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脾胃学术治疗慢性低热疗效探讨

    作者:任天贵

    慢性低热在临床较为常见,近3年中笔者诊治了慢性低热患者7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①慢性低热的诊断标准:凡口温在37.5℃以上,连续发热超过2个月者,诊断为慢性低热.②探温方法:病例均采取口探、腋探2种方法,每天2次.口探时间5 min,腋探10 min,70例患者中,10%患者体温波动较大,为了方便起见,均以口探为标准.③病程:70例均有慢性低热病史,短者3个月,长者达11年,多数在2~5年,约占80%.④年龄与性别:年龄18~44岁,多数在25~40岁,男性2例,女性68例.⑤体温与季节的关系:约70%患者夏季体温高于冬季2~5℃左右,20%患者夏季与冬季体温基本一致,10%患者夏季体温反低于冬季.故多数患者高温季节体温相对高于其他季节.⑥慢性低热与辨证分型的关系:对7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脾虚型53例,占75.7%,居第一位;其次为阴虚型10例,占14.3%;气阴两虚型较少,仅7例,占10%.可见脾虚与慢性低热的关系是密切的.⑦辨证分型与疾病性质的关系:53例脾虚型患者中,属功能性低热者41例,器质性低热者12例,其余两型多属功能性.可见脾虚合并器质性病灶者较多.

  • 脾胃学说历史沿革

    作者:张学毅;马红星

    春秋战国到两汉是脾胃学说形成与奠基阶段,《黄帝内经》阐述了脾胃生理功能;《伤寒杂病论》重点阐述外感疾病与脾胃基础疾病的辨证关系,调理脾胃成为治疗外感病重要法则.唐宋为发展时期,《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确立“春夏取冷太过”,提出“温食”,顾护脾阳.金元至明清时期是脾胃学说的鼎盛时期,张元素著《医学起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实用药式》“土实泻之”、“土虚补之”、“本湿除之”、“标湿渗之”;李东垣《脾胃论》“饮食伤脾论”、“甘温除大热”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明清是充实、完善阶段,叶天士继承东垣补脾升阳,创立胃阴辨治说,弥补了东垣略于治胃,重在温补,不及养阴的不足,纠正了举世皆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甚则阴阳不辨的弊病,对脾胃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中梓重视脾、肾,提出:“人之有脾胃,犹兵家之有饷道,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脾胃一败,百药难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薛己结合温病,巩固了脾阴学说,提出“阴虚乃脾虚也,脾为至阴”.近年在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础上建立了40余种脾虚模型,综合观测,证实脾胃与人体多系统(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血液)密切关系.

  • 中医古代脾病名源流考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为了探讨中医古代脾病名的丰富内涵,发掘祖国医学辨证治疗脾胃病的独到优势,加深中医脾胃学的研究,分别从饮食所伤、水湿所致、风邪为患,因于虚劳等4个方面,对15个古脾病名,从概念、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方法选用上作一归类论述,为中医古脾病名的研究以及脾胃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