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作者:黄素霞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9月ASAI~Ⅱ级拟在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予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后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观察记录患儿麻醉前、插管时、手术开始后5min、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儿循环更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较对照组迅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非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作者:张国庆;李莹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非插管全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1~8岁,拟行中小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SK组),每组50例.患儿入室后,K组患儿心肌肉注射氯胺酮6~8mg/kg,术中间断静推氯胺酮维持,SK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追加氟胺酮.观察两组患儿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改变、麻醉效果及氯胺酮用量.结果 K组患儿麻醉后MAP、HR均显著增高(P<0.05),SK组患儿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MAP、HR、KR、PETC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相比:体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氯胺酮总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中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非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作者:李青;刘月强;童明军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非气管插管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3岁以下非气管插管全麻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或肌注氯胺酮麻醉;记录两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麻醉满意度和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氯胺酮麻醉组比较,七氟醚麻醉满意度高(P<0.05),术中循环更稳定,苏醒快,质量好(P<0.05).结论 七氟醚面罩吸入全身麻醉用于婴幼儿短小手术方便快捷,安全有效.

  • 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全麻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章小山

    目的 研究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50例年龄1~3岁择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Ⅰ组)和氯胺酮组(Ⅱ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与Ⅱ组相比,Ⅰ组能较好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P<0.05);两组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

  • 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贺桂文;汪建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60例,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麻醉,七氟醚组给予七氟醚麻醉,统计分析所有患者麻醉前(T0)、插管3min后(T1)、插管5 min后(T2)、插管10 min后(T3)、缝合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Da-jvO2)、脑氧代谢率(CMRO2)、血清BDNF、IL-10水平及术前、术后1、4、7 d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T1、T2、T3、T4时刻,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HR、MAP水平基本相同(P>0.05),但前者Da-jvO2、血清BDNF、IL-10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前者CMRO2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5);七氟醚组术后1、4、7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得分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前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后者(P<0.05),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丙泊酚比较,七氟醚麻醉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可能与改善脑氧供,调节BDNF、IL-10水平有关.

  • 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在小儿眼科肿瘤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陈小红;殷国华;史琪清

    目的:探究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在小儿眼科肿瘤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收治的86例眼科肿瘤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3例患儿给予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检查,对照组43例惠儿给予静脉氯胺酮检查,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前,诱导时、诱导5 min后、手术结束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情况.比较两组患儿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心率[(137.9±24.1)次·min-1 vs (167.5±34.9)次·min-1,P<0.05]及麻醉结束时心率[(139.2±29.8)次·min-1 vs (153.4±27.4)次·min-1,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呼吸频率和二氧化碳分压方面,麻醉前、诱导时、诱导后5min以及麻醉结束时都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且试验组患儿进行诱导的时间[(2.6±0.8)min vs (6.5±1.5)min,P<0.05]以及苏醒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6±0.8)min vs (32.6±5.2)min,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11.6% vs 23.3%,P<0.05).结论:对眼肿瘤患儿进行检查时,选用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相比可以减少检查对患儿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造成的影响.

  • 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在小儿白内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林娜;李天佐

    目的:总结七氟醚吸入在小儿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145例患儿(男84例,女61例,年龄3~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麻醉诱导:经面罩吸入8%七氟醚,氧流量为5 L/min.患儿意识消失后开放静脉,脑电双频指数(BIS) <60且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麻醉维持:术中经喉罩吸入3%~4%七氟醚,氧流量为2 L/rain,保留患儿自主呼吸,间断辅助通气.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T1)、意识消失后BIS下降至低值时(T2)、喉罩置入前(T3)和麻醉维持期(T4)的BIS、心率和呼吸频率,监测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患儿出现咳嗽、屏气、喉痉挛、呕吐、分泌物增加或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患儿的BIS为94~98(98±2),心率为(111±10)次/Min;吸入8%七氟醚15~34(20±3)s后意识消失,BIS降至12~38(23±7),心率加快至(160±12)次/min,快达180次/min,与诱导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6例患儿(73.1%)在BIS低点时出现肢体与躯体急扭,持续5~10 S后扭动消失.BIS上升至24~42(35±4)且患儿下颌松弛时可顺利置入喉罩.置入喉罩前患儿心率下降至(97±10)次/min,与诱导前[(111±10)次/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诱导期患儿的呼吸频率为(21.6±3.4)次/min,麻醉维持期为(29.0±3.8)次/min,与诱导前的(24.6±3.6)次/mi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屏气、喉痉挛、咳嗽、分泌物增加、呕吐、低氧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并顺利完成手术.结论: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用于小儿白内障手术效果好且安全,但在麻醉诱导时应加强对患儿的监测,以防止因肢体、躯体急扭出现的意外伤害.

  • 国产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肩关节复位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冬炎

    七氟醚用于小儿非住院的短小手术曾有报道,但用于成人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未见报道.作者将国产七氟醚全凭吸入用于成人肩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术,并与臂丛神经阻滞下复位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 硬膜外复合七氟醚吸入快通道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雪飞

    目的 比较硬膜外复合七氟醚吸入快通道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8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硬膜外复合七氟醚吸入快通道麻醉组)和对照组(静吸复合全麻组),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诱导插管后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气管拔管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苏醒期躁动以及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芬太尼处理例数、拔管后SPO2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插管即刻,切皮时及拔管即刻观察组的血压,心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但是观察组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例数及芬太尼处理例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七氟醚吸入快通道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效果平稳、满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法对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宏伟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95例行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研究组予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予以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分析两组脑短暂充血反应率(THR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研究组T3时THRR降低,对照组T2、T3时THRR降低,且研究组各时点THRR均高于对照组;T1~T3两组MAP和HR低于T0,研究组各时点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可加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七氟醚+瑞芬太尼则可减弱患者的高血管自身调节功能。

