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支抗形式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庆慧;何欣;刘松林

    目的:比较Nance弓与横腭杆、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Mclaughlin Bennett Trevisi,MBT)直丝弓技术,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支抗磨牙与上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三种支抗的相关疗效.方法:选取11~17岁上颌前突病例36例,均拔除4颗前磨牙.Nance弓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组12例(N+T组),使用直丝弓技术,应用强支抗进行矫治,一步滑动法;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组12例(S+T组),应用直丝弓技术,结合中支抗进行矫治,两步滑动法;Tip-Edge Plus组12例(TP组),使用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应用弱支抗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N+T组上颌支抗磨牙前移量显著增加,与S+T组和T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组上颌切牙整体后移显著,与N+T组和T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直丝弓支抗形式均能取得预期效果,其中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技术在上颌前牙整体向后移动方面优于其他两组,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在磨牙支抗控制方面优于其他两组.

  • 两种直丝弓支抗形式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杨庆慧;何欣;刘松林

    目的:比较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技术和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17岁上颌前突病例30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 MBT直丝弓组15例( S+MBT组),使用直丝弓技术结合滑动杆与横腭杆强支抗治疗;Tip-Edge plus组15例( TP组),使用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均在矫治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上颌支抗磨牙前移量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S+MBT组L1-MP减小3.93°、L1-NB减小5.0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组L1-MP增加1.53°、L1-NB增加0.4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P组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结论:使用强支抗的直丝弓技术和未使用额外支抗的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恒牙初期上颌前突病例均能取得较好的软硬组织效果,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技术的支抗形式在控制牙合平面及切牙整体移动方面较好;治疗后Tip-Edge plus组下切牙唇倾度大于直丝弓技术组。

  • 改良横腭杆作支抗协助导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10例报告

    作者:王荣花;朱彬;贾艳军;王楠楠;智瑞丽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的横腭杆正畸临床矫治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周口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腭侧埋伏阻生尖牙10例,均经螺旋CT检查确诊为腭侧埋伏,并有较大把握导萌者.所有患者都采用了改良横腭杆的矫治方法.结果:经过平均7.6个月的导萌治疗(短4.6个月,长8.4个月)10个病例共12颗埋伏阻生尖牙均导萌成功,埋伏阻生的尖牙均移至理想的位置,咬合关系良好,牙龈附着满意,未见有牙根吸收现象.结论:改良横腭杆协助正畸临床导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三种不同支抗形式拔牙矫治青少年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作者:霍娜;段银钟;张菊菊;张艳

    目的:比较横腭杆、Nance弓及两者联合使用三种支抗形式用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17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2例,分为三组: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各组病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使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平均时间10.4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牙颌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磨牙平均前移量分别为3.03 mm、2.93 mm、1.18 mm;在垂直向和水平向上三组支抗控制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代表软组织侧貌的指标Ls-E、Li-E、Cm-Sn-Ls、Pg'B'-FH、A'L s-FH、Z角均有显著改变(P<0.01).结论: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在矢状向、垂直向、横向支抗控制较好,三维支抗控制优于单纯使用横腭杆组或Nance弓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对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抗形式.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支抗对减数矫治临床疗效的对比

    作者:周春武;何方林

    目的:比较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和对矫治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本科室就诊的上颌前突患者42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种植体支抗和横腭杆支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并通过Pancherz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正畸疗程.结果:种植支抗组较横腭杆支抗组在上中切牙位置方面改善明显,上磨牙位置更为稳定,正畸疗程更短(23.26±3.12)m vs(26.58 ±4.76)m,均P<0.01.结论:种植支抗比传统横腭杆支抗增强上颌支抗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其矫治疗程也明显短于传统横腭杆支抗.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作者:张鹏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实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8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种植体不同分组:对照组(n=49)应用口外弓加强支抗,并配合应用横腭杆,研究组(n=49)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就2组患者的微型种植体稳定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磨牙位移程度是(3.31±0.25)mm,短于对照组患者的磨牙位移程度(5.32±0.37)mm(P<0.05);②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是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肯定,稳定性高,且无严重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 改良横腭杆对高角患者后牙垂直向控制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鹏

