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对局部与远端皮肤温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龙华晴;吴人照;吴焕淦;寿张根;赵蕾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观察指尖微动脉搏动节律同步脉动照射和连续照射两种不同照射方式对局部皮肤温度和远端劳宫穴皮肤温度的影响,探讨随指尖微动脉搏动节律行同步脉动照射方式是否优于连续照射方式。方法:将纳入照射研究的60人次随机分为2组:同步脉动组、连续照射组,每组30人次,观察不同照射方式对局部脐周和右手肘关节及远端右手劳宫穴每隔1 min 的皮肤温度、指脉微循环脉图高度、心率的情况。结果:脐周照射同步脉动组与连续照射组照射前、后局部皮肤温度和右手劳宫穴皮肤温度均显著升高(P <0.01),但照射前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同步脉动组为(3.53±1.39)℃,显著低于连续照射组的(4.62±1.38)℃(P <0.01)。15 min 照射前、后右手劳宫穴皮肤温度升高同步脉动组为(1.45±1.07)℃,高于连续照射组的(1.08±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肘关节照射后结果与脐周照射相似。结论:体表微循环指脉同步脉动照射与连续照射相比,体表微循环指脉同步脉动照射的局部皮肤温度较低,为实现充足灸量创造了条件,远端劳宫穴皮肤温度较高,更能促进人体远端微循环。说明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大力神雀啄灸的同步脉动照射方式比连续照射方式的在能量利用方面更有优势。

  • 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病例对照试验

    作者:苏佳灿;曹烈虎;李卓东;王思成;张前进;马玉海;扶晓明;禹宝庆;杜宁;张春才

    目的:比较研究艾灸与红外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法,根据SAS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61.2±6.4)岁;病程9~43个月,平均(23.6±13.8)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9~28分,平均(24.3±3.3)分.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7-79岁,平均(62.5±9.3)岁;病程8~45个月,平均(24.6±16.6)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20~29分,平均(25.9±3.0)分.治疗组给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红外线治疗,治疗随访4周,对比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照Lysholm临床疗效评分,治疗组平均为(87.5±5.6)分,对照组为(85.9±3.5)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关节屈伸度、关节稳定度与上下楼梯分值进行比较,疼痛与关节稳定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红外线治疗相比,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稳定性,提高疗效.

  •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作者:李南璋;王利平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年人常见病,多发病.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均采用颈椎牵引,颈托外固定,红外线理疗及脱水利尿、纠酸、激素等药物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的红外热像图观察

    作者:张俐;张安桢;移平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图动态观察针灸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纯种新西兰家兔5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在手术直视下用咬骨钳在双侧桡骨中下1/3处造成3mm骨缺陷的标准骨折模型,造模后第二天起进行针灸治疗.针刺组取足三里、太溪、曲池、合谷4穴,艾灸组用大杼、肾俞、阿是穴,双侧交替,分别在造模前及造模后对骨折局部肢体进行红外线热像仪扫描,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计算骨折局部的温度值.结果术前各组皮温无明显差别,术后第4天均有降低,第11天时两个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第18天时两个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疗法具有活血化瘀功能,能改善局部微循环而促进骨折愈合.

  • 用远红外热像图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作者:李自立;赵敏;高安危;刘云萍;杨玉珍

    目的探讨用远红外热像图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正常人和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红外热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部分病例结合CT、MRI及CEP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人腰骶及双下肢皮肤温度均匀一致,两侧对应点温差<0.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腰部菱形窝温度增高,高于正常皮温0.6℃~2.6℃,平均1.2℃±0.4℃,有30例热区偏向患侧,患肢温度低于健肢0.3℃~0.6℃,平均0.4℃,健/患肢直径比大于1.结论远红外热像图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疗效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红外线成像技术在青少年颈痛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庆甫;黄沪;时宗庭;杜春林;陈兆军;李俊海;陈黎明;殷岳杉;阿迪力江;马玉峰

    目的:通过对比颈肩部区左右温度分布,为热像图用于未病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并论证其在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3月至12月,收集4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19~22岁,平均21岁;病程2~20周,平均13周.取C7水平线将所选区域分为颈部、肩部,颈部后正中线将所选区域分为左右侧.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患者安静状态下颈肩部区左右温度分布.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温度数值,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肩部区温度趋势总体高于颈部区.②颈部和肩部左右两侧的高温、平均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部区左右两侧的低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对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能够早期发现颈肩部两侧异常的肌肉代谢失衡信号,为预防提供依据.

  • 电针治疗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罗开民;侯志;杨琳

    目的:观察电针、红外线照射加被动运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运动组(32例)和运动疗法组(28例).针刺合运动组取患肩部僵硬软组织进行电针治疗,并行红外线照射;配穴取血海、三阴交、阳陵泉,予针刺治疗,取针后被动活动肩关节.运动疗法组先被动活动肩关节后再行主动运动训练.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针刺合运动组总有效率为84.4%,运动疗法组为64.3%,针刺合运动组疗效优于运动疗法组.针刺合运动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5.8±0.5、3.1±0.3,运动疗法组分别为5.7±0.5、4.3±0.4,两组V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0.001),针刺合运动组较运动疗法组下降更显著(P<0.001).针刺合运动组肩关节活动功能总分治疗前垢分别为103.38士11.10、193.61±10.21,运动疗法组分别为103.01±10.01、133.45±9.81,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均P<0.001),且针刺合运动疗法组优于运动疗法组(P<0.001).结论:电针、红外线照射加被动运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 针刺加红外线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疗效观察

    作者:舒洪文

    目的:观察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法将102例患者,分针刺加红外线照射68例为治疗组,单用针刺治疗34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占76.47%,总有效率达95.59%;对照组治愈率占58.82%,总有效率达94.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明显提高治愈率.

