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低阶像差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作者:李莹;汤欣;李丽华

    背景:低阶像羞矫正之后,高阶像差成为影响视觉质量的主要方面.作为一种屈光不正的矫治方法,角膜接触镜矫正了低阶像差,而高阶像差随之的变化值得观察探讨.目的:分析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青年单纯近视眼低阶离焦像差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使用依据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COAS波前像差仪对47只单纯性近视眼分别测量角膜接触镜矫正低阶离焦像差前后的高阶像差,提取瞳孔直径为6 mm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进行分析.比较矫正低阶离焦像差前后3阶至6阶各项高阶像差以及屈光度的变化值、二阶离焦像差的变化值与球差C40 Zenike系数变化值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矫正后较矫正前,垂直慧差C3-1.正向变化趋势(f=3.843,P=0.000);球差C40负向变化趋势(t=-8.319,P=0.000);3阶到6阶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增加(t=2.125,P=0.039),球差C40的变化量与屈光度变化值呈正相关(r=0.536,P=0.000).结果提示矫正低阶像差影响高阶像差改变.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后眼总高阶像差增加,矫正低阶近视离焦像差后球差C40减小.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高阶像差的改变

    作者:刘国华;晏晓明;李海丽

    目的 观察使用具小光斑飞点扫描伴主动眼球跟踪系统的激光机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变化,同时观察LASIK手术前后不同瞳孔直径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改变.方法 47眼于LASIK术前、术后1m散瞳后用基于Tscherning原理的波阵面像差仪进行测量,分别记录4mm及7mm瞳孔直径下Zernike系数和均方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LASIK术前低阶像差占优势.2.LASIK术后高阶像差显著增加.3.在4mm及7mm瞳孔直径下,LASIK术后各高阶像差及总高阶像差的RMS均较术前增加,其中以四阶球差为主.4.术后代表三阶垂直慧差的Z7,三叶草慧差Z6、Z9及代表球差的Z12、Z24较术前增加.5.无论术前术后,7mm瞳孔直径下的高阶像差较4mm大,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LASIK术后各项高阶像差均增大,以四阶球差为主;无论术前术后,7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均较4mm增加.

  • 瞳孔及泪膜对波阵面像差的影响

    作者:晏晓明;李海丽;王捷;苏宝芳;金凤霞;刘锦涛

    目的评价瞳孔及泪膜对波阵面像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Tscherning设计原理的波阵面像差仪检测36例61眼近视患者在4mm及7mm瞳孔下的波阵面像差,然后对其中60眼滴用0.5%丁卡因1次,15s后重复测量7mm瞳孔下的波阵面像差,并评价不同瞳孔大小及用药前后波阵面像差的变化.结果以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表示.结果近视患者在4mm瞳孔下高阶像差的平均值均接近零,当瞳孔增大至7mm时,RMS3-6和RMSh的平均值分期增加1.98、1.86、1.73、1.46及1.85倍,以垂直彗差和球差增加明显;使用局麻药破坏泪膜后的高阶像差RMS均有所增加,RMS3-6和RMSh的平均值分别增加1.46、1.60、1.63、1.58及1.52倍.其中RMS4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RMS6与RMSh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0.004).结论髓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明显增加,以垂直彗差和球差增加明显;泪膜的破坏也可使高阶像差增加.瞳孔增大及泪膜的破坏所致的角膜表面不规则性改变是眼高阶像差增加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高阶像差 瞳孔 泪膜
  • 正常人眼高阶像差及其年龄相关性改变

