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 중의문헌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4737
  • 国内刊号: 31-16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40
  • 曾用名: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杏苑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方松春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证洽探析

    作者:庄鹤麟;徐愿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舍"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 《金匮》"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考

    作者:李群堂

    <金匮>乃"于蠹简中得"来,脱误难免.如<中风历节病>篇:"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一句,历代校注译释者均未对其文字或句读提出疑问,而是望文生义,或随文敷衍.虽部分医家或已看出语病,以意添字注之译之,但苦无佐证,似不能立.本文分别从文理和医理的角度,充分考证"浴"先因音近或形似而误作"如",进而在句读时误属下句而读作"如水伤心",致使后学者对经义难以索解.指出本句正确的句读应是"汗出入水中浴,水伤心",并提出了无可辩驳的本证--<金匮·水气病>篇:"黄汗……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考证 历节
  • 明抄北宋小字本《金匮要略方》研究

    作者:段逸山;邹西礼

    <金匮要略>系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长期流传的是北宋治平年间刊印的大字本系统,以元代至元六年(1340年)邓珍<新编金匮方论>为现存早刊本.近年发现明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吴迁抄本,所据底本为北宋绍圣年间刊印的小字本系统.该本与邓珍刊本在内容、体例上多有不同.本文介绍吴迁抄本的版本特点及其发现过程,通过稽考相关文献记载,论述吴迁抄本的由来,进而与邓珍刊本比勘,从中发现并纠正长期流传的大字本传本的诸多讹误,凸现吴迁抄本的学术价值与版本意义.

  • 从《内经》理论探讨中医对肠道肿瘤的认识

    作者:吴晓莉

    本文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肠道积证、肠覃、虚瘕、肠溜等论述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点,展开了中医对肠道肿瘤的研究.将肠道肿瘤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外感因素、饮食因素、情志因素与脏腑虚亏等;将肠道肿瘤形成的病机归纳为气滞血瘀、热毒内结、痰湿结聚与脏腑失调等.从辨证论冶角度,指出肠道肿瘤当以腹部肿块、腹部疼痛、大便异常三大主症为特点,并就其证候分型、辨治要点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后强调,注重培补脾肾、注重合理饮食、注重心理调适是治疗肠道肿瘤之关键所在.

  • 论《针灸甲乙经》对脉诊的贡献

    作者:陈淑珍

    <针灸甲乙经>在诊断学方面尤重望诊和切诊,切诊方面又尤重切脉,且都有相应的针灸治则,这是此书在诊断方面大的特点之一.本文从<甲乙经>中记载的脉象出发,详细地论述了与此有关的针灸治则.

  • 西夏医药学与传统中医学的关系探骊——从一张西夏文药方谈起

    作者:肖屏

    现以在甘肃武成下西沟岘出土的西夏文医方及有关西夏史籍资料为依据,探讨了西夏医药学与传统中医学的关系.西夏医药学主要承袭了中医学传统,同时西夏医学中表现出的巫术色彩还比较浓厚,反映了西夏医药学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 西夏 医药 中医
  • 论《格致余论》的辨治特色

    作者:李海峰;陈正;周国琪

    <格致余论>为朱丹溪自撰,书中的论述充分体现了朱丹溪的学术思想.本文对其辨治特色略作分析,认为书中着重阐明了人体阴气难成易亏,当养护阴血;世人又多因口欲之快而伤胃气生痰涎,故丹溪以补完胃气为诸治之先;同时擅用吐法越痰;并提倡倒仓法,以通肠胃补虚损等四方面辨治特色.

  • 中国传统文化对养生思想的渗透与影响

    作者:刘宁;李文刚

    从探讨中华传统养生思想及其哲学基础入手,阐释传统养生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而探讨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养生理念的相互关系.中国传统养生哲学的内容异常丰富,且有不同的思想派别之分,以儒、道、佛、医家为代表的中国养生哲学,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础构架.其养生内容不但与现代养生科学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而且它所包含的人生哲学、人生艺术、人生美学等精深内容也是现代人养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古今中药剂量换算的考证

    作者:许国振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代度量衡的考证,中药剂量的历史演变考证,初步提出不同年代的古今中药剂量换算的五种换算关系,希望借此统一古今中药剂量换算关系,为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 陈士铎对中医理论的发挥举隅

    作者:孙建峰

    总结陈士铎对五行生克、心肾相交、脏腑传病等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挥,并分析其理论来源及临床意义.

  • 中国传统香熏方药及作用考

    作者:丁洁韵

    中国传统香熏法历史悠久,在古代日常生活和医疗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所用香品选药精当,性味调和,其医疗养生价值得到历代文献的肯定.本文以香熏方药及其文献记载作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香熏疗法作一初步梳理.

