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颏部瘢痕

    作者:马显杰;彭湃;郑岩;郭树忠;韩岩;鲁开化

    目的 探讨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颏部瘢痕的美容效果.方法 单纯颏部瘢痕或伴小面积面部瘢痕者,采用颏部、颌底、面部皮肤扩张,扩张器置入时,不要超过颌颈角;否则,扩张器只是将颌颈角填平,不能充分有效扩张皮肤.对于面颊、颏、颈部瘢痕的修复,局部无可供扩张的正常皮肤时,则采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扩张充分后带蒂转移修复面部瘢痕,3周后断蒂修复颏、颈部瘢痕.结果 26例应用局部及远位扩张后皮瓣修复颏部瘢痕,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扩张后的局部或远位皮瓣修复颏部瘢痕,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扩张术 颏部 瘢痕 修复
  • 颏部取骨术两种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作者:周磊;徐淑兰;黄建生;徐世周;宋光保;张雪洋

    目的 总结18例颏部供骨骨移植术中两种软组织切口设计的伤口愈合情况.对其中较理想的供区手术方式进行了介绍.方法 18例下颌骨颏部供骨Onlay植骨的患者,8例采用前庭沟切口设计;10例患者采用附着龈切口设计.结果 8例前庭沟切口当中,6例一期愈合,2例出现伤口裂开;所有8例患者术后皆形成较为明显的瘢痕.10例附着龈切口患者术后伤口皆一期愈合,且愈合后无明显的瘢痕形成.结论 附着龈切口能提供较理想的手术入路并能较好地达到无张力复位组织瓣.

  • 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颏部生长变化的研究

    作者:赵蔚萍;赵海源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颏部的生长变化趋势.方法:选取70例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少年组(39例)与成人组(31例),利用计算机X线测量系统进行测量,比较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成人组与少年组比较,颏高、颏厚、颏厚/颏高、颏前厚、颏凹陷明显增大,颏角减小(P<0.05),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颏部在高度、厚度、突度都有显著的增加,研究结果提示此类患者颏部的生长呈水平趋势.结论:在制定正畸治疗计划时,颏部的生长变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 中国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形态的比例分析

    作者:祖青;米丛波;聂晶;杨川;宋美云;居曼江·买买提;钱雅婧

    背景:建立美貌人群区域性颜面轮廓均值和颜面结构相关关系,可为口腔科、正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中国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侧貌的形态比例特征及相关性,对面部软组织的美观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电影、电视剧及时尚杂志中面型美观、自然的美貌女性80名,所有照片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Photoshop 8.0图像处理软件对导入计算机中的图片进行定点,测量颏部相关比例值,每隔2周测量1次,每项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终测量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颏部软组织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作出合理的诊断和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通过对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的测量分析,观察得出其颏部形态比例大小为:上唇高与下唇颏高比例关系约为1:2,颏部约占口角到颏下的1/2,颏部微向前突以协调唇部达到柔和侧貌形态,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颏部的形态比例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

  • 骨面型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侧貌形态变化

    作者:王凌;栗震亚

    背景:以往有关探讨颏部形态变化的研究主要是对正畸治疗前后牙齿、颌面部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分析.目的:观察青少年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侧貌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选取符合骨面型Ⅲ类,ANB <0°,同时符合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畸形48 例青少年,对矫治前、后X 射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骨性Ⅲ类治疗后患者颏唇沟深度增加(P < 0.01),颏部长度、颏唇沟弧度、颏部弧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小(P < 0.01),而反映颏部突度的各项测量值如下唇突点、颏部软组织之凹点、软组织颏下点到E 线的垂直距离均比治疗前有所减小(P < 0.01 或P < 0.05).证实安氏Ⅲ类错牙合在正畸治疗后较治疗前颏部形态有所改善.

  • 硅胶假体在单纯性轻中度颏部瘢痕畸形整复中的应用

    作者:游传华;孙彤;陆雪飞

    目的 探讨应用硅胶假体治疗无下颌骨畸形的轻中度颏部瘢痕畸形的疗效.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对26例颏部瘢痕畸形患者行瘢痕松解切除术时,参照颏部形态及软组织盈余量对硅胶假体进行雕刻,行Ⅰ期口外或口内入路埋置.结果 26例患者术后颏部外形良好,其中对22例患者随访8个月至6年,随访率84.6%,颏部外观改善满意.结论 硅胶假体在不伴有下颌骨畸形的单纯性轻中度颏部瘢痕畸形治疗中应用方法简便,效果明显.

