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

    作者:王红芬;杨飞;崔芳;陈朝晖;凌丽;黄旭升

    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0例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均表现为慢性、不对称性肢体无力症状,远端重于近端,其中5例有肌肉萎缩;均无感觉障碍,腱反射均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均有多灶性传导阻滞;7例针极肌电图检查出现自发电位;3例有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脑脊液检查中,6例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阳性,7例蛋白升高.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后,9例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1例效果较差,此例病程较长,肌无力症状重,肌肉萎缩明显.本研究显示MMN以运动神经受损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亚临床感觉神经受累,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运动传导阻滞为其特征性表现,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

  • TTR Val50Leu突变导致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

    作者:杨硕;陈娜;潘华;翦凡;张磊;王颖

    目的 分析TTR Val50Leu突变导致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一个由TTR Val50Leu突变导致的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家系进行报道,先证者以足部疼痛为首发症状,2年内逐渐向小腿及上肢进展,并出现自主神经症状.通过对先证者及其家系中相关者进行临床表现 、电生理检查及基因检测,分析该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结果 先证者的外祖父 、母亲 、舅舅 、弟弟(其外祖父 、母亲 、舅舅已故)与其具有相似症状.先证者电生理检查上肢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受累,运动正常,尺神经的感觉传导及运动传导均正常,但尺神经F波异常,下肢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及运动传导均未见肯定波形,腓肠神经受累,交感皮肤反应未引出.其弟弟上肢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改变同先证者,下肢胫神经运动波幅下降,腓总神经运动正常,交感皮肤反应四肢波幅降低,余同先证者.其女儿上述电生理检查未见异常.基因检测发现三者均在TTR基因exon2存在c.148G>T突变,TTR蛋白存在Val50Leu突变.结论 TTR Val50Leu突变导致的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家系属早发型,以足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进展迅速,自主神经症状出现较早.电生理符合多发性神经病表现,早期可伴有交感皮肤反应波幅降低.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分裂手现象分析

    作者:方佳;刘明生;管宇宙;李晓光;崔丽英

    目的:探讨分裂手现象在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0例ALS患者、41例其他神经肌肉病患者和71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比较3组受试者分别于拇短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 FDI )和小指展肌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CMAP波幅比、CMAP波幅差值和分裂手指数(split-hand index,SI)的差异。结果 ALS患者拇短展肌/小指展肌CMAP波幅比[0.44(0.44)]低于其他神经肌肉病患者[1.13(0.87);z=6.967, P<0.01]和健康对照组[0.99(0.42);z=7.687,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S患者FDI/小指展肌CMAP波幅比[0.79(0.46)]低于健康对照组[1.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9,P<0.01),而与其他神经肌肉病患者[0.93(0.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7,P=0.081);ALS患者[2.42(3.14)]SI低于其他神经肌肉病患者[10.10(6.54); q=7.947, P<0.05]和健康对照组[17.93(8.32);q=10.82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I<5.2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96.43%。结论分裂手现象是ALS患者特异的临床表现。SI<5.2可有效鉴别ALS与其他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神经肌肉疾病,有助于ALS早期诊断。

  • 47例腕管综合症患者的神经传导检测分析

    作者:袁士明;孙亚鸣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症(CTS)患者神经传导检测特征.方法 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47例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检测.结果 47例CTS患者中女性占76.6%,其中共有82侧腕管神经出现病变,双侧病变占74.5%.82侧腕正中神经指3-腕感觉潜伏期、SCV、感觉诱发波幅及DML与正常参考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传导检测对CTS诊断有重要意义.

  • 定量感觉检测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强;李海芹;逄涛;张素芳;王向阳;梅运涛

    目的:了解定量感觉检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QST对96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与96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肢体进行定量温度觉检查( QTT)、定量振动觉检查( QVT),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给予神经传导测定。结果观察组的QTT、QVT、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中的QTT、QVT异常率明显高于MCV、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有症状的观察组的QTT、QVT、MCV、SCV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QST可为2型糖尿病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提供理论依据。

  • 手术与未手术腕管综合征患者临床和电生理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美荣;罗瑛;谭世威;初红;卢祖能

