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常子宫出血诊刮病理报告子宫内膜癌22例病因分析

    作者:顾英干;顾永娟;戴兰芳

    目的:异常子宫出血诊刮病理报告子宫内膜癌22例病因分析.方法:选取在我中心接受诊治的2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年龄将其分为育龄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例数分别为6例、10例和6例,均给予诊刮术进行诊断,对其病理报告进行研究,对其病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22例患者的诊刮病理报告分析发现,均为器质性子宫出血,且均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6例为育龄期,占比为27.27%,10例为围绝经期,占比为45.45%,6例为老年期,占比为27.27%,由此可见围绝经期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较高.结论:本研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病因为子宫内膜癌,因而当女性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情况应及时进行病理诊断,对其病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 临床应用B超引导下宫腔造影诊治分析

    作者:卢飞城

    目的:探讨B超介导下由宫腔造影确定息肉位置及息肉摘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B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中选20例在B超介导下行灭滴灵膨宫腔造影确定息肉位置及行宫内膜息肉摘除和诊刮.结果:1个月后B超复查,17例息肉消失,子宫内膜线清晰.术后随访,18例月经症状明显改善,1例症状好转.结论:B超介导下宫腔造影+宫内膜息肉摘除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效果好的特点,比宫腔镜下操作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90例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临床诊治总结

    作者:孙晓疆;孙晓红

    目的 探讨分析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特点.方法 对90例41-55岁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发病率多的是良性病变,66例,占73.3%,其次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1例,占23.3%,恶性肿瘤3例,占3.3%.结论 结论 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是子宫内膜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诊刮病理分析是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有效诊断手段.

  • 米非司酮与甲基睾丸素治疗更年期功血观察

    作者:王爱香

    目的 探讨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月经或刮宫后第1天开始应用米非司酮12.5mg/d,甲基睾丸素5mg/d,连续3个月为1疗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出血情况和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等.结果 50例治疗期间均获得有效止血,停药后随访半年大多数病人进入绝经,子宫内膜转化良好,无增生过长现象.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治疗效果满意.

  • 绝经后出血原因分析

    作者:宋美兰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38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因良性疾病引起的大出血152例(40.0%),恶性肿瘤32例(8.4%),非器质性病变196例(51.6%).结论 绝经后出血患者以良性疾病及非器质性病变为主,诊断应注重常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诊刮仍不失为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关键词: 绝经 出血 诊刮 原因
  • 诊刮配合妈富隆对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双

    目的:研究诊刮配合妈富隆对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观察。方法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经过该院确诊为该病的患者共计116例患者。以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诊刮术后接受妈富隆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4例),拒绝的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实施无痛诊刮术之后服药妈富隆治疗,对照组在实施常规诊刮术治疗后,拒绝妈富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疗效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显效45例,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例,总有效率48.08%。同时观察组无效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Hb水平(109.1±4.9),显著高于治疗前Hb水平(87.1±6.6)以及对照组治疗后Hb水平(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刮联合妈富隆治疗该病,疗效更佳,且能明显改善女性患者血红蛋白功能。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殷啸俊;李冉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增厚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因异常子宫出血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共120例,其中60例行诊刮术的患者作为诊刮组,60例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作为宫腔镜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请情况.结果 宫腔镜组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宫腔粘连中与诊刮组比较有更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宫腔镜组高于诊刮组.结论 宫腔镜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点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值得用于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

  • 105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诊刮病理分析

    作者:宁林莹;张雄;邓小燕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和诊刮病理分析的重要性.方法 对105例41~55岁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功能失调子宫出血占89.6%(94/105),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期子宫内膜改变27例(占25.7%),单纯性增生59例(占56.2%),复杂性增生10例(占10.5%),不典型增生8例(占7.6%).子宫内膜良性病变6例(占8.6%);子宫内膜癌5例(占1.9%).结论 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年龄和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是子宫内膜增生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诊刮病理分析是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有效诊断手段.

  • 不规则阴道出血58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张敏

    目的找出阴道出血与妇科疾病间的关系,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将2002年7月-2003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病房收治不规则阴道出血病例588例行分段诊断性刮宫,部分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行内膜病理检查.结果阴道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分别是功能性内膜及其他占(90.65%),功能失调性内膜(5.78%),良性赘生性病变(2.38%),恶性肿瘤(1.19%).结论从文中可见生育年龄与围绝经期功能性内膜为主;绝经后妇女多为宫颈黏液破碎内膜及内膜癌;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未经正规治疗,发生阴道出血后未引起重视而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HPV感染的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行分段诊刮.年轻未育妇女子宫内膜增生或高分化腺癌,多数有卵巢功能或排卵机制障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2],出现长期不规则阴道出血,可结合B超检查,如子宫内膜增厚或有团块状结构,应及时诊刮明确诊断.

  • 间苯三酚在绝经诊刮中的应用

    作者:陈素芬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肌肉注射在绝经后妇女诊刮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观察组20例绝经后的诊刮妇女术前20min肌注间苯三酚40mg.结果 观察组20例中取得良好镇痛效果16例(80%),宫口松弛15例(75%).结论 间苯三酚肌注用于绝经妇女的诊刮具有宫颈软化、解除痉挛、镇痛作用.

  • 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病理分析

    作者:陈希宏;张慧君;郭娟;杨希华

    绝经后出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症状,据统计占老年妇科病主诉的80%以上.因其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为探寻出血的原因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本文对我院妇产科门诊17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的诊刮病理进行分析.

