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肝切除术47例报告

    作者:陈晓鹏;彭淑牖;史留斌;彭承宏;刘颖斌;吴育连;徐斌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价值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月至2000年8月行肝切除术治疗的47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血管瘤26例,肝囊肿7例,肝炎性假瘤3例,右肝错构瘤、肝脏平滑肌瘤、肝结核瘤和炎性肉芽肿各2例,肝细胞腺瘤、右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肝右后叶结节性坏死各1例.结果:共行肝左外叶切除术18例,肝左或右叶瘤体局部切除术14例,右后叶切除或部分切除术8例,右半肝切除术3例,右前叶部分切除术2例,左半肝切除术和胰头异位肝囊肿切除术各1例.9例术中预置全肝血流阻断带,2例应用自体血回输.5例术后发生右侧胸腔积液、切口感染、膈下感染、胆漏等并发症.47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于多数有症状、体积较大或怀疑恶变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且安全有效;借助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术中应用全肝血流阻断和自体血回输可提高困难手术的安全性.

  • 肝癌肝移植术后骨转移的放射治疗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何健;曾昭冲;杨平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肝细胞肝癌(以下简称肝癌)肝移植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放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随访853例肝癌患者.其中30例在肝移植后出现骨转移,接受针对骨转移部位放疗,剂量范围8~60 Gy(中位剂量为40 Gy).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Backward-Wald法.结果 30例患者肝移植后出现骨转移,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9.7%、24.4%,中位生存时间8.6月.96.7%的患者接受放疗后疼痛缓解(29/30).放疗剂量在30~60 Gy之间对疼痛的缓解在剂量效应关系上无相关性(P =0.670).结论 放疗可以缓解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后骨转移的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氩氦冷冻联合非甲基化CpG-ODN对兔肝癌模型的抗肿瘤效应

    作者:王志明;任正刚;王天浩;王征;叶彤;陈军;叶胜龙;汤钊猷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治疗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及继发免疫效应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兔VX2肝肿瘤模型54只,30只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氩氦冷冻、手术切除和假手术(对照组),观察肿瘤转移和生存期;另外24只,随机分成D、E和F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氩氦冷冻+CpG-ODN、氩氦冷冻和手术治疗,治疗后2周在兔大腿肌肉接种VX2瘤组织.结果 A组肝内转移率低于C组(P=0.003),A组肺转移时间比C组推迟;A组和B组相比,不促进肿瘤转移.再接种VX2瘤组织2周后D、E和F组瘤重分别为(0.425±0.327)g(n=6)、(0.704±0.325)g(n=8)和(1.119±0.261)g(n=7),D组与F组瘤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3).结论 氩氦冷冻治疗肝肿瘤不促进转移,CpG-ODN能增强氩氦冷冻治疗后的抗肿瘤效果.

  • 肝恶性肿瘤切除术的创面处理

    作者:徐斌;陆莉萍;方河清;刘颖斌;彭淑牖

    目的探讨肝肿瘤切除后肝创面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21例肝肿瘤切除创面采用彻底止血后敞开引流处理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12例发生胆漏,其余病例引流管在一周内拔除,无肝内血肿、肝脓肿或肝周感染发生.结论采用彻底止血后敞开引流的创面处理方法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术后肝动脉门静脉化疗预防肝癌复发的探讨

    作者:许仲聪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化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作用.方法 对38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的1~2周开始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化疗药物,3天为1周期,每隔3~4周重复灌注(平均灌注2.3周期),并以25例单纯手术未行化疗者作对照,比较其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随访2~5年,治疗组9例复发,复发病例和术前肿瘤大小、HAA、AFP及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13例.两组的1、2、3、5年复发率分别为5.3%、13.2%、18.4%、23.7%和20.0%、32.0%、44.0%、52.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生存率分别为95.0%、85.5%、76.1%、60.1%和83.0%、68.9%、58.6%、42.7%,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癌术后辅以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 原发性肝癌心包侵犯1例报道

