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老年腮腺下极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晓智;李志华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老年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研究2005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治疗的老年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86例,其中,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患者37例,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49例;所有患者随访1-5年,对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组面部畸形明显,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20.4%(10/49),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40.8%(20/49),涎瘘发生率4.1%(2/49):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5.4%(2/37),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8.1%(3/37),P<0.05,本组无涎瘘发生;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面部畸形小等优点,是老年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 DCE-MRI定量参数在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俞顺;石清磊;苏家威;包强;库雷志;郑雪萍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腮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价值,以期为腮腺肿瘤术前精准诊断提供有用的定量指标.材料与方法?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分析肿瘤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并计算Ktrans、Ve、Kep值,探讨Ktrans、Ve、Kep值在腮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4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10例.37例腮腺良性肿瘤中TIC曲线表现为A型有11例,B型有9例,C型有17例;10例恶性肿瘤中TIC曲线表现为B型有2例,C型有8例;腮腺良恶性肿瘤TIC曲线类型的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腮腺良性肿瘤(不包括腺淋巴瘤)的Ktrans、Kep值低于恶性肿瘤,Ve值高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瘤的Ktrans、Kep值低于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而Ve值高于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的Ktrans、Kep值均高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Ve值在混合瘤与恶性肿瘤、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能较准确、无创地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尤其为缺乏形态学特征的腮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定量参数.

  • CT并MRI误诊断腮腺非特异性腺癌1例

    作者:赵闯绩;陈纲

    患者男,34岁,右侧腮腺咬肌区肿胀伴张口受限1月余.患者自述1月前右侧下磨牙间断性疼痛,自行服用药物"布洛芬",疼痛未缓解.专科查体:右侧面颊部明显肿胀,肿胀区上界至耳屏前、颧弓区,下界至下颌骨下缘,前至咬肌前缘,后至颌后区,质地较硬,未触及明显深部波动感,皮温较对侧稍升高,轻度压痛,张口重度受限,右侧下颌磨牙区黏膜稍肿胀,双侧腮腺导管口红肿,挤压右侧腮腺未见明显分泌物.

  • MRI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并腮腺癌一例

    作者:赵闯绩;陈纲

    患者男,51岁,右侧耳前无痛性肿物渐进增大10年余,右侧颌下出现肿物3个月余。专科查体:右侧耳前腮腺区域可触及一约4.0 cm×3.5 cm大小类圆形肿物,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尚可,边界尚清,无明显触压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右侧下颌角下方可触及一约3.5 cm×3.0 cm大小的肿物,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右侧颈部上份斜方肌前缘区域可触及浅表散在肿大淋巴结3枚,肿大淋巴结为0.6 cm×0.4 cm大小,边界清楚,质硬,活动好。MRI检查:右侧腮腺内见一不规则形异常肿块影,呈多分叶状混杂长T1、短T2信号,边缘可见短T2信号包膜,局部与腮腺分界不清,D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边界尚清,内可见多发囊泡状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MRI诊断:右侧腮腺浅叶肿块影,多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并双侧颌下及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影,恶性混合瘤并出血可能。手术所见:腮腺内肿物质地较硬,约3.5 cm×3.0 cm大小,与颧弓下缘、下颌骨升支后缘粘连,腮腺腺体内可见多枚肿大淋巴结,质地较硬,与面神经分支粘连明显。镜下所见:癌组织呈巢团状、不规则腺管状浸润性生长,细胞核大深染。病理结果:右侧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性成分为鳞状细胞癌,部分区域为腺癌(图1)。

  • 飞行员腮腺肿瘤的诊治和航空医学鉴定

    作者:张扬;徐先荣;金占国;翟丽红;刘玉华

    目的:分析飞行员腮腺肿瘤的诊治和医学鉴定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5—10月因腮腺肿瘤进行诊治和鉴定的飞行员4例,提取其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史、各种检查结果、治疗经过、飞行结论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例均为单侧发病(均为左侧),单个肿瘤。4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3例(辅以放疗),良性肿瘤1例。3例手术后恢复飞行,1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第2次手术后仍在地面观察。结论飞行员腮腺肿瘤及时手术治疗效果好,多数可恢复飞行。

  • 腮腺混合瘤剜除术后复发8例治疗体会

    作者:宫大连;王洪云;王厚增

    混合瘤(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肿瘤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腮腺肿瘤的60%~70%,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因其包膜不完整,术后易复发,所以目前皆推崇解剖、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术式,术后复发率可降至3%以下[1].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许多腮腺混合瘤仍被施以简单的剜除术,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此种术式术后复发率极高,且多次复发易导致恶变.近5年来,我们收治此类病人8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基于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表观扩散系数图的全域直方图分析在腮腺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宋承汝;程敬亮;张勇;张赞霞;吕青青;许珂;时园园;汪卫建

