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花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环氧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晓隆;王方岩;徐正祄;王万铁;郝卯林

    目的:探讨红花(safflor injection,SI)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红花注射液组(SI组).实验结束时,自颈动脉抽血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力.取肺组织测湿干重比(W/D),计算肺泡损伤率(LAR),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OX-1、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组织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组织COX-1mRNA、COX-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I/R组血清MDA、XO均显著高于S组,SOD明显低于S组(P<0.01);I/R组和SI组的W/D与IAR均高于S组(均P<0.05和P<0.01),SI组显著低于I/R组(P<0.01);I/R组肺组织的超微结构损伤严重,SI组损伤程度明显较轻;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发现I/R组肺组织COX-2蛋白和COX-2mRNA表达皆显著高于SI组(均P<0.01),肺组织COX-1蛋白和COX-1mRNA表达三组间无明显变化.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肺组织COX-2的表达,SI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和下调肺组织COX-2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 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蒋旭宏;黄小民;何煜舟;张卓一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ALI)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ALI组(n=24)、红花干预组(n=24)、还原型谷胱甘肽(TAD)组(n=24).以小剂量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PS/D-GalN)制备大鼠ALI模型,使用红花注射液进行干预,并设TAD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24和48 h取血和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变化;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结果 ALI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肝组织损伤程度及HMGB1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红花干预组和TAD组各时间点血清ALT、AST、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低于ALI组(P<0.05或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和HMGB1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ALI组(P均<0.01).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够有效抑制内毒素性ALI大鼠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和水肿、坏死程度,对ALI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红花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祝晨;黄小民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胺(LPS+D-GalN)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制模前0.5 h尾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进行干预,并设还原型谷胱甘肽(TAD)为阳性对照组;分别于6、24和48 h取腹腔静脉血和肝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均<0.01).红花干预组、TAD组各时间点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不同程度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红花干预组与TA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花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 红花注射液对家兔动静脉内瘘术后血中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作者:蒋宇峰;何立群;沈沛成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预防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24只家兔被随机分为红花组、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各组动物分别行双下肢双侧股动静脉内瘘术;术后即刻红花组和肝素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5 mg/kg)和肝素注射液(6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后每日给药1次,连用14 d.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3、7和15 d经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术后红花组和肝素组血浆E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各时间点红花组与肝素组血浆ET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3 d和7 d红花组血清NO含量均显著高于肝素组(P均<0.01),术后1 d和15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家兔股动静脉内瘘术后ET增多,NO减少,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红花注射液通过调整术后ET和NO的平衡,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早期血栓形成.

  • 红花注射液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

    作者:韩书明;赵玲玲;武洪方;蔡俊刚;李莉;郭海涛

    2002年6月-2004年9月,我院观察了红花注射液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红花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威;李国良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15 mL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9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调节血清学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丹红、丹参和红花3种注射液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作者:李晋;胡月;葛爱华;白洋;刘姣;常艳旭

    [目的]对丹红、丹参、红花注射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丹红、丹参、红花注射液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铁离子还原、亚铁离子螯合实验测定3种注射液的抗氧化活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和丹红注射液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丹红、丹参、红花注射液均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结论]丹红、丹参、红花注射液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物质基础与其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密切相关.

  • 红花注射液促进脑出血血肿吸收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树生;么玉文;赵玉宝

    2003年8月-2004年1月,笔者对2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ICH)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红花注射液,结果发现红花注射液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不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红细胞流变性特征分析

    作者:胡斌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给予红花注射液干预后红细胞流变性特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患者红花注射液注射干预治疗,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措施,使用红细胞变形分析仪观察两组红细胞变形性变化和红细胞电泳指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红细胞电泳时间(44.23±12.28) s显著长于治疗后(34.53±11.12)s,红细胞电泳长度和红细胞迁移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与正常组相比,研究组的红细胞变形性均明显较高。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进行红花注射液干预治疗后,其红细胞电泳时间、长度和迁移率均得到明显改善,在300s-1、230s-1、115s-1不同切率下的红细胞变形性也得到增强,说明红花注射液与这些改善有关。