    作者:陈永安;沈杰;于学涛;王云飞;彭龙;曹磊

    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常见的脏器为肺及骨骼,转移途径包括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直接侵犯.原发性肝癌直接侵犯心包的病例罕见,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肝占位剖腹探查术后1月、双下肢浮肿半月入院.患者于2014年5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呈间断性,伴有低热.2014年6月10日在上海中山医院查腹部CT示肝左叶恶性肿瘤,脂肪肝,心包积液,右肾局部炎性病变可能.2014年7月2日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行剖腹探查+肝左叶肿块活检术,术中考虑患者系左肝癌伴胃、膈肌侵犯,活检后放弃手术.活检病理诊断:低分化癌,考虑为肝细胞性肝癌.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伴平卧位胸闷感,为进一步求治,由门诊拟原发性肝癌收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腹部膨隆,中上腹部可见一15 cm竖行手术瘢痕,愈合良好,肝肋下未及,剑突下3 cm,质地硬,表面欠光滑,无触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沈华;韩春蕃;王雁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hyper-plasia,FNH)是一种较少见的肝细胞来源的良性瘤样病变,术前诊断困难,很难与其它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本文收集了本院1994年2月~2006年9月间收治的11例FNH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要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原发性肝癌右肾转移1例报告

    作者:潘金飞;陆才德;彭淑牖;刘颖斌;李松岗

    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并不少见,常见的肝外转移器官是肺,其次是右肾上腺,肾脏转移甚为少见.有关右肾上腺转移的报道比较少,主要报告见于日本,多为个案报道.肝癌右肾转移日本曾见个案报道,检索国内文献仅见一例[1].近来我院有1例原发性肝癌出现右肾转移,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在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赵广法;师英强

    虽然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已大为提高,但是切除术后残留肝脏(future liver remnant,FLR)的功能不足仍然是手术的一个主要风险.

  •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作者:戴波;莫善兢

    由于门静脉回流的血液先流至肝脏,故肝转移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常见的血道转移方式,约10%~25%的大肠癌患者在接受原发灶的手术治疗时已经出现了肝转移,另有约25%的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发现肝转移[1,2].大肠癌患者无论是确诊时就存在肝转移,还是术后出现肝转移,往往除了肝转移外体内无其他的转移灶.尸解发现死于大肠癌的患者中约1/3只有肝脏存在转移灶[1].如果认为大肠癌肝转移已是晚期表现而放弃治疗,那么患者将在短期之内死亡,中位生存期约5~10月.相反,如果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使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3].

  •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周志祥;周海涛

    结直肠癌发病率目前位居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大约有15%~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现伴有肿瘤肝脏转移,25%~50%的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3年内可发生肝脏转移[1].外科治疗目前仍是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并具有潜在治愈可能的唯一方法,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可达37%~58%[2-6].而肝转移瘤无法切除的患者,即使经全身化疗后,其中位生存时间也只有12-24月[7];如未经治疗,则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月.因此,只要具备手术适应证,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均应接受手术治疗.

  • 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梁志鹏;高焱明

    肝癌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肝癌)获得根治主要的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

  • 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

    作者:沈正荣;周慧江;彭淑牖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的指征及术式.方法收集24例复发性肝癌再切除临床资料,分析肝癌复发后再切除时的指征及合理术式.结果本组共24例肝癌复发再切除无1例出现术后肝功能衰竭、术后大出血及腹腔感染,无手术死亡.住院时间14~45天,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复发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8个月.结论复发性肝癌再手术应全面评估患者手术耐受力,手术切除仍是肝癌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和选择适当术式可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李国熊;张啸

    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至少有一百万新增患者,在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除淋巴结以外,肝脏也是其他恶性肿瘤易转移的脏器.手术切除治疗是好的方法,但由于患者的全身和肝功能状况以及肿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等原因,仅5%~15%的患者适合于手术.全身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效果不甚理想[1,2].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是近年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已初步证明较其他微创的局部治疗手段如经皮注射无水乙醇疗法(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和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3~7],本文将其现状作一综述.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骨、脑转移患者MDT诊治报道

