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郭益红;郑元琦;袁鹏超;陈丽玉

    目的 评价右心室双部位(RV-Bi)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3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和3例起搏器综合征患者接受了RV-Bi起搏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在RV-Bi起搏、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模式下,患者QRS宽度(QRSd)、QRS电轴(QRSa)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RV-Bi起搏与RVOT起搏比较,QR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RVA起搏比较,QRS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V-Bi起搏的平均QRSd(143 ms)窄,较RVA起搏(177 ms)缩短34 ms,较RVOT起搏(155 ms)缩短12 ms.RV-Bi 起搏时心功能优于RVA和RVOT起搏.RV-Bi 起搏时射血分数(50.4%±3.6%)、每搏量[(65±14)m1]和心输出量[(5.77±0.69)L/min]均较术前射血分数(38.5%±6.2%)、每搏量[(50±18)ml]、心输出量[(4.16±O.55)L/min]及RVA起搏射血分数(34.2%±7.4%)、每搏量[(48±15)m1]、心输出量[(4.12±0.51)L/min]和RVOT起搏时射血分数(45.4%±5.6%)、每搏量[(62±16)ml]、心输出量(5.42±O.63 L/min)显著提高(均为P<0.05).结论 RV-Bi 起搏可改善心室的激动顺序和同步性,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和起搏器综合征的治疗,此项技术可作为双室同步起搏技术的替代选择,并具有手术简便和价格低廉的优点.

  • 起搏器电池耗竭致起搏器综合征及T波记忆现象一例

    作者:赵爽;杨杰孚;齐欣;刘俊鹏;王志蕾;金鑫;张澍

    随着现代起搏器功能日趋生理化,起搏器综合征已愈发少见.我们收治1例主因“反复胸闷、咽部紧缩感3个月,加重伴夜间呼吸困难10余天”入院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症状不能缓解,行起搏器更换术后恢复DDD起搏模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心电图示多导联T波倒置,考虑起搏器电池耗竭致起搏器综合征及T波记忆现象.现回顾该病例的特点及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总结经验.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起搏器综合征42例

    作者:江武

    起搏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安装起搏器后出现头晕、疲乏无力、低血压、晕厥先兆或晕厥.其原因是[1]:①单纯心室起搏时,心排血量比正常房室顺序收缩时约低10%~35%;②房室瓣不能同步活动,心房收缩可能出现在房室瓣关闭时,而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可能开放.前者使心房内的血流返流入静脉系统,导致静脉压升高,后者因房室瓣返流亦可引起心房和静脉压升高;③房室传导能刺激心房和肺静脉壁上牵张感受器,迷走神经传导这些冲动到中枢,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目前尚缺乏既能改善症状又无明显副作用的药物,对患者而言,虽无性命之忧,却很痛苦.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的难点分析

    作者:严文娟

    本文重点分析了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出现的切口感染、起搏电极微脱位、起搏器感知异常、起搏器综合征、起搏系统故障等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 希氏束起搏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陈康;李辰旎

    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分支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然而术后患者常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即起搏器综合征.同时非生理部位的心室起搏也限制了永久起搏器技术的发展.

  • 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的室房传导

    作者:陈春安

    目的了解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室房传导(、AC)发生率及主要电生理特征.方法在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及VVI、ICD心脏起搏器术中的病人心脏及体表心电图,发现VAC时,记录走纸速度为25mm/s 50mm/s心电图.结果48例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发现VAC12例,VAC发生率为25%.结论起搏器综合征与VAC有直接关系,研究VAC对指导起搏器选择及预防起搏器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心理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王东平;卫世强;张三林;倪军;刘俊扇;张铁松

    目的 调查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心理因素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为循证医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并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术前及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后随访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通过Holter、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电话监测证实在不同起搏方式下存在起搏器综合征的某些精神症状,分析上述评分与患起搏器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回有效调查答卷82份,起搏器综合征患者术前及术后SCL-90、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起搏器综合征的某些精神症状与SCL-90、SDS、SAS评分高度相关(r=0.95,P<0.01).结论 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提示心理因素与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 起搏治疗对病窦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佩生;杨建峰;梁雪

    目的:观察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136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安装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VVI 54例,DDD 70例,AAI 12例,分别随访了2~7.5年,观察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DDD,AAI与VVI起搏相比,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起搏治疗应选择DDD和AAI起搏方式.