    目的 探讨基于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序列(RESOLVE-DWI)ADC图的全域直方图分析,对腮腺常见肿瘤(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腮腺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8例腮腺常见肿瘤治疗前MRI平扫、增强、RESOLVE-DWI及ADC图像,其中多形性腺瘤47例、Warthin瘤25例、腮腺恶性肿瘤36例.利用Mazda软件在包含肿瘤实质的每一层ADC图像上勾画瘤体ROI,进行直方图分析并提取出12个参数(面积、小值、大值、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第1百分位数、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第99百分位数).对3种肿瘤的直方图参数进行多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及两两比较(LSD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找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并利用受试者ROC曲线确定各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肿瘤性质的效能.结果 直方图中小值、大值、均值、变异度、偏度、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第99百分位数共9个参数在3种肿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间,上述9个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0百分位数的鉴别诊断效能高,其次为均值、第10百分位数.在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间,上述9个参数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均值的鉴别诊断效能高,其次为第1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但在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间,仅小值、均值、偏度、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共5个参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值的鉴别诊断效能高,其次为第50百分位数、第10百分位数.总体上,均值、第10百分位数和第50百分位数对3种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相对较高.结论 基于RESOLVE-DWI ADC的全域直方图分析有助于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 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鉴别腮腺间隙和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

    作者:徐雷鸣;詹灵;徐玉斓

    目的探讨CT或MR轴面影像上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腮腺或咽旁间隙肿瘤4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肿瘤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确认肿瘤的起源间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 27例腮腺间隙肿瘤皆位于二腹肌后腹浅面,二腹肌后腹内移;18例咽旁间隙肿瘤都位于二腹肌后腹深面,二腹肌后腹外推. 结论根据肿瘤病灶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可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起源间隙.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特点

    作者:刘春玲;黄飚;周正根;梁长虹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的影像特点(6例CT检查,3例MR检查).9例中男4例,女5例,中位年龄58岁(40~79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8例位于腮腺浅叶,1例位于腮腺深叶.9个肿瘤中7个为类圆形,无分叶;2个为长椭圆形,有浅分叶.9个肿瘤边缘均光滑清楚;MR检查3例,2个肿瘤周边见T2wI低信号的包膜,1个肿瘤周边见一较薄的T2WI高信号环.3个肿瘤MRI均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内见裂隙样、小片状低信号,并出现延迟强化,1例见壁结节;CT检查6例,平扫肿瘤均表现为低密度,其中4个肿瘤CT强化共同特点均为薄壁环形强化,且有大小不等的壁结节,肇结节呈中~重度强化(平均CT值增加为65.5 HU),另外2个呈均匀中度强化.结论 老年女性患者腮腺浅叶内单发边界清楚病灶,CT增强表现为薄壁环形强化且有壁结节,MRI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强化内见裂隙样、小片状低信号且出现延迟强化,要考虑基底细胞腺瘤的可能.

  • 3 T 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显示腮腺肿瘤及其与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的关系

    作者:李彦;李传亭;张东生;艾斌;张卫东;武乐斌

    目的 探讨3 T 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显示腮腺良性肿瘤及其与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关系的价值.方法 对2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8通道头部线圈行3T常规MR序列T_1 WI、T_2 WI及3D-FIESTA序列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腮腺良性肿瘤与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不同类型的腮腺良性肿瘤3 T MRI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22例腮腺肿瘤在T_1WI主显示为低信号,在T_2WI上为高信号,其显示结果分别为21、22例;3D-FIESTA序列上则根据腮腺肿瘤类型的不同表现为低信号(10例)或高信号(12例)为主.腮腺内面神经主要分支在T_1WI、T_2WI及3D-FIESTA序列图像均显示为线样低信号结构,T_1、T_2WI对面神经主干的显示分别为16、18例;而3D-FIESTA对面神经主干、颞面支、颈面支的显示分别为22、21、22例.腮腺导管及其主要分支在T_1WI上呈线条低信号,T_2WI及3D-FIESTA序列图像显示为条状高信号结构,其显示分别为14、20、22例.与手术结果相对照,腮腺内面神经主干的显示结果为22例;腮腺主导管20例与3D-FIESTA序列的显示情况相一致,另2例因肿瘤推压移位,手术解剖未发现.结论 3 T MR 3D-FIESTA序列可以正确显示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及其与腮腺肿瘤的关系,对腮腺肿瘤手术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

    作者:刘其顺;梁长虹;黄飚;张忠林;刘艳辉;林华欢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为了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发病部位特征,在腮腺矢状面将其分成4个象限.30例中男29例(96.67%),女1例;50岁以上者26例(86.67%).结果 30例患者37侧发病,共44个病灶,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5个(56.82%);多发者10例(33.33%);42个病灶边界清楚;22例行CT检查共发现32个病灶,其中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29.27±14.11)HU,3例CT延迟扫描显示3个病灶强化延迟.8例行MR检查,共发现12个病灶,其内信号全不均匀.结论 >50岁的男性患者,CT和(或)MRI发现腮腺浅叶的后下象限病灶,边界光整,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有明显强化,而且多发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腺淋巴瘤可能.