    作者:王锋;秦叔逵;李桂梅;龚新雷;吴建伟;王晓萍;王轩;李鸣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属于罕见肿瘤.本例患者发病后曾行肝脏肿瘤切除术和右侧第10肋骨肿瘤切除术,经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术后1月出现多发脑转移,经第1次多学科讨论,先行替尼泊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5周期,辅以现代化中药制剂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再序贯行头颅伽玛刀放疗,颅内病灶得以有效控制,神经系统症状消失,客观疗效达到部分缓解.后颅内病灶进展,采用多种细胞毒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颅内病灶稳定较长时间.后颅内病灶再次进展,进行第2次多学科讨论,给予全脑放疗,再次获得控制(部分缓解).目前患者仍然带瘤生存,生活质量良好,从诊断至今生存期已达37月,充分体现多学科诊治团队能够优化罕见肿瘤的治疗方案,有计划、合理的综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起关键作用.

  • HR +/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MDT诊断策略

    作者:王简;孙春晓;黄香;查小明;李相成;张智弘;蒋燕妮;陈佳艳;殷咏梅

    本文介绍1例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患者术后8年复查发现双肺、颈淋巴结转移,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控制病情,后续联合内分泌治疗维持.随访近2年后再次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经多学科讨论后治疗再次获得缓解.19月后复查发现肝转移灶,经多学科讨论,于部分肝切除术成功的基础上行全身化疗,使用创新性联合抑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2,HE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方案,患者获益显著,无进展生存期>27月.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分析病例需要把握病情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需要多学科交流以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应当普及多学科讨论以进一步保证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

  • 1例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患者的MDT诊治报道

    作者:李军;王六红;王建伟;谭伊诺;唐喆;许晶虹;沈俐;袁瑛;丁克峰

    本文介绍1例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该病例初诊时肝脏多发转移无法切除,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意外实现肝脏转移灶和结肠原发灶的切除.术后9月,患者肝脏转移癌复发,经过多学科讨论治疗后再次获得缓解.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多学科诊治对于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初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应根据其耐受性和治疗的反应情况动态调整治疗目标.多学科诊治团队需常态化和专业化以实现患者的大获益.

  • 尾状叶胆管细胞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伟平;李爱军

    原发性肝癌分为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和混合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cholangiocarcinoma,CC)也称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本病较少见,占原发性肝癌的10%.肝细胞性肝癌合并肝炎占88%,而胆管细胞性肝癌合并肝炎占20%.病因不清,常与胆管结石、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胆囊疾病、化脓性胆管炎、胆道结石与其发生有一定关系.

  • 肝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策略进展

    作者:崔龙;沈伟

    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结直肠癌均为第3位常见癌症[1].尽管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仍有15%~25%被诊断时即为转移性结直肠癌[2];且即便进行根治手术仍有50%将发展为转移性疾病[3].转移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8%.肝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约有30%的结直肠晚期肿瘤患者死于肝脏转移[4].

  • 肿瘤根治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药物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生存分析

    作者:邱广平;刘杰;范华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和药物化疗的生存情况。方法:选取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随访5年以上的HCC术后患者143例,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术后予以TACE )、化疗组(术后予以FOLPOX4化疗方案)及综合组(术后予以TACE+FOLPOX4化疗方案)。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肝炎病史、肿瘤直径、术后肝功能、术后甲胎蛋白水平、术后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评分及术后治疗方案),并绘制各组生存曲线,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甲胎蛋白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为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01,相对危险度为1.00;术后进一步治疗能提高HCC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保护因素,其中采取综合方案的回归系数为-2.37,相对危险度为0.07,影响生存时间的权重比高于另外两组,而介入组的权重比高于化疗组。术后1、2、3年累计生存率综合组分别为78.35%、69.16%、24.43%,介入组分别为76.87%、62.48%、24.72%,化疗组分别为62.23%、43.22%、19.54%。结论:术后甲胎蛋白水平与HCC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存在负相关,术后甲胎蛋白水平监测可为手术效果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TACE运用于HCC术后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联合药物化疗能有效延长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247 条记录 4/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