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低黏度骨水泥在椎体内有相似的弥散系数,弥散系数随着骨折压缩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 骨折时间对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

    作者:包拥政;莫世赞;胡孔和;何小龙;朱文刚;席新华;钟学仁;徐锦明;吴强

    目的:探讨骨折时间对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方法应用高黏度或低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3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3个椎体。其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A组)22例33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3周(新鲜组)12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3~6周(亚急性组)10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6周(陈旧组)11个椎体;采用低黏度骨水泥(B组)14例20个椎体,新鲜组7个椎体,亚急性组7个椎体,陈旧组6个椎体。术后通过CT的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功能,在影像工作站上重现术后椎体及骨水泥等三维立体图像,并利用工作站的相关功能对骨水泥及椎体进行测量,记录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特点、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系数。结果 A、B组骨水泥弥散系数,新鲜组>亚急性组>陈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在椎体内主要表现为呈团块样伴边缘毛刺样分布,B组骨水泥多呈蜂窝状分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鲜组骨水泥渗漏明显低于B组新鲜组(P<0.05)。结论骨水泥弥散系数均随着骨折至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为使骨水泥在椎体内获得大的弥散,应选择在骨折的急性期行手术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