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骶2髂骨螺钉内固定在腰骶段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王孝宾;王冰;李晶;吕国华;卢畅;康意军

    目的:评价徒手置入骶2髂骨(S2AI)螺钉的安全性,评估其在腰骶段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病灶清除、腰椎椎弓根-S2AI螺钉内固定、椎问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16例,女9例,男7例,年龄38~73岁(63.5±14.3岁),其中11例大于60岁.10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T值<-3.5.术前、术后均规范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术后采用X线片和CT评价S2AI螺钉的位置,观察螺钉的相关并发症以及结核愈合情况.结果:10例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联合病灶清除术,6例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的手术方式.徒手置入30枚S2AI螺钉,冠状面螺钉的外展角(α)为50°~80°(65°±14°),矢状面螺钉与S1上终板的夹角(β)为-15°~16°(0°±12°),横断面上螺钉与中垂线的夹角(θ)为45°~57°(50°±9°).术后CT检查发现1枚(3.3%)螺钉穿破髂骨内皮质,2枚(6.7%)螺钉穿破髂骨外皮质,穿破均小于5mm,没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情况发生.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1例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2枚(6.7%)S2AI螺钉周围出现明显透光带(screw halo).所有患者结核症状得到控制,术后6个月时血沉、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内同定断裂的情况发生,植骨均获得融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7±2.1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2±0.7分(P=0.03).结论:徒手置入S2AI螺钉是可行且相对安全的,可用于腰骶段结核患者的稳定性重建,为结核病灶治愈提供条件.

  • 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仁建;CHENG Fangdong;胡定祥;王清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发现1个部位脊柱结核40例(颈椎3例、胸椎15例、腰椎21、骶椎1例),2个部位29例(颈椎合并胸椎2例、胸椎合并腰椎15例、腰椎合并骶椎12例).3个部位及以上17例(颈椎合并胸腰椎4例、中心病灶为胸椎合并腰骶椎6例、中心病灶为腰椎合并胸、骶椎7例).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39例,3个及3个以上45例.发现脊柱结核伴随椎间盘突出、陈旧性骨折以及小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7例,陈旧性压缩骨折4例.椎体小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结论:全脊柱MRI检查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病变的空间信息,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和并存疾病,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 经皮穿刺病灶清除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

    作者:张西峰;王岩;刘郑生;肖嵩华;刘保卫;张永刚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病灶清除后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疗效.方法:31例脊柱结核并脓肿患者,其中7例为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复发者,单侧脓肿25例,双侧脓肿6例.7例有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5例,C级2例.所有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病灶清除术,术后原结核病灶部位及脓肿部位放置灌注冲洗管进行灌注冲洗和持续局部化疗.结果:全组病灶清除及灌注冲洗管放置顺利,1例因冲洗管脱落改为开放手术治疗;交叉感染1例,经引流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后治愈;1例治疗后1年复发椎弓根结核,给予局部清创,继续局部化疗3个月后痊愈.局部化疗时间53±23d,随访18±6个月,患者的疼痛和脓肿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结论:经皮穿刺病灶清除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不合并严重畸形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结核脓肿效果较好.

  • 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治疗儿童静止期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