  • 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范卫君;吕衍春;肖鹏;张亮;沈静娴;李旺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及其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53例患者共57个病变,其中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18例,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行CT灌注检查.采用Philips perfusion功能软件包获取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及CT灌注参数,包括灌注量、增强峰值(PH)、达峰时间(TTP)、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腮腺良性肿瘤的CT灌注参数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25% CI 75%(Q1,Q2)]分别为:灌注量73.5(18.7,113.3)ml·100g-1·min-1、PH 34.5(17.7,53.1)HU、TTP 20.0(13.6,34.4)s、BV 38.5(29.1,63.3)ml·100 g-1、MTT 7.6(4.5,28.7)s.腮腺恶性肿瘤的CT灌注参数分别为:灌注量135.9(101.4,195.2)ml·100 g-1·min-1,PH 49.1(32.7,59.4)HU,TTP 12.9(11.3,14.6)s,BV 67.5(52.4,109.5)ml·100 g-1,MTF 6.0(5.1,7.6)s.统计结果显示,CT灌注参数BF、BV、TTP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在腮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H、及MT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其他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TDC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T灌注扫描技术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

    作者:张伟;陈勇;王兰荣;薛鹏;皇甫幼田;杨文魁;尚英杰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各例均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15例(83.3%),平均年龄57岁,有长期吸烟史15例(83.3%).13例(72.2%)表现为耳前下方无痛性肿块.CT检查共发现病灶33个,单发9例,单侧或双侧多发7例(3 8.9%),病灶位于浅叶后下部者20个(60.6%).26个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78.8%),29个病灶(87.9%)边缘清晰规整,12个病灶(36.4%)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29个病灶(87.9%)呈中度或明显强化,9个病灶(27.3%)均匀强化,31个病灶(93.9%)强化峰值出现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减退.10个病灶(30.3%)出现“贴边血管征”.结论 5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患者,病灶位于腮腺后下部,边缘清晰,早期明显强化,特别是多发病灶,应首先考虑腺淋巴瘤的诊断.

  • 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腮腺功能的分析

    作者:景蔚

    目的 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与经典术式术后并发症及腮腺功能.方法 总结我院2000-2005年32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病例,1995-2005年收治的35例采用经典术手术病例,对其术后并发症及腮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两组患者做1~4年(平均3年)的随访.结果 改良术式术后并发症暂时性面瘫1例,积液2例,Frey综合征2例,肿瘤复发1例;经典术式术后并发症暂时性面瘫7例,积液5例,Frey综合征6例,肿瘤复发1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良术式容易操作,术后不易形成面容畸形,但对于较大肿瘤及深叶肿瘤仍以经典术式较为可靠.

  • CT诊断腮腺肿瘤

    作者:刘清波;侯宏敏

    目的分析腮腺各类肿瘤的CT表现,探讨各类肿瘤的诊断指征,指导临床医师制订正确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17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6例,其中4例为良性混合瘤,1例为恶性混合瘤,1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5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为良性;肿瘤呈分叶状、密度不均有囊性密度影、呈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大多数为良性;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为恶性.

  • 腮腺肿瘤临床诊断和病理类型构成比变化分析

    作者:李新青;吴大铭;吴江

    目的 探讨近年来腮腺肿瘤病理类型构成比变化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提出问题.方法 对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两组连续随机的腮腺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构成比.结果 两组中后组的Warthin瘤和基底细胞腺瘤发病率均有明显增加,前后两组间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 近年来Warthin瘤和基底细胞腺瘤发病率增加,其确切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涂睿;韩俊;黄玉华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显像对42例腮腺肿瘤患者病变的大小,边界,形态,包膜,内部回声,病变钙化灶,周边腺体及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进行观察;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瘤的血流信号确定并分级,同时测量肿瘤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对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75.0%.结论 超声检查安全、价廉、可多次重复检查,可确定腺体内有无肿瘤及其大小,并可根据肿瘤的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及肿瘤内部血流情况进行大致定性,且易于普及,可作为腮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 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郑立新

    目的:对比分析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X线造影,观察组予以CT平片扫描,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腮腺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为77.8%,低于观察组的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腮腺肿瘤56例,恶性腮腺肿瘤16例;经传统的X线造影检查,良性腮腺肿瘤48例,恶性腮腺肿瘤24例,传统X线造影敏感性为80.4%(45/56),特异性为81.3%(13/16)。经过CT检查,良性腮腺肿瘤共有55例,恶性腮腺肿瘤共有17例, CT检查的敏感性为96.4%(54/56),特异性为93.8%(15/16)。结论与传统X线造影相比, CT平片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以广泛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中。

  • 腮腺肿瘤针吸细胞学与病理学诊断对照

    作者:李秋霞;张玉英;石青岭;单景军;蒋萍

    目的 总结腮腺常见肿瘤的针吸细胞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细胞学的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针吸细胞学诊断的腮腺常见肿瘤,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结果 针吸细胞学诊断腮腺肿瘤的总符合率为91.84%,其中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7.83%,准确率88.04%;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6.36%,准确率为78.18%.结论 针吸细胞学诊断腮腺肿瘤准确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是简便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孙翠霞

    目的:探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46.5±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9±4.6)分(P<0.05)。结论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可以明显缩短腮腺肿瘤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较少,患者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816 条记录 8/41 页 « 12...567891011...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