    作者:毛思红;杨亚波;俞一波;姚克

    目的了解正常人眼高阶像差的分布及其生理改变.方法运用基于Hartmann-Shack原理的Asclepion波前像差仪,在原瞳暗视状态下,检测151例正常人眼的波前像差,按年龄分为青年组55例(≤30岁)、中年组50例(31~50岁)、老年组46例(≥51岁).获得相应各年龄组的高阶像差值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三阶像差、四阶像差、球差、慧差分别为:三阶像差,青年组(0.733±0.307)μm,中年组(0.816±0.320)μm,老年组(1.054±0.480)μm;四阶像差,青年组(0.421±0.169)μm;中年组(0.510±0.201)μm;老年组(0.625±0.348)μm.球差,青年组(0.960±0.661)μm、中年组(1.086±0.692)μm、老年组(1.278±0.992)μm;慧差,青年组(0.971±0.536)μm、中年组(1.067±0.532)μm、老年组(1.406±0.700)μm.经分析三阶像差、四阶像差、慧差、高阶像差RMS和总像差RMS均与年龄的成正相关,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眼的高阶像差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三阶像差、四阶像差、慧差、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随年龄而明显增加.

    关键词: 人眼 高阶像差 年龄
  • 白内障术后波阵面像差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锦涛;晏晓明

    目的借助波阵面像差仪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3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1月及3月散瞳后用基于Tscheming原理的波阵面像差仪进行测量,记录6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和均方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mm瞳孔下,白内障术后眼在1周时与1月和3月时高阶像差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月和3月时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术后1周和1个月时PMMA硬性晶状体与Acrylic丙烯酸酯折叠晶状体的高阶像差间的差异有显著性;而3个月时,二者的高阶像差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像差是影响人眼视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超声乳化术后白内障患者像差的评价有助于临床选择适当的人工晶体及手术方式以进一步提高术后视力.

  • 眼高阶像差评价分析

    作者:严宗辉;胡建荣;黄丽娜

    目的:评价眼高阶像差的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于Tscherning像差原理的Allegretto wave analyzer对78例(148眼)要行LASIK治疗病人进行像差测量,其近视等效球镜为1.75D~-10.00D,年龄19~36岁.比较眼在4mm和7mm瞳孔直径下眼高阶像差的分布及LASIK手术对眼高阶像差的影响.结果:148眼近视者眼高阶像差(即第三、四、五、六阶像差)在7mm瞳孔直径下的均方根值分别为:RMS3 0.17±0.07、RMS4 0.14±0.14、RMS5 0.07±0.05、RMS6 0.06±0.06总的眼高阶像差RMSh为0.26±0.15,分别比4mm瞳孔直径下增加97%、194%、110%和10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Lasik术后1个月复查眼高阶像差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从53%~88%),其中第五阶像差增加大,这会影响术后早期特别是低照明条件下的视力质量.结论:在正常条件下(瞳孔直径在2.5~4mm),眼高阶像差处于一个低水平,随着瞳孔增大(≥7mm)眼高阶像差尤其是球差、慧差成倍增加,屈光手术后也有类似情况,这将影响眼视觉质量.

    关键词: 高阶像差 瞳孔 LASIK
  • 近视眼不同视觉质量与成像质量评估指标间的关系

    作者:陈云云;陈世豪;王勤美

    目的 探讨近视眼不同视觉质量指标与高阶像差、strehl ratio值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种视觉、成像质量评估指标.方法 临床病例前瞻性研究.对2011年7~8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就诊的病人123例受试者单眼进行分析,等效球镜度在-0.50~-10.00 D,柱镜范围为0.00~-2.50 D,年龄17 ~ 47岁,平均(26.2±6.22)岁.利用iTracy波前像差仪测量像差;在暗环境下测量对比敏感度100%、25%、10%、5%四种对比度视力,同时用pupillometer测量相应瞳孔大小.分析所有受试者相应瞳孔大小下的高阶波前像差的均方根、strehl ratio与不同对比度视力(MFVA)、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的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log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AULCSF)与对比敏感度间的关系.结果 在暗环境下,AULCSF与彗差相关(F =5.161,P<0.05,R2=0.041),与strehl ratio相关(F=5.438,P<0.05,R2=0.043);100%、25%、10%、5%对比度视力均与S4(4阶像差)相关(F1=5.709, P1<0.05, R2=0.045; F2=6.863, P2<0.05, R2=0.054; F3=10.815, P3<0.01, R2=0.082; F4=8.687,P4<0.01,R2=0.067);与strehl ratio值相关(F1=13.363,P<0.01,R2=0.099;F2=17.663,P2<0.01,R2=0.127; F3=23.298,P3<0.01,R2=0.161;F4=26.865,P4<0.01,R2=0.182).结论 在暗环境下,评价视觉质量时,不同对比度视力较AULCSF敏感,低对比度视力比高对比度视力更敏感;评价成像质量的指标strehl ratio好于RMS.

