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兆磊;王振杰;程峰;宋琦;徐志鹏;邵志林;郑传明;李磊;姜海;杜召辉;窦贺贺

    目的 分析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0例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入院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组),15例入院48 h后仅给予延迟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两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结果 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相比,采用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可明显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46.7±13.1)mg/L vs.(190.72±19.3)mg/L,t=10.4,P<0.01]和APACHEⅡ评分[(7.2±1.9)vs.(9.3±2.4),t=2.7,P<0.05],提高血清总蛋白[(58.1±6.3)g/L vs.(52.6±5.4)g/L,t=2.5,P<0.05]、白蛋白[(29.9±3.2)g/L vs.(22.0±2.8)g/L,t=7.12,P<0.01],缩短尿淀粉酶恢复时间[(13.2±2.1)d vs.(18.7±3.9)d,t=4.9,P<0.01]、血淀粉酶恢复时间[(7.5±3.0)d vs.(11.1±3.4)d,t=3.1,P<0.01]及住院时间[(14.9±4.5)d vs.(27.1±5.3)d,t=6.9,P<0.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干预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

  • 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作者:冯咏梅;于耕红;程世武;于晶;王征

    目的 评价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嗜酸乳杆菌颗粒制剂(乐托尔)联合美沙拉嗪,对照组单用美沙拉嗪,治疗8周,8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对比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8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7.46±3.51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62±2.0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联合应用乐托尔比单用美沙拉嗪治疗临床疗效好.

  • 益生菌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龙小雅;崔红;陈光勇;杨丽君;韩伟娟

    益生菌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增加肠道屏障功能、免疫调节、减轻内脏疼痛等作用.但益生菌治疗未必能降低胰腺炎后期感染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目前对于益生菌治疗急性胰腺炎仍存在争议,仍需进行大规模、高质量、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 肠道菌群对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依;赵莹莹;赵静洁;张拥波

    人类的肠道存在近 100 万亿种细菌,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近年来提出的脑 -肠轴的理论指出,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介导免疫、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等双向应答系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行为.本文综述近年来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富含益生菌酸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芳;井涛;马茹;朱锦舟

    目的 观察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在改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发生肝性脑病风险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8例和酸奶组3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酸奶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酸奶,饭后30 min后食用.治疗2周后比较常规组和酸奶组患者慢性肝病问卷评分(CLDQ)、血粪氨含量、粪便pH值以及肠道常见菌群含量.结果 治疗后酸奶组患者CLDQ各项目评分均有提高,尤其在腹部症状、焦虑状况以及乏力方面,治疗后CLDQ评分分别为(5.78 ±0.81),(5.91±0.81),(5.66±0.61)分,治疗前分别为(4.77±0.50),(4.93±0.97),(4.89±0.6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5,2.46,2.67;P <0.05);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酸奶组患者的血氨、粪氨浓度以及粪便pH值均下降;有益菌得到增长,致病菌菌落数减少.结论 富含益生菌酸奶可以参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长期辅助治疗.

  • 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作者:周敏;尹华华;朱京慈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建立重型颅脑伤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伤组(A组,三九全营素),肠内营养组(B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组(C组,贝飞达+三九全营素),每组每个时相点6只,测定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浆胃动素(MTL)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假伤组相比,伤后1d,两致伤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降低(P<0.01);伤后3 d,肠内营养组胃排空率仍降低(P<0.01),益生菌组胃排空率升高(P<0.05),益生菌组较肠内营养组大鼠胃排空率加快(P<0.01);肠内营养组大鼠小肠推进率降低(P<0.01),但益生菌组小肠推进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伤后7 d,各组间胃排空率和小肠传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伤后1 d,与假伤组比较,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大鼠血浆MTL和CGRP含量均升高,但益生菌组大鼠血浆MTL含量低于肠内营养组;伤后3 d,与假伤组比较,肠内营养大鼠血浆MTL和CGRP含量仍较高(P<0.01),益生菌组血浆MTL和CGRP含量均低于肠内营养组(P<0.01,P<0.05);伤后7 d,3组间血浆MTL和CGR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及激素水平的紊乱.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并调控伤后过度增高的MTL和CGRP含量.

  •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敏;孙冰;于斌;张梅;李萍

    肠道菌群与宿主共生,保持动态平衡,维系人类正常的代谢过程.多项研究表明其与血糖、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能调控2型糖尿病(T2DM)的糖脂代谢.这种动态平衡一旦失调,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会发生变化,可通过慢性炎症、能量摄取等诱导T2DM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肠道菌群与T2DM的致病关系,研究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治疗该疾病的可行性.

  • 益生菌在预防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

    作者:庄春香;张桂

    目的 初步探讨益生菌在预防危重患者腹泻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本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需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分为常规喂养组(对照组,n =38)和加用益生菌组(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液(能全力)鼻饲,研究组在常规喂养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酸奶鼻饲.比较两组腹泻发生率、发生次数及腹泻相关因素、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第5、6、7天腹泻例数分别为2、3、3例,较对照组的9、8、7例减少(P<0.05);便培养中白色念球菌与真菌孢子发生率分别为3例和2例,低于对照组的9例和7例(P<0.05);住院时间[(13.17±3.79)d比(15.18±4.39)d,P=0.031]、住院费用[(6307±2358)元比(8253±3186)元,P=0.002]、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生菌对于预防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有一定的效果.

