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醛固酮拮抗活性和专利检索的降压中药组方设计

    作者:贺昱甦;孙志一;张燕玲

    该文从降压靶标醛固酮受体出发,构建其拮抗剂药效团模型,搜索中药化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database,TCMD),寻找潜在的中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并结合方剂专利检索结果,设计降压中药组方.其中,药效团模型以对人源醛固酮受体具有拮抗活性的33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3 D-QSAR pharmacophore (Hypogen)模块建立,优模型由2个氢键受体、3个疏水基团以及4个排除体积组成,预测训练集化合物活性相关系数为0.953 4、测试集相关系数为0.674 8,辨识有效性指数N为2.878、综合评价指数CAI为1.119.采用优模型对TCMD数据库进行筛选,命中1 700个化学成分,获得86味来源中药材,涉及常用中药24味.由于现有中医经典中未有记载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方案以供参考,故该文利用所得药材在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 patent database,WTM)中用于降压的统计结果,针对痰浊中阻型、瘀血阻滞型高血压,探讨了降压组方设计.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影响

    作者:吴春涛;王中华;李竹琴;王岚峰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B)螺内酯对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随机数字法)、对照的方法,入选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CU病房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所有初次发病并且在24 h内住院的61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纳入标准:入选病例均为初发并且在24h内入院且符合急性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纯右室梗死及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心功能分级(Killip)Ⅳ级或低血压状态者;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221 μmol/L);血钾>5.0 mmol/L者;发病距就诊时间超过24h及年龄>75岁者.入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归入对照组及治疗组,共528例受试者完成1年观察治疗,其中对照组266例,治疗组26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入院时情况、治疗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n=262)AM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d,对照组(n =266)行常规治疗.在发病后1个月和1年检测两组超声心动图、血钾、血肌酐,以评价螺内酯对心脏重构、左室功能和肾功能及血钾的影响.统计学方法应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差异及组内差异应用t检验,如方差不齐时可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在、1年时超声指标LVESD、LVEDD、LVEF、LAD-ML、LAD-SI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在1年时LVESD、LVEDD、LVPWT、LVEF、LAD-ML、LAD-SI均较1个月时明显改善(P<0.05,其中LVEF P=0.007),对照组LVEF在1年时较1个月时有明显改善(P=0.0277).两组肌酐、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小剂量(20 mg/d)螺内酯,可明显抑制AMI后的晚期重构,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ACEI抗腹膜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作者:赵向阳;郝丽荣;李春玲;李鹏飞;崔志伟

    目的 ①药物干预腹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②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JUN/AP-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在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探讨腹膜透析后腹膜纤维化的机制及解决办法.方法 50只Wi star大鼠随机分5组.除A组余腹腔内每日注入20ml 4.25%百特透析液,试验第1、3、5、7d腹腔注射脂多糖(LPS)0.6ml/(kg·h),B组腹膜纤维化模型组;C组西拉普利10mg/(kg·d)灌胃;D组安体舒通100mg/(kg·d)灌胃.E组联合给药组.30d后收集大鼠腹膜做病理(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查腹膜间皮细胞MCP-1、C-JUN/AP-1的表达,并腹膜透析液计数腹水中细胞总数和巨噬细胞数及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结果 给药组(C、D、E组)的腹膜病理改变比模型组(B组)轻,转化生长因子-β的浓度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均有MCP-1的表达,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皮细胞都可见其表达,联合给药组腹膜纤维化程度轻,腹水巨噬细胞计数少,MCP-1、C-JUN/AP-1的表达少.结论 联合应用醛固酮(ALDO)受体拮抗剂及ACEI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机制可能为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JUN/AP-1表达,在转录的水平上降低TGF-β活性,并抑制MCP-1表达,抑制腹膜炎性反应,减轻纤维化.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影响

