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微导管导丝交接技术在逆向开通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马剑英;葛均波;葛雷;钱菊英

    近年来,逆向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显著提高了血管的开通率[1],通常,当逆向导丝成功通过闭塞病变到达前向指引导管内后,交换300 cm或者330 cm的RG3导丝通过至前向指引导管外完成体外化,然后前向送入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导丝的支撑力比较强,但缺点是比较费时,有时会造成侧支的损伤,而且如果导管室没有长导丝,就会影响到逆向技术开通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近,"经微导管导丝交接技术"(kissing microcatheter)的出现并在CTO病变的应用显示其可以减少上述不利情况,同时具有简化操作步骤等优点[2-3].为了更好地推广此技术,现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例行经微导管导丝交接技术的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逆向技术

    作者:李成祥

    由于传统的低成功率和再狭窄、再闭塞高发生率,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被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的堡垒。手术器械和导丝通过技术的新发展显著增加了CTO病变PCI的成功率,并保持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与单纯的前向导丝技术相比, CTO逆向技术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大多数介入医师在临床中会发现,有些病例逆向途径较正向途径能提供更大的优势,但也有较多的病例因为缺乏合适器械或有效技术技巧未能实施逆向途径。本文就CTO逆向技术治疗现状结合自身经验,对侧支循环选择、导丝通过和CTO通过技术进行详述,希望对介入医师有所帮助。

  • 下肢多血管长段CTO分期介入治疗的病例报告

    作者:贾楠

    目的:探讨左股浅动脉、腘动脉及膝下三支动脉长段慢性闭塞的患者分两期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左足静息痛一周伴左足2、3足趾坏疽入院的54岁男性患者,造影示左股浅动脉开口起始闭塞,腘动脉闭塞,胫前动脉、腓动脉、胫后动脉闭塞。一期介入治疗,正向开通股浅动脉及腘动脉,于股浅动脉开口及中远段、腘动脉置入支架。三周后进行二期介入治疗,造影显示原本闭塞的腓动脉自行开通。正向开通胫后动脉后,又采用同侧逆向技术,双向开通胫前动脉。

  •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齐欣;李淑梅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 CTO)是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变基础,加之血栓形成、机化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100%闭塞且闭塞在3个月以上的病变.但针对CTO闭塞时间的定义文献资料各异[1,2].2005年,由美国心脏学会创办发行的权威心血管杂志《循环》发表了一篇名为《CTO病变经皮介入治疗共识》的文章,文中建议"慢性闭塞时间应在3个月以上"被广泛公认为临床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依据CAG检查结果,可将CTO病变程度分为真性完全闭塞和次全闭塞.CTO病变常由血栓闭塞并机化所致,包含4个主要的病理学特征:①近端高密度纤维帽;②负性重构;③新生微通道的速增;④远端纤维帽.

  • 心电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对阵发性房颤的快速诊断

    作者:武求花;龚春;武洪林;郭云霞

    目的 探讨综合Lorenz散点图、时间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对诊断不同负荷量阵发性房颤(PAF)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PAF 57例,根据发生的不同负荷量分成3组,A组31例,0<负荷量≤20%;B组15例,20%<负荷量≤50%;C组11例,50%<负荷量<100%.根据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分为扇形、伞形、蘑菇形、感叹号形及多分布形5种类型,分析各类型各自的散点图特点及其在3组中的分布情况,结合时间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分析PAF的散点图特征.结果 5种类型出现率分别为扇形22.80%、伞形29.82%、蘑菇形12.28%、感叹号形8.77%及多分布形26.32%,以伞形多见.扇形在C组多见(76.92%);感叹号形仅见于A组.伞形和蘑菇形能明确表达PAF的Lorenz散点图特征,多分布形、感叹号形需结合逆向技术可诊断PAF,扇形需同时结合时间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可得出诊断.不同负荷量PAF的Lorenz散点图有其独特的图形特点,配合时间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可准确判断PAF的起止时间和发作负荷量.结论 Lorenz散点图对诊断不同负荷量PAF有一定优势,但不能表达其发生的时间信息,而时间散点图能清晰表达节律与时间的关系,两者互相补充、彼此印证,再运用逆向技术,可对PAF进行快速诊断,提高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