  • Q值引导SBK与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及高阶像差对照观察

    作者:陈旭阳;沈晔

    目的 探讨Q值引导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与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近视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2年1~6月在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眼科接受Q值引导个性化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分为2组.A组36例(72只眼)患者接受SBK;B组28例(56只眼)患者接受LASIK.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检测高阶像差及暗环境下无眩光干扰检测对比敏感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随诊复查时间为术后1、3、6、12个月.结果 术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SBK组对比敏感度术后3~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组术后6~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2个月,SBK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优于LASIK组,以低、中频率段较为显著.术后12个月,SBK组平均高阶像差为(0.476±0.137)μm,LASIK组为(0.83±0.154) 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Q值引导个性化切削下,SBK与LASIK相比可减少手术诱导的高阶像差,更快地恢复低、中、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

  • iTrace引导个体化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行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研究

    作者:杜巧芳

    目的 探讨使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进行合理分组,选择适合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使得术后全眼球差位于+0.1 μm左右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并使用多种视觉质量评价指标客观评价个性化非球面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6~11月在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白内障患者115例(1 15只眼),应用数学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3只眼)和对照组(52只眼),术前1天使用iTrace测量术眼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球差,实验组中角膜球差小于+0.15 μm者植入Rayner 920H IOL(零球差),角膜球差位于+0.15 μm~+0.35 μm者植入Acrysof SN60WF IOL(球差为-0.20 μm),角膜球差大于+0.35 μm者植入Tecnis ZCB00 IOL(球差为-0.27 μm),对照组统一植入Rayner 920H IOL,术后3个月散瞳后使用iTrace测量3 mm及6 mm下全眼各项高阶像差值的均方根值(RMS)、调制传递函数值(MTF)及斯特尔比率值(SR),使用Visual Optics Lab-CT软件计算焦深值.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所有患者术后全眼球差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全眼球差的绝对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分析:3mm瞳孔直径下,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全眼球差C40、全眼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RMS值、MTFtHOA值(total higher order aberration)、SR值及焦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mm瞳孔直径下,两组术后全眼彗差、三叶草、焦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眼球差C40、总高阶像差、全眼MTFtHOA值及S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iTrace测量患者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植入合适的非球面IOL使得术后全眼球差位于+0.1 μm左右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个性化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在大瞳孔直径下具有更佳的客观视觉质量.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球屈光系统的变化

    作者:王绍伟;张少冲;吴文捷;王君红;胡建民;曾骏文

    目的 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球屈光系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眼科A型超声仪、i-Trace像差仪等对玻璃体切除术及部分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的20例(20只眼),单纯玻璃体积血、混浊和20例(24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前及术后1、4、12周时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及眼球角膜曲率、屈光度等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周前房深度加深、晶状体厚度变小(P<0.05);术前散光轴多在0度和90度附近,术后散光度加大,散光轴主要在30度和150度附近,术后12周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曲率在术后1周明显增加(P<0.05),在切口径线的角膜曲率变化大;黄斑裂孔组高阶像差术前显著高于对侧眼,术后4周玻璃体疾病组和黄斑裂孔组的高阶像差仍偏高(P<0.05),12周后接近对侧眼水平.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球低阶像差在1个月内变化较大,3个月后恢复正常,黄斑裂孔术后3个月高阶像差较术前明显改善,视觉质量显著提高.