    目的 分析本院接受手术或未手术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征及其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我科,经临床和肌电图诊断的CTS患者,分为接受手术和未手术两组;比较分析两组在例数、性别和年龄的分布以及电生理结果的差异.结果 (1)3.5年期间共327例CTS患者、579只腕,其中男46例、女281例(85.9%)(χ2=333.768,P=0.000);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0.1±11.3)岁;40~49、50~59岁组分别占33.0%(88/327)、38.5%(126/327),共71.5%,高于其他年龄组(χ2=62.391,P=0.000);(2)接受手术治疗者19例(男/女=4/15)、34只腕(5.87%),未手术者308例(男/女=42/266)、545只腕(95.9%)(χ2=510.832,P=0.000);年龄分别为38~64(岁)、22~81(岁),平均年龄(49.5±7.0)、(50.2±10.6)岁(t=-0.286,P=0.775);(3)手术和未手术组腕-拇短展肌远端运动潜伏期分别为(5.28±1.51)、(4.99±1.33)(ms)(t=0.922,P=0.421);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8.11±3.101)、(8.13±3.22)(mV)(t=0.028,P=0.978);腕-食指感觉传导速度(41.29±7.97)、(38.29±8.04)(m/s)(t=1.58,P=0.114);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1.21±0.56)、(1.17±0.70)(ms)(t=-0.414,P=0.683);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18.18±15.32)、(19.72±13.86)(μV)(t=0.515,P=0.607);(4)手术与非手术组轻、中、重度患者比例的差异明显(χ2=6.294,P=0.043),轻度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低于非手术组(χ2=6.253,P=0.012).结论CTS患者女性占绝大多数,好发年龄40~60岁;本院CTS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比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可能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例如患者多为经济条件差的劳动女性或不愿接受手术)、医疗资源、医生的认识程度等因素有关.CTS电生理分级程度有助于指导患者选择治疗方式.

  • ALS功能评分和CMAP波幅对MND患者预后评估的研究

    作者:罗君;初红;董红娟;卢祖能

    目的 探讨MND患者ALSFRS与运动传导改变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7月间符合Escorial诊断标准不同确定性水平的MND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102名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ALSFRS,并分别测量尺神经(腕部)-小指展肌以及胫神经(踝部)-距母展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和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分析ALSFRS与运动传导参数的关系. 结果 (1)肯定型ALS 20例,拟诊型ALS 10例,可能型ALS 4例,进行性脊肌萎缩6例;(2)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小指展肌和距母展肌CMAP波幅(mV)减低,尺神经DML延长(P<0.01);(3)ALSFRS与小指展肌和距母展肌CMAP波幅以及尺神经DML均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653,0.446和-0.592;P分别为0.000、0.004和0.000);ALSFRS<30分的9例(100%)患者CMAP波幅均异常减低,31例ALSFRS≥30分的患者有17例(54.8%)的CMAP波幅异常减低(χ2=6.25,P=0.012);(4)随访的8例患者中6例ALSFRS在30分以下;与首次就诊相比,随访的8例患者其ALSFRS以及小指展肌CMAP波幅均减低(P<0.05).随访者的ALSFRS与小指展肌及距母展肌CMAP波幅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6和0.822;P分别为0.01和0.012),与DML无相关(P>0.05).结论 MND患者可出现CMAP波幅减低及DML延长;ALSFRS与CMAP波幅显著相关,二者同时减低提示预后差,可作为客观反映MND患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 判别分析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海峰;高方;王胜军;姚翔;邓亲恺

    目的:探讨体征检查和电生理检查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leral neuropathy,DPN)的一致性,进而寻找适合DPN早期诊断指标.方法:通过自行开发的神经传导检测仪采集60例糖尿病病人和20例正常人的神经传导数据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用判别分析方法验证神经传导各参数与临床体征判别分组的符合率.结果:神经传导检测与临床体征诊断DPN基本一致,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对早期DPN诊断灵敏度较高.结论:将判别分析方法用于DPN早期诊断,可有效提高早期病变诊出率.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神经传导检测系统设计

    作者:陈海峰;张宁;宋喜国;王胜军;邓亲恺

    本文提出了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检测神经传导信号的方案,从系统组成、软硬件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单片机与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配合,获得满意结果.该系统完全独立制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神经传导检测佳距离的理论推导

    作者:刘涛;陈峰;文国强;欧阳锋;龙志刚;李天炼

    目的 再评价潜伏期、节段距离的测量误差对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以确定神经传导检测的佳距离.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人行尺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分别在腕部和肘下刺激,20名检测者分别独立测量运动潜伏期和传导距离,计算传导时间和传导距离的平均值.将获得的△t(平均传导时间标准差的2倍值)、△d(平均传导距离标准差的2倍值)代入公式AC=C×(△t/T+△d/D),建立数学模型.不同的神经节段长度(D)和NCV (C)作为变量代入公式(其中T=D/C),以理论推导各种情况下的NCV误差(△C).结果 健康成年人尺神经运动传导检测,肘下腕节段传导时间为(3.71±0.08)ms,距离为(229.85±2.28)mm.数学模型推导表明:当神经节段距离缩短,NCV误差(考虑检测误差存在,神经传导速度与实际情况相比的误差)增大.当节段距离在6 cm时,只要NCV不高于65 m/s,NCV误差就低于25%.结论 在设备条件更新和整体误差水平下降的情况下,短于10 cm的节段距离可用于神经传导检测并使误差水平控制在25%左右,适距离在6 cm左右.