  • 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治疗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疗效及心脏同步性研究

    作者:刘海菊;李小梅;崔建;徐忠华;马雪静;江河

    目的:探讨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治疗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效果及对心脏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因 CAVB 和 CLBBB 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接受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儿26例。年龄(2.3±2.1)岁(1个月~9岁);体质量(11.2±5.8)kg(5~32 kg);其中男15例,女11例;CAVB 24例,CLBBB 所致扩张型心肌病2例。纳入15例年龄相仿的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于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26例患儿植入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的效果,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其对心脏同步性的影响。结果26例患儿植入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均获成功,其中21例植入左心房、左心室心外膜双腔起搏器,5例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单腔起搏器,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28.2±15.1)个月(1~51个月),全部心房电极及心室电极有效率为100%。心房电极感知、心室电极阈值和心室电极阻抗较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例植入前存在心功能不全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由术前(48.50±11.10)mm 缩小至(40.67±6.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6,P =0.030);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0.27±0.08提高至0.5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02,P =0.004)。2例右心室永久起搏患儿,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经更换为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后分别于术后1.5年、2.0年心功能恢复正常。术后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同步性者15例,与对照组比较,LVEF、室间隔-侧壁运动延迟时间、室间隔至左心室后壁运动延迟时间及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指数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在需要接受心外膜起搏器治疗的儿童中,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安全有效,可保护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避免或逆转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

  • 起搏器术后切口渗血2例

    作者:陈泓颖;覃数

    本文将2例起搏器综合征(PMS)特殊表现--术后切口渗血报道如下.例1 女,13岁,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性逸搏心律、反复晕厥入院.入院时心率41次/min,血压117/66 mmHg(1 mmHg=0.133 kPa).行VVI起搏器置入术,起搏频率设定为60次/min.心电图示起搏器起搏功能良好,于术后第3天伤口敷料出现渗血,查看囊袋无肿胀,伤口无红肿及分泌物.予沙袋压迫止血2 d效果不好.后予程控起搏频率至45次/min;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微量泵入,使其自身心率超过起搏器频率;口服10 mg呋塞米,qd,并嘱其半卧位,于术后第6天渗血停止.停静脉异丙肾上腺素和口服呋塞米.3个月后将起搏频率调至60次/min.随访1年,伤口愈合良好.

  • 心肌内治疗起搏器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海波;孟旭;韩杰;贾一新;张烨;李治安

    患者女,62岁,起搏器植入3个月出现起搏器综合征,术前组织多普勒显示左室内和左右室之间均有较明显不同步运动,同时伴有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该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进行右室电极转移至右室流出道心肌内.术后和随访1.5年患者心脏超声同步性改善,电极的起搏阈值并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在心脏直视术同期将右室电极转移至流出道,是治疗心脏不同步运动及起搏器综合征的可选择的方法.

  • 经右房间隔下部-右室心尖部行DDD起搏治疗顽固性起搏器综合征一例

    作者:周晓龙;栗印军;张散羊;吴大庆;刘淑清

    患者男性,58岁,18年前因病窦综合征行VVI起搏器置入,后因电极脱位而自成AAI起搏,于1年前更换起搏器时,心房电极因阻抗过高,再次置入心房电极不能起搏而改为VVI起搏,术后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右房上部无A波,冠状窦口可记录到A波,并可行心房起搏.右室起搏时为室房1∶1逆传,此为起搏器综合征的机制.故保留原右室电极,于冠状窦口加心房螺旋电极固定,DDD起搏成功,起搏器综合征消失.