  •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作者:许金森;胡翔龙;汪培清;叶蕾;杨杰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 显现经络的理论根据、试验验证和显现经络的意义

    作者:王汇成;王而刚;张葆荣

    用科学理论论证经络是生命信息能量的谐振通道,并用试验验证显现经络,论述显现经络的意义.笔者根据物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信息论等,从理论上论证经络的本质;并按照中医经络理论选穴进行针刺,用热像仪记录针刺前后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红外热像图,结果显示热像仪可以记录到并显现经络的可视图像.说明人体中有不可解剖的能量传输网络,这就是中国古人发现的经络,它是生命信息能量的谐振通道,可以用热像仪显现出来,这些试验和理论在科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与下合穴红外光谱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焕淦;姚怡;沈雪勇;谭琳蓥;施茵;杨允;刘慧荣;施征;王晓梅

    目的:探讨穴位红外光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E-201型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合谷与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的红外光谱.结果:在59个检查波长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右侧合谷穴共有28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3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右侧上巨虚穴共有16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7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患者左右合谷有18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正常人左右合谷7个波长上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右上巨虚共有4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而正常人左右上巨虚有1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巨虚与合谷穴均能在红外辐射光谱上反映出肠道病变,而合谷穴似乎更明显一些.

  • 正常人和冠心病人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性

    作者:章毓清;丁光宏;沈雪勇;刘汉平;姚伟;邓海平;魏建子;黄志明;褚君浩

    目的:探究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测量47例正常人和50例冠心病病人的体表几个穴位的红外辐射,并将两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存在着差异.结论:人体穴位的红外辐射的确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内部的生理信息,为通过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非接触诊断疾病提供了一种可能途径.

  • 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

    作者:邓海平;雪勇;丁光宏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人体红外辐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反映人体脏器和全身各部的代谢变化.经络对热的远距离传递以及艾灸激发循经高温线的现象,提示艾灸除了温热效应之外,光的非热效应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而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惊人一致性,提示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这给艾灸的临床应用及灸疗仪器制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 红外线 艾条灸
  • DAJ-4多功能艾灸仪与传统艾灸热效应差异研究

    作者:李洪娟;崔学伟

    目的:比较传统艾灸疗法和DAJ-4多功能艾灸仪艾灸的热力学特性和艾灸后热效应.方法:选择3名健康人,重复3次用传统和艾灸仪两种灸法分别在内关穴、足三里穴位施灸,用红外成像设备每隔5 min拍摄艾灸前后不同时点人体热像图,测量灸点局部温度和远端肢体穴位(劳宫、阴陵泉)温度.结果:传统灸法艾灸15 min,灸点产生烧灼感,高温度达(41.43±0.13)℃,艾灸仪艾灸15 min时灸点高温度为(36.97±0.13)℃.远端肢体艾灸前后温度比较,传统灸法灸后20 min远端温度较灸前有所下降,多功能艾灸仪灸后20 min远端温度仍保持在一定高度.结论:多功能灸疗仪远端升温效果优于传统艾灸,且持续时间较长.

  • 中医外治法联合红外线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国华;毛红;吴超华;唐俊;秦中国

    目的 探究中医外治法联合红外线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的愈合效果.方法 调取收治的80例肛肠疾病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施以中医外治联合红外线治疗方法,对照组施以中医外治疗法,评估2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状况、睡眠治疗、水肿状况、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长.结果 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较优(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评分较优(P<0.05);观察组术后水肿评分较优(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长较短(P<0.05).结论 在肛肠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临床治理中,施以中医外治法联合红外线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 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及护理研究

    作者:陈艳;张春兰;朱玉梅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60例术后及其他原因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 (28/30)高于对照组53.33% (16/30) (Z=-3.435,P< 0.05),观察组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患者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低,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配合红外线照射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作者:朱懋辉;林珍;张春芳

    目的 观察分析“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配合红外线照射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治疗的1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使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进行医治.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控制率为53.30%,部分控制率为43.40%,未控制率为3.30%,相比治疗前,患者的控制率、部分控制率均明显提高(P<0.05);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相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8%.结论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配合红外线照射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41例及护理

    作者:叶红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及护理,寻找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快速有效方法。方法将82例药物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75%酒精纱布湿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用的酒精湿敷。结论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疗效好,简便易行,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射频消融和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丽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用药物难以治愈,是宫颈癌的潜在因素.给广大妇女带来较大痛苦,电磁波的发展给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避免了传统的药物、电熨法治疗宫颈糜烂.

  • 红外线照射治疗小儿肺炎的机理探析

    作者:蔡小静;黄丽丹

    小儿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以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浸润为主.红外线辐射人体后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些均可能为其治疗小儿肺炎的作用机理,本文就这一问题做详细探讨.

727 条记录 3/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