  • 非球面切削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朱云喜;金敏;王小园;杨为中;高宗银;朱运军;张柳

    目的 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联合Q值优化的优个性化角膜屈光矫正程序(ORK-CAM)引导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薄的高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联合Q值优化的ORK-CAM及小光斑高速飞点激光扫描系统对49例76只眼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患者行LASEK.术后2周,1月,3及6月检查裸眼视力、验光、Haze等级.术后半年时复查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视觉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术前平均佳眼镜矫正视力(BSCVA)为1.10+0.12,术后6月BUCVA(BUCVA)为1.12+0.17.术后平均模拟角膜记读数(SimK)等效值、慧差、球差、总体像差分别增加了-13.5%、93.87%、172.22%、23.81%、43.28%,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地形图形态有92.11%为同心圆型,视觉质量满意度为95.92%.结论 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治疗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术后3个月以后平均视力稳定,且好于术前BCVA.术后6月时平均总波前像差增加百分比较小,球差增加较少,较好的保持了角膜的的非球面性.术后患者出现眩光、夜视力差的机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对眼高阶像差的影响

    作者:石迎辉;吕天斌;覃建

    目的 探讨球面和非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对人眼高阶像差的影响,以指导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验配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屈光不正患者5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6例52只眼,一组配戴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另一组配戴非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戴镜前后检测角膜地形图和波振面像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各高阶波像差RMS值进行数据处理.对球面组和非球面组裸眼和戴镜后各项像差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对于两组戴镜后各项像差变化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检验显著性标准a =0.05.结果 球面镜片组戴镜后总高阶像差(High)、慧差(T.Coma)、三叶草(T.Trefoil)、四叶草(T.4Foil)、球差(T.Sph)、散光像差(HiAstig) RMS值均增加,各项高阶像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镜片组戴镜后仅慧差和三叶草RMS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面镜片组总高阶像差、四叶草、球差、散光像差RMS值的增量较非球面组增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较非球面镜片引入更多高阶像差,非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成像质量优于传统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

  •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高阶像差分析研究

    作者:朱丽丽;楼定华;杜持新

    目的 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的异同.方法 用NIDEK公司的OPD-Scan波前像差仪与角膜地形图ARK-10000对双眼屈光参差≥2.0DS的近视患者进行像差检查,分别对高度数眼组和低度数眼组之高阶像差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 高度数眼组与低度数眼组的高阶像差,球差,彗差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与近视屈光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与屈光度无关.

    关键词: 屈光参差 高阶像差
  • 飞秒激光辅助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与常规LASIK术后视觉质量对比研究

    作者:于秋菊;张海东;张永红

    目的 通过对近视患者行Q值调整LASIK术和常规的LASIK术术后屈光度、裸眼视力、Q值、高阶像差、视觉对比敏感度的观察,对其视觉质量进行对比评估,同时也为屈光手术病人选择更好地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1~6月在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接受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分为二个组: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组、常规LASIK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裸眼视力、Q值、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患者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调查等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屈光状态、术后裸眼视力、预测性均达到理想状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Q值、高阶像差(球差)比P <0.05,有统计学意义.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眩光条件下,第三、四等级标准组未通过例数增加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视觉感受: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组比常规LASIK组主观视觉感受度稍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组与常规的LASIK术相比,术后球差的变化小于常规组,且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减少了夜视力下降、眩光、对比敏感度异常的发生.