  • 益生菌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及紧密连接的影响

    作者:秦环龙;苏振东;范小兵;杭晓敏

    目的探讨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屏障功能及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经胰管注射3%牛磺胆酸钠造成大鼠AP后,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组)和PN+益生菌(益生菌组),持续5天;第6天处死大鼠,取腔静脉血、肺及肝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匀浆作细菌培养测细菌易位率;取末段回肠和结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其跨膜结合蛋白表达,电镜观察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取盲肠内粪便作厌氧培养及细菌种群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益生菌组大鼠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PN组(P<0.05),而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低于PN组(P<0.05),DNA指纹图谱也显示益生菌组优势菌群的基因条带和正常大鼠具有较高一致性,与PN组相比则有明显差异;益生菌组小肠和大肠跨膜结合蛋白的表达明显优于PN组(P=0.001,P=0.036),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微绒毛较完整;益生菌组大鼠的血、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低于PN组(P=0.0413).结论益生菌能纠正AP大鼠PN时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上皮跨膜结合蛋白表达,维持肠上皮紧密连接,减少细菌易位.

  • 益生菌调节肠内细胞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梁勇;秦环龙

    益生菌可通过细胞信号通路调节肠上皮细胞、肠巨噬细胞、树突细胞、T细胞的功能,甚至调节细胞凋亡.其主要调节的细胞通路为核转录因子-κB (NF-κB)通路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和热休克蛋白(hsp)也是益生菌或其产物作用的对象.

  • 肠道微生态平衡、免疫功能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毛一雷;杜顺达;蒋朱明

    健康个体肠道中拥有数量极大的菌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病原体和非病原体所表达的独特分子结构.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样细胞能将细菌和其他抗原提呈至肠黏膜进行取样,激活原始T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刺激IgA分泌,进而决定免疫反应的程度及耐受性.不良饮食习惯、肠外营养、抗生素等的使用,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诱发肠黏膜损伤,可能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性肠病的发病有关,益生菌或合生素通常可成功预防或显著减轻此类疾病的活动性.在围手术期给予重大手术患者益生菌和纤维素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未来提高生态学治疗效果的努力将会集中在寻找和尝试新的纤维素和益生菌以及新的给药方法 ,并会更加强调联合应用多株益生菌(4~5株),进一步尝试在各种疾病尤其是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 益生菌、谷氨酰胺、鱼油、肠内营养混合物在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的应用

    作者:邵峰;张彦波;杨道贵

    化疗相关性腹泻(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CID)是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一种.轻者会降低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衡,甚至危及生命,并引起患者体质下降和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肿瘤的治疗.本研究于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对CID的患者加入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联合短肽肠内营养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以观察对患者的症状和免疫状态的影响.

  • 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英俊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止泻、解痉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乳杆菌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球菌、酵母样真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为(1.25±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4%(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不仅能增加患者肠道内益生菌数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 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效果观察

    作者:刘学胜;杨会方;班丹丹;张宏伟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在采用纠正脱水、合理喂养以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65.6%)明显高于对照组(38.9%),腹泻、发热、呕吐及脱水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临床治疗时间.

  • 肠道菌群与偏头痛的关系探讨

    作者:刘洁琼;于生元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且发病率高的原发性头痛,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发现偏头痛病人常伴有胃肠道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和乳糜泻等胃肠道疾病共病出现,胃肠道疾病病人头痛的发生率较高,某些食物能够诱发和加重偏头痛发作,有些饮食能够用于缓解偏头痛,益生菌在偏头痛的治疗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以上表明偏头痛与胃肠道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本文主要讨论肠道菌群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并推测微生物群-肠-脑轴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关,以期为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 益生菌预防早产儿院内感染

    作者:王永霞

    目的 研究益生菌对早产儿院内感染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7月我院给予抗生素7d以上的132例住院早产儿,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生茵,口服,于治疗后的第7、14、21、28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应用抗生素后第7天院内真菌感染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但是治疗后的第14、21、28天,两组真菌感染发病率差异明显,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 益生菌对预防早产儿院内感染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 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影响

    作者:陈建婷;严喜章

    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6)和联合治疗组(n=40),另外选择单纯腹水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浆PCT水平.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浆PC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联合治疗组PCT下降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P<0.01).结论 乳果糖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可以有效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使血浆PCT水平显著下降.

  • 观察对危重早产儿伴胃肠功能障碍早期使用微量喂养和益生菌补充的疗效

    作者:吕晓丹;张丹;谢映梅;张莉;刘巧红

    目的 探究对于胃肠功能出现障碍的危重型早产儿在早期进行微量喂养以及补充益生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到我院救治的胃肠功能出现障碍的危重型早产儿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时间里开始喂养,研究组患儿则在早期进行微量喂养的同时补充适量的益生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患儿出生后1d里两组患者的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出生后7d和14 d研究组患儿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上研究组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合并征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患儿的发病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肠功能出现障碍的危重早产患儿在早期给予合理的微量喂养及适量补充益生菌可很好的促进患儿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有效控制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作者:江红艳;李林静;李治国;刘静;朱丽萍;冯百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肠道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益生菌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正被越来越广泛地研究。大量研究证实了益生菌对IBD的治疗作用。本文就益生菌对IBD中的治疗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 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苏丽娅;苏秀兰

    益生菌源自传统的发酵食品,是一类通过改善肠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益生菌通过影响肠道共生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多样化的机制,改变宿主的上皮和免疫应答反应.益生菌可减轻肠功能紊乱,降低致突变性,促进免疫调节功能.目前,益生菌在全球范围不仅是提高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课题,同时也被纳入了扩充食品、营养品和医药产品的研究中.本文将益生菌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益生菌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790 条记录 7/90 页 « 12...45678910...89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