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作者:刘月芳

    目的:针对心脏外科手术切口造成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及以对于其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50例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对于进行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将伤口感染的比例使用的方式进行因素分析,并对于造成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相对应的防护对策。结果在50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共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的现象。对于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都与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关。结论对于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都与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关。医护人员需要正确掌握导致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为切口感染的患着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减少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

  •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监护体会

    作者:封俊艳;谷体心;任彩云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I 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返回重症监护室后的治疗及监护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行先心病根治手术1200余例,其中18例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膜周部缺损9例[患儿年龄在4个月~2岁,平均年龄(10.11±2.66)月;体重4~10kg,平均体重(8.32±3.21)kg]。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伴二尖瓣、三尖瓣重度返流2例(年龄分别是8个月及11个月,体重分别是4.6kg及7.8kg),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严重狭窄2例(年龄分别是5个月及11个月,体重分别是3.7kg及8.0kg),部分房室管畸形2例(年龄分别是12个月及16个月,体重分别是10kg及12kg),法洛四联症2例(年龄分别是7个月及8个月,体重分别是6.8kg及6.9kg),Ebstein畸形1例(年龄16个月,体重12kg)。结果本组18例患者出手术室时均为I 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50~70次/min,临时起搏器起搏治疗,术后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及甲强龙治疗13例转为窦性心律,4例转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永久起搏器起搏治疗。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II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主要出现在术后早期与手术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手术部位有一定关系,术中注重心脏瓣膜结构与房室结及传导束的解剖关系是预防的关键,术后综合心电监护,尤其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根据患者的年龄调节调节异丙肾上腺素的泵入速度,同时应用激素冲击治疗,对于先心病术后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 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殷萍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实行连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60例,入选患者排除急诊手术、心脏瓣膜病变及合并患有其他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连续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在入室前、入室即刻、手术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的心率、收缩压、焦虑水平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护理对心脏搭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

  • 16例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手术护理配合

    作者:陈新莲

    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1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护理配合要点院熟知手术步骤及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护士娴熟掌握机器性能及操作是手术配合的关键。提示双极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根治房颤的方法。

  • 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附358例报告)

    作者:吕国祯;李庆新;徐克劲;董逸飞;宿华伟;尹清;徐燕;任天容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997-10~2002-06进行的358例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147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TI)3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32例,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D)4例;VSD 166例,合并右室双腔心(DCRV)7例,PDA 8例;肺动脉瓣狭窄(PS)3例;法乐氏三联症4例;法乐氏四联症(TOF)2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MVD)29例;左房粘液瘤(LAM)7例.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0.6%(2/358),均与手术方式无关.结论: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美观、痛苦少、恢复快、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合理选择手术切口.

  • 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综合疗效的临床实践

    作者:孙国成;易定华;朱海龙;崔勤;刘维永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综合疗效的经验与方法.方法:收集总结手术矫治先心病患儿l 549例,年龄3 d~36(平均27.31±1.35)月,体重2.20~14.5(平均9.39±3.10)kg.其中新生儿129例、婴儿501例、幼儿898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74例,病死率4.8%,近2年平均病死率2.05%,多为急重症患儿.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或)呼吸道并发症,部分患者系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或畸形矫治欠完善.结论:重视积极的术前支持治疗,改善患儿整体状况,有效减少住院术前死亡.及时准确的术前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指征、术式决策,完善的畸形矫治和良好的体外循环心、肺、脑保护措施以及围术期监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高原地区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初步经验

    作者:王志农;王军;李素芝;陈忠东;王洪亚;张胜天;李少勇;汪沛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 70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10例,其中藏族6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4例;年龄3岁~11岁,平均7.4岁~2.3岁;继发孔型房间隔(ASD)5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VSD合并ASD1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严重肺动脉高压2例;均经右腋中线纵向小切口,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行ASD修补术5例、VSD修补6例,其中直接缝合5例、补片修补1例,三尖瓣改良De Vega成形术6例;结果:无早期死亡.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术后7天~10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切口隐蔽、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健康指导

    作者:臧庆华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一种高难度手术,也是心胸外科近几年开展的较普遍的一种手术.我院自1991年6月首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至2001年6月,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368例.为了保证术后患者的全面康复和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以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则术后做好健康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 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傅建学

    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心脏停搏,使其处于阻断血运、缺血的状态.这为心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提出了一项必须解决的课题.

