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型血吸虫11例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作者:徐波;陈钢;彭显瑛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择11例脑型血吸虫病治疗,结果8例行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3例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脑型血吸虫病以慢性多见,头颅CT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脑血吸虫病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吡喹酮治疗,对有明显颅内高压及神经功能障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 脑型血吸虫病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彭兵兵

    目的:研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分析报告1例脑型血吸虫病及近10年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特点。结果:脑型血吸虫病近几年有升高趋势,但易误诊。结论:脑型血吸虫病易误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 吡喹酮治疗脑型血吸虫病16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华祥;王磊;杨必农

    脑型血吸虫病占血吸虫病的1.74%~4.29%,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杨市办事处血防站1998~2003年用吡喹酮治疗脑型血吸虫病患者16例,结果报告如下.

  • 19例脑型血吸虫病诊治与分析

    作者:苏尚洋;李春华;王军

    对19例脑型血吸虫病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例患者中,学生、干部、农民分别占10.53%(2例)、5.26%(1例)和84.21%(16例);CT检查病变位于大脑顶叶、颞叶、左枕叶分别占68.42%(13例)、10.53%(2例)和21.05%(4例);癫痫样发作占63.15%(12例);吡喹酮病原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100%.脑型血吸虫病例以农民为主,病变主要位于大脑顶叶,采用吡喹酮病原治疗疗效较好.

  • 脑型血吸虫病误诊为脑瘤手术五例

    作者:徐鸿钗

    血吸虫病在非专科医院常易误诊,特别是脑型血吸虫病,其症状和CT影像学检查与颅内占位性病变酷似.我站近些年收治5例脑型血吸虫病,均系省级医院误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开颅手术后转我站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 异位血吸虫病误诊为转移性肿瘤一例

    作者:何家卫;连江山;黄建荣

    患者女,34岁,农民,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人,反复头痛4个月,呈持续性紧箍感,以两颞侧为主,无恶心、呕吐,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首次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图1a),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人民医院初诊“紧张型头痛”,予以氟桂利嗪等治疗,症状暂时缓解.1个月前头痛加重伴轻度干咳及胸闷气促,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四肢抽搐及活动障碍,外院头颅MRI示两侧大脑半球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结节灶(图1b),转移瘤可能性大,头颅CT示多发结节阴影(图1c),肺部CT示两肺多发结节灶,肺癌伴两肺转移可能.曾诊断为“脑转移性肿瘤”,行头部放疗1个疗程,头痛缓解不明显.因近日头痛加剧,伴明显咳嗽及胸闷气促,于2012年10月9日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

  • 慢性脑型血吸虫病误诊1例

    作者:吴河南;于文莉;杨轶彬;王安平;刘念辉

    1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因头痛、左侧肢体无力伴进行性加重8天入院.头痛为持续性胀痛,不放散,伴偶尔饮水呛咳、流涎等症状.查体:表情淡漠,左侧额纹、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咽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Ⅴ级,双下肢肌张力均增高,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

    关键词: 脑型血吸虫病 误诊
  • 晚期脑型血吸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分析

    作者:陈仕英;杨伏玲

    目的 探讨晚期脑型血吸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21例晚期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不良反应2例,1例肢体偏瘫加重,癫痫症状消失,无手术死亡.随访时间6个月~2年,均恢复正常生活,癫痫发作得到控制,复查CT或MRI提示颅内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脑血吸虫病应早确诊,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治疗必须结合必要的对症处理及外科手术和护理措施.

  • 误诊为脑胶质瘤的脑型血吸虫病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

    作者:李剑宏;唐荣华

    脑型血吸虫病出现颅内压增高并非少见,发病形式,临床表现酷似颅内占位性病变,头颅CT貌似脑胶质瘤,现将我院3例误诊为脑胶质瘤病人报告如下.

  • 9例脑型血吸虫病病人的护理

    作者:蔡小青

    脑型血吸虫病是由人体反复或严重感染血吸虫病后,虫卵或虫体在脑组织中生长繁殖引起脑组织、软脑体充血、水肿、灶样软化及神经细胞变性为主的病症[1].我院近两年来收治9例脑型血吸虫病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刘宁涛;潘庆刚;李世亭;王飞;管宇航;王旭辉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同济医院1992年10月~2003年12月诊治9例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病人中1例行保守治疗,8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除1例病人出现暂时性运动性失语外,其他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头颅CT和MRI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和占位效应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脑型血吸虫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黄月娥;汪天平;张世清;姚应水;吴维铎;操治国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999-2004年安徽省的37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分别与健康者、慢性血吸虫病及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对照,对脑型血吸虫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脑型血吸虫病病例组与健康组的劳动强度、病前体质、病前经济、病前营养等4个因素;与急性血吸虫病组的癫痫史、过敏史、感染度等7个因素;与慢性血吸虫病组的感染度、感染次数、治疗次数等10个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多因素分析至少有两组相同的凶素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分别为感染次数、感染度、癫痫史、过敏史和家庭挫折等5个因素.结论 血吸虫感染程度、治疗状况是脑型血吸虫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的体质和社会心理因素对该病有一定影响.