  • 不同长度角膜缘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影响对比

    作者:常平骏;喻芳;王丹丹;赵云娥

    目的 采用Pentacam系统对2.2 mm、3.0 mm两种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以及两组间手术源性高阶像差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对2010年7~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33例(55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成2.2 mm切口组和3.0 mm切口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1d,术后3个月利用Pentacam系统测量并计算角膜前后表面的高阶像差(包括总的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四叶草以及二次散光).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各高阶像差以及两组间角膜前后表面手术源性高阶像差.结果 两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术后角膜前表面各指标高阶像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mm切口组角膜后表面总的高阶像差值术前1d为(0,186±0.036) μm,至术后3个月时明显增加为(0.217±0.04) μm,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2.2 mm切口组角膜后表面球差术前1d为(-0.128±0.036)μm,至术后3个月时增加为(-0.157±0.025)μm,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3).其余各项高阶像差指标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角膜前后表面手术源性高阶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2 mm组及3.0 mm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及两组间手术源性高阶像差均无明显变化.3.0 mm切口组较2.2 mm切口组术后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导致两组间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飞秒激光与机械刀制瓣LASIK术后高阶像差特征性变化对比研究

    作者:鲍锡柳;王雁;杨晓艳

    目的 应用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板层刀对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手术,对比研究术后高阶像差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前瞻性研究.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103例,其中54例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手术,49例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SBK)手术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测量全眼波阵面像差.应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FS-LASIK组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及与SBK组术后的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总高阶及其它高阶像差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尤其以球样像差(C40、C60)和彗样像差(C3-1、C31)变化明显,且FS-LASIK组较对照组增加量较少.其中FS-LASIK组变化量分别为(3.4、3.7倍),(16、15倍),(0.4、1倍),(10.8、14.8倍);SBK组分别为(2.5、2.7倍),(25.5、26.5倍),(1.8、1倍),(8.4、14.7倍)(P均<0.05).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能有效矫正近视及散光,同时也诱导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但与传统机械刀制瓣LASIK相比增加量较少,对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差异变得不明显.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高阶像差的研究

    作者:马立威;仝真真;周文凯;石栋;张劲松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高阶像差,对其全眼总高阶像差及眼内各种高阶像差进行量化分析并比较其各自的特点,为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综合评估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于2013年2~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3例(115只眼),患眼佳矫正视力≥0.5,等值球镜度数在-3.0 ~ +3.0 D之间,根据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Ⅲ(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Ⅲ,LOCS Ⅲ)进行白内障分类和分组.使用itrace像差仪分别测量3.0 mm和5.0 mm瞳孔直径下皮质性白内障30例35只眼,核性白内障39例41只眼以及后囊下性白内障34例39只眼的总高阶像差及眼内各阶像差,30例40只眼透明晶状体眼作为对照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使用两个独立样本的f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全眼像差:①3.0 mm瞳孔直径下,三种不同类型白内障全眼总高阶像差、总球差、总彗差和总三叶草RM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阶主导像差均以三叶草为主.②5.0 mm瞳孔直径下,三种不同类型白内障全眼总高阶像差、总球差、总彗差和总三叶草RM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阶主导像差分别以彗差、球差和三叶草为主.(2)眼内像差:①3.0 mm瞳孔直径下,与对照组相比,三种不同类型白内障眼内高阶主导像差均以第3阶三叶草像差为主.②5.0 mm瞳孔直径下,皮质性白内障组眼内高阶主导像差以第3阶彗差为主;核性白内障组眼内高阶主导像差以第4阶球差为主;后囊下性白内障组眼内高阶主导像差以第3阶三叶草像差为主.结论 (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高阶像差明显增加.(2)不同类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产生不同特点的眼内高阶像差.(3)高阶像差可为早期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评价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客观参考依据.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卓建;李淼;刘蕾;张亚丽;胡明;李招娜;张华;张玉光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济南眼科医院屈光中心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5例90只眼,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及1、2、3年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轴、眼压、房角、前房深度(ACD)、500um处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屈光品状体拱高(ICL-vaul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等.对数据进行x2检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屈光状态趋于稳定,球镜度在预期(0±1)D范围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眼压均正常.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773.73±271.27)个/mm2,术后3年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613.90±221.23)个/mm2,较术前减少,但均保有正常生理功能.术后随访3年期间房角、ACD、AOD500稳定,各自与术前比较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术后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角虽然变小,但仍处于宽角状态.术后拱高稳定,其大小与术前ACD及角膜白到白距离呈正相关(r =0.37,r=0.38,P<0.05),随访3年拱高有减小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慧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未发现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随访3年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术后视觉质量佳;ICL植入术后前房结构稳定,其更长期的疗效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 三片式与一片式人工晶状体囊袋旋转稳定性比较及对高阶像差影响