  • 张景凰治疗胸痹气阴两虚证经验

    作者:王伯东

    胸痹属本虚标实证,且本虚为胸痹发病的基础,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对胸痹的本虚证进行深入认识和正确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景凤导师认为虚证虽有气、血、阴、阳之分,但以气阴两虚为主,运用自拟方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对气阴两虚型胸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李守朝治疗脾胃病验案三则

    作者:司海龙;王惠玲

    李守朝教授为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擅长脾胃病的治疗,认为脾胃病的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本文通过3则验案,介绍了其自拟方六君子和胃汤、乌贝和胃汤和利胆和胃汤的临床用法,六君子和胃汤温中降逆,和胃止呕;乌贝和胃汤清泻肝火,和胃降逆;利胆和胃汤清胆利湿,和胃止痛,分别治疗呕吐、反酸、胃胀.

  • 《武威汉代医简》"行解"义证

    作者:段祯

    中外学者关于<武成汉代医简>第42~43简"行解"一语之理解,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王辉之"通过散步排泄寒热邪毒"说,二是杜勇之"汉代治疗初期伤寒病特殊方法"说,三是赤堀昭之"渐解"说.将其置于简文语境中认真考究,则不难发现其偏颇之处:王辉说似受"行药"之影响,并误解相关语证,遂直以为"行解"即"行散";杜勇说立论之依据是<居延汉简甲编>509简及<论衡·寒温篇>中之相关记载,固其误解语证,遂致上说,若正确理解英语证,即可证其说之谬;至于赤堀昭氏"渐解"之说,因查无语证,难以立论.文章条分缕析,指陈三家论点之得失,指出"行解"之"行"训"即","解"乃痊愈之意,"行解"应训为"即解".

  • 汤颂廷和"汤氏头针疗法"

    作者:叶明柱;汤慧仙

    本文简介了汤颂延的生平.汤氏头针疗法为上一世纪70年代汤颂延在焦氏头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而成.其吸取了祖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古天文学中的"盖天说"、微针系统诊疗法、方氏头皮针、高丽手指针中的有关内容.汤氏认为头部映射区中存有"微经络系统".世传"汤氏头针意象图"颠倒了上肢前区拇指和下肢前、后区大趾方向的前后."眶横径"系由"目寸"变化而来.阴阳点位于百会穴之前,非百会穴.风区和静区原为汤氏经验穴.世传本之"血线"系"血压区"误,且无活血化瘀之功.汤氏头针疗法采用细短毫针,多针轻刺,长时间留针."得气"与疗效之优劣成正比.应用时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扶正培元在治疗中有较重要地位.

  • 陆渊雷与中医科学化

    作者:毕丽娟

    陆渊雷(1894~1955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和著述家,作为近代上海中西医汇通派代表性医家之一,倡导"中医科学化".本文详细阐述了陆先生"中医科学化"观点,他主张打破旧说、用现代医学知识以解释祖国医学.他不但自己主张中医科学化,还通过"办学"、"编写教材"、"创办刊物、撰写丈章"等推广"中医科学化"的观点.虽然后人对他所倡导的中医科学化争议很大,但是笔者认为它倡导的中医科学化为今天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早期的探索.

    关键词: 陆渊雷 中医 科学化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作者:寇芳

  • 中日两国古代按摩士士官位考(续完)

    作者:李强

    (接上期)按摩博士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制度<新唐书·百官志>载:"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并从九品下;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其注为"崔寔<政论>云:熊经鸟伸,延年之术,故华佗有六禽之戏,魏文有五槌之锻.<仙经>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谓欲使骨节调利,血脉宣通,即其事也".

  • 从温热病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作者:胡令彦;周永明

    血液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病特点和临床症状等均与温热痛有类似之处.本文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分析,结合温病理论运用,介绍了治疗MDS阴津切勿耗伤、苦寒不宜过用和止血不要留瘀的体会.

  • 地黄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浅析

    作者:唐伟;张文东;王仕汉;陶国水

    通过总结<金匮要略>中应用地黄所涉及的病证,发现合有地黄的方剂共12处,涉及8个篇章.将同名方剂整合后有8个方剂,并结合临床分析<金匮要略>中应用地黄的方法、剂量及配伍特点,重点从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仲景肾气丸、薯蓣丸、大黄盛虫丸、炙甘草汤、黄土汤、胶艾汤等8个方剂入手,结合在治疗上证型与之相符的现代临床疾病,讨论其用法配伍变化,并举病例说明之.经分析,体会到仲景擅用地黄滋阴、养血、清热,常以之为平衡阴阳气血之要药;从应用地黄汁到蒸地黄、干地黄,随方随证变化,不拘一格.以此可知,药物之性味因炮制、使用方法的不同,确有差异,只有灵活选择,方能尽展药性之微妙.在涉及地黄的方药中,除丸剂外,汤剂中地黄的用量一般很大;中病即止;配伍特点,粗略概括有滋阴清热、峻补真阴、滋阴制燥、扶正祛邪、阴为阳用等;地黄所涉及的方剂中凡是丸剂,以及炙甘草汤、芎归胶艾汤用法中均配合清酒,值得临床重视.

  • 论海派中医与海派中医学术流派

    作者:方松春;杨杏林

    海派中医是近年来上海中医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海派中医及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的涵义、形成及其特点等进行阐述.

中医文献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