  • 心电散点图诊断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巳楣;叶明才;洪亚琼;吴岳平;曾爱萍;黄卫斌

    目的 探讨心电散点图在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incessant atrial tachycardia,IA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 回顾45例IAT确诊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结合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并从中选取5例做具体分析.结果 病例1中持续性IAT以不同比例下传心室(类似房扑),基础频率慢于房扑,散点集呈团块状;病例2至病例4中,反复性IAT的散点图因不同房室传导比例交替出现、形成不同RR间期而呈多分布图形,且形态多变;通过分析病例5的24 h、1 h t-RR散点图及逆向心电图,可准确得出房速的频率、发生时刻及持续时间,再结合Lorenz-RR散点图可诊断为房性并行心律.结论 熟悉并掌握IAT心电散点图的分布图形特征,有利于全面确立房速发作时的心室率及房室传导的整体观,并正确评估血流动力学.

  • 改良的 RR 间期散点图及其逆向技术在经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向黎明;刘鸣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用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中自带的 Lorenz 散点图制作系统分析经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患者的 RR 间期散点图时,发现其无法显示>2 s的长间期的散点图图形改变。本文将 Lorenz 散点图制作系统中的坐标上限由原来的2 s 设为4 s,比较两种坐标上限下所作 RR 间期散点图图形的异同,并采用逆向分析技术加以确认。结果发现:改良后 RR 间期散点图的吸引子多了1~4个,且能显示完整的散点图形状,而以2 s为坐标上限的散点图只能显示局部特征。因此,以2 s 为坐标上限制作 RR 间期散点图来辅助诊断 SSS 是不合适的,以4 s 为坐标上限的“改良版”RR 间期散点图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反映SSS 的散点图特征。

  • 室性并行心律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

    作者:吴月娥;马兰;陈欣然

    目的 利用逆向技术分析室性并行心律(VPSR)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43例频发室性早搏(PVE)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筛选出Lorenz散点图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或复杂分布的39例频发PVE患者为病例组,余204例频发PVE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逆向技术分析VPSR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结果 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及复杂分布患者的VPSR检出率分别为69.56%、100.00%和50.00%,均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17.16%,其中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分布患者与对照组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renz散点图和逆向技术可提高VPSR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 运用时间-RR间期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快速分析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引发的电风暴一例

    作者:张运彩;向晋涛

    女性患者,51岁,因“胸痛”就诊,采用具有描绘24 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功能的长程心电图仪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24h t-RR散点图发生3处异常散点,作散点逆向心电图分析,很快发现室性早搏、多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之前有广泛导联ST-T段的变化.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心脏电风暴.结论:24 h 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是快速分析、诊断24h动态心电图的方法.

  • 逆向导丝技术在下肢动脉慢性闭塞病变腔内治疗应用分析

    作者:吴璐思;董豪坚;林锦信;叶景光;罗德谋;沈宁;黄文晖;刘媛;罗建方

    目的 探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下肢动脉慢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成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使用逆向导丝技术进行下肢动脉CTO病变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逆向导丝各种方法特点、手术成功率,比较术前、术后Rutherford分级以及12个月保肢率.结果 共筛查62例下肢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其中CTO病变45例,使用逆向导丝技术21例(经侧支循环路径13例,逆穿远端重建区血管8例),成功开通CTO病变16例,患者术后踝肱指数(ABI)平均值提高(P<0.05),Rutherford分级及跛行距离改善,1年的小范围肢体截肢率为9.52%,大范围肢体截肢率为10%.术中无主要并发症发生,无1例发生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逆向导丝技术是下肢动脉CTO病变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术方式,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改善下肢缺血程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