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术后读片:右侧颞骨肿物一例

谢菲;王霁肚;洪桂洵;杨智云;罗柏宁

摘要: 谢医生:男性患者,32岁.因右耳闷塞感半年余并间断流脓3个月入院.患者半年余前出现右耳闷塞感,抗感染后症状可缓解,病情反复.专科检查示右侧鼓膜内陷.下面是患者的CT及MR检查图像:王医生:右侧颞骨见一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CT平扫示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可见不连续的骨性包壳影,鼓室前上壁受侵蚀(黑箭头),右侧乳突内见大量软组织密度影填充.MRI平扫示病灶呈T1WI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 FLAIR呈等信号,其内见低信号的纤维分隔影,周围见环状的低信号带,增强扫描见囊壁、分隔明显强化.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诊断

    作者:胡加旺;俞云文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特殊CT表现及病理机制.方法分析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图像资料.结果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①头部受加速性或减速性旋转性损伤;②伤后即刻昏迷;③生命体征紊乱;④四肢肌张力改变;⑤无明确的神经定位体征.CT诊断标准:①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和(或)大脑中轴区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②弥漫性脑肿胀;③脑室、脑池普遍受压变小/消失;④中线无移位或轻度移位(<5 mm);⑤合并其他颅脑损伤.结论临床表现结合CT表现可明确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外伤导致原发性下丘脑和脑干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所致的弥漫性脑肿胀属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殊类型.

  • 低场永磁型MRI弥散成像对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熊伟坚;冯少兰;周志娟;林燕

    目的评价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24例)临床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DWI对急性期、超急性期脑梗塞高度敏感(达100%),急性期及超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6例超急性期脑梗塞常规MRI阴性.结论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塞,DWI对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塞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连颅双胎畸形影像表现与手术对照(及文献复习)

    作者:杨智云;罗柏宁;吴新建

    目的报道1例连颅双胎罕见畸形并复习文献,提高对连颅双胎畸形的认识.方法一对女性连颅双胎婴儿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对照.结果影像学表现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现代影像发展可发现复杂畸形,对其矫形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 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对室间隔缺损定性和定位诊断的评价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测室缺,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48例经手术证实室缺病人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以左室长轴、短轴及心尖四腔平面为顺序进行探查,在两个平面以上观测到室间隔连续中断及彩色多普勒显示异常穿隔血流信号为诊断依据.室间隔缺损分为嵴下部、嵴部、嵴上部及隔瓣后型.结果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诊断的特异性为97.9,敏感性为97.9.超声与手术相关性好(γ=0.93,P<0.01).结论二维超声多普勒血流图是诊断心内分流较理想的无创伤技术之一,能较准确地诊断室间隔缺损,并确定其具体位置和大小,为心脏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检查技术

    作者:李建明;刘立炜;徐文彪;罗源利;李燕萍

    目的探讨新生儿HIE CT检查技术.方法对120例新生儿HIE病例运用混合层厚扫描、CT值实时监控和非固定窗宽窗位等检查技术,分析综合技术措施对新生儿HIE诊断的意义.结果120例侧脑室体部脑脊液CT值为4~9.5 HU,5 mm比10 mm层厚扫描有效地减少颞叶伪影40例(33%)、颞角容积效应31例(25.8%)、侧脑室容积效应31例(26%).结论综合技术措施既能提高新生儿HIE的CT检出率和准确率.

  • 肺脂肪栓塞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惠英;焦鑫明;李玉龙

    目的提高对肺脂肪栓塞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分析临床诊断为脂肪栓塞的2例病人的CT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本病诊断要点:①有下肢长骨尤其合并多发骨折的创伤史.②血气分析有呼吸性碱中毒.③出现突然烦躁、昏迷、有高烧、脉快、呼吸急促、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及皮肤出血点.④X线和CT表现:24~48 h出现散在或大片非感染性浸润灶呈广泛性、弥漫性分布,严重者呈暴风雪样改变并有右心充血征象.结论影像学对肺脂肪栓塞的溶栓及手术治疗有重要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价值,也是治疗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良;罗志坤;林小惠;刘淑仪;陈旭;刘成辉

    目的总结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颅骨凹陷性骨折进行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临床治疗.结果23例经CT-3D均能清楚显示凹陷骨折部位及深度,诊断明确,保守及手术的病例恢复效果均良好.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具有较高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戚婉;郑章和

    目的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外伤性肾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延时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平扫,28例肾轮廓不规则,11例肾包膜下血肿,9例肾周血肿,5例肾挫伤,2例肾撕裂伤.CT增强扫描和延时扫描证实了平扫所见,同时还显示了泌尿系统损伤致尿外渗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肾损伤诊断中速度快,通过平扫、增强扫描、延时扫描能够明确泌尿系损伤的类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 比较CT与超声在导引腹部囊肿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李鹤平;黄玉莲;杨建勇;陈伟;庄文权;陈建业

    目的比较CT与超声在腹部囊肿经皮穿刺抽液并硬化治疗中的导引作用.方法CT导引下穿刺腹部囊肿抽液硬化治疗38例,超声导引下45例.结果CT导引下共穿刺46个囊肿,穿刺次数83次,硬化治疗失败6例;超声导引下共穿刺71个囊肿,穿刺次数87次,硬化治疗失败1例.超声导引下行经皮穿刺腹部囊肿抽液并硬化治疗每个囊肿平均穿刺次数及硬化治疗失败例数均显著少于CT导引.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腹部囊肿术中,超声导引较CT导引具有更多的优势.

  • CT检查对食管癌外侵的判断及意义

    作者:凌坚;孙海兴;邝健谊;邹齐慧;麦远锋;陈立勋;黄兆民

    目的研究食管癌外侵的CT特点.方法对3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评价其CT表现及诊断意义.结果本文35例手术切除病例,术前CT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食管癌侵犯周围组织,术前CT诊断主动脉受侵20例,敏感度、特异度及正确诊断指数(约登指数)分别为86.7%、65.0%、0.517;气管-支气管、心包受侵分别为13例、4例,正确率为60%及50%;淋巴结增大75枚,灵敏度为56.2%,特异度3.1%,阳性预测值17.3%,阴性预测值16.7%;术前CT分期Ⅱ期10例,Ⅲ期10例,Ⅳ期15例.结论CT有助于判断食管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结构,便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