    作者:周忠杰;宋跃明;刘立岷;李涛;刘浩;龚全;马立泰;曾建成

    目的:探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治疗儿童静止期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治疗静止期胸腰椎结核所致后凸畸形的儿童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1.6±2.7(6~14岁).脊柱结核病程86.3±33.1个月(58~142个月).病变部位分布在T2~L3,其中累及2个椎体4例,3个椎体11例,4个椎体6例.6例伴有神经损害,其中Frankel C级2例,Frankel D级4例.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为68.4°±18.2°(40°~110°).均采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其后每年门诊随访,通过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价内固定位置及畸形矫正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失血800~1600ml (1100±244ml);手术耗时270±74min(210~410min).手术固定节段6.8±1.6个(5~10个).1例T2~T5侧后凸畸形伴双下肢不全瘫、Frankel C级患者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评级下降至B级;未发生脑脊液漏、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8.8±8.1个月(14~38个月),1例发生术中脊髓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至Frankel D级,另5例伴神经功能损害者恢复至正常.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为24.6°±15.1°(4°~59°);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Cobb角为25.9°±15.0°(4°~61°),矫正丢失1.3°±0.3°(0°~4°).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背痛VAS评分由术前4.3±1.1分(2~7分)降至随访时的0.8±0.6分(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失败.结论: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儿童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作者:张晓东;买尔旦·买买提;牙克甫·阿不力孜;艾力;邓强;盛伟斌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方法:2002年6月~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123例,其中男59例,女64例;年龄6.9±4.8岁(1~14岁).其中76例患者行前路手术,26例行后路手术,2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分析再手术原因.结果:其中27例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男15例,女12例;年龄8.2±4.1岁(2~13岁).其中,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5例,脊柱后凸畸形14例,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4例,脊柱结核复发同时伴内固定螺钉断裂、内固定棒断裂1例,脊柱结核迁延不愈伴脊柱后凸畸形2例,术后内固定棒断裂伴脊柱后凸畸形1例.再次手术患者中,初次行前路手术者19例,后路手术者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4例.初次行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术后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因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复杂,主要有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术后脊柱结核的迁延不愈或复发、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儿童脊柱结核行前路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而再次手术的百分率比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高.

  • 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

    作者:张西峰;王岩;肖嵩华;刘郑生;刘保卫;张永刚;朱守荣;陆宁;毛克亚;王征;张雪松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7例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3个椎体者4例,4个椎体者8例,5个椎体及以上者5例.术前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者5例,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应用改良吴启秋结核临床治愈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住院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交叉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20个月~5年,平均3年,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完全恢复.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创伤小,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身体条件和/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是合适的选择.

  • 前路手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

    作者:陈明;赵劲民;李兵;彭小忠;苏伟;沙轲;武振国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9例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骨质破坏累及2个椎体6例(T9、T10 1例,T10、T11 2例,T12、L1 1例,L2、L3 2例),累及3个椎体3例(T10~T12 1例,T7~T9 1例,L2~L4 1例).所有病例椎旁脓肿均累及3个椎体以上.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5例,D级2例,E级1例.术前后凸Cobb角5°~45°,平均28.3°±13.5°; VAS评分3~8分,平均6.0±1.2分;ODI 50%~95%,平均(68.6±17.6)%.均行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入院时为不完全性瘫痪行急诊手术,4例术前采用口服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四联(HRZE)抗结核治疗1周后效果欠佳即行手术治疗,4例术前采用HRZE抗结核治疗2周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X线片及CT或MRI,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400~1400ml,平均900ml.2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例行修补,1例未行修补;2例术后切口出现窦道Ⅱ期愈合,7例Ⅰ期愈合.1例左侧L3、L4神经根损伤,术后1周左股四头肌肌力3级,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及针灸、理疗对症处理,术后12个月时随访股四头肌肌力4级.随访12~20个月,平均17个月,脓肿完全吸收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5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恢复至5°~15°,平均10.3°±3.3°;1例术前ASIA B级患者恢复至D级,余8例均为E级;ODI降至1%~3%,平均(2.8±0.9)%;VAS降至0~1分,平均0.6±0.5分.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结论: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可取得良好效果.

  •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

    作者:周田华;汤逊;苏踊跃;王毅;黄游;殴校冉;徐永清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17例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2例,年龄9~40岁,平均23.6岁。病程16~122个月,平均37.5个月,其中2例病例既往有经肋横突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史。病灶累及1~2个椎体8例,≥3个椎体9例。后凸畸形顶椎位于胸椎(T5~T10)5例,胸腰段(T11~L1)10例,腰椎2例。术前Cobb角60°~90°者13例,>90°者4例,大为102°,平均81.3°±12.8°。所有患者均可见驼背畸形,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后凸Cobb角,并评估神经功能ASIA 分级。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30~450min,平均364min;术中出血量1600~2500ml,平均2218ml;术中输血1000~2000ml,平均1863ml。术中2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及时予以修补,经观察未发现气胸或血气胸。所有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内固定未见松动,未见神经功能加重者。术后Cobb角矫正至10°~28°,平均17.3°±3.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68.7±6.5)%;术后随访13~34个月,平均18.7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10°~32°,平均20.6°±3.9°,较术后平均丢失3.3°(P>0.05),但与术前相比仍有明显改善(P<0.01);植骨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6.5个月;术前神经功能为D级的5例患者,4例恢复到E级,另1例仍为D级,但后凸畸形及局部疼痛已明显好转。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形手术。

