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评估人乳腺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丛阳;袁聪聪;唐蕾;史俊妮;王怡;李伟伟;陈曼

    目的 超声评估并选择佳的MDA-MB-231细胞系裸鼠人乳腺癌模型.方法 54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7只,分别采用乳腺区皮下细胞悬液注射法、组织悬液注射法制作小鼠乳腺癌原位移植模型,比较两组的成瘤时间、出瘤率、肿瘤表面坏死出现时间,并用超声观察肿瘤的部分生物学形态改变.结果 组织悬液注射法操作简便经济,成瘤时间短,肿瘤大小不规则,但有坏死和溃疡;细胞悬液注射法成瘤时间长,肿瘤形态规则,血管丰富.结论 超声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动物成瘤模型的手段,操作直观、立体,可视化.两种原位种植建立的裸鼠乳腺癌模型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的实验需求.

  • HpD光动力效应对裸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永平;金陈进;黄文革;冯官光;易玉珍

    我们在注入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 HpD)后激光照射裸鼠眼球,用电镜观察其视网膜病理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进口倍频Nd∶YAG激光仪,波长532 nm。Balb/c裸鼠18只,体重20~25 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组,每组3只鼠,均以右眼为实验眼。A、B和C组注入HpD(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制备)后,以激光照射右眼。照射时间均为15 min,功率密度分别是:A组50 mW/cm2、B组150 mW/cm2、C组300mW/cm2。D组仅注入HpD不经激光照射。E组不注入HpD,仅用激光照射、功率密度为300 mW/cm2,照射时间15 min。F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过程:A、B、C和D组裸鼠尾静脉注射HpD 5 mg/kg,暗室环境72 h。A、B、C和E组裸鼠腹腔注射4.3%水合氯醛430 mg/kg麻醉后,用倍频Nd∶YAG激光照射裸鼠眼球,激光输出功率为50 mW,通过调整激光束在角膜水平光斑大小来改变功率密度。激光束在角膜水平光斑直径分别为1.13、0.65和0.46 cm,其相应的功率密度则分别为50(A组)、150(B组)和300 mW/cm2(C组及E组)。激光照射后24 h处死动物。立即摘下右眼球用2.5%戊二醛-多聚甲醛液固定,取后极部眼球壁切成1 mm×2 mm大小组织块,PBS磷酸缓冲液洗,1%锇酸后固定,经各级丙酮脱水,Epon-812渗透包埋,半薄切片,1%甲苯胺蓝染色进行视网膜定位后再行超薄切片,切片厚60 nm,醋酸铀及柠檬酸铅双重染色,H-600透射电镜观察。

  • 超液化碘油瘤内注射对肝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浩;祖茂衡

    目的 观察瘤体内直接注射超液化碘油后碘油的分布及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碘油对肝癌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SMMC-7721人肝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肿瘤直径达6~7mm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6),实验组瘤内注射超液化碘油, 对照组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天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作冷冻切片油红O染色及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碘油在癌细胞内外的分布及癌细胞形态,并经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根据癌细胞周围碘油量的多少将实验组分3个亚组:A1组,细胞被碘油完全包围;A2组,细胞被碘油部分包围;A3组,细胞周围无碘油.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细胞核的面积及灰度,亚组间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1组为穿刺点中心部位的细胞,癌细胞周边被碘油完全包围,部分癌细胞的细胞浆内可见油滴.多数癌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的面积减小,灰度增加,部分细胞发生核碎裂、核溶解.A2组及A3 组与对照组相似,细胞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A1组癌细胞的胞核面积小、灰度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1组与A2组、A3组比较上述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A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超液化碘油瘤体内直接注射,一定弥散距离内碘油可完全包围肝癌细胞并引起癌细胞坏死.

  • 裸鼠皮下脑胶质瘤模型的复制与生长特性的观察

    作者:潘静坤;赵卉;田磊;罗芸;薛毅珑

    目的 建立裸鼠皮下C6脑胶质瘤模型,了解其生长特性.方法 将C6脑胶质细胞的培养悬液注射于裸鼠左侧腋下区皮下.观察接种区皮下肿瘤的生长状况,测量肿瘤直径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体积-时间生长曲线.HE染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状况.结果 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裸鼠腋下区开始出现肿瘤,并呈加速生长.20 d后,皮下肿瘤呈快速的近指数生长.裸鼠生存期为22~48 d.光镜下见瘤体边界清晰,瘤内血管丰富,存在大量GFAP阳性细胞.结论 将体外培养的C6脑胶质瘤细胞植入裸鼠皮下,可建立重复性好的脑胶质瘤动物模型.