    作者:陈雪红;汤欣;宋慧

    目的 比较三片式与一片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es,IOL)不同时间段的囊袋旋转稳定性及研究不同旋转角度下内眼及全眼各高阶像差成分的变化,为散光型IOL的佳设计提供新思路.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在天津眼科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IOL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0只眼),植入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IOL AR40e;B组30例(30只眼),植入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IOL ZCBOO.术中手术显微镜照相,术后1天、7天及1月裂隙灯后照法采集照片,用图像分析软件联合MB-ruler软件计算IOL襻的旋转度.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术后7天及1月6 mm瞳孔直径内眼及全眼高阶像差成分,再将7天及1月两组IOL眼根据旋转度<3°和3°分组比较内眼及全眼高阶像差成分.结果 术后1月两组UCVA≥0.6、BCVA≥0.8.术后1天与术中夹角比较,A组(t =-0.435,P=0.667),B组(t=-0.336,P=0.7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对旋转度无影响.以术后1天为参考值,7天及1月IOL旋转度A组分别为(2.21±1.45)°和(2.43±1.59)°,B组分别为(1.98±1.20)°和(2.14±1.37)°,两组间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和1月两组IOL内眼球差及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眼总高阶像差、彗差和三叶草及全眼彗差、三叶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旋转角度下,7天和1月两组内眼和全眼高阶像差成分各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片式与一片式IOL均有良好囊袋旋转稳定性,一片式更为稳定,更适合设计散光型IOL;两种IOL的旋转度对内眼及全眼高阶像差无影响.

  • 高阶像差对人工晶状体眼调制传递函数的作用分析

    作者:甄小妹;马忠旭;刘汝瑜;张娜

    目的 比较两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眼6mm瞳孔直径下全眼高阶像差及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值以及不同高阶像差影响下MTF值的变化,分析两组IOL眼MTF值的差异及导致差异的主要高阶像差因素以及影响各组MTF值的主要高阶像差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天津眼科医院就诊的病人,选取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4例(80只眼),随机分组植入IOL,Ⅰ组Akreos AO;Ⅱ组TecnisZA9003.术后3个月散瞳后行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两组IOL眼6mm瞳孔直径全眼高阶像差、总高阶像差(tHOA) MTF值及分别去除Zernike主要项C3-3~C3+3、C40以及不同阶S3、S4、S5后高阶像差的MTF值,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高阶像差、MTF (tHOA)及去除不同高阶像差后的MTF值,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内去除不同高阶像差后的MTF值与MTF (tHOA)的差异.结果 (1)6 mm瞳孔直径,两组全眼球差C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MTF (tHO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除C40后的MT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去除C3-3~C3+3各项后的MT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Ⅰ组去除C3-3~C3+3、C40后MTF值在(5~30) c/d均有提高,去除C40后MTF值在(5~30) c/d提高为显著;Ⅱ组去除C3-3~C3+3后MTF值在(5~30) c/d均有提高,去除C40后MTF值在(5~30) c/d无明显变化,去除C3-3后MTF值在(5~30) c/d提高为显著.(3)Ⅰ组去除S3、S4后MTF值在(5~30) c/d均提高,去除S5后MTF值在(5、10) c/d提高,S3、S4对MTF值的影响大于S5.Ⅱ组去除S3后MTF值在(5~30) c/d提高为显著.结论 6 mm瞳孔直径下,两组MTF (tHOA)存在差异,球差C40是导致差异的主要高阶像差因素;C40及S4、S3对Akreos AO IOL眼MTF值影响较大,垂直三叶草C3-3及S3对Tecnis ZA9003 IOL眼MTF值影响较大.

168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