  • 脑卒中后偏瘫侧下肢功能与腓神经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勋琦;黄霄云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40例,对双侧腓神经(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根据病程分为3组:1个月组、3个月组、病程6个月组,同时采用徒手肌力测试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与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与健侧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病程1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幅度大,传导功能差,与健侧腓神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3个月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6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幅度小,其功能相对好,患侧与健侧腓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患者腓神经患侧与健侧互相对比分析,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用神经传导作为康复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功能情况是一种实用的检测方法,有助于评价腓神经当下的功能情况.

  • 桡神经超声结合神经传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马彩虹;黄霄云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桡神经的超声特征及电生理表现,企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35例及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35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作对照,所有受检者行桡神经超声检查及神经传导检测.结果: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桡神经超声表现为神经束回声减低,平行线状低回声结构消失,神经外膜增厚分界不清;神经传导检测提示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均有异常,且SCV更为敏感,异常率更高;糖尿病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超声及神经传导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与神经传导检查两者结合,可以从功能及形态学两方面更明确地为临床提供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依据和判断病变程度,有助于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

  • 前臂正中神经损害运动神经传导检测的定位诊断价值

    作者:黄炜;王云甫;邓小红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对前臂正中神经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的腕管综合征(CTS)、前臂外伤后正中神经损害的患者,应用常规的运动神经传导检测,检测正中神经肘-腕、腋-肘运动传导速度(MCV);跨病变节段神经传导检测,分别在肘窝、腋窝刺激,分别将记录电极在病变部位的远端及近端记录,比较其MCV、潜伏期、波幅变化,并与患者对侧对应点的传导检测作对照.结果:①常规运动神经检测方法可以判断神经损害的大致节段;②跨病变节段神经传导检测法可以定位神经损害部位.结论:常规神经传导检测配合跨病变节段神经传导检测有较高的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价值.

  • 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

    作者:陈丽;唐菱若;张东强;张宏程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uT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并作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结果:25例患者尺神经感觉传导波形消失9例,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及波幅降低16例,异常率为100%;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肘下-肘上波幅降低25例,速度减慢18例,异常率为100%;尺神经支配肌共检测75块肌肉,可见失神经电位59块,异常率为7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uTS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电生理观察

    作者:蔡胤浩;黄娴;游明瑶;冯占辉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收集DPN患者80 例,分为两组;三七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三七治疗组给予口服三七通舒胶囊,每日三次,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肌注,500 μg每日1次.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肌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症状、体征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改善(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三七治疗组治疗后神经症状、体征亦无明显差别(P>0.05),而神经传导速度则明显改善 (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联合甲钴胺对DPN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 腕管综合征40例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宋嫒;赛青;刘林生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手指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症候群,是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中常见的一种.当局部骨折脱位、韧带增厚或管内的肌腱肿胀、膨大引起腕管相对变窄,致使腕部正中神经慢性损伤产生腕管综合症.CTS的特征性神经电生理改变,即神经传导检测主要显示腕远侧节段正中神经感觉或(和)运动传导的选择性异常,而同侧尺神经远侧节段及正中神经近段相对正常[1].现将我们诊断的40例CT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针极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测的法医学应用

    作者:夏晴;高东;朱广友;范利华

    目的 探讨针极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测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为建立规范、统一的周围神经检测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周围神经损伤者164例(损伤组)和正常者138例(对照组),分别应用针极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测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及统计分析.结果 损伤组中,应用针极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两种方法的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应用两种方法在损伤组中的假阴性率和正常组中的假阳性率均为0%.结论 在法医学鉴定中对疑有周围神经损伤者,同时应用针极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测有助于提高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 130例臂丛神经损害的临床和肌电图回顾性分析

    作者:梁志安;邓柳玉;刘涛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肌电图对评估臂丛损害的意义.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5月间的130例臂丛神经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和肌电图分析.神经传导检测时,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末端运动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同心圆针电极检测时,主要观察静息状态下肌肉的异常自发活动,仅在少部分患者进行运动单位电位和募集形式的(半)定量分析.结果:30-49岁年龄组占53.1%,男女比率3.1:1.交通意外创伤占50%.645条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有336异常(52.1%);272条神经感觉传导检测有80条异常(29.4%);847块肌肉中583块出现异常自发活动.通过肌电图定位上、中干损害30例(23%);中、下干损害27例(20.8%);全臂丛损害40例(30.8%);单纯上、中、下干损害分别为13例(10%)、1例(0.7%)、11例(8.5%);单纯后侧束、内侧束、外侧束损害分别为2例(1.5%)、3例(2.3%)、3例(2.3%).结论:臂丛损害主要发生在中年男性,交通伤是创伤性臂丛损害的主要原因;肌电图检测在其诊断、病变水平定位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