  • 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术式选择

    作者:廖烨晖;康敏;唐强;李广州;王高举;钟德君;王清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与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腰骶椎(L5-S1)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17~62岁(38.9±14.3岁);病程10~21个月(16.1±2.7个月).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8例以椎体破坏为主,无脓肿形成/较小椎旁脓肿或椎管内脓肿;前方存在较高血管损伤风险的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单纯后路手术组).13例血管分叉高,具有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有流注脓肿形成;前中柱广泛破坏,后方病灶清除困难者采用一期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前路联合手术组).术后均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腰椎正侧位X线片或三维CT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监测血沉、C-反应蛋白评价结核控制情况.结果:单纯后路组手术时间161.2±15.6min,失血量695.2±153.2ml,卧床时间8.5±2.5d;后前路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233.6±22.7rmin,失血量862.0±208.5ml,卧床时间16.9±2.0d.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后路组术后窦道形成2例;后前路联合手术组患者前路手术术中髂血管损伤1例,男性患者术后出现逆行性射精1例.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以椎体破坏为主,无脓肿形成或较小椎旁脓肿或椎管内脓肿的腰骶椎结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伴有较大骶骨前脓肿、病灶位于前柱的患者应采用后前联合入路手术,且需要髂血管分叉高,具有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

  •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

    作者:崔旭;马远征;陈兴;才晓军;郭立新;薛海滨;胡明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人胸腰椎与腰骶段结核患者241例,其中181例非跳跃性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7个月(22~72个月)的随访.25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4例,C级11例.连续4个椎体(均为胸椎)受累11例,3个椎体45例,2个椎体98例,1个椎体27例.CT或MRI显示有明显死骨132例,椎旁脓肿153例.后凸Cobb角-23°~30°者104例,31°~60°者49例,61°~70°者28例.血沉升高169例.据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采用4种手术方式:A组(74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70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一期或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C组(10例)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组(27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25例伴脊髓受压症状者入院6~18h应用抗结核药物后急诊手术,其余156例患者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3~6周,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总疗程12个月.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3.5h,术中出血量平均450ml,B组分别为4.5h、640ml,C组和D组均为3.0h、350ml.4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12周血沉均恢复正常.A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7.5±11.8)%,B组为(61.5±18.6)%,C组为(58.7±15.9)%,D组为(59.9±17.4)%.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为(64.8±19.3)%,B组为(53.6±15.6)%,C组为(56.9±11.8)%,D组为(54.9±15.4)%.25例术前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末次随访时,18例Frankel分级改善1级,7例改善2级.A、B、C组各1例分别于术后半个月、1个月和1个半月切口形成窦道,换药治疗1~2个月后治愈.A组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内固定松动,但植骨已融合,未处理.末次随访时均无结核复发.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都能达到清除病灶、脊髓减压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目的;但后路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维持矫形方面优于前路固定.

  • 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作者:王华锋;杨昌盛;郑召民;陈嵘;梁珪清;廖忠;梁春祥;王华;王建儒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3月共收治1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77岁(43.9±18.4岁);病变节段位于L4~S1.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血沉下降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后,行手术治疗.均为一期后前路手术,即后路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后,前路经腹旁正中腹膜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腰椎局部前凸角(local lordotic angle,LLA).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手术时间165~380rin (268.8±76.7min);出血量160~2500ml (627.5±640.3ml).共有3例手术相关并发症,均发生于前路手术时,1例为静脉丛撕破,经压迫后止血;2例腹膜撕裂,术中进行修补.随访12~48个月(31.1±9.8个月),12例均获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征象,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征象.8例术前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VAS评分为7.1±1.1分,末次随访时为2.1±1.0分;术前ESR为65.8±29.9mm/h,末次随访时为15.1±8.5mm/h;VAS和ESR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LLA为3.0°±8.3°术后即刻矫正为11.0°±6.0°,末次随访时为10.4°±5.9°;与术前相比较,术后即刻LLA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LLA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以显著矫正脊柱畸形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路经腹膜后入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需谨慎操作.