    作者:李建飞;温黎青;赵勤;吴小宁;王芳芳;陈廷波

    目的 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已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age,ARB)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短期(8周)接受螺内酯治疗(20mg/d).观察治疗后蛋白尿的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经过螺内酯治疗2周后,24 h尿蛋白从(2.04±0.49)g降至(1.34±0.23)g,P《0.01;8周后降至(1.08±0.19)g,P《0.01.停用螺内酯治疗4周后,蛋白尿恢复至接近治疗前水平.治疗前蛋白尿与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正相关(r=0.82;P《0.01);血浆醛固酮的基线水平与治疗后蛋白尿下降程度显著正相关(r=0.71;P《0.01).治疗8周后,患者血钾从(4.4±0.1)mmol/L升至(4.8±0.1)nlmol/L(P《0.01).结论 螺内酯能有效的降低CKD的蛋白尿,不良反应是有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

  • 依普利酮对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A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清芬;齐晓勇;齐藤能彦

    背景 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A(GC-A)为心钠素(ANP)和脑钠素(BNP)的共有受体,ANP和BNP通过与GC-A结合引起利尿、利钠及扩血管作用,并可抑制肾素和醛固酮分泌,GC-A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高血压、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对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A基因敲除(GC-A-KO)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12周龄GC-A-KO雄性小鼠21只分成对照组(n=7)、依普利酮组[e-KO组,n=7,100 mg/(kg·d)×4周]和肼苯哒嗪组[h-KO组,n=7,10 mg/(kg·d)×4周],另有野生型(WT)小鼠7只用于测定血压、心率及组织学分析.小鼠于16周龄时处死,计算心脏与体质量比值(HW/BW);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之比(PVCA);半定量RT-PCR法检测心室胶原纤维Ⅰ和胶原纤维Ⅲ mRNA在心肌组织表达.结果 依普利酮组和肼苯哒嗪组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03.2±4.2)和(99.6±6.2)vs(130.6±9.2)mm Hg,P均<0.01];依普利酮组的HW/BW为(4.7±0.3)mg/g低于对照组(5.9±0.5)mg/g(P<0.05),而肼苯哒嗪组HW/BW为(6.8±0.3)mg/g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普利酮组的CVF、PVCA及胶原纤维Ⅰ和胶原纤维Ⅲ mRNA的表达下降(P<0.01、0.05和0.05),纤维化程度减轻;肼苯哒嗪组尽管血压下降程度与依普利酮组相似,但CVF、PVCA及胶原纤维Ⅰ和胶原纤维Ⅲ mRNA的表达均增加(P均<0.05),纤维化程度加重.结论 依普利酮可独立于血压改善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

  • 内科护理学浅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姜力梅

    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醛固醇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对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为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10例不良反应病例,占总数的23.26%,观察组有1例不良反应病例,占总数的2.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效果比较理想,能够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临床中的用药不良反应率也比较低,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帮助非常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探究

    作者:刘秀华

    目的:探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口服螺内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除血钾外,两组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良好,安全性佳。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王志涛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钾、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为(825.7±120.6)mg,显著低于对照组(1225.4±125.6) m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酐为(57.1±7.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4.1±8.4)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降低患者醛固酮水平,对肾损伤进行延缓,有推广价值。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衰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煜;张涛;邓洁;李轶炜;王瑞萍;杨莉;齐云萍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A)对CHF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慢性心衰(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治疗组,对所选对象进行实验前及治疗6月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等指标的测定及心脏彩超检查,进行指标对比分析,观察ARA对CHF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且观察ARA对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组内比较),完成6个月的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螺内酯组的各项指标(FIS,TNF-α,IL-1β,IL-6)均明显下降,LVEF、IAI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常规治疗组相比,ARA组治疗前后FIS,TNF-α,IL-1β,IL-6降低的程度,IAI、LVEF增加的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疗效比较:ARA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4.58%)优于常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5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RA治疗CHF,能够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②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可能是ARA治疗CHF的机制之一.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琦;刘坤申;徐力飞

    近年来醛固酮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阐述了醛固酮在心脏中的合成及摄取、醛固酮诱发心肌纤维化、以及醛固酮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 螺内酯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持续性房颤体会

    作者:彭奇萍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与辛伐他汀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择持续性房颤胺碘酮复律后病例1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胺碘酮0.2 g,1次/d+螺内酯40 mg,1次/d +辛伐他汀20 mg,1次/晚,对照组口服胺碘酮0.2 g,1次/d。随访2年,观察房颤转复后2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口服螺内酯+辛伐他汀复发率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辛伐他汀可以减少持续性房颤的复发率。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舒张性心衰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吴玲燕