    目的 探讨用改良横腭杆(vertical holding arch,VHA)控制后牙垂直方向生长过度的疗效.方法 选择16例高下颌平面角患者,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均拔除4个第1前磨牙,VHA组8例使用VHA治疗,对照组8例不使用VHA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VHA组患者下颌平面角(FH-MP与GG-SN角)减小,而对照组明显增加;VHA组下前面高与总前面高之比降低,对照组明显增加;VHA组上颌磨牙伸长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VHA可以有效控制后牙伸长,降低下前面高与总前面高之比.

  • 横腭杆U形曲在增加磨牙支抗方面的作用

    作者:李渤;黄家全;安爱国

    目的:笔者试图通过U形曲开口朝近中和U形曲朝远中的横腭杆在正畸模拟颌架上进行的实验,对比研究两者在增加磨牙支抗方面的作用,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正畸模拟颌架一副,作三组实验:使用U形曲开口朝近中的横腭杆增加支抗(实验1组);使用U形曲开口朝远中的横腭杆增加支抗(实验2组);对照组不使用腭杆增加支抗.按照同样方法用较轻力或中力分别牵尖牙向远中各实验五次,对这三组进行实验前后的6+6矢状方向移动与近中扭转测量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使用较轻力时,6+6前移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近中扭转角度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使用中力时,6+6前移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近中扭转角度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1组及2组在实验前后6+6均发生少量前移与轻微扭转,但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横腭杆在控制支抗中,有一定作用,在控制磨牙扭转方面作用显著;U形曲开口朝远中和U形曲开口朝近中的横腭杆在控制磨牙前移和扭转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横腭杆 U形曲:支抗
  • 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二种支抗形式关闭上颌拔牙间隙

    作者:吴丽萍;贺永春;卢军

    目的:建立关闭上颌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2 种支抗形式在关闭上颌拔牙间隙时的区别,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的加强支抗方法.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计算机图象处理和CAD技术,建立关闭上颌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腭部种植体加强磨牙支抗、横腭杆加强磨牙支抗的加载模型.对2 种不同的支抗形式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结果:腭部种植体支抗模型中的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移均明显小于横腭杆加强支抗模型(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腭部种植支抗能明显加强磨牙的支抗,这种作用优于横腭杆.

  • Nance弓和横腭杆在拉尖牙远移中支抗效果的研究

    作者:边翔;杨永进;法永红;沈焕;李志韧

    目的:研究Nance弓和横腭杆在拉尖牙远移过程中,二者在三维方向上磨牙支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Angle Ⅰ类中度拥挤,或Angle Ⅱ类Ⅰ分类软组织侧貌前突不明显者40人,随机分组,上、下颌减数双侧第一前磨牙,设计方案为中度支抗,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排齐整平后和治疗阶段结束时取模型,拍摄口内像和头颅侧位片.测量各标志点的线距和磨牙角度变化.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在阻止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前移、水平宽度或垂直方向、近中倾斜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磨牙旋转的控制上,Nance弓组磨牙向近中舌向旋转3.70°±1.20°,横腭杆组向近中舌向旋转8.50°±3.59°(p<0.05).结论:在磨牙旋转支抗控制上,Nance弓明显优于横腭杆.

  • 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中的应用

    作者:安晶涛;王锐;赵红艳;邵玶;张苗苗

    目的:评价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应用于安氏Ⅱ1类错(牙合)正畸治疗中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15~23岁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12名,通过应用口内联合支抗增强上颌磨牙的支抗,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矢状方向上,U6A-RL和U6s-RL分别增加1.13 mm和1.64 mm,但支抗磨牙前移未达到拔牙间隙的1/3;磨牙近中倾斜角度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U1A-RL和U1E-RL分别减少2.38mm和4.96 mm,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减小15.22°,上颌突度减小1.25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方向上,支抗磨牙伸长量、下颌平面角和面高比例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内联合支抗能够在三维方向获得满意的支抗效果,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系统.