  • 复合HRZ/PLGA缓释抗结核药涂层材料在兔脊柱结核病灶释药研究

    作者:岳学锋;张俊;施建党;牛宁奎;何胤;杨宗强;王自立

    目的:观察复合HRZ/PLGA缓释抗结核药涂层材料在兔脊柱结核病灶的释药特性.方法:应用兔脊柱结核模型120只,按三联抗痨药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和吡嗪酰胺(PZA,Z)给药剂型及途径不同,随机分为4组(各30只):A组(复合HRZ/PLGA缓释材料局部给药组);B组(局部给药组);C组(灌胃给药组);D组(假手术灌药组).其中A、B、C三组行L4/5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及自体髂骨植骨术,D组行假手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术后3d、7d、14d、28d、56d、84d各组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使用DAS 3.2.1统计软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A组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浓度均在术后3d时达高,此后随检测时间点的后移三种药物浓度均逐渐下降,至给药后84d时低(H为6.69±1.42μg/ml;R为6.28±0.77 μg/ml;Z为19.88±0.90μg/ml),三种药物浓度在各检测时间点均≥10倍的MIC(即杀菌浓度),对同种药物在不同时间检测的浓度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浓度在术后3d时均明显增高,此后较快衰减,至给药后14d时三种药物浓度均检测不到,对同种药物在3d与7d检测的浓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随检测时间点的后移,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药物浓度均维持在相对平稳的较低水平,对同组中同种药物在不同时间检测的浓度进行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4d检测时C组H为3.21 ±0.32μg/ml、R为3.68±0.42μg/ml、Z为6.68±0.25μg/ml,D组H为3.24±0.33μg/ml、R为3.53±0.44μg/ml、Z为6.39±0.45μg/ml.对A、B、C、D四组同时间点同种药物浓度进行比较:C、D两组间同时间点同种药物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浓度均高于C组及D组的浓度,84d检测时A组中的H、R及Z的浓度分别为C组的3.02、1.70及2.9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三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平缓,均未见突释现象;B组存在明显突释现象,药物浓度衰减较快,术后14d后检测不到H、R及Z的浓度.药动学数据分析:A组的曲线下面积、生物半衰期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HRZ/PLGA缓释抗结核药涂层材料在兔脊柱结核病灶局部可实现三药同时长程、高效、平缓释药.

  • 载HRZ乙酰乙酸涂层的自体髂骨修复兔脊柱结核骨缺损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何进文;岳学锋;施建党;杨宗强;吴龙云;王自立

    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酰乙酸(HRZ/PLGA)涂层的自体髂骨修复兔脊柱结核骨缺损的病理学特点,以及材料对外周脏器的组织毒性.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彻底病灶清除术后,A组(实验组)植入载HRZ/PLGA抗结核药缓释涂层的自体髂骨;B组(对照组)植入载空白涂层的白体髂骨;C组(空白对照组)单纯植入自体髂骨.术后第2、4、8、16周时各组随机抽取5只兔,取术区组织进行解剖大体观察和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观察植骨界面愈合情况及植骨材料降解情况;术后第2周、4周留取A组兔的心、肝、脾、肾脏器制作病理标本观察抗结核缓释涂层材料对外周脏器有无组织毒性;术后第2、4、8、16周对A组(实验组)兔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解剖大体观察发现,A组兔观察至术后16周时,骨缺损处已由致密而规则的骨组织替代,硬度与周围骨组织相似,植骨界面已达骨性愈合,植骨材料的降解与整合已基本完毕;B、C组部分兔在观察至术后16周时可见椎旁淡黄色脓性物质形成,骨缺损处瘢痕增生明显,病变性骨桥形成,骨桥及邻近椎体可见虫蚀样破坏及缺损.镜下观察发现,A组兔观察至术后16周时骨缺损处板层骨及小梁骨生成增多,骨细胞增殖活跃,骨细胞形态及骨小梁结构完整并趋向成熟,未见炎性细胞及坏死物质形成;B、C组兔在观察至术后16周时有较多不规则的成骨细胞及纤细的骨小梁形成,新生骨小梁间可见炎性细胞聚集,部分有坏死物质形成.通过影像学观察A组实验兔的植骨愈合情况,至术后16周时,骨-材料界面结合紧密,植骨融合良好.对三组术后各时间点骨-材料界面的病理切片做骨小梁面积定量分析,观察至术后8周及16周时,A组骨小梁面积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1).综上观察指标,A组兔脊柱结核病灶骨-材料界面愈合过程优于B组及C组(P<0.05).术后2周、4周时镜下观察A组兔的心、肝、脾、肾组织,均未见外周脏器损伤.结论:在病理学层面观察,载缓释抗结核药HRZ/PLGA涂层的自体髂骨植入兔脊柱结核骨缺损后有助于促进局部骨缺损的修复和病灶的治愈,对外周脏器无明显组织毒性,是一种良好的局部抗结核缓释材料.