  • 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窦宁;马彦敏;方刚;王云;李俊;杨健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全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3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2例,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5例,黏液瘤摘除术3例.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闭升主动脉,胸腔内操作均在全胸腔镜下进行.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成功30例,成功率100%,无转为正中开胸扩大切口.体外循环时间50~319 min,平均(111±45)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21~118 min,平均(43.6±30.0)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20~2500 ml,平均(225±150)ml.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及右侧气胸2例.结论 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黏液瘤摘除术和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作者:陆相杨;渠钏铮;郭德和;苏金林;张鸿兰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1985年1月-2004年5月对34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行手术治疗,及时准确地修补主动脉窦瘤及矫治合并的心脏畸形.对有主动脉关闭不全的病例,轻度不予处理,中度行成形术,重度行主动脉瓣膜替换术.结果早期无死亡.1例术后早期发生主动脉窦瘤残漏,再次手术修补康复.术后随访3个月-19年,随访者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NYHA).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矫治合并畸形,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 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附558例报告)

    作者:方刚;李晋南;郭得和;陆向阳;韩育宁;李晓东;苏金林

    目的对55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 558例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做心脏停跳液灌注,转机后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其中115例低体重复杂先心患者降温,使心脏完全停跳后行心内操作,余均在低温或常温心脏跳动下行心内操作;体外循环时间8~135分钟,平均36.79分.结果死亡7例,余均痊愈出院.经术后1~2年随访428例,除7例VSD(室间隔缺损)有<5mm的残漏外无其它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该方法既简化了操作程序,又为重症复杂手术提供了充分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从根本上避免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促进了心功能的恢复,对于术前心功能较差的重症复杂先心患者意义更为显著.

  • 主动脉夹层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阿不拉江·赛达明;木拉提·瓦克力;霍强;艾斯卡尔·沙比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体外灌注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3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4例中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加支架1例,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左锁骨下动脉灌注和上腔静脉逆灌(RCP).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瘤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置换,DeBakey Ⅲ型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降主动脉置换.结果:7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1例.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于湘友;洪义;尹极峰;乔峻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不但可避免一些标准心内直视手术的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为此我院自1999年7月至2000年2月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术中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唐雪莲;王虎林;张志芳;孙彦隽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具有图像清晰、不干扰手术视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心脏外科手术中的监测.本研究对34例行外科手术的心脏病患者进行TEE检查,并与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旨在评价TEE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红丽;符洁;张臻;张显敏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应用是心脏外科术中监测上的一大进展.实践证明TEE作为能够真实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工具在临床应用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已广泛应用于评价心功能并且对于不同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估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笔者总结了我院近三年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大力协助下完成92例心脏外科手术,其中41例术中运用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监测,现报告如下.

  • 外科治疗心脏金属异物20例

    作者:修宗谊;谷春久;谷天祥;闫德民;袁义华;章志伟

    目的通过心脏金属异物20例的外科救治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体征,结合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确立诊断。急诊手术13例,限期手术7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4例。心脏异物多位于右室,异物多为子弹头。结果痊愈19例,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5%。结论早期诊断、快速急救、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案及方法,对心脏异物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王东红;李岩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高危妊娠之一,严重者可威胁母儿生命,临床常见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许多心脏病患者得以存活并能够妊娠,而未施行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妊娠时存在很大风险,有些类型心脏病不宜妊娠.

  • 39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作者:陈劲进;肖颖彬;陈柏成;陈林;王学锋;王咏;程伟;马瑞彦

    目的:总结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完成CABG有395例,其中男299例,女96例,平均年龄62.3岁,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其中18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结果本组平均搭桥3.2支。体外循环时间62~170 min,平均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102 min,平均68 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72 h,平均18 h。围手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2.0%,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术后发生室颤抢救无效死亡1例,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功能均明显改善,195例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85例症状较前减轻。随访280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11年,远期死亡5例,死亡原因不明。结论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下CABG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与胸部解剖的关系

    作者:蔡开灿;孙大成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代外科已发展到局限化、显微化、替代化的阶段.在外科临床上,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临床手术愈做愈精,愈做愈小.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就是在这样环境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手方式,开展微创心脏外科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手术途径,减少手术创伤,增加美学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由于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对胸部应用解剖的深入研究,近几年微创心脏外科于术发展迅速,可望对心脏外科手术带来一场技术革命.

2123 条记录 104/107 页 « 12...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