  • "99-star"治疗后的肝癌端粒酶hTRT表达变化的意义

    作者:周永建;林礼务;杨映红;杨发端;林秀芳;高上达

    目的:研究人肝癌smmc-7721裸鼠模型,注射"99-star"及无水酒精前后,端粒酶hTRT(hu-ms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表达率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人肝smmc-7721裸鼠19只,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分别予注射"99-star"(11只)、无水酒精(5只)、生理盐水(3只),注射前后抽取肝癌细胞,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hTRT表达率的变化.结果:"99-star"及无水酒精组与生理盐水组疗效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99-star"与无水酒精相比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11只注射"99-star"、5只注射无水酒精、3只注射生理盐水的裸鼠,hTRT由注射前阳性转变为阴性的例数分别为:7/9、4/4、0/2,前两者与后者转为阴性例数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9-star"与无水酒精治疗裸鼠肝癌的疗效相当,两者注射后hTRT转为阴性者均较未转阴性者疗效好.结论:"99-star"是一可供B超介导治疗裸鼠肝癌的有效药物,检测端粒酶hTRT对判断"99-star"治疗裸鼠疗效有重要意义.

  • siRNA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VEGF-C体内外表达的定量分析

    作者:尹玉慧;张红新;陈奎生;高冬玲;宋一民;张云汉

    目的 观察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体内外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根据VEGF-C cDNA已知序列,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3条siRNA,将它们分别导入栽体质粒中,用脂质体介导分别转染EC9706细胞,并以无关序列转染和正常EC9706细胞为对照.以免疫组化S-P法和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中和荷瘤动物瘤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强度(positive unit,PU).结果 未转染细胞对照组和无关序列转染组,均有大量VEGF-C蛋白阳性颗粒.两者之间PU差异无显著性;siRNA转染的3组中,仅有少量VEGF-C阳性表达颗粒,与未转染细胞对照组和无关序列组相比,PU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C siRNA能有效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中VEGF-C体内外的表达,可望成为一种抗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的新方法.

  • 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肿瘤细胞建立活体成像动物模型

    作者:张绘宇;郑国兵;张金栋;刘启才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乳腺癌细胞株并构建适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 采用脂质体将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染到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扩增后接种于裸鼠,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活体动物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的生长过程.结果 获得了高水平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单克隆细胞株,该单克隆细胞株与母细胞系MCF-7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克隆接种于裸鼠皮下可成瘤,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准确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单克隆细胞株.采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构建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是拓展肿瘤体内生长、转移及治疗相关研究的理想模型.

  • 热断层成像技术用于乳腺癌裸鼠模型实验初探

    作者:李琦;袁云娥;韩为东;郝好杰;伍志强;赵亚力

    目的探讨热断层成像技术(TTM)应用于乳腺癌裸鼠模型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既往实验中用逆转录病毒介导RNA干扰的方法,已构建的能不同程度抑制人的乳腺癌细胞MCF-7中LRP16基因表达的两株细胞pL374/MCF-7(抑制率90%)和对照细胞系pGFPi/MCF-7(阴性);选取BALB/c雌性裸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两组,10只/组.分别接种pL374/MCF-7及对照细胞系pLGFPi/MCF-7.接种细胞6周后,用TTM观察裸鼠成瘤情况.将20只裸鼠处死,解剖观察,取形成的小结节和相应的肺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TTM值异常升高的裸鼠有13只.11只裸鼠有≤3 mm小结节.HE结果显示,以上11只裸鼠体内形成的小结节为阳性肿瘤组织,4只肺部组织显示有阳性肿瘤细胞.TTM值异常升高与HE染色阳性高度相关.结论TTM技术可能在肿瘤的动物模型研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初步观察

    作者:吴蓉;胡兵;姜立新;朱玲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12只接种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裸鼠,当肿瘤体积达1.0 cm3左右时,采用HIFU照射治疗肿瘤的外侧约1/2.于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分别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镜下见靶区内肿瘤组织完全凝固性坏死.结论 HIFU能够有效治疗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可望成为治疗卵巢癌有前途的新方法.

  • 近红外线光学成像诊断微小肝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修石;薛峰;隋淑华;蔡会龙;王波;孙喜文;申宝忠

    目的 探讨近红外线光学成像在动物活体的皮下HepG2移植瘤的成像表现.方法 取HepG2皮下荷瘤鼠10只,应用小动物分子成像仪和非特异性探针Cy5.5对裸鼠移植瘤行近红外线光学成像(Near Infra-red Optical Imaging),以得到早期肿瘤的大小和荧光强度信息.结果 10只HepG2皮下荷瘤裸鼠中有8只肿瘤清晰成像,成像敏感度为80%,成像瘤体的平均径线为3.717 mm×2.612 mm,平均体积为15.768 mm3.其余2只受背景荧光影响而肿瘤边界显示不清.结论 近红外线光学成像具有敏感性高的优点,应用非特异性探针即可在较早期阶段发现微小肿瘤.而背景荧光干扰和成像深度有限是影响实验结果的瓶颈.