  • 口唇及颏部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庆兰

    目的 探讨正常青年人口唇及颏部的形态特征和相关性.方法 观察19~21岁200例(男女各100例)汉族青年口唇和颏部的形态,用游标卡尺测量人中凹长、唇高、唇厚和颏部的长度及高度.结果 人中凹长:男(15.12±2.27) mm,女(14.89±2.31) mm ;上唇红厚:男(10.44±1.62) mm,女(9.19±1.42) mm;上唇高:男(22.76±2.92) mm ,女(21.35±2.00) mm;下唇红厚:男(10.13±1.36) mm,女(9.03±1.33) mm;唇下长度:男(9.36±1.95) mm,女(8.97±1.87) mm;下唇高:男(14.53±1.90) mm ,女(15.02±3.27) mm;颏部长度:男(28.97±3.69) mm,女(26.68±3.37) mm;颏高 :男(43.53±4.45) mm,女(43.31±3.63) mm.结论 男女两性间比较,上唇高、上唇红厚、下唇红厚和颏部长度,男性均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上唇红厚与人中凹长和上唇高呈相关,下唇高与下唇红厚和唇下长度呈相关, 颏高与唇下长度和颏部长度呈相关.其方程关系对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提供形态学基础.

    关键词: 口唇 颏部 活体测量
  • 中国汉族青年唇颏部特征的研究

    作者:孙兆霞;吴德野;程辉;宋育泽

    目的 观察本校中国汉族男女性侧面软组织唇、颏部形态特点.方法 选择2010-2015级在校学生.自然头位取正侧位照片,观察下唇高、颏高度、下唇颏高、颏唇沟深度、容貌面高、形态面高、面宽等特征.结果 (1)青年男女性之间在下唇高、颏高度、下唇颏高、颏唇沟深度、容貌面高、形态面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2)青年男女性下唇位置类型均以外倾型多,女性内倾型少于男性;男女性颏位置类型以外凸型多,男性颏后缩型以及垂直型多于女性.结论 青年男性唇、颏高度以及面高度均高于女性;男性唇、颏部侧貌软组织立体感优于女性.

  •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的比较

    作者:舒艳;刘珺;陈杰;范存晖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的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组3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测量其下颌骨及颏部骨性结构,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组的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大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高角组的颏小厚度、颏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小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进一步经两两比较,下颌角、颏小厚度、颏小厚度/颏厚度比、颏高度、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在低角组与高角组,平均角组与高角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颏曲度在低角组与高角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平面角的大小与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颏小厚度、颏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不同,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存在相关关系.

  • 前牵引颏部反作用力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及位移的影响

    作者:王瑾;杨春

    目的:建立颅颌面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方施加反作用力牵引颏部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及位移产生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成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螺旋CT原始图像数据,利用Mimics、MSC、Magics、Marc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颏部施加大小为5N的作用力,并改变施力方向,测定颞下颌关节及颌骨的应力及位移变化情况.结果: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颞下颌关节、颅骨,共包括颅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节点28760个和110790个单元,上颌骨20487个节点、76982个单元,下颌骨8273个节点、33080个单元.施加载荷为5N时,方向与(牙合)平面呈37°时,上颌骨20487个节点的等效Mises应力值为0.143 N,下颌骨8273个节点的等效Mises应力值为0.111N,髁突头部14305个节点的等效Mises应力值为0.829 N.施加载荷为5N时,颞下颌关节位移从颏部至髁突部位逐渐递减,位移方向与载荷施加方向一致.颏部位移大,约为0.015 mm;髁突位移小,约为0.006 mm.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的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与生物实体有高度相似性,可用于前方牵引反作用力的相关研究,并可高度模拟牵引力在颞下颌关节的分布情况.

  • 下颌骨颏部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

    作者:焦建军;张学强;陈洪祥;田云霄;陈京奕

    黏液表皮样癌多发生于唾液腺组织,发生于颌骨内者较少见,我院2003年6月收治1例经病理证实的下颌骨颏部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现报告如下.

  • 颏部三维形态测量方法的建立

    作者:李婧;张卫兵

    目的 建立测量颏部三维形态的方法.方法随 机选取1名2016年6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利用Dolphin软件对其在三维重建CT上进行线距、角度、比例、面积及体积的测量,并验证方法的重复性.结果 建立了颏部三维测量方法,实现了对颏部较为系统的评价,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可操作性.结论 新建立的颏部三维形态测量方法能够对颏部进行测量及评价,具有可行性及重复性,对临床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颏部 三维 测量
  • 成年人颏部形态与正畸拔牙设计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锋;胡荣党;倪振宇

    目的:研究成年人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探讨颏部突度对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年龄18~34岁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牙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2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U1-NP,SNP测量项目在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 NB,U1-NP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上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在2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对于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小,上切牙唇倾度和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大.