    目的 研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舒张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舒张性心衰患者185例分为研究组(95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舒张性心衰患者均给予卡托普利、速尿、地高辛、倍他乐克等常规心衰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缩短率(FS%)等,运动耐量,醛固酮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舒张性心衰患者的LEVDD、LVEF、SV、FS%等心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6分钟步行测试结果分别为(486±4.2)、(4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醛固酮水平(70.43±2.52)pg/mL、脑钠肽水平(58.72±5.31)pg/mL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118±4.73)pg/mL、(134.3±7.8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舒张性心衰可明显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和醛固酮含量,对多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作者:宋贺;张晓;王东华

    研究选择老年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张莉芳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尤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是CHF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s,ARA)成为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抑制剂后第三个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神经内分泌阻断药物[1].本文就ARA对CHF的作用以及ARA在CHF中的应用分述如下.

  • LC-MS/MS快速测定血浆中依普利酮浓度及其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华雯妍;周文佳;王蒙;黄明;张全英

    目的 研究依普利酮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单次及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名受试者(男、女各半),按3×3拉丁方设计分别交叉口服依普利酮片25,50,100 mg,进行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10名受试者(男、女各半)连续给药6d,每天1次,每次50 mg,进行多次给药药动学研究.血药浓度用LC-MS/MS快速测定.结果 12名受试者单次给药25,50,100mg依普利酮后,ρmax分别为(450.2±146.2)、(765.2±258.2)、(1 262±428) μg·L-1,tmax分别为(1.71±0.33)、(2.06±1.O1)、(2.79±1.48)h,t1/2分别为(2.50±0.39)、(2.69±0.55)、(2.84 +0.53)h,AUC0-24h分别为(2 410±778)、(4 403±1 522)、(8 202±2 398) μg·h·L-1,AUC0-∞分别为(2 429±774)、(4 426±1 523)、(8 246±2 407) μg·h·L-1;10名受试者单次给药50 mg和多次给药50 mg依普利酮达到稳态后,tmax分别为(3.40±1.27)和(2.65±1.00)h,t1/2分别为(3.03±0.66)和(3.22±0.62)h,ρmax和ρSSmax分别为(690.7±207.4)和(743.2±192.3)μg·L-1,ρSSmin为(12.81±9.64) μg·L-1,ρSSav为(219.0±59.6) μg·L-1,AUCSS为(5 256±1 431)μg·h·L-1.结论 口服给药剂量范围在25~ 100 mg时,依普利酮在人体内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依普利酮按每日给药1次,每次口服50 mg,连续给药6d在人体内不会产生蓄积.

  •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维持治疗体会

    作者:吴炳山

    目的 探索慢性心功能不全在门诊维持治疗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对97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维持治疗,定期检查和随访,得出结论.结果 除1例扩张性心肌病伴顽固性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外,均得到满意效果.结论 联合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维持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醛固酮和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素芳;姚晓光

    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在幸存者中绝大多数留有后遗症状,部分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多项研究显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靶器官损害出现更早、程度更重,在高血压人群中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尽早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或许可以为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可降低致死、致残率.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

    作者:潘伟;王国栋

    已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患者是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有效的二级预防可以提高CHD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如何防止其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进行了多项有关CHD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为CHD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包括长效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醛固酮拮抗剂以及流感疫苗的应用.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心力衰竭

    作者:陈宇宁;陈良龙

    肾素-血管紧张肽-醛固酮系统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的2个随机对照试验(RALES和EPHESUS)得出了阳性结果,人们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衰患者有了新的认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可能机制有:抑制心血管重塑、减少胶原沉着、增强心肌顺应性、防止低血钾和心律失常、调节一氧化氮合成、免疫调节作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大部分的经过精心选择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病例中表现出良好效果,但对于老年心衰患者和有其他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则表现出明显增高的高钾血症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作者:刘柏年;殷雅琴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RALES试验及EPHESUS试验分别证实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A)对于慢性重度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目前,ARA已成为第3类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ARA治疗CHF的机制可能包括减轻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脏重塑、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及改善内皮功能等.使用ARA,一定要注意病例的选择.不良反应主要有高钾血症及性激素样反应,服用ARA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8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