  • 诊刮与宫腔镜对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陈晓虹

    目的 比较和分析诊刮与宫腔镜对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阴道超声检查怀疑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随机分为诊刮组(66例)和宫腔镜组(66例),均行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与诊刮、宫腔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术后孕激素治疗3~6个月.结果 诊刮检查和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75%,宫腔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0.6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筛查及术后随访的手段;诊刮作为传统获取子宫内膜的方法,因其操作相对盲目,可能造成漏诊;宫腔镜检查更准确、直观、全面,是目前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配合孕激素治疗可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 19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理分析

    作者:白继花;张煜君

    目的:探讨了功能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的病理学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6例临床初诊为功血病人的诊刮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196例病人中,子宫内膜增生症100例,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卸8例,蜕膜样组织16例,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10例.结论:对临床诊断为功血的病人应先诊刮再治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掌握适宜的诊刮时间,是做出有效诊断的条件;临床医师应向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做到临床与病理密切配合.

  • 宫腔镜下选择性活检与诊刮的比较--宫腔镜阴性结果的评价

    作者:焦伊胜;王永来;王树鹤

    目的为探讨宫腔镜下选择性活检对评价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确认宫腔镜检阴性结果时是否需要进一步诊刮来评价子宫内膜情况.方法回顾分析了25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208例用诊刮获得内膜标本.结果宫腔镜下选择性活检在13.1%患者更准确,而仅在0.4%不如诊刮准确.两者的特异度均为100%,而敏感度宫腔镜检查为98.7%,超过诊刮(58.2%).内膜炎是宫腔镜唯一漏诊的疾病.诊刮漏诊的病种包括子宫肌瘤、内膜息肉.117例宫腔镜检查为阴性结果中仅有1例被诊刮确诊为内膜炎.结论在评价子宫异常出血上宫腔镜下选择性活检比诊刮更准确,宫腔镜检阴性结果可能不需要进一步做活检.

  • 绝经后阴道出血170例分析

    作者:郭宝枝;王桂贤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理类型,明确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住院的绝经后阴道出血170例病人采用B超、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良性疾病75例占44.1%,功能性疾病67例占39.4%,恶性肿瘤23例占13.5%,癌前病变5例占2.9%.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萎缩性子官内膜占25.3%,其次是子宫内膜炎占20.0%,内膜息肉占12.9%,子宫内膜癌占11.8%,子宫内膜增生占10.6%,宫颈息肉占5.3%,粘膜下肌瘤占4.2%,分泌期子宫内膜较少见占1.2%.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是良性疾病及功能性疾病,但恶性肿瘤尤其是子宫内膜癌仍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认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应积极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早排除恶性病变.

  • 超声、诊刮、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90例分析比较

    作者:汪惠琴;黄章骞;韩新洪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诊刮与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将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随机分为诊刮组(95例)和宫腔镜组(95例),均行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与超声、诊刮、宫腔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52.63%,诊刮病理的符合率为73.08%,官腔镜病理的符合率为92.54%.诊刮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性、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86.36%、72.54%、13.64%和27.45%,官腔镜诊断分别为:95.38%、83.33%、4.65%和16.67%.结论:超声是无创检查,方便、快捷,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筛查、术后随访的手段,但漏诊率高;诊刮作为传统检查获取内膜的方法,因其操作相对盲目,可能漏诊;官腔镜检查更准确、直观、全面、安全,是目前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检查方法.

  • 子宫内膜病变284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贾俊茹;孙小英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明确异常子宫出血病理类型的常用方法是诊断性刮宫.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是诊断宫腔疾病常采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刮取子宫内膜和内膜病灶以进行活组织检查,做出病理学诊断[1].诊刮还是迅速制止子宫出血的重要手段.子宫内膜病变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内膜炎、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癌、内膜萎缩、内膜结核等.本研究对因异常子宫出血而行诊刮术的2 84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年龄和病理类型为参数,探讨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病规律、年龄分布特点等相关问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诊刮组织过少的原因分析及病理取材方法改进

    作者:钱红;赵娟霞;曹桂明

    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是妇产科医师对女性子宫内膜及子宫颈管疾病常用的诊断和诊疗方法,诊刮的内膜组织也是病理科常见的活检标本.然而,在日常取材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送至病理科的诊刮标本中组织过少(肉眼难以见到有形的组织,无法取材;或将标本瓶的物质全部过滤,但经脱水后找不到可供包埋的组织),导致病理诊断难以完成,因此常引起临床与病理科及医患之间的矛盾.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本科室分析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此类标本的取材方法进行探索,取得较好效果,查询文献未见同类报道,现介绍如下.

  • 诊刮前后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尹绪爱;余进进;干宁

    目的 探讨诊刮前后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以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生命体征稳定、B超检查未见有宫内或异位妊娠囊的怀疑早期异位妊娠者,且入院后自愿接受诊刮者45例,进行诊刮前后的血β-HCG监测.结果 42例患者中24例诊刮后12~24 h血β-HCG水平呈升高或不变,下降未超过50%者5例,二者终诊断为异位妊娠;13例诊刮后12~24 h血β-HCG水平下降迅速(超过50%),终诊断为宫内流产.结论 诊刮前后测血β-HCG可协助诊断异位妊娠,在鉴别异位妊娠与宫内异常妊娠时价值极大.

  • 诊断性刮宫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中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诊刮后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各项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对照组诊刮后给予口服炔诺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18%,小于观察组94.12%,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和26.4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88%和8.8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FSH、LH、E2、P 的值分别为6.28±3.54、8.46±3.22、378.55±47.63、3.71±1.52,治疗后血清 FSH、LH、E2、P的值均有所下降,分别为5.77±2.91、7.93±2.98、182.27±25.42和1.09±0.67,FSH和LH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2和P在治疗前后相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诊断性刮宫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FSH、LH、E2、P的平均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