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步星;蒋宝琦;王伟民;徐成斌;赵红;朱继红;高伯山;秦淑玲

    急性心肌梗死后,使冠状动脉早期恢复血流可以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近几年有临床研究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梗死相关动脉再通也可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我们对1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3周患者行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术,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用门控心血池方法测定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射血分数;另13例行冠脉造影术后未做PTCA术作为对照组.两组之间有关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PTC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由(40±9)%增至(47±10)% (P<0.05),同时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由(39±12)%降至(39±8)% (P>0.05),局部射血分数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PTCA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可能与慢性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冬眠"或急性心肌缺血发作引起"心肌顿抑"有关.PTCA术后这些受损心肌供血恢复正常,使得"冬眠"或"顿抑"心肌苏醒恢复引起心肌收缩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另外,开放梗死相关动脉可以促进心梗后心肌组织愈合,阻止心腔扩大,为其它受损动脉提供侧枝循环及开放梗死相关动脉后心肌电不稳定性下降,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对长期预后也有良好影响.结合文献,从本文有限经验认为,在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若失去早期再灌注机会,延迟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仍可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

  • A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后心功能参数变化

    作者:陈庆华;董建增;魏经汉;张金盈

    比较A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RFCA)后心功能参数的变化,以探讨这种参数变化的可能应用价值。选择46例资料完整的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需行RFCA的A型预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为两组:A组,27例,年龄37.6±6.7(21~52)岁,男20例,女7例,QRS波群时限0.125±0.011(0.11~0.13) s;B组,19例,年龄38.4±7.9(18~54)岁,男14例,女5例,QRS波群时限0.146±0.010(0.14~0.16) s。两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全部病人均经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室内传导阻滞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RFCA前后均未用任何影响心功能的心血管活性药物。RFCA成功要求满足以下条件:①delta波消失,QRS波群时限恢复正常;②心房、心室刺激旁道无前向和逆向传导,且不能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A组放电功率18±5(13~23) W,放电时间120±50(70~170) s,放电次数2.3±0.7(1~3)次;B组放电功率18±4(14~22) W,放电时间120±49(70~170) s,放电次数2.4±0.8(1~3)次,P均>0.05。46例病人于消融前及消融后3~5天用美国生产超声9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 MHz)(TEICHOLZ法)检测左室的每搏量(SV),同时用放射核素(99mTC-RBC)门控心血池扫描(SYMAR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射血率(PER)和峰充盈率(PFR)。数据用±s表示,术前、术后各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