  • 复合三联抗结核药涂层材料(HRZ/PLGA)在大鼠体内释药特性观察

    作者:赵晨;王骞;施建党;杨宗强;何胤;岳学锋;王鹏;王自立

    目的:观察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三联抗结核药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涂层材料(HRZ/PLGA)在大鼠体内的释药特性.方法:将8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8只.A组为复合抗结核药HRZ/PLGA涂层材料植入组;B组为抗结核药HRZ植入组;C组为空白未载药PLGA涂层材料植入组,于术后1d、3d 、1w、2w、4w、6w、8w时分别麻醉各组大鼠4只,抽取腹腔静脉血液5ml,处死后取体内植入材料或药物周边1cm的肌肉组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肌肉组织及血清中H、R、Z三种药物的浓度,并于1w、4w时取血检测肝、肾功(AST、ALT、Ur、Cr),2w及6w时取植入局部肌肉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A组在术后3d时HRZ/PLGA涂层材料周边肌肉组织中三药浓度均达高,2w后药物浓度下降趋势平稳,8w时H、R、Z三药平均浓度分别为0.87、0.92、1.61μg/g,均能达到各自10倍低抑菌浓度(MIC);B组在术后3d时植入HRZ周边肌肉组织中三药物浓度均达高,但药物浓度下降较快,4w时三种药物均不能检测到;C组不能检测到三种药物.A组肌肉检测药物浓度曲线较B组明显平稳、长程.A组静脉血中三种药物浓度明显低于植入HRZ/PLGA涂层材料周边的肌肉组织(P<0.05).术后1w、4w时各组AST、ALT、Ur、C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w时A组及C组植入局部肌肉组织HE染色观察镜下见炎症细胞及PLGA降解产生空泡存在,6w时炎症细胞及空泡减少,A、B、C三组未见明显细胞坏死.结论:HRZ/PLGA涂层材料在SD大鼠体内释药平稳,持续时间较长,可实现体内局部用药的有效缓释;直接植入体内后组织生物相容性及可塑形性良好,为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复合自体骨的局部有效给药提供了新方法.