  • 249例永久起搏器置入体会和随访分析

    作者:陈运清;苏唏;李振;韩宏伟;蒋萍;王姗娣

    随访和总结249例在我院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访时间为6~44月.结果:发生起搏器囊袋出血13例,起搏电极移位1例,心包填塞1例,单腔起搏器发生起搏器综合征3例.结论:加强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注意止血彻底和术后加强卫生宣教,以期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单腔起搏器有增加心房颤动可能,易出现起搏器综合征,双腔起搏器不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并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有益.

  • 彩色多普勒在心脏起搏器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立明;周青;郝力丹;郭瑞强

    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并结合心电图(ECG)诊断起搏器综合征(PM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具有详实临床及ECG资料的心室按需(VVI)起搏器安置患者60例及对照组48例进行CDEI检查,观察起搏组与对照组的三尖瓣返流(TR)的发生率、返流程度,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起搏组出现逆传P波(即PMS阳性)者15例,CDFI检测出现TR者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MS阳性者TR发生率明显高于PMS阴性者,表明安置VVI起搏器后出现逆传P波与TR的发生相关性良好.结论:CDFI对P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将ECG与CDFI结合应用有助于诊断率的提高.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279例临床分析

    作者:邢永生;王鹏飞;王岩;王津生;金卫东

    目的: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79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结果:27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前症状很快消失或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随访6个月~8年,并发症为囊袋出血6例,起搏器综合征6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3例,电极移位3例,无囊袋感染病例发生.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应加强随访,减少并发症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起搏器综合征的体会

    作者:马聪玲;王永刚;郑刚

    起搏器综合征[1]是因生理性房室顺序活动丧失及房室逆传所致的一类以低输出量为主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活动能力下降、低血压、心悸、胸闷,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多见于安装单腔心室起搏器(VVI)的患者,但随着起搏器的发展和完善,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少.笔者在跟随老师实习期间遇到1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并发症及防治体会

    作者:陈光辉;李航;付天果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1996年1月~2006年12月安装起搏器者92例.从左侧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置入起搏电极,术中测试电极导线各参数符合起搏要求.注意围术期观察和护理,术后定期随访或患者有不适症状时门诊或住院,根据情况随时程控和调整起搏参数.结果 92例患者术中100%发生心律失常,2例发生心室颤动.术后常见并发症共12例,其中血肿3例、感染2例、电极移位1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自动夺获功能开启时呈高输出状态1例、起搏器阈值升高2例、心功能减退1例.结论 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提高鉴别能力、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将并发症减少到低.

  • 起搏器综合征22例患者心律失常分析

    作者:程昌霞;施艳红

    目的 通过对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的分析,探讨心律失常与起搏器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发生起搏器综合征患者22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22例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经采取降低起搏频率或改变起搏参数,部分患者换用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明显改善.结论 室房逆传是起搏器综合征患者主要而严重的心律失常.

  •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464例并发症分析

    作者:彭毅;陈志楠;蒋桔泉;李志刚;龚志刚;卢青;付文波;丁世芳

    目的:研究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方法: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464例,记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近期(术后6~8周内)以及术后远期的并发症,并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4.74%;其中囊袋积血8例、囊袋感染1例、囊袋破溃2例、气胸3例、心脏穿孔1例、左上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电极脱位4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结论: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及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置,可以降低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室房逆传致起搏器综合征1例

    作者:许志茹

    1 病例报告 男,62岁,汉族. 1993年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作性胸闷、憋气、头晕乏力,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数日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而求治. 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未行特殊治疗. 1996年夜间起夜时突然晕倒,急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房颤,行VVI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术后症状缓解. 2002年因电极断裂而行更换电极手术,术后一般状况好. 2003年开始出现胸闷、乏力、憋气、记忆力减退,且呈逐渐加重趋势,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 查体: T 36.5℃, P 75/min, R 20/min, Bp110/80 mmHg. 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增大,心率75/min,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