  • 七氟醚与异丙酚在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黄朋;曹维福;方恋

    目的:观察七氟醚、异丙酚全身麻醉在血小板(PLT)减少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PLT减少症产妇拟行剖宫产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异丙酚组(P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切皮前先行局部麻醉浸润,待进腹时给予氯胺酮30 mg;七氟醚组(S组)面罩紧闭法吸入3%~4%七氟醚,氧流量2~4 L/min;待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至术毕;异丙酚组(P组)给予氯胺酮同时推注异丙酚1.5 mg/kg,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异丙酚2 mg/(kg·h)维持至术毕。记录两组产妇的MAP、HR、SpO2等生命体征及给药至胎儿娩出时间(t)、新生儿出生即刻(t1)、5 min(t5)、10 min(t10)Apgar评分。结果各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给药至胎儿娩出时间(t)、新生儿出生即刻(t1)、5 min(t5)、10 min(t10)时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无一例新生儿Apgar评分≤9分;P组有3例新生儿Apgar≤7分,有1例行气管插管。结论七氟醚吸入性麻醉用于PLT减少症剖宫产术对新生儿无明显呼吸抑制,是一种安全可靠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喉罩通气下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作者:叶丽群;何娟明;植碧清;麦丽芬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结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择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者,年龄3~7岁, ASAⅠ~Ⅱ级,于七氟醚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观察插入喉罩前(T0)、插入喉罩即刻(T1)、插入喉罩后5 min(T2)、插入喉罩后10 min(T3)和拔出喉罩时(T4)5个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及七氟醚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同时观察诱导时间,喉罩插入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插入次数;以及观察有无呕吐,误吸,躁动,屏气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围术期5个时间点患儿的HR、SPO2、PETCO2和七氟醚MAC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罩与七氟醚联合应用于小儿麻醉便于气道管理,诱导迅速,苏醒快,安全、便捷、不良反应少,可行性高。

  • 丙泊酚和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心血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作者:王淑文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心血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2例手术麻醉资料。结果丙泊酚组患者拔管后5 min时SPB均值为(133.2±3.7)mmHg、DBP均值为(80.8±6.7)mmHg、HR均值为(83.2±3.0)次/min,均明显优于七氟醚组患者数据资料(P<0.05),而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丙泊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醚组(9.5%VS28.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中实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徐建武;林毅瑜

    目的 探究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实施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6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各43例.DEX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醚方案,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醚方案,比较两组用药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术中(T3)和拔管时(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排血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T1时两组的SBP、DBP和HR均显著低于T0,T2时两组HR显著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1时CO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2、T3和T4时的SBP、DB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CO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实施全身麻醉,与应用丙泊酚相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为稳定.

  • 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小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李菁菁

    目的:探讨小儿小手术麻醉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差异性。方法100例外科小儿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治疗,对照组使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小手术麻醉使用七氟醚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能够降低患儿的痛苦,配合度更高,使用便捷,术后苏醒快速,安全性高,应用价值高。

  •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诱导时患者躁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蔡理忠

    目的 为了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临床麻醉药应用的合理性,分析和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诱导时患者躁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2 年1 月1 日~2013 年1 月1 日在本院普外科就诊的50 例乳腺占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 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均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治疗组在手术前10 min 左右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10 min 左右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早东区及应激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而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躁动和应急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广泛应用.

  • 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用于先天性唇腭裂患儿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

    作者:范解放;艾喜婷;王慧玲;王洋

    唇腭裂患儿的手术属于整形手术.手术者手术过程需要在口腔操作.经鼻气管插管利于操作, 易于固定, 术后较易耐受等特点, 有利于围手术期气管管理[1].由于唇腭裂患儿困难气道的预测和处理相对困难[2].无肌松条件下气管插管使得小儿呼吸可控性强, 在小儿麻醉诱导中有独特的优势.七氟醚是应用较广的麻醉诱导剂[3].本研究探讨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用于唇腭裂患儿经鼻插管的效果.

  • 高浓度七氟醚吸入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倩琳

    目的 观察新生儿麻醉诱导中给予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之间收录的70例新生儿腹部手术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的患儿给予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而对照组患儿给予低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插管后和麻醉期间以及拔管前与拔管后的SBP、DBP及HR变化比较稳定,观察组的患儿疼痛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的患者在诱导中不良反应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采取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在新生儿麻醉诱导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的维持患儿血压和心率稳定,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中应用.

  •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刘志琴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在门诊做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60例, A组为芬太尼+丙泊酚组, B组为七氟醚+丙泊酚组,记录两组受检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肠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的总量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无痛肠镜检查前后,其HR、MAP、SpO2指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由于在检测过程中持续性的使用丙泊酚,其丙泊酚用量为269.56 mg,明显高于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P<0.05),另外, 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26±2.0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结果(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具有满意的麻醉效果及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两种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作者:朱东阳;周国斌;黄静;刘作坤

    目的 对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后苏醒情况,探索不同浓度的麻醉对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122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1例.A组患者的麻醉方法 为:0.5 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的麻醉方法 为:1.0 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时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15 min(T3)、拔管后30 min(T4)时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时的Aldrete评分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时的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56%低于B组的1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脏部分切除术的麻醉中,高浓度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苏醒后的苏醒质量较好,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七氟醚的浓度,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2602 条记录 12/131 页 « 12...9101112131415...1301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