  • 不同比例三联抗结核药物复合缓释材料的释药性能观察

    作者:杨宗强;吴龙云;施建党;何胤;牛宁奎;唐静;王自立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三联抗结核药物复合缓释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释药性能.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载体,采用双乳、喷涂、冷冻干燥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比例抗结核药物的复合缓释材料:A组,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15∶15∶30;B组,H∶R∶Z=20∶30∶50;C组,H∶R∶Z=30∶30∶120;D组,H∶R∶Z=80∶120∶250.药物总质量与PLGA之比为1∶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HRZ/PLGA复合缓释材料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H PLC)检测其在模拟体液中H、R、Z三种药物的释放浓度,计算药物累计释放量及释放率,分析其体外缓释性能.结果:A组和B组缓释材料表面分散均匀,空隙规则、分布均匀,直径分别为23.07±0.38μm和25.67±1.26μm;C组和D组缓释材料分散欠均匀,空隙不规则、分布欠均匀,直径分别为31.25±1.98μm和45.67±3.26μm.A组H、R、Z分别于42d、56d、42d的累计缓释度超过50%,于70d时的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57.43 ±057μg、129.29 ±0.14μg、196.43 ±0.28μg,浓度分别为28.486μg/ml、23.525μg/ml、39.265μg/ml.B组H、R、Z分别于35d、42d、35d的累计缓释度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9.89±0.96μg 、21.71±0.42μg 、51.12±0.87μg,浓度分别为1.789μg/ml、1.618μg/ml、10.242μg/ml.C组H、R、Z分别于21d、35d、42d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76±0.49μg、8.43 ±0.31μg、81.14±0.58μg,浓度分别为0.352μg/ml、1.618μg/ml、10.242μg/ml.D组H、R、Z分别于28d、42d、35d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71 ±0.21μg、14.01 ±0.42μg、65.57 ±0.26μg,浓度分别为0.312μg/ml、2.128μg/ml、13.516μg/ml.70d时A组三种药物浓度均大于各自的10倍低抑菌浓度(MIC),且A组分散均匀,空隙规则、分布均匀,直径约为23.07±0.38μm,三种药物在不同的时间段释放行为不相同,前14d药物缓释规律按Higuchi方程拟合好,即前14d三种药物按照扩散的形式进行缓释,14d后三种药物按照零级动力学缓释曲线释放,即等量缓释.其余3组均有药物未达到10倍MIC.结论:复合HRZ/PLGA缓释材料具有优良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复合药物缓释系统,其中H∶R∶Z=15∶15∶30的HRZ/PLGA缓释材料为较佳配方.

  • 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的复苏培养

    作者:刘忠泉;张宗德;邢爱英;马俊;陈曦;李自慧;古淑香;贾红艳;杜博平;马玙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复苏因子(rpf)对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由宁夏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提供的临床诊断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手术获取的脓液标本25份,氢氧化钠溶液常规处理后,每份标本分为低浓度培养组、高浓度培养组和对照组.高浓度和低浓度组各设6管,分别含高、低两种浓度的rpf A、B、C、D、E及各种复苏因子组合,每管中加入7ml 7H9液体培养基,并加入处理后的标本和相应的rpf;对照组1管,不加rpf.37℃培养,分别在第6天、第11天、第16天、第30天检测培养物600nm处的吸光度(OD值),同时于上述各时间点每管取10μl培养物涂7H11平板培养,取第30天培养物行抗酸染色检查,以证实培养物为结核杆菌.同时将处理后的脓液标本进行集菌法涂片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检测结核杆菌.结果:结核杆菌复苏培养阳性率(84%)显著高于涂片阳性率(60%)和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率(44%)(P<0.05或0.01).复苏培养低浓度各组与高浓度各组在培养第11天、第16天和第30天时培养物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培养同一组内第11天、第16天和第30天时培养物OD值均显著高于第6天(P<0.01),而第16天和第30天与第11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第11天、第16天和第30天培养物OD值与第6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时间、同一浓度时,5种复苏因子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之间两两比较,除高浓度rpf A、B在培养第30天时分别与同一浓度、同一时间的rpf C、D、E和组合组之间及rpf A与B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同一种复苏培养,在同一时间高、低浓度比较,第30天时高浓度rpf A、B的OD值高于低浓度rpf A、B(P<0.05),低浓度rpf D高于高浓度rpf D(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11例改良罗氏培养阳性和21例复苏培养阳性者的培养生长物抗酸染色检查均为抗酸杆菌,复苏培养生长物7H11平板培养第20d时可见淡黄色菜花状菌落,证实为结核杆菌.结论:结核杆菌复苏因子能有效促进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的迅速生长,复苏培养法能提高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的检出率.

  • MCP-1-2518位点基因多态性对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影响

    作者:高琪乐;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邓盎;王昱翔;鲁世金;李劲松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启动子区2518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南省汉族人群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连续收录2004年12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湖南汉族新发脊柱结核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患者MCP-1-2518位点的多态性,运用R×C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计算各比值比(0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脊柱结核患者334例,健康志愿者336例.MCP-1-2518GG、AG、AA 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7.1%、50.3%、12.6%和25.6%、54.2%、20.2%,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MCP-1-2518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脊柱结核人群中显著增高.MCP-1基因-2518 G/A多态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为62.3%和37.7%,在对照组为52.7%和47.3%,两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518G等位基因与脊柱结核发病相关,其OR值为1.483,95% CI为1.193~1.844.结论:在湖南汉族人群中,MCP-1 2518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均可能与脊柱结核的易感性相关.