  • 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人类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DWI研究

    作者:谢琦;梁碧玲;张静;杨绮华;陈明旺;江新青;吴红珍;郑力强

    目的 探索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能性.方法 人类结肠癌SW480肿瘤块种植于25只裸鼠皮下制成结肠癌异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对荷瘤鼠行TSE-T2WI、DWI,并与病理所见对比.结果 T2WI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肿瘤为高信号,中央坏死区为更高信号.随着b值的增高,DWI图像分辨力增高,当b值≥800 s/mm2 时,100%ADC图像层次清晰,b值≥700 s/mm2 时100%EADC图像层次清晰,与T2WI图像分辨率接近.肿瘤坏死区ADC值高于非坏死区,EADC值低于非坏死区.讨论临床医用1.5T MR与临床医用线圈可用于人类结肠癌裸鼠模型DWI,MR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研究结果更易反映临床人类疾病的特点.

  • 利用免疫缺陷动物构建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张龙;葛乔枫;吕智

    骨肉瘤是骨组织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且青少年多发,目前其机制尚不明确,故构建一个生物学行为和药物动力学接近人骨肉瘤的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该疾病发病机制、寻找靶向性和特异性更高的新治疗手段的重要途径.免疫缺陷动物是先天性遗传突变或人工方法造成的一种多系统免疫功能缺陷动物,裸鼠因其无胸腺和T细胞缺如的免疫缺陷特点,使移植性肿瘤仍能保留其原有的生物学特性,成为直接研究人类骨肉瘤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现就近年免疫缺陷动物的骨肉瘤动物模型建立作一综述.

  • 反义miR-21对荷人宫颈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晓玫;许静;成志强;彭全洲;胡锦涛;高利昆;张石芬

    目的 构建荷人宫颈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探讨干扰miR-21 表达对移植瘤生长、凋亡的影 响.方法 将人工合成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AS-miR-21)转染SiHa 细胞(抑制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 空白对照组,对数生长期的SiHa 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肿瘤生长率.当肿瘤 体积达0.2 cm3 时采用AS-miR-21 多点瘤周注射,观察其对移植瘤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荧光TUNEL 检测移植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结果 (1)成功构建人宫颈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抑制组、阴性 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成瘤率分别为37.5%、75.0%、100.0%,瘤体平均体积为(732.80 ±56.32 ) mm3 、(1228.46 ±78.53)mm3 、(1301.26 ±80.63)mm3,平均生长率为18.32%、30.71%和32.53%,瘤重为(0.73 ± 0.05)g、(1.26 ±0.12)g 和(1.35 ±0.25)g,抑制组与阴性、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免疫组化显示抑制组裸鼠瘤体Ki67 表达显著下降;荧光TUNEL 凋亡检测显示抑制组裸鼠肿瘤细胞凋亡 率明显增多;(3)注射治疗剂量AS-miR-21 两周后观察肿瘤组织局部坏死严重,胞核裂解、消失,凋亡明显增 加.结论 AS-miR-21 可下调裸鼠人宫颈鳞癌移植瘤中miR-21 的表达,抑制移植瘤生长和促进其凋亡.

  • 低频超声辐照联合微泡抑制裸鼠人前列腺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宇;张吉臻;刁雪红;沈智勇;申锷;胡兵

    目的 观察低频超声(20 kHz)辐照联合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SonoVue对裸鼠人前列腺癌Du145移植瘤的抑瘤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抑瘤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移植和瘤块移植方法建立24只裸鼠人前列腺癌Du145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超声微泡组:尾静脉注射0.2 mL SonoVue的同时对瘤体行20 kHz超声辐照,辐照强度2 W/cm2,辐照2 min;单纯超声组:尾静脉持续缓慢推注生理盐水0.2 mL,同时超声辐照2 min;单纯微泡组:尾静脉持续缓慢推注SonoVue 0.2 mL同时行假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均隔天治疗1次,共3次.治疗后测量瘤体大小,绘制瘤体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首次治疗后14 d剥离瘤体,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34阳性染色血管,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比较各组间MVD的差异.结果 24只裸鼠均成功植瘤.治疗后超声微泡组瘤体体积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5),抑瘤率为62.70%.HE染色观察超声微泡组瘤体组织大部分损伤坏死,电镜下超声微泡组肿瘤内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线粒体肿大,基底膜断裂.超声微泡组瘤体内CD34阳性染色微血管数减少,其MVD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20 kHz低频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SonoVue可有效抑制裸鼠人前列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抑瘤机制是超声空化效应破坏肿瘤的微血管.

