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晚期肝外胆道癌的姑息性治疗

    作者:林继宗;林玲;方丽贞

    肝外胆道癌一般症状较隐蔽,且转移较晚,一经发现多属晚期,且常侵及门静脉,肝动脉,使手术受到限制,有时胆肠吻合内引流也难进行,常须用外引流解除胆道梗阻,以延长生命。外引流常给病人带来许多不方便,且会丢失大量体液,造成电解质失衡。作者采用体外架桥达到内外引流相结合治疗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1,女,49岁,以全身进行性黄疸伴上腹饱胀,食减消瘦,全身搔痒,以肝炎在院外治疗2 个月无效入院。B超提示:胆总管内见高回声团块影约2.5×1.8cm,后方无声影。胆总管扩张3cm,提示:胆总管占位性病变。剖腹探查见腹腔有多量黄色腹水,肝大平脐,右肝隔面可触及指头大硬结节,胆囊萎缩,胆总管扩张约3cm,於扩张下段触及拇指头大小硬块。切开扩张胆总管,内有鱼肉样组织,跪、易出血,於胆总管内放"T"管,空肠上段用5mm硅胶管造瘘,二管引出体外,一周后二管接通,胆汁回输肠腔。术后定期从"T"管注入5-FU,配合化疗。术后临床症状好转,黄疸消退,体重增加,带管出院,术后存活二年二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总管腺癌。 例2,男,75岁,以进行性皮肤黄疸伴食减消瘦,全身搔痒一个月入院。B超示:胆囊萎缩,内充满大小不等多个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胆总管扩张2.5cm,提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剖腹探查见,肝高度瘀胆肿大,胆囊萎缩,内有多个结石,胆囊与胆总管粘连成团,胆总管下段闭塞,上段扩张约3cm,肝脏,大网膜,腹膜,见多个转移结节。行胆总管"T"管引流,空肠上段5mm硅胶管造瘘,存活8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囊腺癌。 例3,女,54岁,以进行性全身黄疸,搔痒2个月住院。B超提示:胆总管扩张2cm,於下段见一强回声团块影,拟胆总管结石。剖腹探查见胆总管下端一肿大淋巴结,未见结石,上段胆总管扩张约2.5cm,肝门见多个转移结节。切开扩张段胆总管,内见烂肉样组织。行胆总管"T"管引流,上段空肠造瘘,于体外接通二管,从"T"管定期注入5-FU,配合化疗。术后带管出院,症状好转,存活2年4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总管腺癌。 讨论:肝外胆道癌无特异症状,早期诊断相当困难。早期仅有食欲减退,上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肝外胆道癌生长缓慢和胆道代偿性适应,黄疸出现不是早期症状,且常误诊为"肝炎 ","胆石症胆囊炎",尤其在农村,就医、诊断更困难。凡有皮肤进行性黄疸,搔痒,食减消瘦,无明显腹痛及畏冷发热者,排除胰头疾病,要考虑本病的存在。肝外胆道癌切除率低,林守诚报告仅为4%,且技术要求高,在一般基层医院更难开展。企图用手术延长病人生存并不理想,大多只采用姑息性胆管外引流或内引流治疗。胆管癌多数并非死于癌广泛转移,而是死于肝胆管梗阻引起的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或肝肾功能损害。如能通过胆道引流解除梗阻,引流出30~50%肝内胆汁,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从而延长生命。体外架桥,内外引流相结合,既解除胆道梗阻,又可将胆汁回输肠腔,使患者不会发生体液丧失及电解质紊乱,尚可从"T"管注入抗癌药配合化疗。造瘘管还可作营养管注入食物、药物,从而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是姑息性治疗晚期肝外胆道癌的一种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提倡的方法。

  • 16例早期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杨国春;张泽

    胆囊是肝外胆道癌的好发部位.原发性胆囊癌因不具备特殊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又无特殊的检查手段,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 肝外胆道癌144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保根;俞文渊

    肝外胆道癌以往较少见,近渐有报道.我院1988年至2004年共行胆道手术3600余例,其中肝外胆道癌(不含壶腹部癌)144例,占4%.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4例,女90例.年龄45~73岁,平均59岁.病程2周~20年,1~2年内有80例,>2年44例.其中胆囊癌106例,胆管癌38例.

  • 胆囊癌12例诊治体会

    作者:汤华;阮永征

    胆囊是肝外胆道癌的好发部位.胆囊癌在我国虽不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临床上没有特异性症状,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手术根除率较低,因此,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至关重要.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2例,现报告如下.