  • 载异烟肼及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兔脊柱结核的实验观察

    作者:戈朝晖;马荣;陈振;蔡则成;马赫;杨小英;王自立;丁惠强

    目的:观察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兔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脊柱结核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4只,空白对照组(C组)7只.A组耳缘静脉滴注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INH 3mg/kg,RFP 4mg/kg,一周一次,共12周).B组耳缘静脉滴注INH和RFP普通注射液(INH 3mg/kg,RFP 4mg/kg,一天一次,共12周).C组耳缘静脉滴注生理盐水(7mg/kg,一天一次,共12周).观察三组给药后6周、12周各组脊柱结核兔的体重及病灶CT变化,并在给药的6周和12周每组各处死3只兔留取病灶椎体组织标本病理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病灶椎体、正常椎体及肌肉组织中两种药物浓度,评估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对于兔脊柱结核模型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14只模型兔经治疗后全部成活且体重均增加,治疗6周、12周后纳米粒组兔平均体重为2.94±0.11kg、3.04±0.18k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14例模型兔经治疗后均存活,4例出现后腿瘫痪的神经症状.治疗6周、12周后平均体重维持在2.5±0.2kg,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6周时组织病理观察到椎体呈现骨质破坏的炎症修复背景,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还有一些浆细胞存在,治疗12周时后组织病理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和已经修复完成的骨质结构骨小梁形成,影像学显示模型病灶处碎片骨组织消失,周围脓肿和坏死被正常骨组织替代,病椎基本治愈.B组治疗6周时病灶椎体组织病理提示椎体骨质破坏炎症反应重,大量的坏死物及纤维素性渗出物.CT扫描提示病椎有部分修复,但仍有碎片征.治疗12周时病灶椎体组织病理可见椎体大量破骨细胞、间充质细胞、毛细血管,显示病灶处于修复期.CT显示病椎为不全修复,碎片征基本消失,但椎体内仍然存在小的空洞,周边硬化带形成.治疗6周时,A、B两组INH、RFP血浆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椎体INH、RFP有效骨组织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组织INH、RFP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两组INH、RFP血浆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椎体INH、RFP有效骨组织药物浓度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组织INH、RFP有效组织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在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耳缘静脉滴注45~60d内死亡.结论:与INH、RFP普通制剂相比,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内缓释特性以及病灶骨组织中的有效生物分布,在兔脊柱结核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普通制剂.

  • 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张世旺;马远征;杨飞;李大伟;刘宝霞;王天天;雷鹏蛟

    目的:制备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并观察其载药性能、药物释放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应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磷酸三钙(β-TCP)、异烟肼(INH),通过结合相分离/粒子沥滤法制备成复合药物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形貌;测定支架的孔隙率;在体外测定支架的生物力学强度、载药率、包封率以及药物释放特性;将复合支架(PLGA/β-TCP/INH)埋入大鼠肌肉中,4周后取材固定、染色行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相容性。结果:PLGA/β-TCP/INH复合支架表面及内部呈均匀多孔状,孔隙分布较均匀,在大孔的周围布满了相互贯通的微孔,外形多为近似圆形,大孔直径约150~300μm,平均222±23μm,小孔直径约10μm;孔隙率为(86±3)%;抗压强度为1.93±0.65MPa,药物包封率为(66.73±2.65)%;在体外药物释放过程较平稳,其释放曲线较平滑;组织学检查显示埋入大鼠肌肉中4周支架周围组织正常,细胞无变性坏死。结论:PLGA/β-TCP/INH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力学强度、释药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有望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利用其修复骨缺损的同时发挥局部抗结核治疗作用。

  • 非典型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

    作者:施建党;王自立

    目前脊柱结核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及病灶局部的病理改变来确诊,细菌培养处于滞后状态,现行的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及菌种鉴定方法远不能满足临床早期诊治的需求,而其免疫学检测仅限于辅助诊断[1].

1549 条记录 10/78 页 « 12...78910111213...77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