  • 氟尿嘧啶植入剂和注射液在MKN-45裸鼠腹膜移植瘤腹腔化疗中的差异

    作者:朱金峰;曾薇;葛磊;王海江

    目的 研究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Sinofuan)和注射液对胃癌细胞腹腔播散化疗疗效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 ♀BALB/c(nu/nu)裸鼠,每只腹腔注射0.5 mL (含2×106个)MKN-45细胞悬液建立裸鼠腹膜移植瘤模型.选取51只成瘤裸鼠,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氟尿嘧啶注射液组(2 mg/只)和氟尿嘧啶植入剂组(2 mg/只).严密观察各组裸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变化和生存期,测量腹水体积,显微镜下计数每毫升腹水中的肿瘤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腹水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氟尿嘧啶注射液组和氟尿嘧啶植入剂组裸鼠的一般状态良好,体质量增长缓慢,全身症状出现较晚,生存期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其中,氟尿嘧啶植入剂组中位生存期较氟尿嘧啶注射液组亦延长(25 dvs19 d,P<0.01).氟尿嘧啶植入剂组的腹水体积少于氟尿嘧啶注射液组[(5.66 mL±1.00 mL) vs (8.78 mL±1.19 mL),P<0.01];但两组每毫升腹水中的肿瘤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108/mL±0.71×108/mL)vs (3.46×108/mL±0.69×108/mL)].氟尿嘧啶植入剂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氟尿嘧啶注射液组(14.49%±0.80% vs 2.03%±0.64%,P<0.01).结论 氟尿嘧啶植入剂对胃癌腹腔播散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

  • 抑瘤基因NGX6对结肠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连平;郭勤;彭娅;肖志明;刘芬;王晓艳;沈守荣;李桂源

    目的:探讨抑瘤基因NGX6对结肠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3组:pcDNA3.1(+)/NGX6/HT-29组(稳定转染并表达NGX6基因的HT-29细胞)、pcDNA3.1(+)/HT-29组(转染空白质粒的HT-29细胞)及HT-29对照组.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形成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接种鸡胚血管形成情况.裸鼠成瘤实验观测种植瘤及其对裸鼠的影响,然后对种植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其内部血管生成.RT-PCR检测NGX6基因及VEGF基因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pcDNA3.1(+)/NGX6/HT-29组鸡胚血管形成平均数量较HT-29与pcDNA3.1(+)/HT-29组明显减少(6.2±0.2 vs 8.6±0.2,8.4±0.3,P<0.05):HT-29组裸鼠明显消瘦且PcDNA3.1(+)/NGX6/H T-29组与HT-29和pcDNA3.1(+)/HT-29组种植瘤平均质量、种植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1.83±0.25 g vs 4.06±0.20 g,4.16±0.4 g;1.83±0.52 vs 7.36±1.12 vs 6.96±1.43,均P<0.05); VEGF在pcDNA3.1(+)/NGX6/HT-29细胞及种植瘤中较其余两组明显降低,而pcDNA3.1(+)/HT-29细胞与未转染的HT-29细胞与种植瘤中呈高表达;且HE染色切片显示HT-29组及PcDNA3.1(+)/HT-29组种植瘤血管内都有癌栓,而PcDNA3.1(+)/NGX6/HT-29组种植瘤内未见有癌栓形成.结论:NGX6基因能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血管的形成,抑瘤基因NGX6的抑癌能力部分是通过抑制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 多烯紫杉醇体内对肝癌放化疗及其对p21和bcl-2表达影响

