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T-ProBNP检测与房颤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

    作者:石运生;张利民;董茂盛;贾关亮;李妍辰;苟晓丽;张波;常美丽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复律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与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房颤患者50例,入院后复律前、后均检测NT-ProBNP,比较复律成功组和复律不成功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以及随访期窦律维持组和房颤复发组NT-ProBNP水平。结果:复律未成功组复律前、后NT-ProBNP均明显高于转复成功组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复发组复律治疗后NT-ProBNP水平高于窦律维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律前NT-ProBNP水平异常增高者及复律后仍高于正常者复律成功的可能较小,控制心室率即可;复律后NT-ProBNP水平迅速恢复正常者更容易维持窦律。房颤患者复律后的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房颤是否复发的指标。

  • 射频消融节律控制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丽丽;韩秀平;贺钰梅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节律控制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法将70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药物室率控制、抗凝治疗,观察组则行射频消融节律控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两组治疗后LVEF[(51.4±13.4)VS(44.2±15.8)]%、LAD[(38.7±7.9)VS(57.0±10.2)]mm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房颤复发率分别为0.0%、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37.1%(P<0.05)。结论:射频消融节律控制治疗心衰合并房颤效果明显优于室率控制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心房颤动的合理、优化治疗

    作者:许宝珍

    房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所以规范、合理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国际相关指南,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旨在对房颤的治疗寻求一种权衡利弊、突出个体化的治疗治疗方案。

  • 环磷腺苷葡胺辅助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急性加重的疗效分析与评价

    作者:徐英伯

    目的 现察环磷腺苷葡胺辅助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洋地黄(毛花苷c、地高辛)、美托洛尔、华法林等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8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期问不问断现察记录室率控制情况和室率控制时间.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室率控制有效率为90%,治疗组室率控制有效率92%,两组室率控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所用时间(3.00±0.25)d,对照组(4.00±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少数患者转复窦性心率.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是辅助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急性加重的有效的药物.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31例

    作者:刘佳胜;马希贤;李蓉;郭瑞华;侯翠华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发生AF后,治疗上有两种选择:恢复窦律,维持窦律(节律控制);保留AF,控制心室率(室率控制).AF后可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生活质量下降,诱发心力衰竭同时栓塞发生率上升,而且部分AF病人即使无病因可查,经历一定时间后心房、心室也可扩大.窦性心律是生理性心律,AF以后转复窦性心律符合生理状态.因此,AF的治疗首先考虑能否恢复其窦律,尤其是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房颤的病人.

  • 控制房颤心室率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红霞;华伟;张澍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房颤时快速、不规则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产生明显症状,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目前的房颤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室率控制和预防栓塞性事件.所谓室率控制即允许房颤存在的同时减慢心室率.房颤的佳心室率值尚未明确,静息时60~80/min,运动时90~115/min,可大致认为心室率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以下简要综述控制室率的方法.

  • 房颤节律控制随访研究解析

    作者:李悦;李为民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治疗上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节律控制,即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另一种是室率控制,即仅控制心室率,不转复AF.既往一直认为,由于窦性心律是生理性心律,保持窦性心律能够更好地减轻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减少血栓栓塞危险,且不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对AF患者的治疗应首选节律控制策略;只有在复律失败或不能复律时才退而求其次,施行室率控制治疗.然而,历时长达6 a,先后入选了4 060例AF患者,被美国心脏学会(AHA)列为2002年10项主要科研成果之一的房颤节律控制随访研究(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up investigation in rhythm management trial,AFFIRM)却否定了节律控制的优势,甚至报道节律控制组患者病死率较室率控制组似有增加趋势(353比302)[1],使一些致力于节律控制研究的学者感到困惑和沮丧.那么如何看待AFFIRM研究,对于AF患者究竟应该首选哪种治疗策略,AFFIRM研究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笔者认为只有深入解读AFFIRM试验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 老年人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作者:徐成斌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为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随年龄增加其流行率和患病率也不断增加,Af患者大约50%为75岁及以上者.Af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及血栓栓塞并发症,致死与致残,年长也是Af病人卒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并且Af导致卒中的比例随年龄呈指数性增长.另外,Af增加医疗费用,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短寿命.我国由于人口老化,Af病人亦明显增加.因此,老年人的Af不论节律控制或室率控制,如何选择较有效的防治血栓栓塞策略至为重要.

  • 射频导管消融与药物室率控制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林建伟;蒋汝红;刘强;盛夏;蒋晨阳

    目的比较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节律控制与药物室率控制对心房颤动患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例(消融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心房颤动类型、基础疾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相匹配的药物室率控制加抗凝治疗的患者35例(室率控制组)。结果随访(24±12)个月,消融术后,57%(20/35)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消融组与药物室率控制组比较,其中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5.71%vs 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2.86%vs 20.00%),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68.57% vs 31.43%),LAD改变幅度[(-8±8)mm vs(9±12)mm],LVEDd改变幅度[(-5±7)mm vs(0±7) mm],LVEF提高幅度[(21%±12)%vs(1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合并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消融的节律控制优于药物室率控制。

  • 口服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

    作者:赵芙;冯少娴;赵萍;马虹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对反复发作和持续发作的持续性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有症状持续性房颤患者82例,予口服胺碘酮治疗,负荷量为3次/d,200 mg/次,连服1~4周后减至2次/d,200 mg/次,1~4周,维持量为每天200 mg或100 mg.(2)比较43例复律患者与39例地高辛或倍他乐克控制室率患者心脑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 (1)口服胺碘酮后43例复律,成功率52%.18例射血分数从(32±8)%上升至(46±10)%.左房内径从(4.6±1.1)cm缩小至(4.1±0.8)cm.除2例T4轻度升高、1例QT延长和心动过缓外,未发现明显副作用.(2)复律病人中仅1例半年后心衰恶化住院,而室率控制组1例脑栓塞、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1例心衰合并出血死亡.结论有症状、高危、有可能复律的持续房颤,不宜或不需电复律患者,应尽可能给予药物复律机会;药物复律应用胺碘酮是相对简便、安全且有效的.

  • 及早节律干预——刻不容缓

    作者:陈少杰;周蓓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治疗在当下仍是一大挑战.研究显示,长时间的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肌结构重构,电重构和神经体液重构,即所谓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流行病学的调查证实,房颤是心力衰竭、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毫无疑问,尽早的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给患者来带的血流动力学及其他方面的益处是室率控制策略不可比拟的,但是目前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仍然不尽人意.十几年来,对房颤治疗的两种基本策略--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结合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一直没有停歇,然而这些研究似乎都得出一个结论:两种治疗策略对于整体房颤人群的预后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对这些临床研究的深层解读告诉我们:对房颤患者进行早期节律干预仍是我们的治疗目标.

  • 口服胺碘酮与地尔硫卓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作者:白欣新;刘培光

    目的:研究口服胺碘酮与地尔硫卓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5月开始至2017年5月期间,入选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新入院的所有心房颤动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症状,经分组后,将其分为了胺碘酮组60例(A组)和地尔硫卓组60例(B组)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比后,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而经对比分析后,两组患者中,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新房内径、房颤次数等情况方面,均有较好的恢复,相比较A组患者,情况要好,P< 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用,应用地尔硫卓进行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中,相比较之下效果更显著,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基本疗效,在临床中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