  • 微种植支抗在Angle Ⅱ类错(牙合)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刘宁;武映明

    治疗Angle Ⅱ类错(牙合)的病例,要求大限度回收前牙,改善面型,只有正确的支抗设计和良好的控制,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传统的加强支抗方法如:横腭杆、Nance弓、固定舌弓、口外弓等装置常存在着舒适性、美观性以及患者合作性的问题.目前新型的微种植支抗直接以坚硬的骨骼作为支抗力的承受者,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稳定、高效的支抗力.现报告如下:

  • 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作者:霍娜;段银钟;韩春;张菊菊

    目的:通过研究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的腭杠腭托口内支抗系统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支抗作用. 方法:选取12~26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4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应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支抗设计采用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横腭杆+Nance弓);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以及牙颌研究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 结果:磨牙平均前移(1.50±0.85) mm,但未达到拔牙间隙的1/3;上下切牙平均内收量分别为(4.73±2.64) mm和(5.52±4.62) mm;双颌前突软组织侧貌有较大改善(Ls-E,Li-E,Cm-Sn-Ls,Pg′B′-FH,A′L s-FH,Z角的改变,P<0.01);磨牙伸长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颌平面角、面高比以及后牙弓宽度改变没有显著性(P≥0.05);上下牙槽骨的变化没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对于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支抗控制较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系统;对于矫治双颌前突拔牙病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支抗.

  • 运用横腭杆加强支抗侧切牙托槽倒置矫治上颌尖牙与侧切牙异位15例

    作者:何丽

    目的:寻求简单、有效的上颌尖牙与侧切牙异位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5例已萌出上颌尖牙与侧切牙唇侧异位患者,上颌第一磨牙戴横腭杆,异位尖牙牙尖处粘接托槽或舌侧钮,异位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用链状橡皮圈加力向后倾斜移动尖牙,力值150g,每月复诊1次.在远移尖牙的同时上牙列粘接直丝弓托槽,异位侧侧切牙暂不粘接托槽,当异位尖牙与侧切牙在同一上下位置时,粘接侧切牙托槽,托槽倒置,在侧切牙与第一前磨牙间置推簧,使侧切牙与尖牙顺利换位.结果:15例患者的异位尖牙均人正常牙弓位置,获较满意结果,用时6~8月.结论:上颌已萌出的异位尖牙通过横腭杆支抗和直丝弓矫治技术被纳入正常牙弓位置,保持了患者良好的容貌和牙齿排列,此方法简单、有效、疗程短,值得推广.

  • Nance托与横腭杆联合支抗正畸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代海涛;刘海霞

    目的:探讨安氏II类一分类伴双颌前突的拔牙矫治病例,采用Nance托与横腭杆联合增强口内支抗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诊疗的安氏Ⅱ类一分类伴双颌前突的患者45例,男性18例,女性27例,均进行拔牙矫治.拔牙后Nance托与横腭杆联合增强口内支抗行直丝弓矫治,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面部软组织侧貌和硬组织进行头影测量的对比分析.结果:①支抗磨牙在矢状方向上,U1A-RL和U1E-RL分别减少了2.61mm和5.67mm,(t=11.30,P<0.001;t=18.90,P<0.001);U1-NA减小15.06°,A-RL减小了1.36 mm,(t=2.73,P<0.005;t =2.1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硬组织U1-SN、U1-NA、L1-NB分别减小了13.14°、12.26°、10.82°,(=3.30,P<0.002;=2.76,P<0.002;t =2.72,P<0.001);U1-L1增大了29.73°,(t=3.2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软组织Cm-Sn-Ls和Ls-FH在矫治后分别增大了8.12°和4.03°,(t=9.14,P<0.001;t =6.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颌内支抗和正确的正畸治疗设计可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可操作性强,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丽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使用正畸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横腭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为94.1%,对照组为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正畸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36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