  • 红花注射液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疗效观察

    作者:甄颖;陈郡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由支气管一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的慢性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 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陶翠萍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糖尿肾病患者15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以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红花注射液,对照组不增加药物。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74例,总有效率98.67%,其中,显效43例(57.33%),有效31例(41.33%),对照组总有效66例,总有效率88.00%,其中,显效37例(49.33%),有效29例(38.67%)。研究组的总有效人数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血肌酐、尿蛋白和尿素氮的含量,两组检验结果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可得,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检验结果均低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红花注射液,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徐永欣;金钊;鲁绍华

    1 资料与方法红花注射液为菊科草本植物红花花冠提取精制而得,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组观察48例脑梗死患者静滴红花注射液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年龄45~82岁,对照组30例,年龄46~78岁.二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和开始给药时间基本相同,观察组采用50%红花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d,连用15d,期间不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及抗凝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复查头颅CT.

  • 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陈磐华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 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初探

    作者:陈发胜;孙丰雷;魏爱生;郎江明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红花注射液治疗DPN 80例,同时与654-2治疗20例进行对照观察,观察红花注射液对DPN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内皮素(ET)、血栓素(TXB2)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25%、82.50%,与对照组(20.00%、45.00%)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胫前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1),FBG、HbA1c略下降(P>0.05),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5),ET、TXB2明显下降(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DPN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 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

    作者:赵兴银;陈会敏;王立宪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不断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如何合理、有效的防治是当务之急.

  • 红花注射液对窒息新生儿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准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常常合并心肌损害.2003-06~2004-12,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33例,并与常规治疗27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

  • 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缺血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素云;张辉;李拥军;王学君;吴金凤;李葆华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102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n=51)和红花注射液组(简称红花组,n=51),后者在采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1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点滴,而常规组则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点滴代替.观察两组患者PCI过程中心绞痛发生情况及12导联心电监测的ST段变化情况,并观察用药前后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Ag)、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变化.结果:和常规组比较,治疗后红花组患者血中的vWF:Ag、ET-1、IL-1β、IL-6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NO含量明显增高,在PCI过程中出现心绞痛及ST段变化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红花注射液对PCI过程中UAP患者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血中vWF:Ag、ET-1、IL-1β、IL-6及TNF-α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 针刺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作者:胡艳红

    目的:探寻治疗颈椎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4次针刺疗法,1次穴位注射为1疗程,针刺以百会、风池、颈夹脊穴、大椎、肩井等为主穴,不同症型配合不同穴位针刺,穴位注射药物为红花注射液,穴取一对颈夹脊穴,4~5个近端穴注射药物。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取穴百会、风池、天柱、大椎、风门等主穴进行针刺治疗,5次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 P <0.01)。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 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宋世辉;张汝仙;刘明辉;吴广迎;李瑞玉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左室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红花注射液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红花注射液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急性左室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对照组穿线但不结扎.手术后第2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4 mL/kg)腹腔注射,红花注射液组给予红花注射液(1 g/kg)腹腔注射,均连续14d.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射血分数(EF)、左室前壁舒张期厚度(LVAW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室前壁和左室后壁的室壁增厚率(PWTLVAW和PWTLVPW);导管置入左心室测定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 模型组的LVAWd、PWTLVAW、EF、LVSP和+dp/dtmax、-dp/dt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LVPWd和PWTLVPW、LVDd、HR、LVED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红花注射液组的LVAWd、PWTLVAW、LVSP和+dp/dtmax、-dp/dtmax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PWTLVPW和LVDd、HR、LVEDP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EF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室重构.

  • 红花注射液对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李翠芳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41例心绞痛患者应用红花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后,观察其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同时检测其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心绞痛患者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后,其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表现改善,同时血浆GSH-PX和SOD活性升高(P均<0.01),血浆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促进机体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747 条记录 10/38 页 « 12...78910111213...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