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王玉差;张银清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早期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验组46例早期(伤后3~22 h)加用亚低温治疗,并与同等条件下未用亚低温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比较.于治疗前、治疗后3及7 d分别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含量,于入院时和伤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FMA)评定两组患者ADL.结果:治疗3及7 d后,实验组血浆内皮素为(73±8)和(55±6)ng/L,而对照组同期为(80±9)和(65±7)ng/L,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伤后3个月时实验组的FMA积分为(70±19)分,Barthel指数为(65±17)分,而对照组两项评分分别为(49±14),(47±1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DAI,有利于DAI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及ADL的康复.

  • 无错性学习在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作者:窦祖林;欧海宁;文伟光;郑金利

    目的:评价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恢复的作用,探讨此方法对记忆的哪个过程更有影响;比较电脑辅助的记忆训练与常规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脑损伤患者30例为2004-03/1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南方医院、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工伤康复中心等6家医院收治,均为脑损伤后3~6个月,年龄18~55岁,经评估后有记忆障碍患者,且病情平稳,注意力能维持在5 min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0例.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患者均在丰富的训练环境中接受20节记忆训练课程,1节/d,每节训练时长45 min,5节/周,1个月内完成训练,所有课程是应用无错性学习方法设计的.对照组仅给予记忆训练指导性建议.训练前、后应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香港文字记忆测试(分为随机和成组条件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几个方面)等量表评患者的记忆功能,计算训练前后差值,比较训练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行为记忆测试总分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5.10±2.92),(3.70±2.58),(1.16±0.37)分,F=11.03,P=0.000].训练前后行为认知状态测评记忆分差值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比对照组好[(2.00±2.26),(2.90±2.23),(0.90±0.73)分],但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714,P=0.084).在香港文字记忆测试中随机词语保存、成组词语编码和保存等分测试项目上,计算机辅助训练组训练后分数的提高[(3.75±3.03),(2.83±2.11),(3.90±3.79)分]明显优于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1.35±1.37),(0.80±1.12),(1.30±2.68)分;(0.05±0.28),(0.37±3.31),(0.10±1.07)分];在随机词语编码和提取测试,训练后分数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33±2.20),(0.28±0.14)分]和面对面训练组[(1.10±0.99),(0.21±0.25)分]均优于对照组[(0.33±0.72),(0.07±0.11)分,P<0.05].结论: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记忆功能.而且,无错性学习结合电脑辅助的记忆恢复训练比面对面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即时记忆和信息的保存功能.

  • 减重支持训练对脑损伤后偏瘫步态与步行功能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洪翔;窦祖林;李奎;兰月;胡昔权

    目的:定量分析减重支持训练系统(partial body weigbt support,PBWS)对偏瘫痉挛步态步行时间距离参数、平衡等的影响,定性分析PBWS对步行功能影响.分析步态各参数与步行功能、平衡之间的内在规律,探讨其相关性.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20例脑卒中和脑损伤患者,均经CT,MRI确诊,有明显的步行功能障碍,有或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站立,有良好的认知功能,排除合并其他步行障碍、认知障碍和超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PBWS进行步态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步态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足印法评定步行参数,用步行功能分类(FAC)评定步行功能,用Berg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步行速度加快,治疗前为(5.45±2.97)m/min,治疗后为(11.37±6.41)m/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P<0.05),两组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09~11.7,P<0.01).但两组治疗后上述3项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的步行功能主要与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有明显相关性(r=0.615,P<0.05),而步行速度与平衡能力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r=0.607,P>0.05).结论:PBWS与传统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能力,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判断.患者的步行功能与步行速度及平衡能力呈明显正相关.

  • 综合康复训练对重型脑损伤恢复期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庄冬萍;余锦刚;尹家和;黄国河

    为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重型脑损伤恢复期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8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分别行正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或单一康复训练,分别于康复训练当天及治疗后8周采用Fugl-Meyer(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LOTCA评估认知功能.经8周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恢复期重型脑损伤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

  • 脑损伤患儿62例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

    作者:许素玲

    对62例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包括给予多方位适量的信息刺激,静脉注射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3~10个疗程,康复训练采用Vojta法,结合日常生活全面系统进行.经过0.5~2.5年的治疗,56例恢复正常,6例明显好转.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疗效显著.

  • 家庭康复训练对脑损伤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作用

    作者:王志强;李云香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2002-03/2004-05在本院脑外科住院的脑损伤患者.纳入标准:既往无肢体残疾,有明确的脑损伤史,经MRI或CT确诊,有肢体瘫痪且经住院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好转后出院,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明显认知障碍及严重语言交流障碍者.符合标准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7~64岁,平均40.5岁,右侧偏瘫17例,左侧偏瘫14例,病程25 d~7个月,平均2.6个月;对照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9~61岁,平均40岁,右侧偏瘫15例,左侧偏瘫12例,病程28 d~21个月,平均5.1个月.两组患者除2例为左利手外,余均为右利手.两组患者入组时,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及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 应用Rood技术改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苏珍辉;张惠佳;丁玉莲;颜华;王益梅;李惠枝;刘璨;左文敬

    目的:探讨应用Rood技术合并传统运动疗法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并与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6/12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0~1岁脑损伤综合征患儿70例,随机分为Rood疗法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疗法(Bobath,Vojta法)进行训练,Rood疗法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ood技术,包括经皮易化技术、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和特殊抑制技术,严格一对一训练,每周一至周六,1次/d,40 min/次,1个月为1个小疗程,3个月为1个大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时采用盖塞尔智力量表中适应性和大运动行为(每项得分>85分为正常)评价患儿运动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盖塞尔智力量表适应性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5 18±9.03,84.73±6.56,t=3.107,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②盖塞尔智力量表大运动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6.26±8.80,85.64±6.53,t=3.219,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结论:联合应用Rood技术和传统运动疗法及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都能显著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但合并应用Rood技术治疗效果更好.

  • 强制性运动与作业疗法对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文清;关菊香;朱银星;郭克锋;王俊卿;汤永泉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配合作业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 21例有颅脑损伤上肢功能障碍的入选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单纯采用作业疗法) 10例、强制性运动组(在强制限制运动的同时加强患侧作业运动) 11例,其中女 6例、男 15例, 4例经过脑外科手术治疗,病程为 2~ 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 Fugl-Meyer和 Bathel指数评定. 结果: 两组治疗前 Fugl-Mgyer运动障碍评定分与 Bathel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主义( P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 Fugl-Mgyer运动障碍评定总积分均有变化,作业组积分由治疗前的 (21.51± 9.24)分增加为 (37.44± 6.29)分( P< 0.01);强制性运动组积分由治疗前的 (25.79± 6.22)分增加为 (51.66± 7.7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35.04,P< 0.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作业组 Bathel指数由治疗前的 (36.16± 7.74)分上升为 (69.69± 10.58)分( P< 0.01),而强制性作业治疗组 Bathel指数由治疗前的 (38.04± 9.16)分上升为 (86.75± 6.57)分( F=88.13,P< 0.01). 结论:强制性运动下适当地选择作业疗法对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尤其是上肢的精细运动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为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开辟了一条的新型的道路.

  • 参与型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玩燕

    目的 研究参与型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纳入研究,接受急诊治疗,根据康复期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参与型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整体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后3个月、6个月时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结论 参与型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是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理想的护理方式.

  • 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

    作者:赵钰;纵少华;曾春野

    目的 评价早期正规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 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半年后根据盖塞尔发育量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 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01),A1组高于A2组(P<0.05).结论 早期进行正规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