  • 脑型血吸虫病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明灿;陈世洁;罗国才;许先平;张志文;闵杰;姚远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8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T证实病灶较大、占位效应明显、有明显颅高压症状、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完全排除胶质瘤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按常规口服吡喹酮治疗.48例中,术后恢复良好35例,肢体瘫痪加重8例,肢体麻木加重5例,新出现癫痫发作2例,无手术死亡.提示手术结合药物治疗脑型血吸虫病可获良好疗效.

  • 脑型血吸虫病的磁共振早期诊断——家兔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模型建立

    作者:葛宇曦;张联合;延根;张键锋;潘永明;玄英花

    目的 建立家兔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模型,探讨急性血吸虫脑病早期磁共振表现.方法 家兔分3组,每组10只;实验组通过钻颅法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悬浮液1 ml(0.9 mg);阴性对照组用相同方法经颅注射生理盐水1 ml;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前两组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3组动物的临床表现,并于术后30 d行头颅磁共振检查;随后取脑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实验组家兔术后均出现食欲不振、精神异常,偏瘫及体重下降等症状;阴性对照组家兔术后3d内均出现食欲下降,1周后消失,无异常精神症状;空白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实验组10只家兔磁共振表现均发现异常,表现为T1WI增强,出现片状、结节状强化,脑水肿,脑室扩张,注射针道异常强化,SWI脑内强化结节内异常点低信号及手术侧脑半球内片状低信号.阴性对照组2只磁共振表现为针道异常强化,1只脑室轻度扩张.空白对照组磁共振表现无异常.实验组10只脑组织病理切片均发现异常,其中6只为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结节、非特异性肉芽肿结节以及血管周围炎并存;阴性对照组未发现肉芽肿结节,2只出现血管周围炎;空白对照组脑组织切片正常.结论 经颅注射血吸虫虫卵可成功建立家兔急性血吸虫脑病模型;通过观察磁共振图像总结早期血吸虫脑病表现,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正确率.

  • 42例脑型血吸虫病外科治疗效果

    作者:王鹏;吴明灿;陈世杰;杨勇;鲁晓杰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病例资料,评估外科手术治疗脑型血吸虫病效果.结果 25例患者接受血吸虫性肉芽肿全切除术,17例患者因病灶累及功能区或2个以上脑叶而接受血吸虫性肉芽肿全切除术.术中无患者死亡.术后随访发现,31例患者完全恢复,且能正常工作、生活;2例肢体轻度麻木;3例术后癫痫发作;2例死于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自然死亡.结论 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脑型血吸虫病的方法.

  • 经颅注射日本血吸虫卵建立脑型血吸虫病模型

    作者:徐嘉;鲁晓杰;王丹;吴明灿;陈世洁;成祥林;李军川;王鹏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家兔脑型血吸虫病模型以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形成机理及建模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分别通过钻孔法和锥颅法经颅直接注射日本血吸虫卵悬液1 ml(1 mg/ml).观察临床症状,注射后第1周的第3、5天,第2周的第1、3、5天及2周后,取兔脑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家兔在建模第1~2周即出现厌食、偏瘫、癫痫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脑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虫卵肉芽肿改变.建模成功率达90%.结论 采用经颅直接注射虫卵法成功建立了脑型血吸虫病动物模型,为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 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IL-4及NGF水平与病灶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丽丽;朱遂强

    目的 研究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病灶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脑型血吸虫病患者51例为实验组,同期下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39例为对照组.应用头颅CT和MRI测定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病灶体积.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IL-4和NGF水平.用spearman相关分析IL-4和NGF水平与病灶体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脑脊液和血浆中IL-4及N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与病灶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IL-4及NGF水平升高,且与病灶体积呈正相关.

  • CT结合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

    作者:汪敏;龙晓军;雷红卫;苏文峰;程洪亮;谷千山

    目的 探讨CT结合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治疗证实的24例脑型血吸虫病的资料,均经CT和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其中,18例有脑脊液IHA(CSF IHA)及脑脊液ELISA(CSF ELISA)资料.结果 21例通过CT与免疫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2例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通过吡喹酮诊断性治疗证实.结论 CT结合IHA、ELISA及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血清免疫学检查方法更简便实用.

  • CT MRI及CSF免疫学检查在脑型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吴明灿;陈世洁;罗国才;刘建雄;余辉;李茂坤;张志文;闵杰;姚远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脑型血吸虫病的CT、 MRI及脑脊液(CSF)免疫学检查资料.结果 通过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确诊40例,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例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经吡喹酮诊断治疗证实.结论 CT及MRI对脑型血吸虫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MRI在显示主要病理改变时,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CT高.CSF免疫学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脑型血吸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张红霞;李远香

    脑型血吸虫病(CSM)是一种常见的异位血吸虫病.其发病率占血吸虫病的1.74%~4.29%[1],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易引起误诊.本文就1995~2004年收治的42例CSM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