  • 晚期肝外胆管癌的姑息性冶疗

    作者:林继宗;林玲;方丽贞

      肝外胆管癌一般症状较隐蔽,且转移较晚,一经发现多属晚期,且常侵及门静脉,肝动脉,使手术受到限制,有时胆肠吻合内引流也难进行,常须用外引流解除胆道梗阻,以延长生命。外引流常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且会丢失大量体液,造成电解质失衡。作者采用体外架桥达到内外引流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临 床 资 料  例1: 罗××, 女, 49岁, 以全身进行性黄疸伴上腹胞胀, 食减消瘦, 全身搔痒, 以肝炎在外治疗2个月无效入院。 B超提示: 胆总管内见高回声团块影约2.5 cm×1.8 cm, 后方无声影。 胆总管扩张3 cm, 提示: 胆总管占位性病变。 剖腹探查见腹腔有多量黄色腹水, 肝大平脐, 右肝隔面可触及指头大硬结节, 胆囊萎缩, 胆总管扩张直径约为3 cm, 于扩张下段触及拇指头大小硬块。 切开扩张胆总管, 内有鱼肉样组织, 脆、 易出血, 于胆总管内放“T”管, 空肠上段用5 mm硅胶管造瘘, 二管引出体外, 一周后二管接通, 胆汁回输肠腔。 术后定期从“T”管注入5-Fu, 配合化疗。 术后临床症状好转, 黄疸消退, 体重增加, 带管出院, 术后存活二年二个月。 术后病理诊断: 胆总管腺癌。  例2: 方××, 男, 75岁, 以进行性皮肤黄疸伴食减消瘦, 全身搔痒一个月入院。 B超示: 胆囊萎缩, 内充满大小不等多个强光团, 后方伴声影, 胆总管扩张2.5 cm, 提示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剖腹探查见, 肝高度瘀胆肿大, 胆囊萎缩, 内有多个结石, 胆囊与胆总管粘连成团, 胆总管下段闭塞, 上段扩张约3 cm, 肝脏, 大网膜, 腹膜, 见多个转移结节。 行胆总管“T”管引流, 空肠上段5 mm硅胶管造瘘, 二管一并引出体外, 接通二管, 胆汁输入肠腔。 术后带管出院, 存活8个月。 术后病理诊断: 胆囊腺癌。  例3:张××,女,54岁,以进行性全身黄疸,搔痒2个月住院。B超提示:胆总管扩张2 cm,于下段见一强回声团块影, 拟胆总管结石。剖腹探查见胆总管下端一肿大淋巴结,未见结石,上段胆总管扩张约2.5 cm,肝门见多个转移结节。切开扩张段胆总管,内见烂肉样组织。行胆总管“T”管引流,上段空肠造瘘,于体外接通二管,从“T”管定期注入5-Fu,配合化疗。术后带管出院,症状好转,能参加一般家务劳动,存活2年4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总管腺癌。讨  论  肝外胆管癌早期仅有食欲减退, 上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早期诊断相当困难。 凡有皮肤进行性黄疸, 搔痒, 食减消瘦, 无明显腹痛及畏冷发热者, 排除肝炎及胰头疾病, 要考虑本病的存在。  肝外胆道癌切除率低, 有报告仅为4%, 且技术要求高, 在一般基层医院更难开展。 企图用手术延长患者生存并不理想, 大多只采用姑息性胆管外引流或内引流治疗。 胆管癌多数并非死于癌广泛转移, 而是死于肝胆管梗阻引起的化脓性胆管炎, 肝脓肿, 或肝肾功能损害。 如能通过胆道引流解除梗阻, 引流出30%~50%的肝内胆汁, 即能使黄疸消退, 肝功能恢复, 从而延长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  体外架桥, 内外引流相结合, 既解除胆道梗阻又可将胆汁回输肠腔, 使患者不会发生体液丧失及电解质紊乱, 尚可从“T”管注入抗癌药配合化疗, 药物直接作用病灶, 可提高有效浓度。 造瘘管还可作营养管注入食物、 药物, 从而达到减轻痛苦, 延长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 是姑息性治疗晚期肝外胆道癌的一种简单、 有效的方法。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处理

    作者:焦兴元;胡以则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bile duct cancer)是指来源于胆管上端、胆管分叉部、左右胆管的癌,亦常称之为上段胆管癌(proximal bile duct cancer)或Klatskin瘤,是肝外胆道癌的常见部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