    作者:耿长新;曾昭冲;周长宏;王吉耀;亓玉琴

    目的:用裸鼠人肝癌模型探讨多烯紫杉醇(docetaxel)对人肝细胞肝癌(HCC)生长抑制影响和在体内对HCC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裸鼠制作HCC模型,用药加照射组给药24,48h后分别在室温下用137Cs放射源按分割剂量照射局部肿瘤,实时定量PCR检测多烯紫杉醇作用于肝癌细胞后bcl-2和p21基因表达变化.以肿瘤生长延迟(abso1ute growth delay,AGD)时间即单纯用药组肿瘤从平均0.8cm生长至1.4 cm所需要天数减去空白对照组达到同样大小所需要天数评价多烯紫杉醇抗肿瘤效应.以校正过的生长延迟(normalized growth delay,NGD)时间即用药加照射组肿瘤从0.8 cm到1.4 cm所需要天数减去单纯用药组达到同样大小所需要天数以及放射增敏因子(EF, enhancement factor,即NGD与单纯放射组AGD之比),评价多烯紫杉醇放射增敏效应.结果:在裸鼠体内用药组肿瘤从平均0.8 cm到1.4 cm需要35 d,空白对照组肿瘤从平均0.8 cm到1.4 cm需要23 d,AGD为12 d,单纯照射组为29 d,用药和照射联合处理组需要47 d,单纯用药组为35d,EF为2.0.20 d时,单纯用药组、用药和照射联合处理组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8,0.005),用药和照射联合处理组肿瘤也明显小于单纯照射组(P=0.002).多烯紫杉醇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在10 hmol/L和0.5 hmol/L大部分时间点引起p21基因表达上调,但用10 nmol/L多烯紫杉醇分别作用6 h使p21基因mRNA水平短暂下降,0.5 nmol/L浓度作用36 h后p21基因mRNA水平表达也出现下降.结论:多烯紫杉醇在体内具有较强抗HCC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使SMMC-7721细胞p21表达上调,bcl-2下调.

  • 水蓑衣提取物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作者:冯大明;王双;冬毕华;孙玉慧;叶旭;王佐;杨永宗;颜迪忠

    目的:观察水蓑衣提取物的抗肝癌细胞增生活性,为水蓑衣提取物用于肝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ALB/CA雌性裸鼠24只,背侧皮下接种SMMC-7721人肝癌细胞建立荷瘤裸鼠模型,14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水蓑衣组,高剂量水蓑衣组和羟基喜树碱组;给药20 d后检测各组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并观察移植瘤的组织学变化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肌酐(CR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水蓑衣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明显减小(P<0.05),质量显著减轻(P<0.05);低、高剂量水蓑衣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6%和62%(P<0.05).水蓑衣组裸鼠瘤组织病理改变与羟基喜树碱组相似;体质量和血清ALT,AST,LDH活性及CRE与羟基喜树碱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水蓑衣提取物可显著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对动物整体状况及心、肝、肾功能的影响与羟基喜树碱相当.

  • 裸鼠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模型逆转耐药的体内研究

    作者:李焰;吴军正;刘斌;李峰;惠延平;黄晓峰;于华

    目的:建立裸鼠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模型,实施裸鼠体内逆转耐药方案,为研究逆转耐药机制以及临床逆转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耐药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建立裸鼠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模型采用细胞培养法、裸鼠体内试验以及光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并观察分化诱导剂HMBA联合化疗药物逆转肿瘤耐药作用.结果:裸鼠皮下细胞接种成瘤率20/20.对照组、5-FU、HMBA和5-FU联合HMBA药物治疗组裸鼠存活时间分别为20.8,13.6,16.4和21.2 d;肿瘤倍增时间分别为113,135,109和212 h.与对照组相比,5-FU和HMBA治疗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5.55和44.0%,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5-FU联合HMBA组肿瘤抑制率为71.8%(P<0.05).联合用药组HE染色坏死细胞少于5-FU组,但多于HMBA组及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有明显的脂滴并有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成.联合用药组HE染色多见变性与坏死的细胞,个别细胞染色质聚集成片类似凋亡细胞.结论:分化诱导剂HMBA与5-FU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副作用,同时提高裸鼠的存活质量和其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而达到逆转效果.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对胰腺癌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

    作者:俞建雄;袁静;王春友;陈立波;周峰

    目的:探讨TFPI-2表达与胰腺癌细胞体外和体内浸润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脂质体介导人类TFPI-2真核表达载体pBos-Citeneo/TFPI-2转染胰腺癌细胞系Panc-1,G418筛选阳性细胞,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胰腺癌细胞中TFPI-2 mRNA以及相应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利用Boyden小室检测转染前后胰腺癌细胞穿膜的细胞数,比较转染前后胰腺癌细胞的裸鼠成瘤大小,以此作为评价胰腺癌细胞体外和体内浸润能力的指标.结果:转染成功的胰腺癌细胞证实有TFPI-2 mRNA和相应蛋白质的表达;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转染TFPI-2的细胞体外浸润能力显著下降(穿膜细胞数为60.7±7.6,109.7±5.5和110.7±9.0,P<0.001);3 wk后裸鼠成瘤明显缩小(0.39 cm×0.36 cm,0.56 cm×0.50 cm和0.60 cm×0.52 cm,P<0.001),病理切片亦证实没有肌层浸润现象.结论:TFPI-2表达可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和体内浸润能力,为进一步开展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508 条记录 4/76 页 « 12345678...75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