  • 下颌升支区半柱状自体骨移植与颏部矩形自体骨移植在美学区水平向骨增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随机对照临床实验

    作者:赵雪竹;唐志辉;邹立东;许卫华

    目的:比较通过下颌升支半柱状自体骨移植及颏部矩形自体骨移植进行前牙区水平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1:在下颌升支区取半柱状自体骨,组2:在颏部取矩形块状自体骨,分别进行水平向骨增量手术.观察植骨后即刻及植骨后4个月骨厚度及高度的变化,以及负重后1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结果:共纳入患者47例,植入种植体61枚.植骨后即刻测量,两组在嵴顶区的骨厚度增加量无显著性差异[组1为(3.9±1.6)mm,组2为(3.3±1.8)mm],在嵴顶根方4 mm的骨厚度增加量无显著性差异[组1为(3.9±1.4)mm,组2为(3.5±1.7)mm].植骨后4个月,两组在嵴顶区的水平向骨吸收无显著性差异[组1为(0.59±0.69)mm,组2为(1.13±1.6)mm];在嵴顶根方4 mm位置,组1的水平向骨吸收(0.03±0.96)mm显著小于组2(0.87±1.16)mm.种植负重后1年,组1的边缘骨吸收(0.13±0.65)mm显著小于组2(0.74±1.09)mm.结论:自下颌升支区半柱状取骨及颏部矩形取骨进行前牙区水平向块状自体骨移植,均可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植骨后4个月及负重后1年,下颌升支半柱状取骨组的骨维持量更高.

  • 不同(牙合)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颏部形态的研究

    作者:葛晓磊;刘晔;刘春艳;张伟灵;刘洋;张利;马文盛

    目的:通过采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别比较不同(牙合)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与高角型骨性Ⅰ类患者的颏部形态,以研究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殆期的颏部形态的具体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120例高角患者,分为替牙期(7~10岁)、年轻恒牙期(11~14岁)、成熟恒牙期(18岁及以上),再分别分为Ⅰ类组与Ⅲ类组.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比较不同错(牙合)类型之间颏部形态的差异.结果: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替牙期出现颏部过度发育,年轻恒牙期时呈加重趋势且下切牙代偿,进入成熟恒牙期后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在整个恒牙期颏部都表现出颏角小、突度大、更平直的特点.结论: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颏部有其独特的发育规律与形态特征.

  • 包含种植体下颌骨颏部受力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张政;刘阳;毕振宇

    目的:通过对右侧下颌第1磨牙为种植牙的下颌骨,颏部给予100 N水平力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揭示种植体对下颌骨应力传导的影响。方法利用CT图像,建立缺失第1磨牙的下颌骨和种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保持下颌骨的边界约束,给予颏部100 N的水平外力作用,分析下颌第1磨牙种植牙区域应力变化和整体下颌骨的应力变化。结果颏部受到水平外力100 N作用后,右侧第1磨牙种植区域断面应力变化:10.37 mm与86.38 mm位置出现应力低,其大应力峰值分别为9.005 Pa、9.067 Pa;52.97 mm位置处出现应力大,应力的峰值94.962 Pa。左侧第1磨牙断面应力变化:10.82 mm与83.82 mm位置出现应力低,其大应力峰值分别为18.227 Pa、8.867 Pa;54.66 mm位置处出现应力大,应力的峰值93.912 Pa。下颌骨的整体应力变化:颏部受力部位大,大的应力峰值为260.524 Pa。结论一定条件下第1磨牙位置的种植体植入不影响下颌骨的正常下颌骨的应力传导。

  • 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投射伤计算机仿真模拟和对比分析

    作者:雷涛;郑加军;王婷婷;李瑛;谢良宪

    目的:利用有限元数字模拟技术动态仿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颏部投射伤动态致伤过程,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探讨下颌骨投射伤致伤机制。方法建立人下颌骨投射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在不同致伤条件下(高、中、低三种投射速度)投射物致伤下颌骨颏部的动态过程,对模拟结果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结果成功模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投射伤动态致伤过程,模拟结果逼真,投射速度越高,下颌骨损伤更为严重。结论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仿真下颌骨投射伤,为口腔颌面部战创伤基础研究、临床救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 女性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形态的研究

    作者:李婧;樊永杰

    目的:研究女性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形态,为此类患者矫治初期颏部形态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90名女性青少年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的大小将其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各30名。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利用SPSS?13.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颏角、颏曲度、下颌颏角、前下牙槽高、颏唇沟深度、颏软组织厚度、上唇-E线距、下唇-E线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颏曲度、前下牙槽高、下颌颏角、上唇-E线距、下唇-E线距大,颏角、颏唇沟深度、颏软组织厚度小。结论??女性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形态不同,在正畸设计时需加以参考。

  • 上颌前磨牙腭中缝异位伴颏部多生牙1例

    作者:周子琦;罗俊;李志华

    牙齿异位的情况临床中较常见,大多数异位牙发生于原牙位周围,牙齿远距离异位罕见.本文报道1例上颌前磨牙腭中缝异位伴颏部多生牙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 下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冯芝恩;钟平;王稚英;张健

    黏液表皮样癌多发生于涎腺组织,发生于颌骨内者极少见.本文报告1例下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